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35)
二集 傳染病案 (35)
1. 急性疫痢案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病者,王傳榮,年念八歲,業農,住紹興東關鎮。
病名,急性疫痢。
原因,仲秋久晴無雨,天氣燥熱,疫痢流行,感染時氣而陡發。
白話文:
患者是王傳榮,今年五十八歲,從事農業工作,居住在紹興東關鎮。
他患的是急性疫痢。
病因是中秋期間長期晴朗無雨,天氣乾燥且炎熱,導致疫痢流行,因此感染了當時的流行病毒而突然發病。
證候,身熱口渴,臍腹大痛,如刺如割,裡急後重,下痢頻並,或腸垢帶血,或純下鮮血,日夜數十度,或百餘次,面赤唇紅,吐酸嘔苦,胸腹如焚,按之灼手,小溲赤澀,點滴而痛。
白話文:
症狀:
身體發熱,口乾舌燥,臍部和腹部劇烈疼痛,猶如刺痛和割痛,肛門緊縮感,大便頻繁,或夾雜腸液帶血,或完全排出血便,一天裡多達數十次甚至上百次;臉色發紅,嘴脣鮮紅,嘔吐酸水,吐出苦水,胸部和腹部像被灼燒,用手觸摸會燙手,小便赤黃灼痛,點滴而下也很痛苦。
診斷,脈右洪數,左弦勁,舌紅刺如楊梅狀,苔黃燥如刺。此由血分熱毒,與積滯相併,內攻腸胃,劫奪血液下趨,即《內經》所謂「腸僻下血,身熱者死。」亦即吳又可所謂「下痢膿血,更加發熱而渴,心腹痞滿,嘔而不食。此疫痢兼症,最為危急」是也。
白話文:
診斷:
- 右脈強勁有力,頻率較快。
- 左脈細弱無力,但有力。
- 舌頭發紅,表面粗糙像楊梅,舌苔黃而乾燥,有刺刺的感覺。
這些症狀表明患者血液中有熱毒,伴有食物積滯不化。熱毒侵襲腸胃,阻斷血液循環,導致血液無法下行,正如《內經》所說:「腸道不通導致下血,身體發熱者,必死。」吳又可也曾提到:「腹瀉膿血,伴有發熱口渴,心腹脹滿,嘔吐不思飲食。這種疫痢併發症非常危險。」
療法,若以痢勢太頻,妄用提澀,或但用涼斂,必至腸胃腐爛而斃。即以楂、曲、檳、樸、香、連、芩、芍、銀花炭等普通治痢之法,以治此種毒痢,亦必胃腸液涸而亡。惟有仿吳氏急症急攻之法,用檳芍順氣湯加減,日夜連服二三劑,純服頭煎,以先下其疫毒。
白話文:
在治療痢疾時,如果病勢太過頻繁,輕易使用收斂止瀉藥或只用寒涼藥物,這將導致腸胃腐爛壞死。即使使用治療普通痢疾的常見藥物,如山楂、麥芽、檳榔、樸硝、香附、蓮子、黃芩、芍藥、銀花炭等,來治療這種毒性痢疾,也必定會導致胃腸液枯竭而死亡。
只有仿照吳氏治療急症的急攻法,使用檳榔、芍藥順氣湯加減,連續服用二到三劑,一天服用多次,只服第一煎,以便迅速排出疫毒。
處方,花檳榔(二錢),赤白芍(各五錢),青子芩(三錢),小枳實(二錢),生甘草(一錢),元明粉(三錢),拌炒生錦紋(六錢),先用鮮貫仲一兩、銀花五錢,煎湯代水。
白話文:
處方:
- 花檳榔:12 克
- 赤芍藥、白芍藥:各 30 克
- 翠綠色的黃芩:18 克
- 小枳實:12 克
- 生甘草:6 克
- 元明粉:18 克
- 生錦紋炒過:36 克
煎煮方法:
先用新鮮的貫仲 30 克和銀花 15 克煎煮,取湯液代替水煎煮以上藥材。
次診,次日復診,赤痢次數已減其半,腹痛亦漸輕減,嘔吐酸苦亦除。惟身仍熱,胸腹依然灼手,黃苔雖退,舌轉紫紅起刺,捫之少津。脈左弦勁已減,轉為沉數。此胃腸血液漸傷,而疫毒尚未肅清也。議以拔萃犀角地黃湯加玉樞丹,涼血瀉火,撲滅毒菌,以救濟之。
白話文:
第二次看診,隔天再次回診,痢疾次數減少了一半,腹痛也逐漸減輕,嘔吐酸苦的症狀也消失了。但身體仍舊發熱,胸腹依然感到灼熱,黃色舌苔雖然退了,但舌頭轉為紫紅色並長了刺,摸起來較乾。脈搏左邊弦勁已減,轉為沉穩有力。這是因為胃腸道的血液已經受到傷害,而疫毒尚未完全清除的緣故。建議使用拔萃犀角地黃湯加上玉樞丹,以涼血瀉火、撲滅毒菌,來改善病情。
次方,犀角粉(一錢),鮮生地(四兩,搗汁,沖),青子芩(二錢),小川連(一錢),生錦紋(三錢,酒洗),生西草(一錢),生白芍(一兩),玉樞丹(五粒,研細,藥湯調下)
白話文:
服用「次方」藥方:
- 犀角粉(1 克)
- 鮮生地(4 兩,搗碎取汁,用沸水沖泡服用)
- 青子芩(2 克)
- 小川連(1 克)
- 生錦紋(3 克,用酒洗滌過)
- 生西草(1 克)
- 生白芍(10 克)
- 玉樞丹(5 粒,研磨成細粉,用藥湯調和服下)
三診,痢雖十減七八,而腹中切痛,常常後重,所便之物多如爛炙,且有腐敗之臭,深恐腸中腐爛,病勢尚在險途,幸而脈勢稍柔,舌紫漸轉紅活,姑以解毒生化湯加鮮生地、金汁化腐生肌,滋陰消毒,以救腸中之潰爛。
白話文:
三診後,雖然腹瀉已減輕了七八成,但腹部仍然疼痛,常常感覺墜脹,排出的糞便如同爛肉一樣,還散發著腐敗的氣味。擔心腸道已經腐爛,病情仍然危險。但慶幸的是,脈象稍微變柔,舌頭的紫色逐漸轉為紅潤,先用解毒生化湯加上生地和金汁,一方面化腐生肌,一方面滋陰消毒,以挽救腸道的潰爛。
三方,金銀花(一兩),生白芍(八錢),生甘草(錢半),參三七(二錢),鮮生地(四兩,搗汁,沖),陳金汁(二兩,沖),鴉膽子(四十九粒,去皮,揀成實者,用龍眼肉一顆包七粒,以七七之數為劑)
白話文:
三方藥:
- 金銀花:一兩
- 生白芍:八錢
- 生甘草:半錢
- 參三七:二錢
- 鮮 生地:四兩(搗汁,沖服)
- 陳金汁:二兩(沖服)
- 鴉膽子:四十九粒(去皮,選顆粒飽滿的,用龍眼肉包七粒,用七乘七的數目作為一劑)
四診,下痢次數僅五六次,赤色己淡,夾有膿毒黑垢,切痛後重已除,胃亦知飢思食。惟舌色淡紅而干,乃陰液大虧之候。議以大劑增液救陰,以其來勢暴烈,一身津液隨之奔竭,待下痢止,然後生津養血,則枯槁一時難回。今脈勢既減,則火邪俱退,不治痢而痢自止,豈可泥滯潤之藥而不急用乎。用增液湯合參燕麥冬湯,以善其後。
白話文:
診斷:「四診」檢查,腹瀉次數減少到僅有五、六次,鮮紅色便便已經變淡,夾雜著膿毒和黑色污垢,腹部疼痛和沉重感已經消失,胃口也恢復了飢餓感。
症狀: 但是舌頭顏色淡紅而乾燥,這是陰液嚴重不足的徵兆。
治療: 建議使用大劑量的滋陰補液藥方來挽救陰液。由於腹瀉來勢猛烈,全身津液都隨之大量流失,等待腹瀉停止後再滋陰養血,恐怕已經來不及了,枯槁的狀態也難以快速恢復。
轉變: 現在脈象已經減弱,說明火邪已經退去,不需要治療腹瀉,腹瀉自然會停止。難道還能拘泥於滋潤的藥物而不緊急使用嗎?
藥方: 使用增液湯搭配人參和麥冬湯,以改善後續情況。
四方,大生地(六錢),元參(四錢),提麥冬(三錢),西洋參(錢半),光暹燕(一錢),奎冰糖(三錢)
白話文:
四種藥材如下:
- 大生地:6 錢
- 元參:4 錢
- 天門冬:3 錢
- 西洋參:1.5 錢
- 光參:1 錢
- 奎冰糖:3 錢
效果,連服四劑,下痢盡止,但遺些少白沫,胃已能進稀粥。後用四君子湯加麥冬、石斛,調理旬余,方能消穀而痊。
白話文:
服用四劑之後,腹瀉完全停止,但是還有一些少量的白色泡沫便,胃部已經可以進食稀粥。後來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麥冬、石斛進行調理,十多天後,才恢復消化能力而痊癒。
廉按:疫邢失下,其禍已不可勝言,若疫痢失下,其禍更可知矣。究其失下之由,每有一等不明事理,自命知醫之病家,橫攔豎遮,言火道寒,恐大黃下斷中氣,多方掣肘。殊不知疫痢兼證,下證已具,越怕下者越得急下,蓋邪熱多留一日,有一日之禍,早下一日,有一日之福。然下之之法,亦有緩急輕重之殊,非謂以承氣湯一概而論也。
白話文:
李時珍評論道:瘟疫和痢疾如果不下瀉,其禍害已經難以言說了,如果瘟疫痢疾同時出現而不下瀉,其禍害就更可想而知了。探究失下瀉的原因,往往有這樣一類人,不懂醫理,自以為懂醫的患者家屬,橫加阻攔,說火道寒涼,擔心大黃會下瀉斷送元氣,從各方面掣肘。殊不知瘟疫痢疾的兼證,下瀉的證狀已經具備,越害怕下瀉就越要急下,因為邪熱多停留一天,就會增加一天的禍害,早下瀉一天,就會減少一天的痛苦。但是下瀉的方法也有緩急輕重的區別,並不是說承氣湯可以一概而論的。
愚每見赤痢之人,其初起之日即見面赤拂鬱,舌苔黃糙,壯熱口渴,脈息滑實而數,下痢裡急,沿門闔境,率皆如此。此即疫痢相兼之證,愚每以喻氏倉廩湯、吳氏檳芍順氣湯兩方加減,罔不應手奏效。
白話文:
我經常發現患有赤痢的人,在發病之初就會出現面色發紅、皮膚發熱、舌苔發黃粗糙、發高燒、口渴、脈搏滑實而快、腹瀉急迫、肛門緊閉的症狀,大多數患者都是如此。這屬於疫痢相結合的證型。我通常使用喻氏的倉廩湯和吳氏的檳芍順氣湯進行加減,收效甚好。
設遇有應下失下,日久痢不止,外見煩熱口渴自汗,舌苔滿布黃厚芒刺,腹癰拒按,胸滿嘔吐,不食,痢見敗色,一日夜數十行,後重裡急,面垢神慘,脈息或沉微欲無,乍見乍隱,或疾數鼓指,或堅大若革、按之反空,此皆疫痢兼證,應下失下之壞證也。邪熱一毫米除,元神將脫,補之則邪毒愈甚,攻之則幾微之氣不勝其攻,攻不可,補不可,攻補不及,兩無生理,良可慨焉。
白話文:
如果遇到因腹瀉虛脫導致痢疾不止的情況,患者會出現煩熱、口渴、自汗等症狀,舌苔會覆蓋著厚重的黃色苔膜並有顆粒狀凸起,腹部腫脹拒按,胸悶嘔吐,拒絕進食,痢疾分泌物呈敗壞的顏色,一天之內可排便數十次,且伴有下墜感和裏急後重,面容憔悴,精神萎靡,脈搏時而微弱消失,時而出現跳動,或者脈搏快速有力,或者脈象堅硬膨大如皮革,按壓後反而感覺空虛。這些都是疫痢併發症,是腹瀉虛脫的嚴重症狀。邪熱一旦消除,元神將會脫離身體,使用補藥會加重邪毒,使用瀉藥會損害虛弱的身體。此時進退兩難,補瀉皆無成效,實在令人痛惜。
此案辨證處方,悉從吳又可治疫痢正法,所用之藥,涼血攻毒,滅菌制腐,叉皆脫胎前哲成方而來,非師心自用者可比,且與赤痢菌痢疫之原因療法適相符合。
白話文:
本文診斷處方的方法,皆遵循吳又可治療瘟疫痢疾的正統方法。所使用的藥物具有涼血解毒、消滅細菌和抑制腐敗的作用。這些藥方都是從前人的經典方劑演變而來的,絕非個人主觀臆斷。而且符合赤痢菌痢疾的病因和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