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14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14)

1. 伏濕發㾦案(內科)

沈奉江(住無錫)

病者,王君,年十八歲,住錫山東大街。

病名,伏濕發㾦。

原因,其母寡孀,只此一子,病寒熱起伏,已歷三候。病勢轉劇,特來延診。

證候,熱久不解,骨瘦支離,心胸煩悶,遍體不舒。

診斷,脈細數,苔薄膩,此伏濕未清,防有白㾦鬱於衛分也。

療法,當輕宣氣分之濕,使氣暢濕開,邪達衛分而解。

處方,薄荷葉(八分),淨蟬衣(八分),牛蒡子(錢半),佩蘭葉(二錢),廣鬱金(二錢,生打),杜藿梗(二錢),飛滑石(三錢,包煎),豬苓(一錢),佛手柑(八分),鮮荷葉(一錢)

次診,連投兩劑,始透白㾦,細粒密布,色如枯骨。前哲謂氣液已竭,余以為久病初透而未足也。再宗前法,加鮮茅根、水蘆根各二兩,煎湯代水。

效果,一劑而遍體透足,粒粒晶珠,二劑而熱勢大退,二三日能食稀粥,調養旬日而痊。

廉按:白㾦小粒如水晶色者,氣液未竭也,其證多吉,若㾦發枯白如骨者,氣液已竭也,其症多凶。此案舌苔薄膩,尚屬濕鬱衛分,汗出不徹使然,其㾦初出雖如枯骨,繼加茅蘆二根升津增液,續發粒粒晶珠,故能競奏全功。

白話文:

【病患資訊】患者為王先生,十八歲,居住在無錫錫山東大街。

【疾病名稱】他所患的是潛藏濕氣引發的疹子。

【病因】由於他的母親是寡婦,僅有他一個兒子,他經歷了長時間的發燒和畏寒,病情已經持續了三個月。病情逐漸惡化,因此特地邀請醫師進行診治。

【病徵】他長期發燒無法退去,身體消瘦,四肢無力,心臟和胸部感到煩悶,全身感到不適。

【診斷】脈搏細且快速,舌苔薄且膩,顯示體內的濕氣尚未清除,有可能在防禦系統中產生白色疹子。

【治療方法】應當輕柔地宣導體內的濕氣,讓氣血順暢,濕氣得以排開,邪氣達到防禦層而得以解除。

【處方】薄荷葉、淨蟬衣、牛蒡子、佩蘭葉、廣鬱金、杜藿梗、飛滑石、豬苓、佛手柑、新鮮荷葉等藥物。

【後續診療】連續服用兩劑藥後,開始出現白色疹子,細小顆粒密佈,顏色像枯骨一樣。前人認為這是體內氣液已盡的跡象,但我認為這是長期疾病剛開始顯現但尚未完全表現的徵兆。再次採用先前的方法,並加入新鮮茅根和水蘆根各二兩,煎煮成湯作為飲用水。

【療效】服藥一次後,全身疹子顯著,顆顆晶瑩剔透;第二次服藥後,發燒的症狀大幅減輕,兩三天後就能進食稀飯,調養十天後病情完全康復。

【廉按】如果疹子呈現小顆粒且顏色如水晶,這表示體內的氣液尚未耗盡,通常預後良好;但如果疹子呈現枯白如骨,這表示體內氣液已盡,通常預後不良。此案例中,舌苔薄膩,顯示濕氣仍然困擾著防禦系統,汗液無法充分排出。雖然疹子最初呈現枯骨狀,但加入茅根和蘆根以提升體內液體,後續疹子則呈現晶瑩剔透的狀態,因此病情得以完全康復。

2. 伏濕腹痛案(內科)

陳憩南(住潮安金山腳)

病者,張俊卿,中學生,年二十一歲,澄海人,住汕頭。

病名,伏濕腹痛。

原因,地近淫窪,暮春濕漲,婚後精氣空虛,遂襲人而不覺。

證候,每日亭午,即臍中切痛,抵晚漸劇,氣急上逆,能坐不能臥,必嘔吐至鹹味出乃止。自春徂秋,百醫莫效,困甚。

診斷,脈兩寸如平,右關緩細,尺弱,左關亦緩,尺澀。詳察脈證,的系濕氣傷腎,伏處於精室之中,所謂伏濕腹痛也。按腎之部位,在脊骨十四椎,左右各一枚,其功用能將周身流入之血,吸收其敗濁之質,向膀胱而排泄。今為濕氣所傷,則瑪氏囊失職,致敗濁之質仍向周身流去,是以面目黧黑也。精室處膀胱之後,直腸之前,與腎貫通,是以痛在臍中也。衝脈寄居其間,濕伏於此,則沖亦病。書曰:「衝脈為病,逆氣裡急。」所以氣急上逆,能坐不能臥也。病必午發者,因衝脈附麗於陽明,午為陽明氣旺之時,欲藉此以攻除其所伏,故激動之而發也。吐出鹹味乃止者,以咸為腎之本味,吐出則伏邪亦泄,邪泄則衰,故痛止也。前醫不知其有伏邪,徒取調氣止痛、消導去積之套方,因循坐誤,致令元氣日虧,精血日耗,兩尺脈之見弱且澀也。所幸病前半日猶能食飲,胃氣尚存,庶幾易治。

療法,邪伏既久,邪正混為一家,助正化邪乃合理法。主用四物湯補血活血為君,枸杞、北耆、杜仲、巴戟生精益氣為臣,茯神、萆薢、琥珀、菖蒲分清導竅為佐,紫河車、鹿茸走精室壯腎陽為使。三劑逐日水煎,午前服。

處方,大當歸(二錢),甘杞子(二錢),正琥珀(一錢,研沖),川杜仲(三錢),酒川芎(錢半),生黃耆(三錢),川菖蒲(一錢二分),巴戟天(二錢),老熟地(三錢),川茯神(三錢),川萆薢(錢半,鹽水制),杭酒芍(二錢),紫河車(四錢),北鹿茸(三錢,酒製)

效果,二劑後通腹皆痛,三劑忽大痛不可忍,旋瀉下黑如墨者數次,翌日清晨復大瀉一次,病竟如失,後不再發。

廉按:辯證詳明,論理透徹,參以新學,更為精鑿,病原分析極清,用藥亦切實周到。

白話文:

病人是張俊卿,一位21歲的中學生,來自澄海,現在住在汕頭。

他的病情被診斷為伏濕腹痛。

病因是居住環境靠近低窪地帶,春季末期濕度升高,加上他婚後身體精氣空虛,導致濕氣潛入身體而未察覺。

每天中午,他的肚臍周圍開始劇烈疼痛,到了晚上情況更加嚴重,呼吸困難,氣息上逆,只能坐著無法躺下,必須要嘔吐到口中出現鹹味才能停止疼痛。從春天到秋天,看過許多醫生都無法有效治療,病情非常嚴重。

經過脈搏檢查,雙手寸脈正常,右手關脈緩細,尺脈弱,左手關脈也緩,尺脈澀。綜合脈象和症狀,確定是濕氣傷害腎臟,潛藏在精室中,這就是所謂的伏濕腹痛。腎臟位於脊骨第十四節椎骨,左右各一個,功能是將全身的血液中的廢棄物吸收並向膀胱排泄。現在因為濕氣傷害,導致瑪氏囊失去功能,讓廢棄物再次流向全身,所以他的臉色看起來很暗沉。精室位於膀胱後面,直腸前面,與腎臟相通,因此疼痛出現在肚臍周圍。衝脈在這個區域,濕氣潛伏在此,也影響了衝脈。古書記載:「衝脈有問題,會出現氣逆和腹部緊迫感。」這就是為什麼他呼吸困難,只能坐著不能躺下的原因。病情必定在中午爆發,因為衝脈附屬於陽明經,中午是陽明經氣最旺盛的時候,身體試圖利用這個時候排除潛伏的濕氣,所以會引起疼痛。嘔吐出鹹味才會停止的原因,是因為鹹是腎臟的基本味道,嘔吐出鹹味表示潛伏的邪氣也被排出,邪氣排出後疼痛就減輕了。之前的醫生不知道有潛伏的邪氣,只開了一些調節氣血和止痛的藥方,導致病情拖延,使得他的元氣逐漸損耗,精血也逐漸減少,這也是為何雙手尺脈顯得弱且澀。值得慶幸的是,他在中午前還能正常飲食,胃氣還存在,這讓病情相對容易治療。

治療方法是,邪氣潛伏時間已經很久,邪氣和正氣已經混在一起,所以應該幫助正氣來驅逐邪氣。主要使用四物湯來補血和活血,枸杞、黃耆、杜仲、巴戟天來補充精力和提升氣力,茯神、蛇牀子、琥珀、菖蒲來幫助身體清理,紫河車、鹿茸來增強腎臟功能。每日煎煮一劑,上午服用。

藥方包含大當歸、甘杞子、正琥珀、川杜仲、酒川芎、生黃耆、川菖蒲、巴戟天、老熟地、川茯神、川蛇牀子、杭酒芍、紫河車、北鹿茸。

經過兩劑藥後,他的腹部開始全面疼痛,第三劑藥後,突然劇烈疼痛無法忍受,接著連續幾次排出黑色的糞便,第二天清晨又大量排便一次,病情竟然完全消失,之後沒有再發作。

總評:診斷詳細明確,理論透徹,結合新知識,精確到位,對病源的分析非常清晰,用藥也非常切合實際且全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