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07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07)

1. 暑濕瘧案(內科)

張堯詢(住新化南門外)

病者,劉稻耕,年近六旬,住新化輦溪白沙洲。

病名,暑濕瘧。

原因,夏五月大水,宅臨江,被水傾妃,因受暑濕,積久發瘧。截太早,補太過,遂變危象。

證候,形容枯槁,水漿不入,腹脹痛,兼紅白痢,腎氣亦痛,胸膈閉塞,喘逆而渴,咳白痰,喜熱飲,肩背下唇均痛,甚則不能轉側,申酉時發熱譫語。

診斷,脈弦洪而滑,按之鼓指有力。合脈參證,斷為暑濕瘧。經曰:「夏傷於暑,秋必痎瘧。」因夏遇淒滄之水,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,秋傷於風,則瘧病成矣。此時清暑去濕,疏通腠理自愈,乃病家圖速,遽希堵截,以致瘧邪內陷,腹脹痛則變紅白痢,邪氣橫連膜原,則變胸膈閉塞,肝脈絡陰器,病久則變腎氣痛,陽盛陰虛,外內皆熱,則變喘逆而渴,咳白痰,喜熱飲,寒邪化熱內陷也。病雖多變,皆由前醫不探其源,驟用溫補,不知邪愈補而愈陷,氣愈補而愈滯,無怪形容枯槁,不能轉側,而變如此危象也。所幸肩背及唇俱痛,外邪尚能鼓動,猶為可治。

療法,表裡雙解,用柴、葛、羌活以升舉三陽陷下之邪為君,以芩、知、川柏清上中下三焦蘊積之火為臣,以夏、苓降其痰逆為佐,桔梗、枳殼升降諸氣為使,又用生鱉甲蠕動之屬,青蒿芳香之品,直達肝膽,搜邪外出,再用竹瀝滌清痰熱。

處方,川柴胡(錢半),粉葛根(錢半),羌活(一錢),青子芩(三錢),白知母(三錢),生川柏(二錢),法半夏(錢半),雲茯苓(三錢),苦桔梗(一錢),生枳殼(錢半),生鱉甲(三錢),全青蒿(一錢),淡竹瀝(一杯,沖)

效果,初服胸膈開,再服痢除脹消,腎氣痛止,三服遍體汗解,身能轉側。去粉葛、羌活、鱉甲、青蒿四味,柴胡減半,加石膏三錢、小川連一錢、西牛黃一分,肩背唇痛除,譫語亦止。惟咳喘多痰,因過補脈實。再服大承氣湯二劑,始陸續下黑白惡色黏臭等物,痰遂除而病愈。

廉按:臨證不究病因,妄用溫補,遂致變症蜂起,不獨暑濕瘧為然。此案救誤之法,從王肯堂方脫化而來,雖由咸方加減,而柴胡、羌活二味亦於外內皆熱相背,竟可刪卻。

白話文:

病人是劉稻耕,他住在新化輦溪白沙洲,已經接近六十歲。他的病症是暑濕瘧。在去年夏天,由於洪水氾濫,他的房子靠近江邊,因此受到洪水的影響,長時間接觸暑濕,最終導致瘧疾的爆發。初期治療過於急躁,補藥使用過度,病情反而變得危急。

他的病徵包括身體憔悴,無法進食,腹部有脹痛感,同時伴有紅白痢疾,腎部也有疼痛感,胸膈有堵塞感,呼吸困難且口渴,咳嗽時會有白色痰液,偏好熱飲,肩膀、背部和下脣都感到疼痛,嚴重到無法翻身,每天下午申酉時分會有高燒並出現胡言亂語。

診斷結果,他的脈象弦洪且滑,用力按壓仍有強烈的反彈力。根據脈象和病徵,確定為暑濕瘧。根據古籍記載,夏季若遭受暑熱,秋季就可能發生瘧疾。因為夏季遇到寒冷的水,寒氣就會藏在皮膚腠理中,到了秋季再遭受風寒,就會引發瘧疾。本應清暑去濕,疏通腠理就能痊癒,但患者急於求好,期望立即抑制病情,結果反而讓瘧疾深入體內,導致各種複雜的病狀。

治療方式是表裡雙解,使用柴胡、葛根、羌活提升體內被暑濕壓抑的陽氣,以黃芩、知母、川柏清熱,夏枯草、茯苓幫助祛痰,桔梗、枳殼調節氣機,加入生鱉甲、青蒿直達肝膽,搜尋並排出邪氣,最後使用竹瀝清除痰熱。

處方如下:川柴胡、粉葛根各1.5錢,羌活1錢,青子芩3錢,白知母3錢,生川柏2錢,法半夏1.5錢,雲茯苓3錢,苦桔梗1錢,生枳殼1.5錢,生鱉甲3錢,全青蒿1錢,淡竹瀝一杯(沖服)。

服用後,胸部舒暢,再次服用後痢疾消失,腹部脹痛消除,腎部疼痛停止,第三次服用後全身出汗,可以翻身。去掉粉葛、羌活、鱉甲、青蒿四味藥,柴胡減半,加入石膏3錢、小川連1錢、西牛黃1分,肩膀、背部和嘴脣的疼痛消失,胡言亂語也停止。但仍有咳嗽、喘息和多痰,這是因為之前的補藥使用過多。再服用兩劑大承氣湯,開始排出黑色和白色的黏稠異物,痰液逐漸消失,病情得到控制。

總結:如果在診斷時沒有深入瞭解病因,隨意使用溫補藥物,可能會導致各種複雜的併發症,這不僅僅是暑濕瘧的情況。這個案例的治療方法,從王肯堂的方子變化而來,雖然經過了多次加減,但柴胡和羌活兩味藥與體內過熱的狀況不符,應該去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