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08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08)

1. 暑濕痢案(內科)

陳作仁(住南昌中大街四川會館)

病者,錢海亭,年三十五歲,直隸人,寓南昌城內。

病名,暑濕痢。

原因,炎暑酷熱,納涼飲冷,停濕內郁,積久化熱,傷於陽明血分,致有斯疾。

證候,裡急後重,欲便不便,滯下膿血,日數十次,發熱畏寒,粒米不進,病勢危急。

診斷,右關脈沉滑而數,證與脈象合參,此即《內經》之腸澼便膿血也。

療法,非表裡兼治,恐難奏效,議以仲景黃芩湯加味法,以黃芩白芍加柴胡清解營衛兼升陽為君,黃連、大黃清滌腸積為臣,木香、檳榔、厚朴理滯氣為佐,山楂、陳倉米和胃為使,適有荷葉方盛,因加新荷葉以助清解和胃之力也。

處方,細條芩(三錢,酒炒),杭白芍(五錢),竹葉柴胡(二錢),川黃連(錢半,吳萸水炒),生錦紋(三錢,酒洗),花檳榔(錢半),廣木香(八分),川厚朴(錢半),山楂炭(三錢),陳倉米(六錢,炒,新荷葉包煎)

效果,此方連進二劑,冷熱已愈,痢亦減輕。仍照原方去柴胡、大黃、黃連,加當歸身二錢、左金丸二錢,以藥湯送下,接進二劑。至五日後,各證逐漸痊愈矣。

廉按:暑濕痢,初多噤口,由濕熱鬱滯胃脘,證必兼身熱口渴,腹灼目黃面垢,舌苔黃濁,或兼寒熱如瘧,長沙黃芩湯加味卻是正治。然其所用藥品,仍不出潔古芍藥湯之範圍。

白話文:

病人是錢海亭,三十五歲,來自直隸,目前住在南昌城內。

他的病情是暑濕痢。

病因是在酷熱的天氣下,他喝了冷飲,導致濕氣在體內積聚,久而久之轉化為熱,傷害了陽明血分,從而引發這種疾病。

症狀表現為腹部緊縮感強烈,排便困難,排出物帶有膿血,每天達數十次,同時伴有發燒畏寒,完全無法進食,病情非常危急。

經過診斷,他的右關脈象呈現出沉滑且頻率快的特徵,結合症狀和脈象,這就是《內經》所描述的腸澼便膓血的情況。

治療上,如果只單純處理表面或內部問題恐怕難以見效,因此決定採用張仲景的黃芩湯加上一些藥材來治療,以黃芩、白芍、柴胡清解營衛並提升陽氣作為主藥,黃連、大黃清潔腸道積存的廢物為輔藥,木香、檳榔、厚朴調理腸胃氣滯為佐藥,山楂、陳倉米調和胃部為使藥,同時加入新鮮荷葉來增強清解和胃的作用。

開出的處方包括:細條芩三錢(酒炒)、杭白芍五錢、竹葉柴胡二錢、川黃連一錢半(吳萸水炒)、生錦紋三錢(酒洗)、花檳榔一錢半、廣木香八分、川厚朴一錢半、山楂炭三錢、陳倉米六錢(炒,新荷葉包煎)。

服用這個處方兩劑後,他的冷熱感已經消失,痢疾的症狀也減輕了。接下來,去掉柴胡、大黃、黃連,加入當歸身二錢、左金丸二錢,以藥湯送服,再服用兩劑。到了第五天,所有症狀都逐漸痊癒。

廉醫師補充:暑濕痢初期常伴隨不能進食的現象,這是因為濕熱在胃脘部位阻塞,病徵通常會伴有身體發熱、口渴、腹部灼熱、眼睛和臉色泛黃、舌苔黃且混濁,或伴有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,張仲景的黃芩湯加上一些藥材確實是正確的治療方式。然而,所使用的藥材仍然沒有超出李東垣芍藥湯的範疇。

2. 暑濕痢轉休息案(內科)

程文松(住南京上新螺螄橋大街)

病者,黃大成,年三十八歲,木業,住新河口。

病名,暑濕痢轉休息。

原因,上年夏秋,多食瓜果,致秋後暑濕成痢。醫經數手,反轉時作時止,而成休息久痢。

證候,赤痢時發時止,每逢夏月,大便鮮紅,裡急後重,時或不禁。

診斷,脈來軟而不數。此由久痢傷中,脾不統血,血鬱小腸,所以每逢夏月,客邪即乘虛而入,遂便鮮血,裡急後重。醫者不溯成痢之原因,由於貪食瓜果,仍一味芩、連、歸、芍,致使淹纏年餘,不能痊愈也。

療法,欲通大腸之滯,必先開小腸之結。湯丸並進,用壽世篇內鳳尾草法,用風尾草清利小腸為君,陳倉米益氣補中為臣,佐以煨生薑,使以連須蔥白,皆所以消瓜果之陳積,然猶恐其無捷效,故又以葉天士醉鄉玉屑丸,藥湯送服。

處方,鮮鳳尾草(四株,洗淨),煨生薑(三片),陳倉米(二百粒),連須蔥白(三根)

又方,醉鄉玉屑丸

生蒼朮(一錢),川厚朴(一錢),炒陳皮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雞內金(錢半),砂仁殼(五分),丁香柄(四分)

米糊丸,每服三錢。

效果,二日便紅止,四日裡急後重除,七日痢不作而痊。

廉按:恣食瓜果,致痢久不愈而成休息者,余亦數見不鮮。然在小兒為最多,年壯者少。醉鄉玉屑,確是對症之驗方,見徐春甫《醫統》,葉氏曾引用之以奏功,說見陸定圃《冷廬醫話》,非葉氏自制驗方也。鳳尾草方,載前明萬密齋《保命歌括》,主治赤白痢,而五色痢實證亦驗。

總之,醫必查晰原因,對症發藥,始能奏效,決不可用籠統之套方,貽誤病人也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黃大成,今年三十八歲,從事木工行業,住在新河口。

他的病情是因暑濕引起的痢疾,後來轉變成為時好時壞的休息痢。

病因是去年夏天到秋天期間,他過量食用了瓜果,導致秋天後因暑濕而罹患痢疾。經過多位醫生治療,病情反而時好時壞,最終發展成為長時間的休息痢。

病徵表現為,他有時會出現赤色痢疾,病情時好時壞。尤其到了夏季,他的大便呈現鮮紅色,且伴有裏急後重的症狀,甚至無法控制。

診斷結果顯示,他的脈象雖弱但未加速。這是因為長期的痢疾已損傷了他的中焦,脾臟功能減弱,無法控制血液,血液淤積在小腸。因此,每當夏季,外邪就會乘虛而入,導致鮮血便和裏急後重的症狀。之前的醫生未能追溯到痢疾的真正原因—食用過多瓜果,只是單純使用黃芩、黃連、當歸和白芍等藥物,導致病情纏綿一年多,無法痊癒。

治療策略上,為了疏通大腸的阻塞,必須先解決小腸的結塊。於是,採用壽世篇中的鳳尾草法,以鳳尾草清熱利小腸為主,陳倉米補中益氣為輔,加上煮熟的生薑,再以連須蔥白作為調節,這些都是為了消除因過度食用瓜果而積累的問題。然而,這種方法可能效果緩慢,所以又加入葉天士的醉鄉玉屑丸,與藥湯一同服用。

藥方一:新鮮鳳尾草(四株,洗淨)、煮熟的生薑(三片)、陳倉米(二百粒)、連須蔥白(三根)。

藥方二:醉鄉玉屑丸

藥材包括生蒼朮(一錢)、川厚朴(一錢)、炒陳皮(一錢)、炙甘草(五分)、雞內金(錢半)、砂仁殼(五分)、丁香柄(四分)。將這些藥材製成米糊丸,每次服用三錢。

治療結果:服用兩天後,便血停止;四天後,裏急後重的症狀消失;七天後,痢疾不再復發,病情完全康復。

廉按:因過度食用瓜果導致痢疾久治不愈,最後成為休息痢的情況,我也見過不少。這種情況在兒童中比較常見,成人則較少。醉鄉玉屑確實是對症下藥的有效方劑,在徐春甫的《醫統》中有詳細記載,葉氏也曾引用此方成功治療過患者,相關詳情可參考陸定圃的《冷廬醫話》。然而,這並非葉氏自創的驗方。鳳尾草的藥方,則載於明代萬密齋的《保命歌括》中,主要用於治療赤白痢,但對於五色痢也有一定的療效。

總的來說,醫生必須查明病因,針對症狀開藥,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。絕對不能使用模糊不清的通用藥方,否則可能會延誤患者的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