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36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36)
1. 濕腳氣案(內科)
魏長焱(住興化狀元坊巷)
病者,張得勝,年三十餘歲,兵士。
病名,濕腳氣。
原因,因駐防住所地卑濕重,致感受濕邪成病。昔東垣謂腳氣一病,北方多感寒濕,南方多傷濕熱。《千金方》又謂為風毒所中,繇坐立濕地,風濕襲入經絡皮肉,遂成腳氣。吾興邑四面環水,水濕素重,病者又久居濕地,故風寒濕三氣,得以乘機內襲,致患濕腳氣病者多。
證候,初起兩足軟弱,步履不便,足脛浮腫,怯冷頗甚,兩腿麻痹,上至少腹,已延月餘。
診斷,脈浮濡而遲。浮主於風,濡主於濕,遲主於寒,為風寒濕三氣合病,而成腳氣之的象。實與水土有關,此今日西醫所以有易地療養之說也。
療法,外臺所立治腳氣諸方,多從風寒濕三氣合治,最為精詳周到,今宗其法為治。用雞鳴散加蒼朮、苓、瀉以疏壅利濕,羌、防、薑、附以祛風散寒,一舉而數害皆備,則其病未有不除者矣。
處方,蘇葉(二錢),木瓜(二錢),建瀉(錢半),附子(錢半),吳萸(一錢),橘皮(錢半),蒼朮(錢半),羌活(錢半),檳榔(二錢),赤苓(三錢),防風(錢半),乾薑(一錢)
效果,服二帖,足脛腫漸消,麻痹亦減,步履有力,更服三帖而瘳。
廉按:濕為腳氣主因,或挾風寒,或挾暑濕,隨時令而各有所因,醫必按其各因之主要點,對症發藥,效如桴鼓。此案雖屬濕腳氣,而陰寒甚重,故於雞鳴散中加入姜附,為治此症之的對良方。案中發明原因脈理,亦有見地。
白話文:
病人是張得勝,住在興化狀元坊巷,年齡大約三十多歲,他的職業是一名士兵。
他患的病症是濕腳氣。
病因是因為他長期駐守在低窪潮濕的地方,導致身體吸收了過多的濕氣而生病。過去東垣曾說,腳氣這種病,在北方常見的是受寒濕影響,在南方則常是因濕熱所傷。《千金方》也曾提及,這是因為人坐在潮濕的地面上,讓風濕進入經絡和肌肉皮膚,最終形成腳氣。我們興邑四周被水包圍,空氣中的濕度本來就高,加上病人長時間住在潮濕的地方,因此風、寒、濕三種氣候因素得以侵入體內,導致很多人得了濕腳氣。
症狀方面,他一開始感覺雙腳無力,行走困難,小腿浮腫,非常怕冷,雙腿麻木,甚至蔓延到少腹部,病情已經持續一個多月。
診斷結果,他的脈象浮濡而遲緩。浮代表風,濡表示濕,遲說明寒,顯示出風、寒、濕三種氣候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腳氣特徵。這確實和地理環境有密切關係,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西醫會有換個地方療養的說法。
治療方法,根據古籍《外臺祕要》中對於治療腳氣的各種方劑,大多都是從風、寒、濕三個角度綜合治療,非常精細全面。現在我們沿用這個方法進行治療。使用雞鳴散,再加入蒼朮、茯苓、大黃等草藥以疏通阻塞,利尿去濕;羌活、防風、乾薑、附子等草藥則可以驅風散寒,一次療程就能達到多重效果,這樣疾病自然就會消除。
處方內容包括蘇葉、木瓜、建瀉、附子、吳茱萸、橘皮、蒼朮、羌活、檳榔、赤苓、防風、乾薑等草藥。
療效方面,服用兩劑後,他小腿的腫脹逐漸消退,麻木的情況也減輕,行走時更有力量,再服用三劑後,病情完全好轉。
廉按:濕氣是導致腳氣的主要原因,可能夾雜著風寒,也可能夾雜著暑濕,隨著季節變化而各有不同的原因。醫生必須根據每種病因的主要特徵,對症下藥,效果就像打鼓一樣立竿見影。這個病例雖然屬於濕腳氣,但是寒氣非常嚴重,所以在雞鳴散中加入了薑和附子,成為治療這種病症的最佳選擇。在這個病例中,對於病因和脈象的分析,也有其獨到的見解。
2. 腳氣上衝案(內科)
高糺云(住贛州生佛壇前)
病者,陳乃猷,年三十八歲,鄉農,江西人。
病名,腳氣上衝。
原因,平素嗜浴水,坐濕地,而漸成此病。
證候,足脛痠痛,麻痹不仁,行步艱難,四肢皆冷,忽然心胸悶亂,不識人事而昏厥。
診斷,脈兩寸雖浮,而兩尺沉微欲絕,此腳氣衝胸之危候,氣返則生,不返則由厥而脫矣。
療法,急用朮附湯,加黑錫丹、牛膝、加皮、檳榔等溫鎮沖納為君,佐沉香、茴香平其沖逆,使麻痹得通,厥逆得平,始為化凶轉吉。
處方,泗安蒼朮(錢半),黑附塊(一錢),生淮牛膝(三錢),五加皮(三錢),海南檳榔(三錢),小茴香(一錢),上沉香(八分),黑錫丹(一錢,包煎)
效果,一劑即神蘇而厥止。去黑錫丹,再進三劑,手足轉溫,精神清爽。終用六斤丸(木瓜、牛膝、天麻、杞子、淡蓯蓉、鹿角膠各一斤,蜜丸),每服二錢,調理旬余除根。
廉按:此治陽為陰逼,腳氣陰厥之捷效方法。若畏其藥猛而不敢服,轉瞬由厥轉脫,不及挽救矣。凡病家遇此種劇烈危症,全在主方有人也。
白話文:
【腳氣上衝案例(內科)】
患者是陳乃猷,三十八歲,一個來自江西的鄉間農夫。
他的病症被診斷為腳氣上衝,這是因為他平時喜歡泡在水中洗澡,並常坐在潮濕的地面上,久而久之形成了此病。
病症表現為雙腿疼痛痠軟,失去知覺,行走困難,四肢冰冷,突然心臟和胸部感到悶亂,失去意識,甚至昏厥。
脈象顯示兩寸雖浮,但兩尺卻沉弱幾乎消失,這是腳氣上衝到胸口的危險症狀,如果氣能回歸正常則可存活,否則會從昏厥轉為生命垂危。
治療方式為緊急使用朮附湯,加入黑錫丹、牛膝、五加皮、檳榔等溫熱固本的藥材作為主要治療,輔以沉香、茴香來平息衝動,讓麻木的部位得以通暢,昏厥的狀態得以緩解,才能轉危為安。
藥方包括:泗安產的蒼朮一錢半,黑附塊一錢,生淮產的牛膝三錢,五加皮三錢,海南產的檳榔三錢,小茴香一錢,上等沉香八分,黑錫丹一錢(需包裹後煎煮)。
服用一劑後,患者立刻恢復意識且昏厥停止。去掉黑錫丹後,再服用三劑,手腳開始回暖,精神也變得清爽。最後使用六斤丸進行調理(成分包括木瓜、牛膝、天麻、杞子、淡蓯蓉、鹿角膠各一斤,製成蜜丸),每次服用二錢,持續十多天即可根除病情。
總結來說,這是治療因陰寒過盛導致的腳氣陰厥的有效方法。若因害怕藥性強烈而不敢服用,可能很快就會從昏厥轉為生命垂危,錯過搶救機會。當面對這種劇烈且危險的疾病,關鍵在於是否有正確的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