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40)
二集 傳染病案 (40)
1. 疫痘順證案
嚴繼春(住紹興安昌)
病者,朱天彪之郎,年九歲,住朱家權。
病名,疫痘順證。
白話文:
病患是朱天彪的兒子,今年九歲,住在朱家權。
病情是疫痘並且症狀順證。
原因,素稟氣虛血熱。曾種牛痘一次,又發水痘一度。三月抄天氣暴熱,天花盛行,遂感染而發痘,第二日即邀予診。
證候,初發身熱,狀類傷寒,雖覆單被,喜露頭面,嘔吐足冷,耳後隱現紅絲。
白話文:
原因:患者天生體質虛弱,血熱。曾經接種過一次牛痘,又得過一次水痘。三月初天氣酷熱,天花流行,因此感染而發痘,第二天就請我看診。
診斷,脈來浮數,舌紅而潤。予斷之曰:此時行疫痘也。其父曰不然,昔五歲時已出過痘,其跡尚在。予審視之曰:水痘瘢,非正痘瘢也。其父又堅執為夾食傷寒。予辨之曰:痘證發熱,卻與傷寒夾食相似。但傷寒發熱,則形寒面紅,手足微溫,傷食發熱,則面黃白,手足壯熱,痘瘡發熱,男多面黃耳涼,女多面赤腮燥,其足俱冷。令郎身熱面黃,耳後已現紅絲,乃痘證,非夾食傷寒也。其父又曰,嘗聞痘乃胎毒,兒科書曰,其發也,五臟各具見證,如發熱呵欠,心也;項急頓悶,肝也;吐瀉昏睡,脾也;咳嗽噴嚏,肺也,耳涼骩涼足冷,腎也。今只嘔吐足冷,恐非痘之確徵。予曰:令郎脾胃素弱,痘瘡乘虛,故發在脾,此痘科書所謂脾經之痘也。
療法,熱方二日,姑以疏表藥消息之,與蔥豉湯加味。
白話文:
診斷:
脈搏浮動且數,舌頭紅潤濕潤。我判斷這是出天花的徵兆。
病患父親的說法:
不對,孩子五歲時就出過水痘,疤痕還在。
我的分析:
我仔細查看了疤痕,這是水痘留下的,不是天花的疤痕。
父親堅持的說法:
這是夾食傷寒,夾雜了食積。
我的辯解:
天花發熱,的確與傷寒和食積相似。但傷寒發熱時,身體會發冷,臉紅,手腳微溫;食積發熱時,臉會發黃或蒼白,手腳會發燙。天花發熱時,男孩通常臉黃耳涼,女孩通常臉紅腮乾,而且腳都是冷的。令郎身熱臉黃,耳後已經出現紅疹,這是天花的徵兆,不是夾食傷寒。
父親的論點:
我曾聽說天花是胎毒引起,兒科書上說,天花發作時,五臟各有哪些表現:發熱打哈欠,是心臟的問題;脖子僵硬悶痛,是肝臟的問題;嘔吐腹瀉昏睡,是脾臟的問題;咳嗽打噴嚏,是肺臟的問題;耳涼馬頰涼腳冷,是腎臟的問題。現在只出現嘔吐和腳冷,恐怕不是天花確定的徵兆。
我的回答:
令郎的脾胃一向虛弱,天花趁虛而入,所以發作在脾臟,這在痘科書中稱為脾經痘。
處方,鮮蔥白(四枚),淡香豉(三錢),生薑皮(八皮),廣皮(八分)
白話文:
處方:
- 新鮮蔥白:4 根
- 淡香豉:3 錢
- 生薑皮:8 片
- 廣皮:8 分
次診,第三日視之,皮下隱隱紅點,而面上唇邊已報痘矣,顆粒分明,部位正當,色紅而活,頂平似陷,身不過熱,肢亦不冷,脈舌如前。其父只有一子,深以為憂。予慰之曰:疫痘固多險證,但亦有辨。凡出痘者,以氣血和平為主,尖圓堅實者,氣也;紅活明潤者,血也;紅活而平陷者,血至而氣不足也;圓實而色白者,氣至而血不足也;平塌灰白者,氣血俱不足也;焮腫紅綻者,氣血俱有餘也。令郎痘色紅活而平頂陷者,血足而氣不足故耳。但能漸次起發,尚屬順痘。且與參蘇三豆飲加減,益其氣以透托之,佐以解毒稀痘。
白話文:
第二次看診,第三天檢查時,皮膚下隱隱約約出現紅色小點,而臉上和嘴脣邊緣已經冒出痘痘。痘痘顆粒分明,位置適中,顏色紅潤有活力,頂部平坦略微凹陷,身上不發熱,四肢也不發冷,脈象和舌苔與前次一樣。這位父親就這麼一個兒子,非常擔心。我安慰他:出痘雖然有很多兇險的情況,但也有辨別的方法。一般出痘,以氣血平和為主。尖圓堅實的,是氣;紅潤有光澤的,是血。紅潤有光澤且平坦凹陷的,是血足而氣不足。圓實而顏色白的,是氣足而血不足。平坦塌陷且灰白的,是氣血俱不足。腫脹發紅開裂的,是氣血俱有餘。您兒子的痘痘顏色紅潤有光澤,但頂部平坦凹陷,這是血足而氣不足。只要痘痘能逐漸起發,就還是順利的出痘。況且給予參蘇三豆飲加減,補強他的氣,讓痘痘能夠順利透發,再輔以解毒祛痘的藥物。
次方,潞黨參(一錢),紫蘇嫩枝(一錢),荊芥穗(一錢),梗桔(八分),大黑豆(二錢),杜赤小豆(錢半),防風(一錢),生甘草(三分)
先用綠豆芽(一兩),青箬尖(三錢),煎湯代水
白話文:
這是一個藥方,包含以下藥材:
- 潞黨參(1 錢)
- 紫蘇嫩枝(1 錢)
- 荊芥穗(1 錢)
- 梗桔(8 分)
- 大黑豆(2 錢)
- 杜赤小豆(1.5 錢)
- 防風(1 錢)
- 生甘草(3 分)
三診,第四日證無進退,照前方加炒牛蒡錢半,又服一劑。第五日往診,痘已漸次出齊,亦漸起脹,痘頂已起,痘腳紅活,頂漸放白,肥潤圓滿。熱退喜食,二便如常,脈數退而舌紅潤,勢將灌漿。痘毒正化,法當益氣和營,使易貫膿。
白話文:
三診:第四天,病情無進展。按照之前的處方,加炒牛蒡半錢,服下一劑藥。第五天,前往問診,痘痘已經陸續出齊,也逐漸開始脹起。痘痘的頂部已經隆起,底部呈紅色,頂部逐漸發白,肥潤飽滿。發燒退了,患者有食慾,排泄正常,脈搏次數減少,舌頭紅潤,痘毒正在化解。處理方法是補充氣血,促進膿液排出。
三方,潞黨參(錢半),當歸(一錢),酒炒白芍(錢半),小津棗(三枚),生綿耆(錢半),川芎(六分),生、炙甘草(各二分),生糯米(五十粒)
白話文:
中醫處方:三方
藥材:
- 潞黨參:半錢
- 當歸:一錢
- 酒炒白芍:半錢
- 小津棗:三枚
- 生綿耆:半錢
- 川芎:六分
- 生甘草:二分
- 炙甘草:二分
- 生糯米:五十粒
四診,病家見勢頗順,前方連服三劑,漿足收靨,先如黃蠟,後如慄殼,狀似螺形,不疾不徐,循次結痂。痂潤身和。不料兒要蜜棗過藥,疊嚼六枚,一句鍾後,忽然便泄兩次,陡發暈厥,肢冷目閉。急足邀診,一家痛哭,手忙腳亂。予診畢戒之曰:切勿擾亂,待其自蘇。若見暈厥,便將抱動,呼喚號哭,神氣一散,由厥而脫,其不救者多矣。時有世弟傅醫在側,謂起病日,適犯太歲天符,故靨後尚有急變。予日:運氣之論,岐黃秘旨,乃但論其理,非謂起病日也。況主客之氣,勝復之變,一歲之中,難以預料,豈可以是料吉凶耶。信如老世弟言,太乙天符日起病者多凶,然則太乙大符年有病者,皆不可治也?傅又曰,然則尚有餘毒焉。予笑曰:錢氏《幼科真決》云,痘後餘毒有四:一者疥,二者癰,三者目赤,四者牙疳。亦未嘗言有暈厥也。蓋痘瘡或出不盡發不透,靨不齊,或空殼無水,或清水非膿,此則有餘毒也。今此痘起發胖壯,膿水飽滿,靨結將脫之際,而有此急變者,蜜棗滑腸連瀉後,大氣下陷,勢將驟脫之險候也。故脈亦沉微似伏,急與保元湯合理中湯,扶元固脫,尚可挽回。其父從旁嘆曰,甚矣飲食之不可不慎也,衛生常識之不可不明也。撫膺而慟者久之。
白話文:
在四診法中,病人的病情看起來很順利,已經服用了三劑藥,膿瘡收斂,一開始看起來像黃蠟,後來變成慄殼,形狀像螺紋,不快不慢,逐漸結痂。痂皮潤澤,身體也很好。
沒想到孩子吃了蜜棗解藥,連續咀嚼了六枚,一會兒後,突然兩次腹瀉,接著暈倒,手腳冰涼,眼睛閉著。家長趕緊請醫生來看,一家人哭天搶地,手忙腳亂。
我診斷後告誡他們:千萬不要驚慌,等他自然醒來。如果看到他暈倒,就不要抱動他,也不要大聲呼喚或哭泣,這樣神氣一散,從暈厥就會變成脫水,很多人都救不回來。
當時有一個年輕的醫生傅醫在旁邊,他說發病那天正好犯了太歲天符,所以膿瘡收斂後還有急變。
我說:運氣之說,是中醫的祕訣,只用來推論道理,並不是指發病那天。況且主客之氣,病情的變化,在一年之中很難預料,怎麼可以用這個來判斷吉凶?如果如傅醫所說,太乙天符發病的多兇險,那麼太乙天符年生病的,豈不都無法醫治了?
傅醫又說,那麼是不是還有餘毒呢?
我笑道:錢氏《幼科真決》中說,痘瘡後的餘毒有四種:一為疥瘡,二為癰瘡,三為眼紅,四為牙疳。也沒有說過會有暈厥。一般情況下,痘瘡如果出不齊,發不透,膿瘡不均勻,或者空殼無水,或者只有清水不是膿液,這纔是有餘毒。現在這個痘瘡起得又快又壯,膿液又飽滿,膿瘡結痂即將脫落,卻發生了這種急變,是因為蜜棗滑腸連瀉後,大氣下陷,將會突然脫水。所以脈象也很虛弱,看起來快不行了。趕緊用保元湯和理中湯,扶助元氣,固攝脫氣,還有挽回的餘地。
孩子的父親在旁邊感嘆道,飲食真的不能不注意,衛生常識真的不能不瞭解。撫著胸口痛哭了一陣子。
四方,別直參(二錢),炒於朮(二錢),炒川薑(一錢),升麻(五分),清炙耆(二錢),清炙草(五分),煨肉果(一錢),南棗(二枚,炒香)
白話文:
各類藥材,包括:
- 別直參:2 錢
- 炒於朮:2 錢
- 炒川薑:1 錢
- 升麻:5 分
- 清炙耆:2 錢
- 清炙草:5 分
- 煨肉果:1 錢
- 炒香南棗:2 枚
五診,瀉住肢溫,神蘇能言,六脈已起,奕奕有神。予笑慰之曰:伍子胥已出昭關矣,拜謝大地可也。此後務宜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。其父微哂曰,敢不唯命是從。方用十全大補湯加減。
白話文:
經過五項檢查,病人的手腳都溫暖了,精神也恢復清醒能說話,六脈也開始跳動,看起來精神奕奕。我笑著安慰他說:「伍子胥已經走出昭關了,可以向大地拜謝了。」從今以後務必調養好飲食,適應寒熱變化。病人的父親微微一笑說:「不敢不聽您的吩咐。」我按照「十全大補湯」的方子加減了藥材。
五方,老東參(錢半),炒於朮(錢半),白歸身(一錢,酒炒),熟地炭(二錢),清炙耆(錢半),雲茯苓(錢半),炒白芍(錢半),淮山藥(三錢,生打),霞天曲(錢半),清炙草(七分),小津棗(三枚)
效果,連服八劑,幸收全功。
白話文:
五方
- 老東參 0.5錢
- 炒於術 0.5錢
- 白歸身(用酒炒過)1錢
- 熟地炭 2錢
- 清炙耆 0.5錢
- 雲茯苓 0.5錢
- 炒白芍 0.5錢
- 淮山藥(生打碎)3錢
- 霞天曲 0.5錢
- 清炙草 7分
- 小津棗 3枚
廉按:疫痘順證,世俗每稱為狀元痘,可不服藥。惟吳氏鞠通,謂三四日間,亦須用辛涼解毒藥一帖,毋庸多服。七八日間,亦宜用甘溫托漿藥一帖,多不過二帖,務令漿行滿足,以免後患。予謂痘疫病也,當以藥調。惟藥之不當,反不如勿藥耳。所云三四日、七八日者,當參之形色,不可執一。
白話文:
廉按:痘疫通常順利發疹,民間一般稱為「狀元痘」,可能不需要服藥。但吳鞠通認為,在發疹後的三四天內,也需要服用辛涼解毒藥一帖,不宜服用過多。在七八天內,也應該服用甘溫託漿藥一帖,最多不超過兩帖,務必讓漿液排出順暢,以避免後患。我認為痘疫是一種疾病,應該用藥物治療。然而,如果用藥不當,反而不如不服用藥物。吳鞠通所說的發疹後三四天、七八天,應根據病人的症狀和體質來判斷,不可一概而論。
此案診斷中討論病理,確有見地,方皆切中病情。惟當結痂之期,多食蜜棗,忽生變證者,正諺所云病從口入也。陳氏《痘疹方論》,謂痘根五臟六腑穢液之毒,皮膜筋肉穢液之毒,氣血骨髓穢液之毒,三毒既出,發為痘證。子母俱忌食蔥、韭、薤、蒜、酒、醬、雞、羊、魚腥、等物。
白話文:
這個病例的診斷和病理分析很有見地,所開的藥方也都切中病況。只是結痂期間,很多吃了蜜棗的人突然病情惡化,正如俗話所說的「病從口入」。陳氏的《痘疹方論》中提到,痘瘡的根源在於五臟六腑、皮膜筋肉、氣血骨髓中的毒素,這三種毒素發作就會形成痘疹。母痘和子痘都忌諱食用蔥、韭、薤、蒜、酒、醬、雞、羊、魚腥等食物。
世俗未曉,將為舉發,往往不顧其後,誤傷者多矣云云。奈世人不察,一遇小兒痘瘡見點時,即用雞、羊、魚腥、麻菇、糯粥種種舉發,謂之提漿,不知時行天痘,與所種之痘,大有區別。鼻孔種痘,欲其液毒引之使出,不得不於種後,假食品以為引發之路。若天痘,則五臟之熱毒,本感六淫而舉發,安可再用發食以助其為虐耶。
白話文:
一般人不知道,會採取發散療法,往往不考慮後果,誤傷患者的情況很多啊!但世人不明察,一旦遇到小孩長出痘瘡,就用雞肉、羊肉、魚腥、香菇、糯粥等來發散,稱為催發,殊不知流行的天花和人為種植的痘瘡有很大的不同。從鼻孔種植痘瘡,希望痘瘡的毒液能夠被引發出來,不得不在種痘後,用食物來作為發散的途徑。但若是天花,則五臟的熱毒,本來就是受到六淫之邪而發作的,怎麼可以再用發散性的食物來幫助它們肆虐呢?
甲寅、乙卯之間,吾紹痘證盛行,每見小兒患痘者十斃七八,大半皆受食品舉發之害,深願世之有子女患痘疫者,慎勿用食品舉發而貽後悔也。
白話文:
在甲寅、乙卯年間,我們地區流行痘疹,我經常看到患有痘疹的兒童中有十個死亡七八個,大部分都是因為食用不當的食物所導致的。我誠摯地希望有子女患上痘疫的人,切勿食用不當的食物,以免後悔莫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