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35)

回本書目錄

二集 傳染病案 (35)

1. 急性疫痢案
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
病者,王傳榮,年念八歲,業農,住紹興東關鎮。

病名,急性疫痢。

原因,仲秋久晴無雨,天氣燥熱,疫痢流行,感染時氣而陡發。

證候,身熱口渴,臍腹大痛,如刺如割,裡急後重,下痢頻並,或腸垢帶血,或純下鮮血,日夜數十度,或百餘次,面赤唇紅,吐酸嘔苦,胸腹如焚,按之灼手,小溲赤澀,點滴而痛。

診斷,脈右洪數,左弦勁,舌紅刺如楊梅狀,苔黃燥如刺。此由血分熱毒,與積滯相併,內攻腸胃,劫奪血液下趨,即《內經》所謂「腸僻下血,身熱者死。」亦即吳又可所謂「下痢膿血,更加發熱而渴,心腹痞滿,嘔而不食。此疫痢兼症,最為危急」是也。

療法,若以痢勢太頻,妄用提澀,或但用涼斂,必至腸胃腐爛而斃。即以楂、曲、檳、樸、香、連、芩、芍、銀花炭等普通治痢之法,以治此種毒痢,亦必胃腸液涸而亡。惟有仿吳氏急症急攻之法,用檳芍順氣湯加減,日夜連服二三劑,純服頭煎,以先下其疫毒。

處方,花檳榔(二錢),赤白芍(各五錢),青子芩(三錢),小枳實(二錢),生甘草(一錢),元明粉(三錢),拌炒生錦紋(六錢),先用鮮貫仲一兩、銀花五錢,煎湯代水。

次診,次日復診,赤痢次數已減其半,腹痛亦漸輕減,嘔吐酸苦亦除。惟身仍熱,胸腹依然灼手,黃苔雖退,舌轉紫紅起刺,捫之少津。脈左弦勁已減,轉為沉數。此胃腸血液漸傷,而疫毒尚未肅清也。議以拔萃犀角地黃湯加玉樞丹,涼血瀉火,撲滅毒菌,以救濟之。

次方,犀角粉(一錢),鮮生地(四兩,搗汁,沖),青子芩(二錢),小川連(一錢),生錦紋(三錢,酒洗),生西草(一錢),生白芍(一兩),玉樞丹(五粒,研細,藥湯調下)

三診,痢雖十減七八,而腹中切痛,常常後重,所便之物多如爛炙,且有腐敗之臭,深恐腸中腐爛,病勢尚在險途,幸而脈勢稍柔,舌紫漸轉紅活,姑以解毒生化湯加鮮生地、金汁化腐生肌,滋陰消毒,以救腸中之潰爛。

三方,金銀花(一兩),生白芍(八錢),生甘草(錢半),參三七(二錢),鮮生地(四兩,搗汁,沖),陳金汁(二兩,沖),鴉膽子(四十九粒,去皮,揀成實者,用龍眼肉一顆包七粒,以七七之數為劑)

四診,下痢次數僅五六次,赤色己淡,夾有膿毒黑垢,切痛後重已除,胃亦知飢思食。惟舌色淡紅而干,乃陰液大虧之候。議以大劑增液救陰,以其來勢暴烈,一身津液隨之奔竭,待下痢止,然後生津養血,則枯槁一時難回。今脈勢既減,則火邪俱退,不治痢而痢自止,豈可泥滯潤之藥而不急用乎。用增液湯合參燕麥冬湯,以善其後。

四方,大生地(六錢),元參(四錢),提麥冬(三錢),西洋參(錢半),光暹燕(一錢),奎冰糖(三錢)

效果,連服四劑,下痢盡止,但遺些少白沫,胃已能進稀粥。後用四君子湯加麥冬、石斛,調理旬余,方能消穀而痊。

廉按:疫邢失下,其禍已不可勝言,若疫痢失下,其禍更可知矣。究其失下之由,每有一等不明事理,自命知醫之病家,橫攔豎遮,言火道寒,恐大黃下斷中氣,多方掣肘。殊不知疫痢兼證,下證已具,越怕下者越得急下,蓋邪熱多留一日,有一日之禍,早下一日,有一日之福。然下之之法,亦有緩急輕重之殊,非謂以承氣湯一概而論也。

愚每見赤痢之人,其初起之日即見面赤拂鬱,舌苔黃糙,壯熱口渴,脈息滑實而數,下痢裡急,沿門闔境,率皆如此。此即疫痢相兼之證,愚每以喻氏倉廩湯、吳氏檳芍順氣湯兩方加減,罔不應手奏效。

設遇有應下失下,日久痢不止,外見煩熱口渴自汗,舌苔滿布黃厚芒刺,腹癰拒按,胸滿嘔吐,不食,痢見敗色,一日夜數十行,後重裡急,面垢神慘,脈息或沉微欲無,乍見乍隱,或疾數鼓指,或堅大若革、按之反空,此皆疫痢兼證,應下失下之壞證也。邪熱一毫米除,元神將脫,補之則邪毒愈甚,攻之則幾微之氣不勝其攻,攻不可,補不可,攻補不及,兩無生理,良可慨焉。

此案辨證處方,悉從吳又可治疫痢正法,所用之藥,涼血攻毒,滅菌制腐,叉皆脫胎前哲成方而來,非師心自用者可比,且與赤痢菌痢疫之原因療法適相符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