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22)

回本書目錄

二集 傳染病案 (22)

1. 虛火白喉案

張錫純(住天津)

病者,孫傳九,年二十歲,貴州人,高等師範學生。

病名,虛火白喉。

原因,得白喉症,屢經醫治,不外忌表抉微諸方加減,病日增重。醫者諉謂不治,始延愚為診視。

證候,喉關純白,黏涎甚多,須臾滿口,即得吐出。

診斷,脈細弱而數,舌胖嫩淡紅。知系脾腎兩虛,腎虛氣化不攝,則陰火上逆,痰水上泛,而脾土虛損,又不能制之,故其咽喉腫疼黏涎若是之多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:

脈象細弱而快速,舌頭肥厚柔軟,顏色淡紅。這是因為脾和腎氣虛弱,腎臟氣化功能失調,導致陰火上升,痰水上泛。脾虛不能控制這些情況,因此咽喉腫痛,黏液異常增多。

療法,投以六味地黃湯,滋補脾腎以清虛火,又加於術,少加蘇子,制痰水上泛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

服用六味地黃丸,滋補脾腎以清熱降火。同時加入術(一種中藥材),並少加蘇子,以控制痰液上湧。

處方,大熟地(六錢),淮山藥(四錢,生打),山萸肉(二錢),雲茯苓(三錢),粉丹皮(錢半),福澤瀉(錢半),生於術(錢半),蘇子(八分)

白話文:

處方:

  • 熟地黃(6 錢)
  • 淮山藥(4 錢,新鮮的用槌子打碎)
  • 山茱萸肉(2 錢)
  • 雲茯苓(3 錢)
  • 丹皮(1.5 錢,磨成粉末)
  • 澤瀉(1.5 錢)
  • 蒼朮(1.5 錢)
  • 蘇子(8 分)

效果,連服十劑而痊。

廉按:此為牌腎雙補之和劑,妙在加蘇子一味,不但能治痰水上泛,且能降陰火上逆,十劑而痊,信然。張君平時最喜用熟地,嘗用六味地黃丸作湯,加川芎知母以治如破之頭疼,加膽草、青黛以治非常之眩暈,加五味、枸杞、柏子仁以斂散大之瞳子。且信其煎汁數碗、浩蕩飲之之說,用熟地四兩、茯苓一兩以止下焦不固之滑瀉,用熟地四兩、白芍一兩以通陰虛不利之小便。又嘗於一日之中,用熟地斤許,治外感大病之後忽然喘逆脈散亂欲脫之險證。

白話文:

廉氏註解:這個方劑是補益脾腎的良藥,妙在加入蘇子一味,不僅能治療痰水氾濫,還能降下陰火上逆。服用十劑即可痊癒,實在是確鑿無疑。張仲景平時最喜歡使用熟地黃,他曾把六味地黃丸熬成湯劑,加入川芎、知母來治療像破裂一樣的頭痛,加入膽草、青黛來治療極其嚴重的眩暈,加入五味子、枸杞、柏子仁來收斂散大的瞳孔。並且相信用熟地煎煮成湯,大量服用,可以止住下焦不固的滑泄,用熟地四兩、白芍一兩可以通利陰虛不通暢的小便。此外,張仲景還曾在一整天之內,使用熟地一斤左右來治療外感大病之後突然發生的喘息、脈搏散亂、將要虛脫的危症。

且不獨治內傷也,又嘗用熟地、阿膠大滋真陰之類治溫病脈陽浮而陰不應,不能作汗,一日連服兩劑,濟陰以應其陽,使之自汗。可謂深悉熟地之醫治作用矣。

白話文:

不只用熟地治療內傷,還曾經用熟地、阿膠等滋潤真陰的藥材治療溫病,脈浮而陰不應,無法發汗,一天連續服用兩劑,滋陰以配合陽氣,讓病人自然發汗。可見對熟地的治療作用非常熟悉。

袁桂生(住鎮江京口)

病者,劉子衡令堂,年六十三歲,住本鎮。

病名,虛火白喉。

原因,今年夏間,因孫兒病逝悲哭太過,遂患喉症。延予治之,予視其發白如霜。

證候,咽喉兩旁,滿布白腐,以毛筆蘸水拭之,則依然鮮紅之好肉,並不潰爛,煩躁不寧,徹夜不寐。

診斷,脈息虛軟,舌紅如朱,中間略有薄苔。蓋勞神太過,虛火上升,心腎不能相交、水火不能既濟之病也。而況守節四十年,持齋二十載,其精血之衰、腦力之耗為何如耶!

白話文:


根據診斷,你的脈象虛弱無力,舌頭紅得像硃砂,中央部位有薄薄的一層舌苔。這可能是由於你過度用腦,導致陽虛虛火上升,心腎不能交接,水火失衡所致。再說,你守節四十年,吃素二十年,你的血氣精華衰退,腦力消耗有多嚴重啊!

療法,與增液湯加味。

乾地黃(五錢),原麥冬(三錢),元參(三錢),朱拌茯神(三錢),西洋參(二錢),鮮石斛(三錢),棗仁(三錢),蘇百合(三錢)

白話文:

黃芪(30克),麥冬(18克),元參(18克),茯苓(18克),西洋參(12克),石斛(18克),大棗仁(18克),百合(18克)

效果,一服煩躁定,能安睡。接服四劑痊愈。

廉按:白喉普通病名也,悲哭太過,激動虛火,病固也。方用增液湯加味滋陰清火,看似對症療法,實則為原因療法之一種,深得先其所因,伏其所主之經旨。

白話文:

個人按語:白喉是常見的疾病,由於悲傷哭泣過度,導致虛火上炎,從而引發疾病。使用增液湯加減方來滋陰降火,表面上看似是對症治療,實際上是一種找出病因並針對病因的治療方法,充分體現了中醫「先其所因,伏其所主」的原則。

2. 白喉並病案

何拯華(紹興同善局)

病者,張明仙,年念六歲,業商,住水溝營。

病名,白喉並病。

原因,白喉雖由肺經伏燥,今則挾君相火而發。

證候,初起頭痛身熱,口乾咽燥,喉旁發白,中間紅腫而痛,甚則腮頸亦腫,咳逆痰多,胸悶心煩,不寐昏譫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初期症狀:頭痛發燒,口乾舌燥,喉嚨發白,中間部位紅腫疼痛。嚴重時,腮腺和頸部也會腫脹,咳嗽逆氣,咳出大量痰液,胸悶心煩,失眠神志不清。

診斷,脈右滑數,左關浮弦搏數,舌根微硬,中紫尖絳。此燥熱合君相火併發,乃肺心膽三經並病。遂明告之曰:其來勢之猛烈,壽可立傾,勿謂言之不預也。

白話文:

我診斷後,發現你右手脈象滑而數,左手關脈浮起像弦一樣,跳動得很急促。舌根部有點硬,舌的中間部位是紫色,舌尖是深紅色的。這是乾燥熱氣與君相之火同時發作,也就是肺、心、膽這三個經絡都出問題了。我必須明白地告訴你,你的病情來勢洶洶,隨時可能危及性命。你不要說我沒有事先告訴你。

療法,外內並治,先於喉間紅腫處,用喉刀刺出惡血以殺其勢。繼則三經藥並用。故以葉氏犀角地黃湯加桑、丹為君,瀉心膽以清營,白虎湯去草、米加蔞、貝為臣,滌熱痰以清氣,佐以大青地丁、金汁涼解血毒,使以萊菔、青果,既清燥火之閉郁,亦開痰涎之停留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

內外同時治療。首先在喉嚨紅腫處,使用喉刀刺出壞血,以抑制其勢頭。接著同時使用三種藥方。

藥方一:

以葉氏犀角地黃湯為主藥,加入桑葉和丹參,瀉心火和膽火,清熱解毒。

藥方二:

以白虎湯為主藥,去掉石膏和粳米,加入蔞蒿和牡蠣,清熱化痰,平息熱氣。

輔助藥方:

使用大青葉、地丁草和金銀花涼血解毒。

食療:

食用蘿蔔和青果,既能清熱降火,又能化痰消滯。

處方,磨犀粉(錢半,藥湯調下),鮮生地(一兩),銀花(三錢),青連翹(四錢),鮮桑芽(五錢),粉丹皮(二錢),生石膏(一兩,研細),肥知母(四錢),栝蔞仁(五錢,杵),京川貝(四錢,去心),鮮大青(五錢),紫花地丁(四錢),陳金汁(二兩,分沖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磨犀粉(半錢,用藥湯送服)
  • 新鮮生地黃(一兩)
  • 金銀花(三錢)
  • 青連翹(四錢)
  • 新鮮桑葉(五錢)
  • 粉丹皮(二錢)
  • 生石膏(一兩,研磨成細粉)
  • 肥知母(四錢)
  • 栝樓仁(五錢,搗碎)
  • 川貝母(四錢,去心)
  • 新鮮大青葉(五錢)
  • 紫花地丁(四錢)
  • 陳年金汁(二兩,分批沖服)

先用生萊菔(四兩,切片),鮮青果(兩枚,切去頭尾劈),煎湯代水。

效果,一日連進兩劑,一劑而諸證略減,再劑而痰火漸清。原方略減用量,去犀角、青果,加生玳瑁四錢、淡海蜇四兩(同生萊菔先煎代水)。又進兩劑,便暢熱退,神清譫除。改用吳氏五汁飲加減(鮮生地汁、甜梨汁、生藕汁、解暈草根汁、青蔗漿)調理以善其後。

白話文:

藥效很好,一天連續服用兩次藥劑,服了一劑後,各項症狀都稍微減輕了,再服一劑後,痰火逐漸消除了。調整原藥方的用量,去除犀牛角和青果,加入生玳瑁四錢和淡海蜇四兩(與生蘿蔔一起先煮,代替水)。又服了兩劑,便排除了熱氣,神思清醒,神智恢復正常。改用吳氏五汁飲加減(新鮮生地汁、鮮梨汁、生藕汁、解暈草根汁、青蔗漿)調養身體,以鞏固療效。

廉按:凡燥疫白喉,其發白或點、或片、或塊,色如雞脂,或發熱後數日始見,或一起即白喉滿布,其來勢雖各有輕重,而其為肺經燥毒則一。其間如有紅腫者,或紫而癰甚者,挾有心經君火,膽經相火,相助為虐也。若火毒盛極,喉間紫脹,甚則兩頤項背俱腫者,乃三經並病,危在頃刻之喉痹急症也,往往朝發夕死,夕發朝死。

白話文:

根據我的臨牀經驗,所有燥疫白喉,其發作時喉嚨會見發白,可能呈現點狀、片狀或塊狀,顏色像雞油一樣。有的在發熱後幾天出現,有的則一開始就布滿白喉。雖然發作輕重各有不同,但都是由於肺經感染燥毒所致。

如果出現紅腫,或發紫並形成大膿腫,表示心經君火和膽經相火也發作了,助長了燥毒的侵害。如果火毒極盛,導致喉嚨發紫、腫脹,嚴重時連兩側下顎、頸部和後背也跟著腫脹,表示三條經絡同時發病,屬於極其危險的喉痹急症。這種情況通常是早上發病,晚上死亡,或者是晚上發病,早上死亡。

急急刺出惡血,以泄其氣,用杜牛膝汁漱喉,以湧吐其痰,然後用重劑急灌,庶可轉危為安。此案確係燥火白喉之三經並病,治雖急救得法,藥亦大劑頻服,然就余所見,間亦有不效者。

白話文:

立即刺破皮膚排除惡血,以宣洩其氣。使用杜仲牛膝汁漱口,以催吐出痰。然後服用重劑藥物,這樣纔能夠化險為夷。這個案例確實是燥火白喉的三個經絡同時發病,治療雖然採取了急救措施,藥物也大劑量頻繁服用,但是我所見過的案例中,偶爾也有治療無效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