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15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15)

1. 濕流關節案(內科)

蕭琢如(住湘鄉水口山礦局)

病者,徐君,年四十餘,業商,住四川。

病名,濕流關節。

原因,端節前來鎮收賬,冒雨而行,鞋襪皆濕,濕從下受而發,雜治不愈,已十日矣。

證候,兩腳骨節疼痛,晝夜叫號,跬步不能移,惟飲食大小便如常。

診斷,脈右沉緩,左沉細澀,舌苔淡白。此即《金匱》所謂「太陽病,關節疼痛而煩,脈沉而細者,此名中濕」是也。

療法,通則不痛,以疏通關節為君,與自制七節湯加減。

處方,生黃耆(二錢半),全當歸(三錢),生白芍(三錢),川芎(三錢),桂枝節(三錢),甘草節(一錢),桑枝節(如指大三個),杉枝節(三個),松枝節(三個),蘇杆節(三個),竹枝節(三個),生淮牛膝(二錢)

效果,一劑知,連服十劑,平復如初。

廉按:濕者、六淫之一也,亦如中風傷寒,自太陽始。但風寒之太陽病,病在肌表,濕之太陽病,病在關節。關者機關之室,真氣之所過也。節者骨節之交,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也。令病濕則神真之氣為濕邪所傷,故關節疼痛而煩。濕為陰邪,故脈沉而細。濕不在外而在下,下流兩腳關節,皆筋脈交紐之處。

肝主筋而藏血,血被濕阻,阻遏氣道,逼壓神經,故爾劇癰,與濕腳氣似同而實異,與歷節風似異而實同。方用自制七節湯,以黃耆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為君,輔以桑枝、杉枝、松枝、桂枝、紫蘇、竹枝皆用節,即甘草亦用節,取其以節入節,且黃耆、當歸、桂枝、白芍、川芎、甘草,具黃耆五物當歸四逆兩方之功,用紫蘇節則尤能行氣中血滯,輔以桑、杉、松各枝節,能使關節中停蓄之風濕,一掃而空,至竹枝節氣味甘寒,恐有拒而不納,以之為反佐,故於上證功效頗巨。本方去牛膝,治兩手關節疼痛,猛不可當,亦多奏效,真獨出心裁之良方也。

白話文:

病人是徐先生,四十多歲,從商,住在四川。

病症是濕氣流入關節。

病因是在端午節前來到鎮上收賬,途中淋雨行走,鞋襪都被雨水浸濕,導致濕氣從下身侵入,雖然經過各種治療但仍未見好轉,病情已持續了十天。

症狀表現為雙腳的骨節劇烈疼痛,晝夜難眠,疼痛得無法行走,但飲食和排泄功能還算正常。

診斷結果顯示,右脈沉緩,左脈沉細澀,舌苔呈現淡白色。這正符合《金匱要略》中描述的「太陽病,關節疼痛且煩躁,脈象沉細,這是典型的濕氣侵襲的特徵」。

治療方式,應遵循「通則不痛」原則,主要以疏通關節為主,使用自己調配的七節湯加減進行治療。

藥方包括生黃耆(二錢半)、全當歸(三錢)、生白芍(三錢)、川芎(三錢)、桂枝節(三錢)、甘草節(一錢)、桑枝節(如手指大的三個)、杉枝節(三個)、松枝節(三個)、蘇杆節(三個)、竹枝節(三個)、生淮牛膝(二錢)。

效果是服用一劑後病情有所改善,連續服用十劑後,病情完全恢復。

廉按:濕氣是六淫之一,就像中風和傷寒一樣,通常會先影響太陽經絡。但是,風寒的太陽病會影響皮膚表面,而濕氣影響的是關節。關節是機制運作的地方,也是真氣運行的通道。骨節是神氣遊走出入的關鍵點。如果受到濕氣的侵害,則會傷害到神真之氣,導致關節疼痛和煩躁。濕氣是陰邪,所以脈象會顯現為沉細。濕氣不會停留在外部,而是向下流動,聚集在兩腳的關節,這些地方都是筋脈交織的地方。

肝臟負責管理筋脈且儲存血液,當血液被濕氣阻塞,就會阻礙氣道,壓迫神經,進而產生劇烈的疼痛,這種情況和濕腳氣看似相似,但實際上有區別;與歷節風看似不同,但實際上是相同的。因此,治療時使用自製的七節湯,其中黃耆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作為主要成分,再輔以桑枝、杉枝、松枝、桂枝、紫蘇、竹枝等節部,就連甘草也使用節部,目的是讓藥材中的節部能夠進入人體的節部。此外,黃耆、當歸、桂枝、白芍、川芎、甘草等藥材,具有黃耆五物和當歸四逆兩方的功效,再配合紫蘇節,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,加上桑、杉、松等樹枝節部,可以將關節中積聚的風濕一掃而空。而竹枝節氣味甘寒,可能有抵抗作用,但也能起到輔助的作用,所以對於上述的病症,這個藥方的效果非常顯著。如果去掉牛膝,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雙手關節疼痛,效果同樣出色,可說是一個獨具匠心的好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