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21)

回本書目錄

二集 傳染病案 (21)

1. 伏熱白喉案

丁佑之(住南通東門)

病者,郭吉人,年三十八歲,揚州人。

病名,伏熱白喉。

原因,熱邪內蘊,上蒸喉白。

證候,寒熱喉痛,已有白腐,口渴神煩。

診斷,脈象右寸浮數,苔黃。由熱邪內伏肺經所致。

療法,清熱解毒,生津保肺,肺經一清,喉部自愈,再吹錫類散。

白話文:

丁佑之醫師診斷病例

**患者:**郭吉人,男,三十八歲,揚州人。

**病名:**伏熱白喉

**病因:**熱邪積聚於體內,上蒸至喉部,形成白膜。

**症狀:**寒熱交加,喉嚨疼痛,喉部已有白膜,口渴心煩。

**診斷:**脈象右寸浮數,舌苔黃厚。判斷為熱邪積聚於肺經所致。

**治療方案:**清熱解毒,生津潤肺,以清肺經之熱,喉部自然會痊癒。之後再以錫類散吹喉。

處方,黑犀角(三分,先煎),生石膏(五錢,研細),鮮生地(四錢),天花粉(二錢),原麥冬(二錢),京川貝(錢半,去心),淡子芩(錢半),小川連(五分),元參心(三錢),苦桔梗(五分),生甘草(五分)

效果,三劑伏熱肅清,喉腐退淨,後用清養法調理而痊。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黑犀角(0.9克,先煮沸)
  • 生石膏(3克,研成細粉)
  • 新鮮生地黃(2.4克)
  • 天花粉(1.2克)
  • 麥冬(1.2克)
  • 川貝母(0.9克,去掉果核)
  • 淡巴戟天(0.9克)
  • 小川連(0.3克)
  • 元參根(1.8克)
  • 桔梗(0.3克)
  • 生甘草(0.3克)

廉按:喉為肺氣管之口,肺有伏熱,日漸熏灼,喉炎起腐,病勢進行之常。方用涼血解毒,清氣化痰,以治喉腐之本,外吹錫類散,以治喉腐之標。三劑熱清腐退,可為伏熱白喉之適當療法。

白話文:

廉醫師認為:喉嚨是肺氣管的入口,肺部如果有潛伏的熱氣,日積月累地灼燒,就會導致喉嚨發炎腐爛,這是疾病發展的正常過程。因此,治療方案應該採用涼血解毒、清熱化痰的方法來治療喉嚨腐爛的根本病因,同時在外用吹錫類散藥來治療喉嚨腐爛的表面症狀。如果服用三劑藥後,熱氣消退,腐爛痊癒,就可以視為針對伏熱白喉的適當療法。

2. 陰寒白喉案

蕭瑞器(住湘鄉)

病者,周某,忘其年,住邵陽。

病名,陰寒白喉。

原因,素稟陽虛,傳染陰毒而發。

證候,喉間初現白點,繼則白塊滿喉,飯粒可迸,惟飲水及咽津則痛甚,身微熱,四肢厥逆。

白話文:

蕭瑞器(住在湘鄉)

病人姓周,忘記自己的年齡,住在邵陽。

病名是陰寒白喉。

病因是患者平時體質陽虛,感染了陰寒的毒氣而發病。

症狀是:喉嚨一開始出現白色斑點,接著白塊布滿喉嚨,可以從喉嚨中噴出米粒,只有喝水和吞口水時感到疼痛加劇,身體微熱,四肢冰冷。

診斷,脈沉緩無神,舌苔灰白而滑,如結痂狀。此即《金匱》陰毒之為病,咽喉痛,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也。

白話文:

現代

通過望聞問切,發現脈象微弱緩慢而無力,舌苔灰白色且光滑,像結痂一樣。這正是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說的陰邪之氣所致的疾病,表現為咽喉疼痛。如果在五日內及時治療,可以痊癒;如果超過七日,則難以治癒。

療法,非助陽不足以破陰,故用附姜之辛熱為君,佐以炙甘草者,甘平以解毒,使以童便,速驅喉毒從下而泄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不幫助陽氣恢復到充盈的狀態,就不能破除陰邪。因此,以溫熱的肉桂和生薑為君藥,搭配炙甘草,甘平性質可以解毒;使用童便,可以迅速將咽喉的毒邪從下焦排出。

處方,蜜炙黑附塊(三錢),川乾薑(二錢,蜜炙),炙甘草(一錢),童便(二大瓢,沖)

效果,一劑知,二劑已。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蜜炙黑附片(3錢)
  • 川乾薑(2錢,用蜂蜜炙過)
  • 炙甘草(1錢)
  • 童子尿(2大瓢,用來沖服藥物)

說明,家嚴瑞器公,自弱冠厭棄科舉,究心醫學,於《傷寒》、《金匱》二書確有心得,里□咸稱頌之。前清光緒癸未甲申間,吾鄉數十百里內,多患陰寒白喉,他醫率用表散或清滋,十不一治,家嚴獨得其秘,每用通脈四逆湯奏效,甚者方中用生烏附八錢至一兩,連服五六劑七八劑而愈。同道中莫不駭為奇異,一遇上證,咸遜謝推薦。計當時經手治愈者,不下數十百人。伯章自行醫以來,經驗他種白喉極多,獨於以上陰寒劇證,未曾一見,不審當日何以若此之多,而家嚴獨能於仲景傷寒方中探驪得珠,宜為同輩所歎服也。

男伯章敬志

白話文:

我的父親瑞器公,從年輕時就厭惡科舉,專心鑽研醫學,對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兩本書有深刻的理解,鄉里的人都讚譽他。清朝光緒癸未甲申年間,我們這裡方圓數百里內,很多人患了陰寒白喉,其他醫生大多用表散或滋陰的藥方,十個病人中只有一兩個能治癒,父親卻獨自掌握了治療的秘訣,每次用通脈四逆湯治療都奏效,甚至在藥方中加入生烏頭八錢到一兩,連續服用五、六劑到七、八劑就能治癒。同行們都對此感到驚奇,一旦遇到此症,都謙虛地推薦父親。估計當時父親親手治療的病人,不下數百人。我伯章行醫以來,見過各種白喉的病例很多,但像當時那樣嚴重的陰寒症,卻從未見過,實在不明白當時為何會出現那麼多這樣的病例,而父親卻能從仲景的傷寒方中找到精華,真是值得我們後輩敬佩。

男 伯章 敬志

廉按:陰寒白喉,患之者多屬陽虛,雖少所見,然亦來嘗無其證。前清歸安名醫包岩曰:白喉混稱也,其中有陰虛,有陽虛。陽虛白喉,並不痛癢,並不寒熱,飲食偶或不利,望之不紅不腫,證屬陽衰火息,非附桂不能療是也。但就余在光緒十一年間所見,其證有表裡輕重之別。

白話文:

廉先生評論:陰寒白喉,得此病者大多屬於陽氣不足,雖然少見,但我仍然曾經遇過這樣的病例。清朝歸安名醫包巖說:白喉是混稱,其中有陰虛,有陽虛。陽虛白喉,既不疼痛也不發癢,也不寒也不熱,偶爾飲食不順暢,觀察時不會紅也不會腫,證狀屬於陽氣衰弱、火氣熄滅,非桂枝附子不能治療。不過就我光緒十一年見過的病例,其證候有表裡輕重之分。

一為輕證,初起白見於關內或關外,色必明潤而平,滿喉淡紅,微腫略痛,頭痛惡寒發熱,飲食如常,二便和,脈多沉緊而弦,舌苔白,此陰寒尚在表之候也。治宜荊防敗毒散加減;一為重證,一起白見於關內,成點成塊,或滿喉俱白,色如凝膏,喉內淡紅微腫,時病時止,頭項強痛,身重惡寒,發熱咳嗽,結胸聲低,痰壅,不思飲食,目眩倦臥,手足逆冷,腹痛欲吐,脈多沉微欲絕或沉緩無神,舌苔白滑而厚,此陰寒直入里之候也。

白話文:

輕證:

  • 症狀較輕,初期在喉嚨內或外側出現白色斑點。
  • 斑點顏色明亮光滑,喉嚨後方淡紅色,輕微腫脹疼痛。
  • 頭痛、怕冷、發燒。
  • 食慾正常,大小便正常。
  • 脈搏大多沉緊有弦,舌苔白色。
  • 表明陰寒之邪還在表層。
  • 宜用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。

重證:

  • 症狀較重,初期在喉嚨內出現白色斑點,逐漸形成塊狀或滿喉嚨發白。
  • 斑點顏色如凝固的膏狀物,喉嚨後方淡紅色,腫脹明顯。
  • 病情時好時壞,頭頸部疼痛劇烈。
  • 身體沉重、怕冷,發燒、咳嗽。
  • 胸悶、聲音低弱,痰液壅滯。
  • 食慾不振,頭暈倦怠,手腳冰冷。
  • 腹痛欲嘔,脈搏大多沉微欲絕或沉緩無力。
  • 舌苔白膩厚。
  • 表明陰寒之邪已深入體內。

治宜椒附白通湯加減,王氏桂薑湯亦可酌用(紫猺桂、黑炮薑、炙甘草各五分,共歸碗內,取滾水衝入,仍將碗燉於滾水,掉藥含口,慢慢嚥下,頗效)。若證在疑似之間,先用生川附切片,塗白蜜,火炙透黑,取如細粞一粒,口含咽津,如咽喉癰減輕,然後再用湯藥,較為穩健。此案初起,即用通脈四逆湯,非辨證精確,膽識兼全者不辦。

白話文:

治療宜使用椒附白通湯加減,王氏桂薑湯也可以酌情使用(紫桂桂、黑炮薑、炙甘草各五分,放入碗中,加入滾水沖泡,再將碗放在滾水中燉煮,把藥湯含在嘴裡,慢慢嚥下,效果不錯)。如果症狀仍不確定,先使用生川附切片,塗抹白蜜,用火炙烤至變黑,取如細粉狀的一粒,含在嘴裡,用唾液送下,如果咽喉腫脹減輕了,再使用湯藥,會比較穩妥。這個病例在初期,就使用通脈四逆湯,並不是分辨症狀精準,而是具有膽識和全面經驗的人才能辦到。

李倫青(住衡陽)

病者,周定安夫人,忘其年,往常寧。

病名,陰寒白喉。

原因,病已數日,雜證多端,尚不知為白喉,因不甚痛故也。一日偶言喉痛,始延余往治。

證候,頭痛項強,身重惡寒,咳嗽痰壅,肢冷腹痛,視內關白塊兩條,色如凝膏。

診斷,脈沉細弦緊,舌苔白厚而滑。余曰:此陰寒白喉也,幸而未服涼劑,猶可以治。

白話文:

病人是衡陽的周定安夫人,年紀記不得了,平時身體很好。

病症是陰寒白喉。

病因是病了好幾天,症狀很多,還沒診斷出是白喉,因為不太痛。有一天偶然說喉嚨痛,才請我來治療。

病症是頭痛、脖子僵硬、身體沉重、怕冷、咳嗽痰多、四肢冰冷、肚子痛,看內關穴有兩條白色腫塊,顏色像凝固的膏藥。

診斷是脈象沉細弦緊,舌苔白厚而滑。我說:這是陰寒白喉,幸好還沒服用涼性藥物,還可以用藥治療。

療法,先用薑桂二陳湯以破陰通陽,順氣開痰,繼以壯陽溫胃湯散其寒凝,去其陰毒,外治吹坎宮回生丹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

  • 內治:
  • 先服用薑桂二陳湯,以破除陰氣,疏通陽氣,順利氣機,化解痰液。
  • 再服用壯陽溫胃湯,以散去寒凝,去除陰毒。
  • 外治:
  • 吹坎宮回生丹,以溫熱刺激坎宮穴位,達到回陽救逆的功效。

處方,生薑汁(十滴,沖),姜半夏(三錢),浙茯苓(六錢),制殭蠶(二錢),青化桂(五分),炒廣皮(錢半),粉甘草(一錢),春砂仁(一錢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生薑汁(10 滴,沖服)
  • 姜半夏(3 錢)
  • 浙茯苓(6 錢)
  • 制殭蠶(2 錢)
  • 青化桂(5 分)
  • 炒廣皮(0.5 錢)
  • 粉甘草(1 錢)
  • 春砂仁(1 錢)

接方,姜半夏(三錢),制附片(三錢),麗參條(五錢),制殭蠶(三錢),炒廣皮(一錢),黑炮姜(一錢),粉甘草(一錢),炒銀花(錢半)

坎宮回生丹,治寒疫白喉,及乳蛾喉風等證。

白話文:

這方劑叫「回生丹」,用於治療寒性引起的喉嚨發炎、白喉,以及乳蛾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病症。方劑包括姜半夏、制附片、人參、制殭蠶、炒廣皮、黑炮姜、粉甘草、炒銀花等藥材。

真血竭(一錢),大梅片(四分),生附片(一錢,炙焦),制牙皂(二分),鬱金(一錢),真雄精(二錢),真麝香(六分),北細辛(一分),飛月石(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真血竭:1 錢

  • 大梅片:4 分(約 1.2 克)

  • 生附片:1 錢,炙焦後使用

  • 制牙皁:2 分(約 0.6 克)

  • 鬱金:1 錢

  • 真雄精:2 錢

  • 真麝香:6 分(約 1.8 克)

  • 北細辛:1 分(約 0.3 克)

  • 飛月石:1 錢

上藥除片麝外,共研極細末,過絹篩,合片麝再乳精細,磁瓶收貯,蠟封固瓶口,勿使泄氣。臨時計每次以三釐對摻艮宮除害丹一釐,用銅風鼓吹入白處,含噙片時,使毒氣隨風涎吐出,便立刻回生。

艮宮除害丹,專治一切白喉證。

白話文:

除掉麝香之外所有藥材,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過濾後再加入麝香並研磨成細粉,用磁瓶盛裝並儲存。用蠟封緊瓶口,不要讓氣體逸出。

每次使用時,取三釐份的藥粉,混入一釐份的艮宮除害丹。使用銅風鼓將藥粉吹入嘴中,含住片刻,讓毒氣隨著風和唾液吐出,這樣就能立刻恢復健康。

真珍珠(三錢,放水豆腐上蒸三尺香久),地蝨婆(放銀窩內微火焙焦,二釐),真琥珀(三錢),真瑪瑙(三錢,入沙壇內火煅七尺香久),手指甲(瓦焙焦,五分),真麝香(五分),真珊瑚(三錢,人沙壇內火煅七尺香久),蚯蚓(瓦焙枯,六分),大梅片(六分),真辰砂(三錢,水飛),蠶繭(七隻,燒灰存性),蘇馬勃(三釐)

白話文:

  • 真珍珠:3錢,放在水豆腐上蒸約3尺香的高度。
  • 地蝨婆:放在銀窩中用小火烘烤至微焦,2釐。
  • 真琥珀:3錢。
  • 真瑪瑙:3錢,放入沙壇中加熱煅燒約7尺香的高度。
  • 指甲:用瓦片烘烤至焦黑,5分。
  • 真麝香:5分。
  • 真珊瑚:3錢,放入沙壇中加熱煅燒約7尺香的高度。
  • 蚯蚓:用瓦片烘烤至乾燥,6分。
  • 大梅片:6分。
  • 真辰砂:3錢,用水分散。
  • 蠶繭:7隻,燒成灰粉備用。
  • 蘇馬勃:3釐。

共研極細末,過絹篩,再□精細,磁瓶收貯,蠟封固瓶口,勿使泄氣。辨寒熱證,臨時對用。

效果,服初方二劑,白塊減半,惟痰嗽肢冷不減,腹仍冷痛。繼服接方三劑,諸證皆痊。

白話文:

將所有的藥材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,過篩後再次精製,然後放入磁瓶中保存,用蠟密封瓶口,避免氣味洩漏。根據寒熱的不同症狀,在使用時進行辨別。

服用最初的處方兩劑後,白色的斑塊減少了半數,但是咳嗽多痰和四肢冰冷的症狀沒有改善,腹部仍然感覺冷且疼痛。接著服用後續的處方三劑,所有的症狀都得到了康復。

廉按:時疫白喉,雖屬燥熱證多,陰寒證少,其間寒熱二證,判若冰炭,臨證時若不詳審,殺人易如反掌。且每見白喉之死,死於熱證者少,死於寒證者多,大抵人知有熱證,而不知有寒證,皆誤於疫之一字也。即以疫論,豈皆染熱疫,獨不染寒疫乎?況其病多見於黃河以北諸省之天氣寒冷地方,發生於冬令之時為多。茲特約選蕭李二家驗案二則,以破世俗之迷信《白喉挾微》一書者。

白話文:

廉按:時疫白喉,雖然多屬燥熱證,陰寒證較少,但寒熱二證判若冰炭。臨證時如果不仔細審查,殺人容易如反掌。而且每見白喉死亡者,死於熱證的少,死於寒證的多。大多數人知道有熱證,卻不知道有寒證,都誤以為是疫氣所致。即使從疫氣來論,難道只會染上熱疫,不會染上寒疫嗎?況且這種疾病多見於黃河以北天氣寒冷的地方,多發於冬季。特地選取蕭氏和李氏的驗案兩則,以破除世俗對《白喉挾微》一書的迷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