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二集 傳染病案 (10)

回本書目錄

二集 傳染病案 (10)

1. 溫疫喉痧案

丁甘仁(住上海)

病者,李氏,年四十餘歲,南京人,住上海老北門內。

病名,溫疫喉痧。

原因,由侍他人之喉痧,遂致傳染。前數醫謂此婦素體陰虧,僅用薄荷、元參、桑、丹、茅蘆根等,方藥平淡而不效。

白話文:

這個(喉痧)病的原因,是因為照顧別人的喉嚨痛而被傳染來的。前面幾個醫生認為這個女人體質虛弱,只用了薄荷、元參、桑葉、丹參、茅根等藥物,藥方太過平淡,所以沒有效果。

證候,發熱五六天,麻痧布而不勻,咽喉腫痛欲閉,牙關拘緊,喉中痰聲漉漉,滴水難下,便閉數日。

診斷,脈郁數不揚,舌不出關,苔薄膩黃。余斷之曰:此溫疫之邪,為外寒所束,痰熱交阻膈中,壅塞肺胃之間,危在旦夕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,脈象浮數而無力,舌頭沒有超出齒痕,舌苔薄而膩且偏黃。我判斷說:這是溫熱疫病的邪氣,被外來寒氣所束縛,導致痰液和熱邪交阻在膈膜中,壅塞了肺和胃之間,危在旦夕。

療法,急投透痧解毒湯六神丸涼膈散竹瀝、蘿蔔汁等,解其表邪,通其腑氣,以挽救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的方法:

  • 立即服用「透痧解毒湯」加上「六神丸」、「涼膈散」、「竹瀝」、「蘿蔔汁」等藥物。
  • 目的是祛除體表的邪氣,疏通體內的氣機,以挽救病人的生命。

處方荊芥穗(錢半),粉葛根(二錢,生),炒牛蒡(二錢),嫩射干(二錢),前胡(錢半),淨蟬衣(八分),紫背浮萍(三錢),青連翹(二錢),淡香豉(三錢),白殭蠶(三錢),淡竹茹(三錢),生甘草(五分),桔梗(一錢),六神丸(七粒,先吞),涼膈散(三錢,包煎),淡竹瀝,蘿蔔汁(各一瓢,沖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荊芥穗:半錢
  • 粉葛根:兩錢(生)
  • 炒牛蒡:兩錢
  • 嫩射干:兩錢
  • 前胡:半錢
  • 淨蟬衣:八分
  • 紫背浮萍:三錢
  • 青連翹:兩錢
  • 淡香豉:三錢
  • 白殭蠶:三錢
  • 淡竹茹:三錢
  • 生甘草:五分
  • 桔梗:一錢
  • 六神丸:七粒(先吞服)
  • 涼膈散:三錢(包入藥袋中煎煮)
  • 淡竹瀝、蘿蔔汁:各一瓢(沖服)

效果,一日兩劑,服後得汗與便。外以香菜煎水,揩其肌膚,以去外束之寒。次日痧布,喉關漸開,數日而愈。

白話文:

藥方,一天兩次,服藥後能發汗排便。再以外用香菜煎水,擦拭皮膚,去除皮膚表面的寒氣。第二天痧布拿掉,喉嚨逐漸通暢,幾天後就痊癒了。

廉按:風溫時毒,釀成喉痧,近今發現為最多。此案療法,表裡雙解,合解肌透痧、滌痰通腸等藥,使疫毒半從汗出,半從便出,雙方兼顧,面面周到。惟方中生甘草一味,涼膈散內已備,可刪。症既喉腫欲閉,痰聲漉漉,葛根太升,亦可減去。

白話文:

廉按:風熱病毒感染時,導致咽喉腫痛,近來發現這種情況特別多。這個病案中的治療方法,是內外兼治,採用瞭解表祛邪、透痧散結、化痰通腸等藥物,讓疫毒一部分從汗液排出,另一部分從大便排出,同時兼顧兩方面,面面俱到。不過,方劑中生甘草這味藥,在涼膈散中已經有了,可以刪除。症狀表現為喉嚨腫脹欲閉,痰聲漉漉,葛根升發太過,也可以減去。

2. 溫毒喉痧案

丁甘仁(住上海)

病者,夏君,年二十餘,揚州人,住上海陳大弄。

病名,溫毒喉痧。

原因,患時疫喉痧五天,𰣤痧雖已密布,獨頭面鼻部俱無,俗云白鼻痧,最為凶險。曾經服過疏解藥數帖,病勢轉重。

白話文:

由於疫情影響,喉嚨發炎長出扁桃腺化膿物已經五天了。雖然化膿物已經遍佈喉嚨,但是頭部、臉部和鼻子部位都沒有長出來。俗話說「白鼻痧」,這種情況是最危險的。曾經服用過幾帖疏散化膿物的藥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

證候,壯熱如焚,煩躁讝語,起坐狂妄,如見鬼狀(病家以為有祟為患),咽喉內外關均已腐爛,滴水難嚥,唇焦齒燥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病人發著高燒,猶如火焚,煩躁不安,胡言亂語,坐立不安,發狂似見鬼怪(患者家人認為是鬼怪作祟),咽喉內外都已經腐爛,連水滴都難以吞嚥,嘴脣乾燥,牙齒焦黑。

診斷,脈實大而數,舌深紅,余曰:此疫邪化火,胃熱熏蒸心包,逼亂神明,非鬼祟也。

療法,頭面鼻部,痧雖不顯,然非但用升葛等升散可治,急投犀角地黃湯解血毒以清營,白虎湯泄胃熱以生津,二方為君,佐以硝黃之鹹苦達下,釜底抽薪。

白話文:

**治療方法:**頭面鼻部雖然沒有明顯痧氣,但不能只用升葛等升散藥治療。一定要及時服用犀角地黃湯來解血毒,清營血;白虎湯來洩胃熱,生津液。這兩方藥是主藥,再配上硝石黃連的鹹苦之性來通下,從根本上治療。

處方,黑犀角(六分,磨汁,沖),鮮生地(一兩),赤芍(二錢),丹皮(二錢),風化硝(三錢,分沖),生石膏(一兩,研細),白知母(四錢),生甘草(六分),生錦紋(四錢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黑犀角 (6 分,磨成細粉,沖服)
  • 鮮生地 (1 兩)
  • 赤芍 (2 錢)
  • 丹皮 (2 錢)
  • 風化硝 (3 錢,分次沖服)
  • 生石膏 (1 兩,研磨成細粉)
  • 白知母 (4 錢)
  • 生甘草 (6 分)
  • 生錦紋 (4 錢)

效果,服後,過數時得大便,即能安睡。次日去硝、黃,照原方加金汁、竹油、珠黃散,服數劑,即熱退神清,咽喉腐爛亦去。不數日而神爽矣。

白話文:

**效果:**服用後,過一段時間會大便,就能安穩入睡。

第二天: 去除硝石和黃連,按照原來的方子加入金汁、竹油、珠黃散,服用幾劑,就能退燒,頭腦清醒,咽喉腐爛也消失了。幾天後,體力就會恢復良好。

廉按:同一喉痧,有時喉痧、疫喉痧之別。無傳染性者為時喉痧,因於風溫者最多,暑風及秋燥亦間有之,其症喉雖紅腫且痛,而不腐爛,疹雖發而不兼痞。有傳染性者為疫喉痧,因於風毒者多,因於溫毒者亦不鮮,其症喉關腐爛,而不甚痛,一起即𰣤痧併發,𰣤則成片,痧則成粒。

白話文:

翻譯:

根據我的觀察,同一種「喉痧」有時可以分為「時喉痧」和「疫喉痧」。

  • **時喉痧:**沒有傳染性,多是由於風溫所致,偶爾也會是由於暑風或秋燥引起的。症狀為喉嚨紅腫疼痛,但不腐爛,皮疹雖然會出現,但沒有食慾不振的症狀。

  • **疫喉痧:**具有傳染性,多是由於風毒或溫毒引起的。症狀為喉嚨腫脹、腐爛,但是疼痛不劇烈,發作時會伴隨著疹子和痧。疹子成片狀,痧子成顆粒狀。

丁君自制解肌透痧湯,為治風毒喉痧之正方,涼營清氣湯為治溫毒喉痧之主方,各有攸宜,慎毋混用。若不辨而誤用,無不起劇烈之反應,而其壽立傾。臨證之時,必先注意而慎重之。

白話文:

丁君自創的解肌透痧湯,是治療風毒喉痧的正方,涼營清氣湯是治療溫毒喉痧的主方,各有適宜的症狀,一定要謹慎使用,不可混用。如果沒有分辨清楚而誤用,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反應,甚至危及生命。在臨牀治療時,一定要仔細觀察病情,慎重使用這兩帖藥方。

陳務齋(住梧州四方井街)

病者,黃云之,年四十歲。

病名,溫毒喉痧。

原因,素因嗜酒無量,並食辛熱太過,以致腸胃積熱,適秋感溫燥厲氣而發。

證候,初起發熱,𰣤痧並見,咳嗽音啞,喉頭癢痛。繼則目赤面青,大熱昏狂。延旬日間,焦躁異常,更見昏迷,手常撕其喉齶,不能制止,鮮血常流,形枯體瘦,唇焦面黑,不能語言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一開始發熱,出現紅疹或痧斑,咳嗽聲音沙啞,喉嚨發癢疼痛。

接著眼睛發紅,臉色發青,高燒神志不清。經過十幾天,病情加重,極度焦躁不安,更加昏迷,經常用手撕扯喉嚨和上顎,無法控制,鮮血不斷流出,身體消瘦,嘴脣乾裂,臉色發黑,無法說話。

診斷,左脈洪弦,右則浮大而數,舌苔黑燥,邊尖深赤起刺。脈證合參,此喉痧危證也。查閱前醫方法,太遵修園禁令,絕無清涼,純用溫散,耗津助火,則毒火升炎,胃腑熱燥,津液將竭,厲邪與氣血交混,達之不得,清之亦不易,勢甚危急。今所幸者,脈尚有根未散,或可救治。

白話文:

診斷:左手脈搏強而緊,右手脈搏浮大而頻數,舌苔黑而乾燥,舌邊尖銳呈深紅色且布滿刺點。脈象和病症綜合分析,這是一種喉痧的危重病症。

查閱前醫治療方法,過於遵循修園的禁令,完全沒有清涼解毒的藥物,只用溫散的藥物,消耗津液,助長火氣,導致毒火上炎,胃腑燥熱,津液將要枯竭。病邪與氣血交雜,升達受阻,清解不易,病情十分危急。

現在幸運的是,脈象尚有根基未散,也許還有救治的希望。

療法,先用臥龍丹睛鼻通關,開竅通氣。紫雪消解邪火,透毒清神。繼用羚羊黑膏湯加減,取羚角、蓮心、生地、元參、紫草清心平肝,涼血潤燥為君,桑葉、蒺藜、麥冬、貝母潤肺清熱,降逆化痰為臣,生軍、元明粉敗毒蕩下,釜底抽薪為佐,淡香豉、人中黃泄濁解毒為使。連進二服後,人事已醒,手不撕喉,血出已止,體熱亦減。診其左脈略靜,右仍躁數。又用桑丹瀉白散為湯加減,取其潤肺降逆,平胃清熱,涼血養陰,化痰敗毒。連進十餘服後,食量已迸,喉中不痛。惟有微咳微燥,不能安眠,診脈左則緩靜,右關略數。又用石斛元參湯加減,取其潤肺降逆,清熱養胃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

首先使用「臥龍丹睛鼻通關」通鼻竅,讓氣血運行通暢。再用「紫雪」清除邪火,解毒清心。

接著使用「羚羊黑膏湯」,主要成分包括羚角、蓮心、生地、元參、紫草,這些藥材可以清心平肝,涼血潤燥。桑葉、蒺藜、麥冬、貝母等潤肺清熱,降逆化痰。生軍、元明粉可以敗毒通便,釜底抽薪。淡香豉、人中黃可以泄濁解毒。

連續服用兩劑後,患者神智清醒,不再撕扯喉嚨,出血也停止,體溫也有所下降。檢查其脈象,左脈略微緩和,右脈仍急而數。

於是再使用「桑丹瀉白散」,主要成分包括桑丹、潤肺降逆、平胃清熱、涼血養陰、化痰敗毒。連續服用十餘劑後,患者食量增加,喉嚨不再疼痛。

但仍有輕微的咳嗽和燥熱,無法安眠。檢查脈象,左脈緩和,右關脈略數。於是再使用「石斛元參湯」,主要成分包括石斛、元參,這些藥材可以潤肺降逆,清熱養胃。

處方,臥龍丹方

西牛黃(一分),麝香肉(一分),梅冰片(一分),蟾酥(一分半),豬牙皂(二分),羊躑躅(即鬧羊花,三分),北細辛(二分),燈草灰(一錢),金箔(十張)

白話文:

牛黃(0.25克),麝香(0.25克),冰片(0.25克),蟾酥(0.375克),皁角(0.5克),杜鵑花(0.75克),細辛(0.5克),燈草灰(5克),金箔(10張)

共研末,飛過,瓶貯,用一分吹鼻,用五釐沖。後服紫雪八分,用竹葉心五十支、燈心五分,煎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全部研磨成粉末,過篩後裝瓶保存。使用一分吹入鼻子,使用五釐沖服。之後服下紫雪八分,用五十支竹葉心和五分燈心煎煮成湯,調和後服用。

又方,羚羊黑膏湯

羚羊角(二錢),淡豆豉(錢半),鮮生地(五錢),冬桑葉(二錢),白蒺藜(錢半),黑元參(四錢),破麥冬(三錢),老紫草(錢半),蓮子心(四錢),杏仁(三錢),生大黃(三錢),元明粉(錢半),川貝母(二錢),人中黃(錢半)

白話文:

羚羊角(2 錢),淡黃豆(1.5 錢),新鮮生地黃(5 錢),冬桑葉(2 錢),白蒺藜(1.5 錢),黑元參(4 錢),破麥冬(3 錢),老紫草(1.5 錢),蓮子芯(4 錢),杏仁(3 錢),生大黃(3 錢),元明粉(1.5 錢),川貝母(2 錢),人中黃(1.5 錢)

三方,桑丹瀉白散為湯加減方

冬桑葉(五錢),牡丹皮(二錢),元參(四錢),天花粉(三錢),杏仁(四錢),川貝母(二錢),桑白皮(四錢),地骨皮(四錢),甘草(一錢),鮮生地(三錢),知母(三錢),大黃(三錢)

白話文:

冬桑葉(25公克),牡丹皮(10公克),元參(20公克),天花粉(15公克),杏仁(20公克),川貝母(10公克),桑白皮(20公克),地骨皮(20公克),甘草(5公克),新鮮生地(15公克),知母(15公克),大黃(15公克)

四方,石斛無參湯加減方

鮮石斛(四錢),黑無參(三錢),杏仁(五錢),栝婁仁(三錢),鮮生地(四錢),破麥冬(三錢),生甘草(錢半),煎服。

白話文:

新鮮石斛(60公克),沒有經過蒸過的生麥門冬(45公克),杏仁(75公克),栝樓仁(45公克),新鮮生地(60公克),切碎的麥冬(45公克),生甘草(22.5公克),煎服。

效果,五日人事已醒,喉痧亦減,血止熱退。十五日食量已進,喉症亦除。二十日食進體健,元氣已復。

廉按:此仿曹心怡《喉痧正的》之方法,妙在先用臥龍丹開竅宣氣,紫雪芳透清神。惟人中黃不如用金汁,泄熱逐毒,較有膚功。

白話文:

廉按:這種方法仿照曹心怡的《喉痧正治》的用藥原則,高明之處在於先用臥龍丹開通竅穴,振發氣機,再用紫雪芳清除熱毒,使神志清醒。但是,我認為使用金汁比人中黃更好,因為金汁能瀉熱排毒,對於疾病的痊癒更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