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42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42)
1. 燥咳咯血案(婦科)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病者,王小毛之妻徐氏,年廿三歲,住琶山村。
病名,燥咳咯血。
原因,肝經素有鬱火,秋分後,適被燥熱上逼,頓致咯血。前醫曾用三黃瀉心湯沖京墨汁,送服參三七,兩劑不應,特來邀診。
證候,初起喉癢乾咳,氣逆胸悶,兩脅串疼。繼即咯血鮮紅,多至兩碗,三日不止,頭暈目閉,面赤足冷,息粗難臥,神煩少寐。
診斷,脈左沉弦澀,右洪大搏數,舌嫩紅微干。予斷之曰,此由燥火傷肺。肺絡傷則血上溢,病勢甚危,最防氣隨血脫。幸而重按兩尺脈尚有根,或可挽回。
療法,苦寒瀉火不應,當易甘寒清燥,冀其寧絡止血,和胃保肺,肺氣肅降則血自止。借用顧曉瀾先生八汁飲意,以救濟之。
處方,甘蔗汁(一酒杯),鮮蘆根汁(一酒杯),生萊菔汁(半酒杯),生池藕汁(一酒杯),雅梨汁(一酒杯),鮮荷葉汁(三匙),生白果汁(二匙),陳京墨汁(三匙)
先用七汁和勻,重湯燉溫,衝入京墨汁,不住口,緩緩灌之。
次診,昨進八汁,夜間得寐,血亦不來,神亦稍安。惟精神疲倦,懶於語言,狀似奄奄一息,脈雖搏數漸減,右仍浮大,按之豁然而空,舌仍紅嫩,此由血去過多,防有氣隨血脫之變。議以益氣固脫為君,寧絡佐之。
次方,吉林參(七分,秋石水拌浸一時許),左牡蠣(四錢,生打),北五味(七粒,杵),雅梨汁(一酒杯,沖),大麥冬(錢半,辰砂染勻)花龍骨(三錢,生打),甘蔗汁(一酒杯,沖),生藕汁(一酒杯,沖)
三診,兩劑服後,精神漸振,胃喜納食,脈大漸斂,數象己除。惟咳痰不止,或帶血絲,或夾血珠,尚防有肺損之患。再仿顧松園先生法,用八仙玉液以善其後。
三方,生藕汁(一酒杯),甘蔗汁(一酒杯),清童便(一酒杯),真柿霜(錢半),雅梨汁(一酒杯),蘆根汁(一酒杯),茅根汁(一酒杯),雞子白(三枚),重湯燉溫,頻頻服之。
效果,連服八日,咳痰已除,火平血寧,精神恢復而痊。
廉按:葉香岩先生云:咯血脈右大者,治在氣分。今則內因肝火爍肺,外因燥熱侵肺,是先由氣分熱熾,而後劫傷血管,血管破裂,所吐雖是血,其病實在氣,故初方一派甘寒潤降,氣藥居多,血藥為佐,蓋病由氣分波及血分,治法自當重氣而輕血也。《內經》云:「熱傷氣。
」氣分熱灼之後,焉得不虛,人參在所必需。然恐肺熱還傷肺,故用秋石以拌浸之。且有龍、牡、五味之收斂血管,麥冬、三汁之甘涼潤降,則人參不患其升動矣。三方八仙玉液,為松園得意之方,謂癆損之咳,擇而用之,亦有特效。觀此,則是案可為治虛燥咯血之概要矣。
白話文:
病例紀錄:燥咳咯血案(婦科)
患者:王小毛的妻子徐氏,23歲,居住在琶山村。
病症:燥咳咯血。
病因:她一直有肝經的鬱火,秋分後,燥熱上逼,導致突然咯血。之前醫生使用過三黃瀉心湯配京墨汁,送服參三七,但兩劑藥後並未見好轉,因此邀請專家診斷。
症狀:起初,她喉嚨癢並乾咳,氣逆胸悶,兩側肋骨疼痛。之後開始咯出鮮紅血液,量達兩碗,連續三天未止,頭暈眼閉,面色赤紅,腳冷,呼吸急促難以平躺,精神煩躁,睡眠質量差。
診斷:左手脈象沉弦澀,右手脈象洪大搏數,舌頭嫩紅微幹。我判斷,這是由於燥火傷肺。肺絡受傷則血上溢,病情非常危險,需特別注意防止氣隨血脫。幸運的是,重按兩尺脈尚有根基,或許還有救治希望。
治療方案:苦寒瀉火療法未見效,應改用甘寒清燥,期望能寧絡止血,和胃保肺,若肺氣肅降,則出血自然停止。採用顧曉瀾先生的八汁飲意,進行救治。
處方:甘蔗汁(一杯),鮮蘆根汁(一杯),生萊菔汁(半杯),生池藕汁(一杯),雅梨汁(一杯),鮮荷葉汁(三匙),生白果汁(二匙),陳京墨汁(三匙)。先將七種汁混合均勻,加熱溫燉,衝入京墨汁,持續緩慢灌服。
二次診療:服用八汁後,夜間得以入睡,咯血現象停止,精神稍有恢復。但依然精神疲憊,言語懶散,彷彿奄奄一息,脈搏搏動次數減少,右手脈仍浮大,按之空虛,舌頭依舊紅嫩,這可能是因爲失血過多,需防備氣隨血脫的變故。建議以益氣固脫爲主,輔以寧絡。
第二次處方:吉林人參(七分,秋石水浸泡一小時左右),左牡蠣(四錢,生打),北五味(七粒,研碎),雅梨汁(一杯,衝),大麥冬(錢半,辰砂染勻),花龍骨(三錢,生打),甘蔗汁(一杯,衝),生藕汁(一杯,衝)。
三次診療:服用兩次處方後,精神逐漸恢復,胃口改善,脈象漸斂,頻率正常。唯獨咳嗽不止,或帶血絲,或夾血珠,仍需防備肺部損傷。參照顧松園先生的方法,使用八仙玉液以善後。
第三次處方:生藕汁(一杯),甘蔗汁(一杯),清童便(一杯),真柿霜(錢半),雅梨汁(一杯),蘆根汁(一杯),茅根汁(一杯),雞子白(三枚),加熱溫燉,頻繁服用。
效果:連續服用八天,咳嗽症狀消失,火平血寧,精神恢復,病情痊癒。
廉按:葉香巖先生說:“咯血脈右大的,治療在於氣分。”現在的情況是內因肝火爍肺,外因燥熱侵肺,首先是由氣分熱熾,然後損傷血管,血管破裂,雖然吐出的是血,但實際病根在於氣,所以初方主要是甘寒潤降,氣藥居多,血藥爲輔,因爲病由氣分波及血分,治療方法自然應該重視氣而輕視血。《內經》說:“熱傷氣。”氣分熱灼後,怎能不虛弱,人參是必要的。然而,擔心肺熱還傷肺,所以使用秋石以拌浸。並且有龍、牡、五味收斂血管,麥冬、三汁甘涼潤降,這樣人參就不會引發問題。第三個處方八仙玉液,是松園得意之方,用於癆損之咳,選擇性使用,也有特殊效果。從這個案例看,可以作爲治療虛燥咯血的大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