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46)
二集 傳染病案 (46)
1. 瘟毒疫痘案
周禹錫(住成都)
病者,胡姓兒,年四歲,住城外鄉間。
病名,瘟毒疫痘。
原因,素未種過牛痘,適冬令疫病盛行,遂染天花。五日後病勢甚險,始延余診。
證候,周身攢簇,大小不勻,幾無空隙,煩熱嘔逆。
診斷,脈浮洪數實,舌紅帶紫。此血瘀毒盛之險候也。
療法,除瘟毒為首要,用王氏通經逐瘀湯加黃耆、知母。
處方,光桃仁(二錢),片紅花(一錢),生赤芍(八分),青連翹(一錢),川柴胡(五分),皂莢刺(六分),生黃耆(八分),肥知母(一錢),蜜炙川甲(八分),白頸蚯蚓(三錢),當門子(三釐,絹包)
次診,疊進活血宣竅,益氣解毒,兩劑而痘即起漿。先清漿,其次白漿,又次混漿,又次黃膿。脈轉虛弱。改用足衛和榮湯以善後。
次方,潞黨參(一錢),清炙耆(錢半),生於術(一錢),清炙草(五分),當歸(一錢),東白芍(錢半),炒棗仁(五分),光桃仁(五分),藏紅花(三分)
效果,兩劑結痂,又兩劑,胃健體強而愈。
廉按:王清任曰:痘非胎毒,乃胞胎內血中之濁氣也。兒在母腹,始固一點真精,凝結成胎,以後生長臟腑肢體,全賴母血而成。胞胎內血中濁氣,降生後,仍藏榮血之中,遇天行觸濁氣之瘟疫,由口鼻而入氣管,由氣管達於血管,將血中濁氣逐之自皮膚,而出色紅似花,故名天花。形圓如豆,故名曰痘。
總之受瘟疫輕,瘟毒隨花而出,出花必順。受瘟疫重,瘟毒在內逗留,不能隨花而出,出花必險。受瘟疫至重,瘟疫在內燒煉其血,血受燒煉,其血必凝。血凝色必紫,血死色必黑,痘之紫黑,是其證也。死血阻塞道路,瘟疫之毒外不得由皮膚而出,必內攻臟腑,臟腑受毒火煎熬,隨變生各臟逆證,正對痘科書中所言某經逆痘,不知非某經逆痘也,乃某經所受之瘟毒也。痘之順逆,在受瘟疫之輕重。
治痘之緊要,全在除瘟毒之方法。瘟毒不除,花雖少而必死,瘟毒若除,花雖多不致傷生。痘科書中,但論治胎毒,而不知治瘟毒。縱知治瘟毒,而不知痘毒巢穴在血。若辨明瘟毒輕重,血之通滯,氣之虛實,可立救逆痘於反掌之間。即痘漿亦不是血化,痘出時是紅色,五六天後,忽變清漿,次變白漿,次變混漿,次變黃膿,終而結痂。
此由痘本血管內血中濁氣,遇天行濁氣之瘟疫,自口鼻而入於氣管,達於血管,將血管中濁氣與血,並氣管中,津液逐之,自毛孔而出,所以形圓色紅。五六天後,痘中之血,仍退還血管,痘內止存濁氣津液。津液清,名曰清槳。清漿為瘟毒燒煉,稠而色白,故名白漿。白漿再煉更稠而混,故名混漿。
混漿再煉稠如瘡膿,故名黃膿。將黃膿煉乾而結痂,痘不行漿,皆因血不退還血管。血不退還血管,皆因血管內有瘟毒燒煉,血凝阻塞血之道路。若通血管之瘀滯,何患痘漿之不行。其言如此,已扼痘疫病源之概要矣。惟近據弗垤氏、派伊弗爾氏、乖爾氏等,言本病原為一種之原蟲,名企篤利苦的斯懷利阿列,由於直達接觸空氣,介立人體及物體而傳染。罹本病一次,即得免疫性,後天再罹本病者。
其流行有一定期限,以二年乃至四年現出為常例。考原蟲,即微生蟲,吾國通稱小蟲。桃仁善殺小蟲,載在《神農本經》,譚其濂撰鼠疫一書,推桃仁為殺小蟲之特效藥。清任通經逐瘀湯,以桃仁為君藥,愜合痘疫之原因療法,故其方善用者多收成效。
此案前後二方,悉遵清任治則以收功,可見王氏當時,必是親治其證屢驗之方,所以方中自注云:此方無論痘形攢簇,矇頭覆釜,周身細碎成片,或夾疹夾癍,浮衣水泡,其色或紫或暗或黑,其證或乾嘔煩躁,晝夜不眠,逆形逆證,皆是瘀血凝滯於血管,並宜用此方治之。其方中藥性,不大寒大熱,不大攻大下,真良方也。
五六日後見清漿白漿,將麝香去之,加黃耆五錢,將山甲皂刺減半。至七八日後,桃仁紅花亦減半,黃耆可用八錢。若溫毒極重者,余每遵丹溪翁法,與犀角地黃湯合用。一則清透血毒,一則善殺原蟲。以犀角桃仁為君藥,雙方兼顧,改定方名,曰十二味犀角桃仁湯。較之王氏本方,尤為穩健而周到,凡治瘟毒痘疫,屢奏殊功。
故表出之,以貢獻於專門痘證科者。
2. 氣虛疫痘案
賈清琳(住泰安東海子街)
病者,劉步堂,泰邑清文庠,住城東小觀莊,其第三子,年一周半,患痘。
病名,氣虛疫痘。
原因,素稟胎怯。
證候,身熱肢冷,神昏不乳,時常寒戰。痘已見點五日,遍身灰白,摸不礙手。
診斷,虎口絡脈紅線已由風關通氣關,以證合參,此氣血虛寒之候。故痘色灰白。
療法,方用參耆朮益氣補托為君,臣以歸芎活其血,木香陳皮調其中,佐以升柴引氣透表,邊桂補火暖血,使以甘草協和諸藥而已。
處方,高麗參(錢半),生箭耆(錢半),生於術(錢半),歸身(錢半),川芎(六分),陳皮(五分),安邊桂(二分),川柴胡(三分),升麻(三分),青木香(三分),清炙草(六分)
水煎,日夜連服二劑,第七日加炒山甲八分,清雞湯煎服。一劑漿足轉紅,二劑乳食大進。
又方,潞黨參(二錢),白歸身(錢半),酒炒生地(錢半),丹皮(一錢),炒銀花(一錢),山萸肉(一錢),清炙甘草(七分)
效果,服四劑,至十五日始落痂,月半平復。
廉按:凡嬰孩體虛染痘,首必辨其表裡。若痘灰白不紅綻,初起發出不快,昏暗陷頂,皆表寒而虛;若二便清利,身熱不揚,手足口氣俱冷,不渴少食,唇白涕清,飲食不化,皆裡寒而虛。次必辨其氣血;若痘色淡白,頂不堅實,不硬指,不起脹者,皆為氣虛;若根窠不紅,或紅而散亂,手摸過即轉白,痘上如寒毛豎起,枯澀不活者,皆為血虛。此皆診斷虛痘之看法也。
至若治法,痘必以發透為吉,其起發必賴氣血滋培,方能自內達外,齊苗灌漿結癡,無非氣血為之主。此時一忌清熱敗毒,二忌克伐氣血,三忌雜藥亂投,四忌吞服醫家小丸。此案的系虛痘,方用保元合補中益氣加川芎木香面面顧到,深合魏莊二家心傳,可謂扼虛痘之主要矣。
白話文:
[病例報告: 氣虛瘟痘案例]
患者是劉步堂,他是泰安清文庠的居民,住在城東小觀莊,他的第三個兒子,年齡只有一歲半,患了痘疹。
疾病名稱,氣虛瘟痘。
病因,他自幼體質虛弱。
症狀,身體發熱但四肢冰冷,精神混亂無法吸乳,時常發冷戰慄。痘疹已經出現五天,全身呈現灰白色,觸摸無阻感。
診斷,從手腕上的絡脈紅線由風關通到氣關,結合病情來看,這是氣血兩虛且體寒的徵兆。因此痘疹顏色爲灰白色。
治療方法,以人參、黃芪和白朮補氣爲主,輔以當歸和川芎活血,木香和陳皮調和中焦,再以升麻和柴胡引導氣機透表,肉桂補火暖血,最後以甘草協助其他藥物的藥效。
處方,高麗參(錢半),生箭芪(錢半),生白朮(錢半),當歸身(錢半),川芎(六分),陳皮(五分),安邊桂(二分),川柴胡(三分),升麻(三分),青木香(三分),清炙草(六分)
用水煎煮,日夜連續服用兩劑,第七天加入炒山甲八分,以清澈雞湯煎煮服用。一劑後痘疹轉紅且漿液充足,二劑後食慾大增。
另一方,潞黨參(二錢),白當歸身(錢半),酒炒生地(錢半),牡丹皮(一錢),炒金銀花(一錢),山茱萸(一錢),清炙甘草(七分)
效果,服用四劑後,至第十五日痘疹開始脫落,半個月後完全恢復。
廉按:對於體弱嬰兒感染痘疹,首先必須辨別內外虛實。如果痘疹灰白無紅潤,起初發出不暢,昏暗且頂陷,都是表寒且虛;如果大小便清利,身體熱但熱度不高,手腳口氣都冷,不渴少食,嘴脣蒼白,鼻涕清,飲食不消化,這些都是裏寒且虛。其次必須辨別氣血;如果痘疹顏色淡白,頂部不堅實,不硬且不脹,都是氣虛;如果痘根不紅,或者紅而散亂,手摸過即轉白,痘疹上如寒毛豎立,乾澀無活力,都是血虛。這些都是診斷虛痘的關鍵點。
至於治療方法,痘疹必須完全發透纔好,其發生發展必然依賴氣血的滋養,才能由內至外,齊苗灌漿結痂,全靠氣血主宰。此時必須避免清熱解毒,避免損耗氣血,避免亂投雜藥,避免吞服醫生的小丸。這個案例是典型的虛痘,方劑使用保元合補中益氣加川芎木香全面照顧,符合魏、莊兩家的醫理,可以稱爲抓住了虛痘治療的主要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