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25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25)
1. 濕溫夾痰案(內科)
周小農(住無錫)
病者,陳永芳之室,忘其年,住虹口。
病名,濕溫夾痰。
原因,首夏身熱有汗,口渴喜飲,前醫泥其渴飲以為熱病,用鮮石斛六錢,石膏、鮮地等稱是,服之噁心吐出,轉延余診。
證候,身熱面油,胸悶異常,渴喜冷物,溲紅而短。
診斷,脈糊細按則數,舌苔掯膩色白。予決濕重於溫,中有痰濁停阻也。
療法,吳氏三仁湯加減,以杏仁、蔻仁、半夏、苡仁、滑石、通草等苦辛開痰,芳淡化濕為君,蘆根、知母輕清泄熱,透其伏溫為臣,佐以玉樞辛香疏氣,寬胸泄濁,使以竹茹清潤通絡,滑以去痰也。
處方,光杏仁(三錢),姜半夏(三錢),蔻仁(六分),拌研滑石(六錢,包煎),生苡仁(四錢),川通草(錢半),知母(三錢),玉樞丹(五粒,藥湯調下)
先用活水蘆筍一兩、鮮刮淡竹茹三錢,煎湯代水。
次診,連服兩劑,胸悶頓減,熱勢起伏,有時厥冷,臥向陰僻,口說妄言,脈舌如前。仍用苦辛淡法以疏達之。
次方,光杏仁(三錢),蘇葉嫩枝(一錢),焦山梔(三錢),廣鬱金(三錢,生打),卷川樸(一錢),竹瀝半夏(三錢),淡香豉(三錢),青連翹(三錢),飛滑石(四錢,包煎),川通草(錢半),野薔薇花(一錢),鮮石菖蒲(一錢,剪碎,沖),生苡仁(四錢),淡竹茹(三錢)
三診,肢末轉暖,胸前遍發疹㾦,胸悶大退,向之渴喜冷飲者轉喜熱飲,稍溫即拒,且湧吐冷涎,喜臥向日暖處,移榻時坐起即厥,目定口噤,四肢轉冷,診時齒震,言蹇不清。種種變症,總屬痰濕重使然。防變痰迷濕蒙,急進大劑滌痰,參以化濕。
三方,姜半夏(三錢),白殭蠶(二錢),茯神(三錢),淡姜渣(八分),廣橘紅(一錢),廣鬱金(三錢,生打),遠志(一錢),制膽星(一錢),生苡仁(四錢),赤苓(四錢),鮮石菖蒲(一錢,剪碎,沖),白蔻末(五分,沖)
四診,一劑即痙定,冷涎略少,腹悶,連得矢氣。原方加礞石滾痰丸三錢包煎。
效果,服後得便,病減大半。續與化痰理濕熱退而安。
廉按:濕溫之為病,有濕遏熱伏者,有濕重熱輕者,有濕輕熱重者,有濕熱並重者,有濕熱俱輕者,且有挾痰、挾水、挾食、挾氣、挾瘀者。臨證之時,首要辨明濕與溫之孰輕孰重,有無兼挾,然後對證發藥,隨機策應,庶可用藥當而確收成效焉。此案濕重熱輕,挾有痰濁,濕為黏膩有形之邢,痰為有形之物,病勢故多轉變,選藥處方,亦不得不隨證治之,原因療法,轉而為對證療法也。
白話文:
病人是陳永芳的妻子,住在虹口,具體年齡忘了。她得了濕溫夾痰的病。
夏天開始時,她身體發熱且出汗,口渴想喝水。之前醫生因為她口渴喝水,誤判為熱病,用了六錢的新鮮石斛,等量的石膏和新鮮地黃等藥材,但她服用後感到噁心並嘔吐,後來找我來看診。
她身體發熱,臉上油膩,胸部異常悶脹,渴愛喝冷水,尿色紅且量少。
她的脈象模糊細微,但按下去就顯得快,舌苔厚膩且白色。我判定這是濕氣比熱氣更重,體內有痰濁阻塞。
治療上,我使用了吳氏三仁湯的改良版,以杏仁、蔻仁、半夏、薏仁、滑石、通草等藥材,苦辛開痰,芳香化濕,蘆根、知母則用來輕清泄熱,穿透潛藏的濕熱。玉樞丹疏氣,寬胸泄濁,竹茹則清潤通絡,滑利祛痰。
藥方是:杏仁、姜半夏、蔻仁、拌研滑石、生薏仁、川通草、知母、玉樞丹。另先用活水蘆筍和鮮刮淡竹茹煎湯代替水。
經過兩劑後,她胸部悶脹感減少,熱度起伏,偶爾四肢冰冷,偏向陰暗處睡覺,口說胡話,脈象舌象如前。我仍然使用苦辛淡法來疏導病情。
第二次的藥方是:杏仁、蘇葉嫩枝、焦山梔、廣鬱金、卷川樸、竹瀝半夏、淡香豉、青連翹、飛滑石、川通草、野薔薇花、鮮石菖蒲、生薏仁、淡竹茹。
第三次看診,她的四肢末端回暖,胸前出現疹子,胸悶大幅減輕,原本渴愛喝冷水現在轉向熱水,稍微溫暖的水就拒絕,甚至會吐出冷口水,喜歡在陽光下休息,但換牀或起身就會昏厥,眼神呆滯,口齒不清,四肢又轉冷。這些都是痰濕重的結果。為了防止痰迷濕蒙,我緊急使用大劑量的藥物來清除痰濕。
第三次的藥方是:姜半夏、白僵蠶、茯神、淡姜渣、廣橘紅、廣鬱金、遠志、制膽星、生薏仁、赤苓、鮮石菖蒲、白蔻末。
第四次看診,她服用一次後就穩定下來,冷口水少了一些,腹部悶脹,頻繁放屁。我在原方中加入礞石滾痰丸。
服用後,她排便,病情減輕一半。接下來的治療是化痰理濕,熱度退去,病情得以穩定。
對於濕溫病,可能濕氣阻礙熱氣,也可能濕氣重熱氣輕,濕氣輕熱氣重,濕熱並重,濕熱都輕,或者伴隨痰、水、食物、氣、瘀血。臨牀上,首先必須辨明濕氣和熱氣哪個較重,有無其他併發,然後針對病情用藥,靈活應對,這樣才能確保藥物使用正確,取得成效。此案例中,濕氣比熱氣重,伴有痰濁,濕氣是有形的黏膩物質,痰也是有形的,所以病情多變化,選藥處方也不得不跟著病情走,從原因療法轉為對症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