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1)

1. 風熱夾痰案(內科)

梁右齋(住玉山湖塘沿)

病者,朱永興之幼子,二歲,住社稷壇。

病名,風熱夾痰。

原因,客臘發現痰病,三月有餘。前醫屢以搜風化痰,燥熱溫中,愈服愈重,奄奄一息。

證候,滿面青筋扛起,遍身瘦如雞骨,喉間痰聲漉漉,氣喘汗出,十指黑筋扛起,時有寒熱口渴,大便泄青色水糞,溺澀赤短,惟瞳神靈活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  • 臉上青筋暴露凸起
  • 全身瘦得像骨架
  • 喉嚨裡有痰液的聲音
  • 氣喘和出汗
  • 十根手指的青筋凸起
  • 時冷時熱,口渴
  • 大便排出青色水樣便
  • 小便短少發紅
  • 只有瞳孔靈活有神

診斷,紋紫脈數,青筋扛起,大便瀉青,此厥陰經風熱為病。

療法,以辛涼清風,潤燥豁痰。

處方,冬桑葉(八分),雙鉤藤(錢半),絲瓜絡(錢半),栝蔞仁(錢半),嫩桑枝(一錢),白池菊(一錢),淡竹茹(錢半),川貝母(八分),枇杷露、旋覆露合成(一兩,分沖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冬桑葉:8 克
  • 雙鉤藤:15 克
  • 絲瓜絡:15 克
  • 栝蔞仁:15 克
  • 嫩桑枝:3 克
  • 白池菊:3 克
  • 淡竹茹:15 克
  • 川貝母:8 克

用法:

  • 枇杷露和旋覆露各半兩,分次沖服

效果,一劑知,二劑痰熱均減,至四劑病若失。

廉按:風熱夾痰,最易激動肝風,上衝神經,陡變狀如驚癰。似此辛涼熄風,清潤滌痰,處方輕靈可喜,方中如再加羚角,尤為著力。

白話文:

根據我的經驗,風熱夾痰最容易激發肝風,上衝到頭部神經,突然爆發成像驚癰一樣的症狀。像這樣的狀況,用辛涼熄風,清潤化痰的藥方,處方輕巧有效,令人欣喜。方劑中如果再加入羚角,將會更有效。

2. 風熱夾積案(兒科)

梁右齋(住玉山湖塘沿)

病者,李爿仔之子,半歲,住小西門內陳氏祠堂。

病名,風熱夾積。

原因,七月初旬,患積熱瀉數次,糞如泡成蛋花。醫治以藿香、蒼木、桔梗葛根等藥,瀉未止而增口渴。易醫又以川樸、法半夏等溫燥藥治,至十四夜,腦陷肢冷而轉重。

白話文:

原因是:七月初,患了積熱,腹瀉了好幾次,大便像泡沫一樣成蛋花狀。醫師用藿香、蒼朮、桔梗、葛根等藥物治療,但腹瀉沒有停止,反而越來越口渴。換個醫師後,用川樸、法半夏等溫燥藥物治療,直到十四個晚上時,腦部陷入昏迷,四肢冰冷,病情加重。

證候,面青白,目上竄,口渴,舌苔微黃,神述倦臥,氣逆肢厥,溲長頻頻。

診斷,氣逆口渴溲長,肺有熱也,面青肢厥,肝經風熱甚熾也。幸指紋未射甲,雖危尚可挽救。

療法,順氣清肺,滌熱平肝為主。

處方北沙參(二錢),原麥冬(一錢),海蛤粉(一(錢,片芩(一錢),知母(錢半),杭白芍(錢半),生甘草(六分),石決明(三錢),全栝蔞(一錢,杵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北沙參:2 錢
  • 原麥冬:1 錢
  • 海蛤粉:1 錢
  • 片芩:1 錢
  • 知母:0.5 錢
  • 杭白芍:0.5 錢
  • 生甘草:0.6 錢
  • 石決明:3 錢
  • 全栝蔞:1 錢,搗碎

外針少商穴三呼。

復診,據述夜半十句鍾,手足溫而神蘇。惟氣促便溏,形瘦神弱。急以提補平劑消息之。

複方,東洋參(六分),炒麥冬(五分),生玉竹(八分),抱木茯神(一錢),杭白芍(八分,炒),炒扁豆(八分),炒糯米(一撮),服五劑。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東洋參:6 分
  • 炒麥冬:5 分
  • 生玉竹:8 分
  • 抱木茯神:1 錢
  • 杭白芍(炒):8 分
  • 炒扁豆:8 分
  • 炒糯米:少量

服用:連續服用 5 劑

效果,經兩星期調補而痊。

按:凡春末及夏秋之間,小兒患燒熱泄瀉,糞如泡成蛋花,或如菜綠色,泄出直射甚遠,糞門焮紅,指紋細淡紅沉滯,腹痛嘔噦,四肢逆冷,甚至目竄倦臥,氣逆痰壅,均屬太陰陽明,燥病居多,或兼暑風。初起治法,宜清涼兼微辛微苦之藥。若熱稍減,而舌苔淡薄,速宜清淡滋養之品,調補肺脾津液。

白話文:

注意:在春季末和夏季至秋季之間,兒童容易出現發燒腹瀉,糞便像雞蛋花一樣泡狀,或呈菜綠色,排泄射程很遠,肛門發紅,手指紋路細密淡紅色且沉滯,伴有腹痛、嘔吐、噁心,四肢逆冷,甚至出現目光呆滯、嗜睡,氣逆痰堵等症狀。這些情況大多屬於太陰、陽明經絡受燥熱病邪侵襲所致,或兼有暑熱風邪。治療初期,宜選用具有清熱涼血、略帶辛味和苦味的中藥。如果熱勢稍退,舌苔變淡薄,應儘快使用清淡滋養的藥物,調理肺脾津液。

若舌黃膩燥黑,急宜調胃承氣湯下之以救津液為要。穆十數年來,試驗準確,毫無疑義,茲錄初起及善後大法於下,就有道而正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舌頭上有黃膩、乾燥、發黑的情況,需要立即服用調胃承氣湯來通便,以挽救體內的津液為重要目標。穆醫師經過十多年的試驗,發現這個方法準確可靠,毫無疑問。以下記載了初起治療和大法,專門為有道德的人提供。

廉按:嬰兒風熱夾積,患者最多,病亦善變,全在醫者隨機策應,對證發藥,未可以一定之成法執而不化也。此案方法及案後按語,特其臨症一得之見識耳。

白話文:

現代

我個人認為:嬰兒患有風熱夾積的病症非常常見,病情也容易發生變化。治療的關鍵在於醫生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應變,對症下藥,不能拘泥於一成不變的治療方法。這則病例中的治療方法和病例後的按語,只是醫生在臨牀實踐中獲得的一些獨到見解。

3. 風濕案(內科)
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
病者,余瑞林,年三十七歲,業商,住紹興城之咸歡河沿。

病名,風濕。

原因,素體陽虛,肥胖多濕。春夏之交,淫雨纏綿,適感冷風而發病。

證候,頭痛惡風,寒熱身重,肌肉煩疼,肢冷溺澀。

診斷,脈弦而遲,舌苔白膩兼黑。此風濕相搏之候,其濕勝於風者,蓋陽虛則濕勝矣。

療法,汗利兼行以和解之。用桂枝附子湯辛甘發散為君,五苓散辛淡滲泄為佐,仿仲景徐徐微汗例,以徐則風濕俱去,驟則風去濕不去耳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採用發汗和利尿的方法來調和身體。使用桂枝附子湯作為君藥,具有辛甘溫散的作用;使用五苓散作為佐藥,具有辛淡滲利的作用。模仿仲景的治療方法,緩緩出汗,這樣風濕才能一起排出。如果出汗過快,風會散去而濕氣依舊殘留。

處方,川桂枝(一錢),雲茯苓(六錢),泗安蒼朮(一錢),清炙甘草(四分),淡附片(八分),福澤瀉(錢半),酒炒秦艽(錢半),鮮生薑(一錢),紅棗(二枚)

白話文:

開方如下:

  • 四川桂枝:1 錢
  • 雲苓:6 錢
  • 泗安蒼朮:1 錢
  • 清炙甘草:4 分
  • 淡附片:8 分
  • 福澤瀉:0.5 錢
  • 酒炒秦艽:0.5 錢
  • 鮮生薑:1 錢
  • 紅棗:2 枚

效果,一劑微微汗出而痛除,再劑肢溫不惡風,寒熱亦住。繼用平胃散木香砂仁,溫調中氣而痊。

白話文:

效果,服了一劑藥微微發汗,疼痛就消失了。再服一劑,手腳溫暖不再怕風,寒熱症狀也消失了。繼續使用平胃散加上木香、砂仁,溫暖調和脾胃之氣而痊癒。

廉按:春夏之交淫雨纏綿,病如傷寒者多風溼症。臨症時當別其風勝濕勝,辨其陰虛陽虛,庶兔顴預誤人之弊。病既陽虛濕勝,仲景徐徐微汗,真治風濕之金針,此案殆得長沙之薪傳歟。

白話文:

編者按:春夏季之交,多雨潮濕,容易出現類似傷寒的風濕病。在診斷時,應區分風勝或濕勝,辨別陰虛或陽虛,以避免預診錯誤的弊病。如果患者為陽虛濕勝,張仲景建議徐徐發汗,這是治療風濕病的良方妙藥,此案或許就是得自張仲景的真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