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23)
二集 傳染病案 (23)
1. 白喉壞證案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病者,駱開明,年念五歲,住駱家葑。
病名,白喉壞證。
白話文:
病人,駱開明,五十五歲,住駱家葑。
病名,白喉重症。
原因,病本燥疫白喉,前醫誤認為風毒喉痧,用荊防葛根湯,大劑透發而劇變。
證候,初起身熱自汗,咽燥無痰,喉間發白塊。七八日後,忽白塊自落,音啞氣喘,痰聲漉漉,勢如潮湧。
白話文:
原因:
原本的疾病是燥熱的瘟疫性白喉。但是之前的醫生誤診為風熱引起的喉嚨發炎,使用了荊防葛根湯,大量發汗而導致病情惡化。
診斷,脈右浮大滑搏,左反細數,舌絳且干。此由燥火過盛,肺液將涸,反用大劑辛燥升散,遂致激動肝風,沖氣挾龍雷之火,隨腎水而上逆,壅聚於喉嚨之間,悉化為痰。余遂曉之曰:病不可為,無藥可救。奈病家再四哀求,不得不於百無一活之中,籌萬有一生之策。
白話文:
診斷: 右邊脈搏浮大、滑潤、有力,左邊脈搏細弱、快速。舌頭發紅、乾燥。這是由燥火過盛,肺部津液將要枯竭,反而用了大量辛熱的藥物升散,導致激動肝風,沖氣挾帶著胃火,隨腎水逆流向上,堆積在喉嚨間,全部化為痰液。我便告訴他:病情已經很重,無法醫治。但病人家人再三懇求,我不得不在萬無一生的情況下,想一個萬有一生的辦法。
療法,潛鎮攝納為首要,先用羚角、西參、淡秋石煎湯,調下真猴棗以消息之。幸而藥能下咽,痰氣稍平。於是重用龜板、牡蠣、珍珠母、玳瑁等,得至靜之精介以潛陽為君,冬、地、西參專保肺液,膠、芍、玄參兼導龍雷為臣,佐以金汁水清咽潤喉,載引諸藥以下行,使以熟地露滋腎救肺,增陰液而不滯,仍用猴棗鎮納沖氣,以墜上壅之熱痰也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上,以鎮靜收斂為首要,先用羚羊角、西洋參、淡秋石煎湯服下,再用真猴棗配合調理,緩解病情。
所幸藥物能順利服下,痰氣稍微平息。於是大量使用龜板、牡蠣、珍珠母、玳瑁等藥材,取得安定靜心的精華,以鎮壓陽氣為君藥。
冬蟲夏草、地黃、西洋參專門保護肺部水液,膠艾、芍藥、玄參輔助導引龍火下降為臣藥。
金汁水清咽潤喉,承載各藥物下行,使熟地露滋潤腎臟救助肺部,增加陰液而不滯留。
繼續使用猴棗鎮靜收納衝逆之氣,以消除上逆的熱痰。
處方,羚角片(一錢,先煎),西洋參(一錢),淡秋石(五分),真猴棗(三分,藥湯調下)
白話文:
處方:
- 羚羊角片(6克,先煎)
- 西洋參(6克)
- 淡秋石(3克)
- 猴棗仁(1.8克,用藥湯調服)
接方,珍珠母(一兩,生打),左牡蠣(八錢,生打),提麥冬(四錢),玄參(八錢),生白芍(六錢),龜甲心(六錢,生打),生玳瑁(四錢,剪細),大生地(一兩),西洋參(三錢),真陳阿膠(二錢,烊沖),陳金汁(二兩,沖),猴棗(三分,藥湯化下),熟地露(二十兩,代水煎藥)
白話文:
處方:
- 珍珠母(1 兩,磨碎)
- 左牡蠣(8 錢,磨碎)
- 麥冬(4 錢)
- 玄參(8 錢)
- 白芍(6 錢)
- 龜甲心(6 錢,磨碎)
- 玳瑁(4 錢,切碎)
- 生地(1 兩)
- 西洋參(3 錢)
- 阿膠(2 錢,溶解後沖入)
- 陳金汁(2 兩,沖入)
- 猴棗(3 分,放入藥湯中化開)
- 熟地露(20 兩,代替水煎藥)
效果,日服接方兩劑,一劑而喘促稍安,再劑而痰聲如失。原方酌減用量,去金汁、猴棗,加鮮石斛四錢、甘蔗漿、甜梨汁各兩瓢同沖。連服四劑,聲音清亮,胃納稀飯,競僥倖而得奏全功。
白話文:
效果,每天服用兩劑半方,一劑後氣喘稍緩,再一劑後痰聲漸消。原方稍微減量,去掉金汁、猴棗,加入鮮石斛四錢、甘蔗漿、甜梨汁各兩瓢一起沖服。連續服用四劑,聲音清亮,開始能吃粥,高興地認為可以完全康復了。
廉按:此為白喉極重之危候,妙在首先用具有靈性、善能熄風之羚角;而猴棗墜痰,尤為神應。其色青黑,與肝腎二臟相合,故能攝納龍雷之火,故閉證之痰熱上塞,得之足以泄降。即脫證之虛痰上壅,亦可惜以攝納,並不慮其鎮墜之猛,故一服後即痰氣稍平。接方用大劑潛鎮攝納,又是必不可緩之要藥,以平其逆湧之勢,鎮其龍雷之動。
白話文:
我是廉政,認為這是白喉的極度危險徵兆。奇妙的是,首先使用具有靈性、擅長鎮定風氣的羚羊角;而酸棗能墜痰,尤為神靈。它的顏色青黑,與肝腎兩臟相符,因此能收攝龍雷之火,所以閉證的痰熱上塞,用它足以泄降。即使虛證的虛痰上壅,也可以用它收攝,不必擔心它的鎮墜作用過猛,所以服用一次後就能讓痰氣稍稍平息。接著方中用大量潛鎮收攝的藥物,這是不可緩解的要藥,用來平息逆湧之勢,鎮定龍雷之動。
一日疊進兩劑,亦屬急證急治之方策。似此危證,幸奏全功,堪為遇此疑難大證者,別開益智之粽,新增續命之湯也。
白話文:
一天連續喝兩劑藥,這也是針對緊急情況採取的緊急治療方法。像這種危急的狀況,幸虧發揮了全部功效,可以作為遇到這種疑難重大疾病的患者,開啟增長智慧的食糧,新增延續生命的良藥。
2. 白喉兼瀉案
蕭琢如(住湘鄉水口山礦局)
病者,舍弟蕭璋如,住湘鄉。
病名,白喉兼瀉。
原因,秋抄感溫燥而發。
證候,身無寒熱,口不渴,滿喉發白,又兼泄瀉,小便時清時濁。
白話文:
病患是我的弟弟蕭璋如,他住在湘鄉。
他的病情是白喉並且伴有腹瀉。
病因是在秋天因為感受了溫燥之氣而引發。
症狀是身體沒有出現發熱或畏寒的情況,也不口渴,喉嚨內部出現白色物,同時還有腹瀉,小便有時候清澈有時候混濁。
診斷,脈浮澀滿指,舌苔淡白而薄,底面微露鮮紅色。審由燥氣所發,因兼泄瀉,始尚猶豫。繼乃恍然大悟曰:此肺移熱於大腸,病邪自尋去路也。
白話文:
診察: 脈搏浮起,澀滯,布滿整個手指,舌苔淡白而薄,舌底微露鮮紅色。判斷是由燥氣引起,加上有腹瀉,開始時還有些猶豫。後來終於恍然大悟說:這是肺熱移到了大腸,病邪自己找路離開了。
療法,即疏喻氏清燥救肺湯,取其寒以制熱、潤而滋燥,為深秋燥熱傷肺之主方。
白話文:
**療法:**採用喻氏清燥救肺湯,取其寒性以抑制熱性、滋潤而緩解乾燥,作為深秋因燥熱而肺部受傷的主要治療方法。
處方,霜桑葉(三錢),北沙參(三錢),原麥冬(錢半),生石膏(二錢),生甘草(七分),陳阿膠(八分,烊沖),黑芝麻(一錢,炒),甜杏仁(一錢),枇杷葉露(一兩,沖)
效果,一劑知,再劑已。
白話文:
霜桑葉:3 錢
北沙參:3 錢
原麥冬:1.5 錢
生石膏:2 錢
生甘草:0.7 錢
陳阿膠:0.8 錢(溶解後服用)
黑芝麻:1 錢(炒過)
甜杏仁:1 錢
枇杷葉露:1 兩(沖服)
廉按:喻氏宗繆仲醇甘涼滋潤之法制出此方,名曰清燥,實以滋水,即易所謂潤萬物者莫潤乎水是也;名曰救肺,實以補胃,以胃液為肺津之母也。此案借治白喉兼瀉,雖不脫養陰清肺之法,而其妙在煅石膏一味,石膏經煅,味淡微咸,西醫推為鹽類利尿藥。尿利則腸中水分從小便排泄,不止瀉而其瀉自止。
況煅過石質堅凝,又有堅腸之作用。蕭君可謂善用鹹方矣。
白話文:
廉某按:喻氏以宗繆氏甘涼滋潤之法,製出此方,名為「清燥」,其實是滋養肺陰;名為「救肺」,其實是補益脾胃,因為脾胃液為肺津之源。此方用於治療白喉併瀉,雖然不脫離養陰清肺之法,但其妙用在於煅石膏一味。石膏經煅製後,味淡微鹹,西醫認為它是一種利尿藥。排尿通暢,則腸道水分會從小便排出,不僅止瀉,還能使瀉自愈。
3. 瀉轉白喉案
蕭琢如(住湘鄉水口山礦局)
病者,工人王某,年近三十,住湘鄉。
病名,瀉轉白喉。
原因,初患秋燥泄瀉,日數十行。醫以表散溫燥藥進,瀉略減,而咽喉痛,雜見白點。
證候,身大熱,汗出,遍體紅斑,咳痰中帶鮮血,口乾,不甚喜飲,小溲短赤而數。
白話文:
蕭琢如(住湘鄉水口山礦局)
病人: 王某,工人,年近三十歲,住湘鄉。
病名: 瀉轉白喉
病因: 起初患上秋燥引起的腹瀉,一天要拉肚子十幾次。醫生給他開了散寒解表、溫燥的藥,腹瀉稍有減輕,但咽喉疼痛,並出現白色斑點。
症狀: 身體發熱,出汗,全身長滿紅斑,咳嗽時痰中帶有鮮血,口乾,不太想喝水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,並且頻繁排尿。
診斷,年未三十,兩人掖而求診。脈浮數而促,舌鮮紅多刺,苔微黃。余曰:此乃秋燥證。泄瀉者,肺熱移於大腸,臟邪傳腑,自尋出路,正是佳兆,乃反其道以行之,幸泄未全止,治節之權,尚存一線。而喉關見白而痛,咳嗽帶血,則肺金受傷,已非淺鮮,及今圖治,或可挽救。
白話文:
診斷: 兩位患者年齡不到三十歲,互相攙扶前來求診。脈象浮數而快,舌頭鮮紅而帶刺,舌苔微黃。我說:「這是秋季燥熱的證狀。」
患者腹瀉,是因為肺部熱氣轉移到大腸,臟腑之邪氣傳遞到體表,自行尋找出口。這原本是好現象,卻有人逆道而行,幸虧腹瀉尚未完全停止,治療的時機尚存一線希望。
然而,患者咽喉發白且疼痛,咳嗽帶血,說明肺部受傷不輕。現在採取措施治療,或許還能挽回局面。
療法,與大劑養陰清肺湯加石膏、知母,清胃燥以救肺,保肺液以制腐。
白話文:
這種治療方法,在大劑量的養陰清肺湯中加入石膏和知母,以清除胃中的乾燥來拯救肺部,保護肺部液體以抑制腐敗。
處方,鮮生地(一兩),烏元參(八錢),原麥冬(六錢),生白芍(四錢),丹皮(四錢),川貝母(四錢),蘇薄荷(錢半),生甘草(二錢),生石膏(六錢),知母(四錢)
效果,連進三帖,症減大半。嗣就原方加減,又十餘帖,始獲痊愈。
白話文:
處方:
- 生地黃(50克)
- 烏頭參(40克)
- 北沙參(30克)
- 白芍(20克)
- 丹皮(20克)
- 川貝(20克)
- 薄荷(7.5克)
- 甘草(10克)
- 石膏(30克)
- 知母(20克)
康按:此因秋燥傷肺,肺移熱於大腸,故作瀉。若仿喻西昌秋燥泄瀉例治,二三劑即可奏功。前醫不知燥氣病理,率用表散溫燥,勢必升騰燥熱,則火焰愈熾,傷津劫血,以致喉痛白爛,咳痰帶血,幸而不激動肝風,發為痙厥,又未至音啞氣喘,肺炎葉腐,猶可用大劑養陰清肺湯加膏、知以救藥誤,否則殆矣。就余所見,此係伏暑內發,秋燥外搏,因誤藥而轉變白喉,非真時行之義膜白喉也。
白話文:
康氏注:這是因為秋燥損傷了肺,肺熱傳到了大腸,所以用瀉下法治療。如果仿照西昌秋燥引起的腹瀉來治,兩三劑藥即可見效。以前的醫生不懂得燥氣的病理,隨意用發散溫燥的方法,必定會助長燥熱,使火勢更猛,津液耗盡,血液枯竭,導致喉嚨疼痛發白,咳嗽帶血。還好沒有激發肝風,發作抽搐,也沒有發展成聲音嘶啞、氣喘、肺炎和肺葉腐爛。還可以服用大劑量的養陰清肺湯加上膏、知母來糾正用藥錯誤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據我的觀察,這屬於伏暑內發,秋燥外襲,因用錯藥而轉變為白喉,並不是真正流行的膜性白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