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23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23)
1. 濕溫案(內科)
處方,牛蒡子(錢半),牡丹皮(錢半),地骨皮(三錢),薑黃片(一錢),浙貝(一錢),廣橘絡(八分),冬瓜仁(三錢),大豆卷(三錢),炒建曲(三錢),廣角參(一錢),鮮生地(八兩,取汁沖服)
四診,昨夜吐膠痰甚多而臭,已服藥一劑已。姑仿《千金》法,照原方加葦莖、蘆竹根各五錢,梔子、枯芩各三錢。
效果,至第五日,則病人起坐矣,自言下部昨前疹子甚多,奇癢更甚,一身脫皮,臀上如小錢大之痂還未脫盡,惟大解有四日,亦無苦,飲食每餐稀粥兩碗,時刻覺餓,聞肉食甚香,微行動即氣短心空,余亦無甚病苦。診得六脈四至而緩,兩尺尚欠和平,主以養陰潤燥善其後。
處方,西洋參(七分),杭白芍(三錢),秦當歸(二錢),鮮石斛(四錢),角參(二錢),薏苡仁(二錢),建蓮(二錢),柏子仁(三錢,不去油),粉草(五分),葦莖(三錢,為引)
切戒醇酒厚味,二三劑後,即以飲食調養而健。
說明,伊岳丈曹子芹,邑文生,喜讀醫書而未問世者,在彼主醫。謂予曰:小婿之病,非冬傷於精而病溫,即石頑所謂夾陰病乎?蓋小婿去冬,始完婚耳。向來稟賦本弱,又喜飲酒,此時之病形,譫語神昏,全是陰虛,右寸獨大,非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傳心包,似否宗葉氏、喻氏、吳鞠通之法,可乎?予因笑而謂曰:足下欲病愈乎?亦照各家之醫書刻劍乎?曹知失言,改容請予救命。予又曰:足下疑弟用白虎之石膏,聊舉以證之。《千金》溫風之證,脈陰陽俱緊,汗出體重,其息必喘,其形狀不仁,嘿嘿但欲寐一段,《千金》謂為溫風,非仲聖之謂風溫乎?《千金》石膏用三兩,又《千金》所載腑臟溫病共有六方,皆用石膏,雖腎臟有溫,亦以石膏為治,萎蕤湯之石膏亦治冬溫,人患不識病證,不察病機,故少見多怪耳,可憐可嘆!
廉按:溫為伏氣,濕從酒來,許學士蒼朮白虎湯加減,正合病機。其餘方亦清穩,案後說明,歷徵石膏為清溫要藥,足見平時研究。
白話文:
濕溫案(內科)
第一次處方:牛蒡子、牡丹皮各半錢,地骨皮三錢,薑黃片一錢,浙貝母一錢,廣橘絡八分,冬瓜仁三錢,大豆卷三錢,炒建曲三錢,廣角參一錢,鮮生地八兩(取汁沖服)。
四診:病人昨晚吐出大量臭膠痰,已服用一劑藥。參考《千金要方》的方法,在原方基礎上加葦莖、蘆竹根各五錢,梔子、黃芩各三錢。
療效:第五天,病人可以坐起了,自述前一天下身長了很多疹子,奇癢難忍,全身脫皮,臀部還有如小錢幣大小的痂尚未脫落。大便已通暢四天,沒有腹痛,每次吃稀粥兩碗,經常感覺飢餓,聞到肉味很香,稍微活動就氣短心慌,其他沒有什麼不舒服。診脈發現六脈中四脈脈象平和而緩慢,兩尺脈略欠平和,因此決定採用滋陰潤燥的方法調理後續。
第二次處方:西洋參七分,杭白芍三錢,當歸二錢,鮮石斛四錢,角參二錢,薏苡仁二錢,蓮子二錢,柏子仁三錢(不去油),粉草五分,葦莖三錢(引藥)。
囑咐:戒除濃酒厚味,服用二三劑藥後,就可以用飲食調理身體,使其恢復健康。
說明:病人岳父曹子芹,是當地文人,喜好閱讀醫書卻未曾行醫,在家中擔任醫者。他對我說:女婿的病,不是冬天傷了腎精而導致溫病,就是石頑(指《石頑醫案》)所說的夾陰病吧?因為女婿去年冬天剛結婚。他本來體質就虛弱,又喜歡喝酒,現在病症表現為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都是陰虛的表現,右寸脈特別大,不像溫邪從上而下侵犯肺部,再逆傳到心包,是不是不應該按照葉氏、喻氏、吳鞠通等人的方法治療呢?我笑着對他說:您想治好病嗎?還想照搬各家醫書的治療方法嗎?曹子芹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,改口請求我救治他的女婿。我又說:您懷疑我用白虎湯中的石膏,我舉個例子說明。《千金要方》中溫風的症狀,脈象陰陽都緊,出汗後身體沉重,呼吸必然喘促,身體感覺麻木不仁,只想睡覺,這段話,《千金要方》稱之為溫風,這與仲景所說的風溫不同嗎?《千金要方》中石膏用量是三兩,而且《千金要方》記載的腑臟溫病共有六個方劑,都使用石膏,即使是腎臟有溫熱之症,也用石膏治療,萎蕤湯中的石膏也治療冬溫病,很多人不認識病證,不了解病理機制,所以就見怪不怪了,真是可憐可嘆!
個人看法:溫病是伏藏的邪氣,濕邪是因酒而生,許學士的蒼朮白虎湯加減方,正符合病機。其他處方也比較穩妥。文中說明部分,多次提到石膏是治療溫病的重要藥物,足見平時的研究積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