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29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29)

1. 濕熱痢案(內科)

五方,藿梗(錢半),焦麥芽(四錢),萊菔子(三錢),赤苓(四錢),通草(一錢),大腹皮(三錢),楂炭(三錢),青、陳皮(各一錢),佩蘭(錢半),生、熟苡仁(各三錢),扁豆花(七錢),馬齒莧(三錢)

六診,下痢日夜七八次,積少糞多,腹痛大減,腸腑膩邪漸化,邪化氣自流通,胃納日展,脈來左弦較和。尚當清化。

六方,大腹絨(三錢),扁豆衣(錢半,炒),焦麥芽(四錢),赤苓(四錢),陳皮(錢半),佩蘭(錢半),銀花炭(二錢),楂炭(三錢),通草(一錢),炒竹茹(錢半),飯蒸荷葉(一角)

七診,下痢尚有四五次,臨便腹微痛,積少糞多,脘宇已寬,渴喜熱飲,知味能食,運化猶遲,脈來柔軟,濕熱漸化,氣機不健。治再和中,以徹餘邪。

七方,川石斛(三錢),大腹絨(三錢),焦穀芽(四錢),陳皮(一錢),炒紅棗(三枚),扁豆衣(錢半,炒),飯蒸木香(五分),炒夏曲(錢半),通草(一錢),飯蒸荷葉(一角)

八診,痢已止,便厚溏,腹不痛,日行二三次,小溲清長,知味能食,運化尚遲,脈來柔軟。再以健脾和胃。

八方,淮山藥(錢半,焙),焦穀芽(四錢),大腹皮(二錢),炒竹茹(錢半),炒紅棗(三枚),扁豆衣(錢半,炒),飯蒸木香(五分),炒夏曲(錢半),陳皮(一錢),飯蒸荷葉(一角)

九診,大便兩日未行,諸恙均和,胃納已展,脈來柔軟,飲食宜調勻,靜養勿勞神,是病後調理無上妙法。

九方,焙山藥(二錢),焦穀芽(四錢),茯神(三錢),陳皮(一錢),大紅棗(三枚),扁豆衣(錢半,炒),飯蒸木香(五分),糯稻根鬚(三錢),炒竹茹(錢半),炒夏曲(錢半)

十診,大便乾燥,向來腸液不充,近因痢後津傷氣弱。宜健脾和胃中,參以潤腸。

十方,吉林須(五分,另煎,沖),焦穀芽(四錢),穭豆衣(三錢),炒竹茹(三錢),茯神(三錢),淮山藥(三錢,生打),火麻仁(三錢,炒),糯稻根鬚(三錢),橘白(一錢),紅棗(三枚)

效果,六劑痊愈。

廉按:濕熱積滯,釀成秋痢為最多,夏令亦間有之。此案處方用藥雖屬尋常,然皆和平切病之品,其宗旨先立於無過,後求有功。江浙之間,其道盛行者,大都如斯。

白話文:

濕熱痢案(內科)

一位患者患有濕熱痢疾,初期每天腹瀉七八次,少量多次,糞便較多,腹痛減輕。 醫生診斷為腸胃積聚濕熱之邪,邪氣已開始消散,胃口逐漸好轉,脈象也趨於平和。治療方案著重於清熱化濕。

病情進展後,腹瀉次數減少到四五次,排便時略感腹痛,糞便仍是少量多次,胃部舒適,口渴但喜歡喝熱飲,食慾和味覺恢復,消化功能仍在恢復中,脈象柔軟,濕熱之邪漸漸消退,但氣機尚未完全恢復。治療方案調整為溫和健脾和胃,徹底清除餘邪。

之後,腹瀉停止,大便成形但較稀軟,無腹痛,每天排便二三次,尿液清長,食慾和味覺正常,但消化功能仍較緩慢,脈象柔軟。治療方案轉為健脾和胃,促進消化。

幾天後,大便兩天未解,其他症狀均好轉,胃口良好,脈象柔軟。此時的治療重點是調理身體,避免勞累。

之後大便乾燥,由於之前的痢疾導致體液不足,氣血虛弱。治療方案調整為健脾和胃,並滋潤腸道。

經過六劑藥物治療,患者痊癒。

醫生總結:濕熱積滯導致的秋季痢疾最為常見,夏季也偶爾發生。此案例的處方用藥雖然常見,但都屬於平和性質,藥物以不過度干預為原則,先求無害,再求有效。江浙地區的醫師大多採用這種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