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24)

回本書目錄

二集 傳染病案 (24)

1. 時疫霍亂案

張錫純(住天津)

病者,寇媼,年過六旬,住奉天小南關。

病名,時疫霍亂。

原因,孟秋下旬,偶染霍亂。經醫數人,調治兩日,病勢垂危,醫者辭不治。其子寇汝仁來院,懇往為診治。

白話文:

原因是,孟秋下旬,我意外感染了霍亂。經過幾位醫生的治療兩天后,病情危急,醫生們不願意繼續治療。他的兒子寇汝仁來到醫院,懇請我前去診治。

證候,前本吐瀉交作,至此吐瀉已止,奄奄一息,昏昏似睡,肢體甚涼,六脈全無。詢之猶略能言語,惟覺心中發熱難受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患者之前不斷嘔吐和腹瀉,現在嘔吐和腹瀉已經停止。患者奄奄一息,昏昏欲睡,四肢冰冷,脈搏全無。詢問患者情況,患者勉強能說話,只覺得心窩裡發熱難受。

診斷,此證雖身涼脈閉,而心中自覺發熱,仍當以熱論。其所以身涼脈閉者,因霍亂之毒菌竄入心臟,致心臟行血之機關將停,血脈不達於周身,所以內雖蘊熱,而仍身涼脈閉也。

白話文:

在診斷時,雖然身體發冷,脈搏閉塞,但是患者自覺心中發熱,因此仍然應當從熱證角度來治療。之所以會出現身體發冷和脈搏閉塞的現象,是因為霍亂毒素侵入心臟,導致心臟的運血功能將要停止,血液不能到達全身各處,因此雖然體內積熱,但仍然會出現身體發冷和脈搏閉塞的症狀。

療法,當用藥消其菌毒,清其內熱,並以助心房之跳動。症雖危險,仍可挽回。

處方,鏡面硃砂(錢半),粉甘草細末(一錢),冰片(三分),薄荷冰(二分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硃砂,鏡面研磨成粉(半錢)
  • 甘草粉,細研磨(一錢)
  • 冰片(三分)
  • 薄荷腦(二分)

共研細,分作三次服。病急者,四十分鐘服一次,病緩者,一點鐘服一次,開水送下。

效果,將末藥服二次,心熱與難受皆愈強半,而脈猶不出,身仍發涼,知其年過花甲,吐瀉多次,未進飲食,其氣血衰憊己極,所以不能鼓脈外出以溫暖於周身也。遂又為疏方,用野臺參一兩以回陽,生懷山藥一兩以滋陰,淨萸肉八錢以斂肝氣之脫(此證吐瀉之始,肝木助邪侮土,至吐瀉之極而肝氣轉先脫),炙甘草三錢以和中氣之漓,因其心猶發熱,又加玄參四錢以涼潤之。煎湯一大鐘,分兩次溫服下,脈出,周身亦熱。惟自覺心中餘火未清,知其陰分猶虧,而不能潛陽也。又用玄參、沙參、生山藥各六錢,俾煎湯服下,病遂痊愈。

白話文:

效果: 服用兩次末藥後,患者的心熱和不適感都明顯減輕,但脈搏仍然不出,身體仍然發涼。考慮到患者年過花甲,多次吐瀉,未進飲食,氣血極度衰弱,因此無法鼓動脈搏外出溫暖全身。

於是,醫生再次開方,使用野臺參一兩來回陽,生懷山藥一兩來滋陰,淨萸肉八錢來斂肝氣之脫(本證初起時,肝木助邪犯土,至吐瀉極盛,肝氣反而先脫),炙甘草三錢來調和中氣之漓。由於患者心熱尚存,又加玄參四錢來涼潤降火。煎湯一大盅,分兩次溫服下,脈搏出現,周身也溫熱了。

但是,患者自覺心中餘火未消,表明其陰分仍然不足,無法收納陽氣。於是,醫生再次使用玄參、沙參、生山藥各六錢,煎湯服下,患者的病症才完全痊癒。

說明,此證初服之藥末,載在拙著《衷中參西錄》,名急救回生丹。因己未孟秋霍亂盛行時,愚在奉天擬得此方,登報廣告,凡用此方者皆愈。友人袁林普為故城縣尹,用此方施藥二百六十劑,即全活二百六十人。次年南半又有霍亂證,復為寄去衛生防疫寶丹方。(此方亦與前方同時擬者,方用粉甘草細末十兩、細辛細末兩半、白芷細末一兩、冰片細末二錢、薄荷冰細末三錢、鏡面硃砂三兩。將前五味共和,泛水為丸,桐子大,陰乾透,用硃砂為衣,勿令餘剩,每服百丸,病重者可服一百三四十丸。)袁君按方施藥六大料,自救愈千人。大抵前方治霍亂陽證最宜,後方則無論陰證陽證,用之皆效。《三三醫書》第八種時行伏陰芻言,載此二方井能治愈伏陰若干證,謂霍亂為至險之證,而千古治霍亂無必效之方,幸拙擬二方用之皆效云。

白話文:

說明:此症的初期救治藥方,記載在我的著作《衷中參西錄》裡,名叫急救回生丹。由於今年夏天霍亂流行,我人在奉天時擬定了這個方子,並在報紙上刊登廣告,凡是使用此方的患者都痊癒了。友人袁林普是故城縣尹,他使用這個方子施藥 260 劑,便救活了 260 人。第二年,南方又爆發霍亂,我又把「衛生防疫寶丹方」寄給他。(這個方子也是與前面那個方子同時擬定的,配方:細粉甘草 10 兩、細粉細辛 2 錢,細粉白芷 1 兩、細粉冰片 2 錢、細粉薄荷腦 3 錢、鏡面硃砂 3 兩。將前五味藥混合,加水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陰乾後,用硃砂塗抹丸子表面,不要剩餘。每次服用 100 粒,病情嚴重的可以服用 130-140 粒。)袁林普按照方子施藥六次,救治了上千人。總的來說,前面的方子更適合治療霍亂的陽證,而後面的方子無論是陰證還是陽證,使用後都有效。《三三醫書》第八冊的「時行伏陰芻言」記載了這兩個方子也能治癒伏陰的若干證狀,認為霍亂是極其危險的證狀,但古往今來治療霍亂的方子都沒有確切的療效,幸好我擬定的兩個方子使用後都有效。

廉按:張氏壽甫曰:霍亂之證,或因飲食過量,或因寒涼傷其脾胃,將有吐瀉之勢,疫毒即乘虛內襲,遂揮霍燎亂而吐瀉交作矣。吐瀉不已,其毒可由腸胃而入心(胃大絡虛里、小腸乳糜管,皆與心相通,其症間有自心胞直傳心者,多不及治),更由心而上竄於腦(心有四支血脈管通腦),致腦髓神經與心俱病,左心房輸血之力與右心房收血之力為之頓減,是以周身血脈漸停而通體皆涼也。

白話文:

張壽甫先生(中醫名家)指出:霍亂的癥狀,可能是因為飲食過量,或者寒涼之氣損傷了脾胃,導致將要嘔吐腹瀉。此時,疫毒乘虛而入,揮霍作亂,導致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。嘔吐腹瀉持續不止,毒氣會從腸胃進入心臟(胃部的大脈虛裏、小腸的乳糜管都與心臟相通,這種癥狀有些是直接從心臟擴散到心部的,很多人都來不及治療)。毒氣進一步由心臟向上竄到腦部(心臟有四條血脈管通向腦部),導致腦髓和神經與心臟都患病。左心房輸送血液的能力和右心房收集血液的能力減弱,因此全身血脈逐漸停止,全身發涼。

故治此證者,當以解毒之藥為主,以助心活血之藥為佐,以調陰陽奠中土之藥為使,爰擬急救回生丹一方。若霍亂吐瀉已極,精神昏昏,氣息奄奄,虛極將脫,危在目前,病勢至此,其從前之因涼因熱,皆不暇深究,惟急宜重用急救回陽湯,固其陰陽之將離,是此湯雖為回陽之劑,實則交心腎和陰陽之劑也。

白話文:

因此治療這種疾病,應以解毒藥為主,輔以活血養心藥,調和陰陽,補益脾胃。在此推薦急救回生丹一方。

如果霍亂嘔吐腹瀉嚴重,精神萎靡,呼吸微弱,虛弱得快要死了,危在旦夕,此時的病因,無論是寒涼還是溫熱,都來不及深入探究。只能緊急重用急救回陽湯,固護將要離散的陰陽。這帖湯藥雖然是回陽之劑,但實際上是調和心腎、平衡陰陽之劑。

服此湯後,若身溫脈出,覺發熱有煩躁之意者,直急滋其陰分,若玄參、生芍藥之類,加甘草以和之,煎一大劑,分數次溫飲下。其言如此。發明霍亂之病理及其處方,可謂獨出心裁,別開生面者矣。似此佳案,的是傳作,宜其《衷中參西錄》山西醫學校定為教授學生之講本也。

白話文:

服用此方藥後,如果身體發熱,脈搏跳動明顯,感到發熱煩躁,則應直接滋補陰液,例如加入玄參、生芍藥等藥材,再加甘草調和,煎一大劑後,分幾次溫服。這段話說明瞭霍亂的病理機制和治療方法,可謂獨樹一幟,與眾不同。這樣的良方,傳承至今,並被《衷中參西錄》編入山西醫學校的教學教材中。

李竹溪(住蕪湖米市街)

病者,吳二,年逾三十,撥船頭,住河南三街。

病名,時疫霍亂。

原因,濕熱遏郁,兼貪涼飲冷而發。

證候,中秋後三日夜半,突來吐瀉,及至天明,已瀉數十次矣。身雖冷,反煩渴,喜飲涼水,得水旋嘔,溲閉面赤,目合汗泄。

白話文:

症狀:中秋節後三天深夜,突然出現嘔吐和腹瀉。到天亮時,已經腹瀉了幾十次。身體雖然覺得冷,卻又煩渴,喜歡喝涼水。喝了水立刻又吐出來。小便不通,臉紅,眼睛緊閉,出虛汗。

診斷,脈伏苔白。脈證合參,此濕熱亂於腸胃也。其來也暴,其勢亦危。際此水逆溲閉,脈伏心煩,渴飲汗泄,雖瀉已多,邪猶未化,縱神疲目合,有主挽正回陽者。予力違其議曰:此病此時,尚慮其陽未通邪未化,如心煩溲閉渴飲等證,可溫補乎?獨主通陽化氣,以免實實之咎。

白話文:

診斷: 脈象沉伏,舌苔發白。綜合脈象和症狀,說明濕熱在腸胃中混亂。發病突然,病情危急。

此時患者尿路不通,脈象沉伏,心煩意亂,口渴出汗,雖然已經瀉過很多次,但邪氣還沒有消散。儘管患者精神疲倦,雙眼合閉,但仍有調養正氣,扶助陽氣的方法。

我堅持反對他們的意見說:在這種病情和階段,還擔心陽氣未通、邪氣未化嗎?像心煩、尿路不通、口渴等症狀,能用溫補之法嗎?只能以通陽化氣為主,避免實症的過錯。

療法,太陽不開,陽明不合,故三焦氣化不宣,仲聖古法可師,五苓加黃連以堅腸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 如果太陽經絡不通暢,陽明經絡也不相合,因此三焦的氣化功能不順暢。仲聖的古方值得借鑑,也就是五苓散加上黃連以加強腸胃功能。

處方,大面桂心(三分),生蒼朮(錢半,米泔泡製),雲苓(三錢),豬苓(二錢),建澤瀉(二錢),小川連(五分),開水為引,陰陽水煎服,服後飲暖水一杯。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大塊桂枝(三分)
  • 生蒼朮(半錢,用米湯浸泡過)
  • 雲苓(三錢)
  • 豬苓(二錢)
  • 建澤瀉(二錢)
  • 小川連(五分)

服用方法:

  1. 用開水沖泡藥材。

  2. 等水變陰陽水(既有熱水也有冷水)時,煎煮藥材。

  3. 服用後喝一杯溫水。

次診,一劑吐止瀉減,而心仍煩,口仍渴,溲行不爽,苔色轉黃,體仍未溫,是陰可堅,而陽猶未布,氣不化液也。五苓加三石法,以清陽明伏熱。

白話文:

第二次回診時,一劑藥減輕了嘔吐和腹瀉,但患者仍然心煩、口渴,小便排出不順暢,舌苔變黃,體溫仍未恢復,說明陰邪仍強,陽氣尚未恢復,氣化液體功能受到影響。因此,採用五苓散加三石的方法,清瀉陽明經的內伏熱邪。

次方,前方五苓加生石膏(四錢,研細),滑石(三錢,包煎),寒水石(三錢),甘瀾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再將「次方」的處方加入以下藥材:

  • 生石膏(4錢,研成細粉)
  • 滑石(3錢,用紗布包好再煎煮)
  • 寒水石(3錢)

全部用甘瀾水煎煮後服用。

三診,煩渴已蠲,足先回溫,瀉止呃來,苔轉黃滑,是中宮濕熱無力輸送而蒸痰,反致胃氣上逆。治以竹茹橘皮湯,合丁香柿蒂,加蠶沙導濁。

白話文:

經過三次診斷,煩熱感已消失,腳部開始回溫,拉肚子也停止,舌苔轉為黃色且濕滑。這些症狀表明,體內中間部位的濕熱阻礙了運送功能,導致痰液蒸發,反過來促使胃氣上逆。

治療方:竹茹橘皮湯,加入丁香、柿蒂,再加蠶沙以引導濁氣排出。

三方,薑汁炒竹茹(二錢),橘皮(錢半),潞黨參(錢半),法半夏(錢半),水炙枇杷葉(五錢),麥冬(錢半,米炒),炙甘草(五分),晚蠶沙(三錢,包煎),公丁香(一分),柿蒂(三十枚),河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三方劑

用薑汁炒過的竹茹(2 錢),橘皮(1.5 錢),潞黨參(1.5 錢),半夏(1.5 錢),用清水炙過的枇杷葉(5 錢),用米炒過的麥冬(1.5 錢),炙過的甘草(0.5 錢),晚蠶沙(3 錢,包起來煎),公丁香(0.1 錢),柿蒂(30 枚),用河水煎服。

效果,終以調和脾胃,祛痰滌熱而愈。

廉按:濕熱夾瓜果生冷,寒熱相搏,陡然亂於腸胃,成為霍亂吐瀉。方用五苓散加黃連,苦辛通降、芳淡滲利,瀉雖減而煩渴如前;繼用桂苓甘露飲法,煩渴除而轉呃;終用竹茹橘皮湯加減,而收全功。藥隨病變,醫不執方,具見一片靈機活潑潑地。

白話文:

廉說:濕熱夾雜瓜果生冷,寒熱交戰,陡然亂於腸胃,形成霍亂吐瀉。方劑使用五苓散加黃連,苦辛通降、芳淡滲利,腹瀉雖然減緩,煩渴現象依然;接著使用桂苓甘露飲,煩渴消除而轉為呃逆;最後使用竹茹橘皮湯加減,收得全功。藥物根據病情變化而調整,醫師不執著於方劑,充分展現出一片靈機活潑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