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17)
二集 傳染病案 (17)
1. 燥疫白喉案
莊虞卿(住麗水第十一中學)
病者,項云禪令郎,年五歲,體弱,住吉祥巷。
病名,燥疫白喉。
原因,素體陰虛,肝熱內盛,至深秋復感溫燥而發喉證。
證候,初起惡寒發熱,滿喉皆粉白,音啞鼻塞,面青神倦,大便溏瀉。
診斷,脈浮無力,左關弦數,舌紅苔粉白,指紋青紫。脈症合參,此真白喉證也。
療法,治之之法,惟有以厚重之藥鎮其上層,如巨磚蓋鼎使焰不上騰,復以清涼之藥潤其次層,如以濕棉御炮使火不內射,既鎮且潤,火毒自駿馴而下行。惟大便泄瀉太甚,又宜兼顧脾氣,庶無滑脫之虞。方用生地、玄參、丹皮、炒芍以清其血分之熱,川貝、麥冬、生草、石膏以清其氣分之火,加薄荷、銀花、連翹以消其腫而解其毒,粳米以補其脾而挽其瀉。白喉兼瀉,《白喉議》原有加藿香、砂仁之訓。但香砂辛溫,利於瀉不利於喉,茲易以粳米,較用香砂似覺平穩,蓋粳米甘涼,清熱補脾兩擅其長故也。外以瓜霜散加牛黃頻吹,以清毒而消腫。
處方,細生地(五錢),原麥冬(三錢),炒白芍(二錢),生粳米(一合),蘇薄荷(一錢),烏元參(四錢),湖丹皮(二錢),生石膏(三錢,研細),川貝母(二錢),生甘草(一錢),每日服兩劑。
又方,西瓜霜(一錢),飛硃砂(三分),梅花片(一分),人中白(二分,煅),西牛黃(二分),雄黃精(三分),研細末,頻吹喉內白點上。
效果,二日神色明亮,白塊束小。五日泄瀉亦減。七日白點退淨,飲食如常。十日聲音稍亮。再以竹葉、石膏、北沙參、破麥冬、生苡仁、生甘草、川貝母治之,兩旬諸恙悉退矣。
廉按:此法治真白喉證,感邪已輕內熱尚重者用之。惟五歲小孩日服兩劑,分量尚嫌太重,故善用者斟酌之。
白話文:
【燥疫白喉案例】
患者為莊虞卿的兒子,住在麗水第十一中學附近,吉祥巷。他年僅五歲,身體本來就比較虛弱。
他的疾病被診斷為燥疫白喉。
病因在於他一向陰虛體質,肝臟內熱過旺,到了秋天氣候轉乾燥時,再次感染了溫燥病毒,引發了喉部的症狀。
症狀方面,他一開始出現畏寒與發燒的情況,整個喉嚨都呈現粉白色,聲音沙啞,鼻塞不通,臉色蒼白,精神疲憊,還有大便稀軟的情況。
經由脈象和症狀的綜合判斷,確認是典型的白喉病症。他的脈象浮而無力,左手脈搏緊繃快速,舌頭呈紅色,舌苔粉白,手指的紋路呈現青紫色。
治療方法上,需使用強效藥物鎮壓上呼吸道的症狀,如同用厚重的磚塊蓋住沸騰的鍋子,防止火焰上竄,再使用清涼藥物潤澤下呼吸道,猶如用濕潤的棉花覆蓋住炮口,防止火勢向內蔓延。同時,因為他大便瀉瀉的問題較嚴重,還需顧及脾胃功能,以免造成脫水的危險。選用生地、玄參、丹皮、炒白芍等藥材清除血液中的熱毒,川貝、麥冬、生草、石膏等藥材清除氣道的火氣,再添加薄荷、銀花、連習等藥材消腫解毒,以及粳米補脾止瀉。根據《白喉議》的記載,白喉並發瀉瀉,可以加入藿香、砂仁,但考慮到這些藥材性溫,對瀉瀉有益但對喉部不利,所以改以粳米替代,粳米甘涼,既能清熱又能補脾,兩全其美。外部則使用瓜霜散加上牛黃頻繁吹入喉嚨,以清除毒素和消腫。
藥方為:細生地五錢,原麥冬三錢,炒白芍二錢,生粳米一合,蘇薄荷一錢,烏元參四錢,湖丹皮二錢,生石膏三錢(研細),川貝母二錢,生甘草一錢,每天服用兩次。
另一個藥方為:西瓜霜一錢,飛硃砂三分,梅花片一分,人中白二分(煅),西牛黃二分,雄黃精三分,研磨成細末,頻繁吹在喉嚨內的白點上。
療效方面,兩天後,他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,喉嚨內的白塊縮小。五天後,瀉瀉的情況也減輕。七天後,白點完全消失,飲食恢復正常。十天後,聲音也變得清晰。再以竹葉、石膏、北沙參、破麥冬、生苡仁、生甘草、川貝母等藥材治療,兩個禮拜後,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。
總結來說,這種治療方式適用於真正白喉病症,特別是感染程度輕但體內熱度高的患者。但對於五歲的小孩來說,每天服用兩次藥,藥量可能有點過多,因此使用時應適度調整。
尹小閏(住諸城)
病者,李式平,忘其年,住本鄉。
病名,燥疫白喉。
原因,素稟陰虛,染時行燥疫而發。患此十餘日,自知不起,流涕求救。
證候,喉燥純白,咳吐黏涎,鼻塞頷腫,口乾便秘。
診斷,脈緩滑而大,舌苔白厚帶灰而糙。此伏火內盛,燥毒外引,釀成時疫白喉也。
療法,用調胃承氣湯以盪滌腸胃宿垢實熱,合養陰清肺湯以潤燥活痰,佐以郁李淨仁破大腸氣滯,使以枳殼直達幽門。
處方,生川軍(錢半,酒洗),元明粉(二錢,後人),生甘草(一錢),北沙參(四錢),原麥冬(三錢),鮮生地(五錢),粉丹皮(三錢),京川貝(三錢,去心),蘇薄荷(一錢),生白芍(二錢),郁李淨仁(二錢),生枳殼(一錢)
效果,疊進兩劑頭煎,便下如膿,自覺喉間黏涎劃然而下,所患若失,而舌苔猶現灰色,再進一劑而退。繼用前方去硝、黃、枳殼、郁李仁、薄荷等五味,加元參四錢,養陰清肺、壯水制火而痊。
說明,此證始於天行,盛於傳染。凡人鼻氣通天,口氣通地,溫燥吸入,蘊結上中二焦,阻其脾胃升降之機。濕熱鬱蒸,津液不得四布,脘悶生涎,上蒸華蓋。外則頷頤結腫,宛如時毒,內則盤踞咽喉,蒸成濁痰,邪無出路,愈結愈堅,而死亡隨之矣。治當以邪從口鼻入者,仍驅之從濁竅出。其間有表證者,乃里氣之滯也。邪留於胃,裡氣滯,表氣因之不通。如目痛,眉稜骨痛,目眶痛,鼻於不眠,膝眼正面痛,此皆邪溢陽明之表,所謂里中之表也。如腹痛脹悶,四肢厥逆,或者溏糞下利,如爛柿,如敗醬,如倭瓜、藕泥,膠滯稠黏,至死不結,此則里中之裡。法宜速用調胃承氣,以元明粉易朴硝為之君,以酒軍為臣,以甘草枳實為佐使,急通其里,里愈而表自愈。至於脈緩滑而大者有之,緩洪沉緩抵骨者亦復不少,氣道不利故也,若必俟洪數勁指,十不獲一。十餘年來,已驗之人,歷歷不爽。如病人畏忌大黃,可用元明粉拌搗瓜蔞,每奏奇功。初下每如常糞,再下則變紅中雜黏液膠滯,後復得黃糞為邪盡。若紅黑色為未愈,仍宜守方下之,不變黃不止,既變黃又不可不速止,此為秘訣。
廉按:時疫白喉之病原在菌,而所以失其抵抗病菌之能力,致令此菌集結於肺部喉關,阻礙人之呼吸生機者,皆由肺胃之津液,因熏灼而化生黏涎稠痰之過也。就余所驗,挾外感之風燥者,其勢重,無外感之風燥者,其勢輕。此案見其痰涎膠滯上中二焦,肺氣因之失降,故用大黃、元明粉,遵《內經》上病取下之旨,因勢利導,一鼓廓清,使毒有出路。仍參以養陰清肺者,蓋為素稟陰虛,挾有燥熱者而設。
處方剛中寓柔,非確有膽識者不辦。案後說明,亦有見地,溝閱歷有得之言也。
白話文:
[燥疫白喉案例]
患者,李式平,年齡忘記,居住在本地鄉村。
病症,燥疫白喉。
病因,他本來就有陰虛的體質,感染了當時流行的燥疫導致疾病發作。患病十多天,自己知道病情嚴重,流淚求救。
症狀,喉嚨乾燥且覆蓋純白的假膜,咳嗽會吐出黏稠的口水,鼻子堵塞,下巴腫脹,口渴,大便乾硬。
診斷,脈搏緩慢滑大,舌頭上有厚厚的白苔,帶點灰色且粗糙。這是體內伏火旺盛,外在的燥毒引發,形成了時疫白喉。
治療方式,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清除腸胃中的陳舊污垢和實熱,配合養陰清肺湯以滋潤喉嚨,活化痰液,加入郁李淨仁來疏通大腸的氣滯,並使用枳殼直接達到幽門。
藥方,生川軍(1.5錢,酒洗)、元明粉(2錢,後下)、生甘草(1錢)、北沙參(4錢)、原麥冬(3錢)、鮮生地(5錢)、粉丹皮(3錢)、京川貝(3錢,去心)、蘇薄荷(1錢)、生白芍(2錢)、郁李淨仁(2錢)、生枳殼(1錢)。
效果,連續服用了兩劑的頭煎,大便像膿一樣排出,自己感覺喉嚨的黏液順暢地落下,病情似乎減輕,但舌苔還是呈現灰色,再服用一劑後退燒。接著用前一張藥方去掉硝、黃、枳殼、郁李仁、薄荷等五種成分,加入元參4錢,滋養陰氣,清肺,增強水份制約火氣,病情得到痊癒。
說明,這種病症起始於自然界的影響,盛行於傳染。人體的鼻子與天氣相通,嘴巴與地氣相連,溫燥的空氣吸入體內,在上中焦聚集,阻礙脾胃的升降運作。濕熱鬱蒸,使得體內的津液無法均勻分佈,胸悶產生口水,向上蒸騰到喉嚨。外面下巴和頸部腫脹,像中毒一樣,裡面則是喉嚨被佔據,形成混濁的痰,邪氣沒有出口,越積越堅固,死亡也就隨之而來。治療應讓邪氣從口鼻進入的,再次從排泄孔道排出。其中有些表面症狀,是因為體內氣血的滯留。邪氣留在胃中,體內的氣血滯留,表層的氣血也因此無法流通。如眼睛疼痛,眉骨疼痛,眼眶疼痛,鼻子不通,睡眠障礙,膝蓋正面疼痛,這些都是邪氣溢出到陽明的表層,也就是體內的表層。如果腹部疼痛脹悶,四肢冰冷,或者拉肚子,像爛柿子,像敗醬,像倭瓜、藕泥,粘稠難解,直到死亡都無法凝固,這就是體內更深層的問題。應該迅速使用調胃承氣湯,以元明粉代替朴硝作為主要成分,以酒軍為輔助,以甘草和枳實作為佐使,快速通暢體內,體內康復,表面症狀自然也會好轉。脈搏緩慢滑大是有可能的,緩慢洪大且深沉抵骨的情況也屢見不鮮,這是氣道不暢所致,如果非要等到脈搏洪大且強烈,那十次可能一次都碰不到。十多年來,這種經驗已經驗證多次,清楚無誤。如果病人害怕大黃,可以使用元明粉混合搗碎的瓜蔞,每次都能見效。初次排便可能像正常的大便,再次排便則會變為紅色中夾雜黏液,之後才能恢復正常的黃色大便,代表邪氣已經排出。如果還是紅黑色,表示尚未痊癒,應該繼續服藥,直到恢復黃色大便為止,但一旦恢復黃色,就不應該再繼續服用。這就是祕訣。
廉按:時疫白喉的病源是細菌,但之所以失去對抗病菌的能力,導致這些細菌在肺部和喉嚨聚集,阻礙人的呼吸和生命活力,都是因為肺和胃的津液因高溫而產生黏稠的痰液。根據我的經驗,受到外部風燥影響的人,病情較重;沒有受到外部風燥影響的人,病情較輕。這個案例中,痰液在上中焦聚集,肺氣因此無法下降,所以使用大黃和元明粉,遵循《內經》上病取下的原則,順勢而為,一舉清除,讓毒素有出口。同時加入滋養陰氣和清肺的成分,因為病人本來就有陰虛,並且伴隨著燥熱。
藥方剛中帶柔,如果不是有足夠膽識和經驗的人,很難開出這樣的處方。案例後面的說明,也有見解,是經過實踐和思考得出的真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