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06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06)

1. 暑濕夾痰案(內科)

周小農(住無錫)

病者,黃宜亭,忘其年,住虹口。

病名,暑濕夾痰。

原因,己酉秋,先食冷物而臥,形寒肢冷。服西藥而寒戰氣升,目赤脘痛。轉延中醫,或與柴胡之劑,或用溫中之藥,病勢益劇。

證候,咽痛舌縮,自汗便閉,足厥而冷,脘中似有筋上撐則氣逆。

診斷,脈滯不甚數,苔黃,以證參脈,此氣積痰濕遏伏暑熱之症。病情夾雜,用藥層次頗多,斷不能如西法一例罨冰取愈也。

療法,姑以通氣清暑,開痰泄降法消息之。

處方,射干(一錢),通草(一錢),廣鬱金(三錢,生打),銀花(錢半),玉樞丹(三粒,藥湯調下),青蒿(錢半),金鈴子(二錢),荷梗(五寸),旋覆花(二錢),拌滑石(四錢,包煎),蘇嗜子(三錢,杵),大豆卷(三錢),鮮石菖蒲(一錢,剪碎,沖)

復診,稍覺氣平,形寒略解,脘痛仍作,大便不通,脈舌如前。仿前法加減,參以外治熨法。

次方,原方去玉樞丹,加更衣丸三錢,先服。外用萊菔子五錢,香附、薄荷、陳皮、生薑、食鹽、麩皮各三錢,同炒布包,隔衣熨脘腹間。

三診,便黑糞一次,寒退足暖,安寐神卓。惟氣逆未平,咽痛猶甚,是積去氣通,而暑濕夾痰留戀也。治以清暑除痰,湯散並進。

三方,青連翹(三錢),焦山梔(三錢),片黃芩(錢半),知母(三錢),淡竹茹(三錢),漢木通(一錢),旋覆花(二錢,包煎),馬兜鈴(錢半),紫蔻(三錢),瓜蔞仁(三錢,杵),淡竹瀝(兩瓢,分沖)

先用活水蘆根二兩、鮮淡竹葉四錢,煎湯代水。

另用石菖蒲、廣鬱金各一錢,制月石五分,研末,先服,開水送下。

四診,嘔出痰涎甚多,咽痛頓愈。惟脈轉數,苔轉燥,口渴氣升更劇,是痰濕去而伏暑從燥化也。當清暑之中,參以潤燥。

四方,青連翹(三錢),知母(四錢),青子芩(錢半),花粉(三錢),拌飛滑石(三錢,荷葉包煎),焦山梔(二錢),綠豆衣(三錢),鮮荷梗(五寸)

另用荷花露、銀花露代茶。

先用鮮茅根二兩,西瓜翠衣二兩,鮮石斛、竹茹各四錢,煎湯代水。

五診,渴喜冷飲逾於常度,當時審諦毫無別症,純由暑熱煩灼,竟可大劑清涼甘潤。

五方,生石膏(一兩,研細),肥知母(五錢),臺參葉(一錢),花粉(四錢),拌滑石(四錢,包煎),青連翹(三錢),生甘草(八分)

先用活水蘆根三兩、鮮竹葉四錢,煎湯代水。

效果,氣逆口渴陡定,不數日脈靜身涼而痊。

廉按:此暑為濕遏,夾痰挾氣之治法,證情龐雜,用藥精切對症,層次井然,非經驗宏富者不辦。看似尋常實奇突,成如容易卻艱辛,可以移贈斯案矣,學者宜注意之。

白話文:

病人是黃宜亭,住在虹口,年齡不詳。他得了暑濕夾痰的疾病。

病因是在己酉年的秋天,他先吃了冷的食物後就躺下休息,導致身體和四肢感到寒冷。服用西藥後,出現了寒戰、氣喘、眼睛紅和胃痛的症狀。轉看中醫後,有的醫生給他柴胡類的藥物,有的使用溫中藥物,但病情反而更加嚴重。

症狀包括咽喉痛、舌頭收縮、自汗、便祕、腳冰冷、以及感覺到胃部好像有筋條往上頂,使氣息逆行。

診斷顯示脈搏有些阻滯,但不算太快,舌苔呈黃色。根據症狀和脈象,判斷這是氣滯痰濕阻塞了暑熱的病症。病情複雜,治療時需要考慮的層次很多,不可能像西醫那樣簡單地敷冰就能治癒。

治療方法暫時以通氣清暑、開痰泄降的方法進行。

藥方包括射干、通草、廣鬱金、銀花、玉樞丹、青蒿、金鈴子、荷梗、旋覆花、滑石、蘇嗜子、大豆卷、鮮石菖蒲等。

經過再次診斷,他的呼吸稍微平穩,身體不再那麼冷,但胃痛依然存在,且大便仍不通暢,脈象和舌苔沒有改變。沿用先前的治療方法,加上外部熱敷的治療方式。

第二次藥方,去掉玉樞丹,加入更衣丸。外部使用萊菔子、香附、薄荷、陳皮、生薑、食鹽、麩皮等炒熟,包在布裡,隔著衣服熨燙腹部。

第三次診斷,排出了黑色的大便,寒感消失,雙腳恢復溫暖,睡眠品質好,精神狀態佳。但氣逆的現象仍未緩解,咽喉痛依舊嚴重,這表示體內的積滯已排出,氣道已通暢,但暑濕夾痰的影響仍未完全消散。治療上,改以清暑除痰的方法,同時服用湯劑和散劑。

第四次診斷,吐出大量痰液,咽喉痛立即緩解。但脈搏變快,舌苔變乾,口渴和氣喘更嚴重,這表示痰濕已排出,但潛藏的暑熱開始轉向乾燥。在清暑的同時,必須加入滋潤去燥的藥物。

第五次診斷,口渴且喜歡喝冷水的情況比平常更嚴重。經仔細檢查,確定除了暑熱煩躁外,沒有其他症狀,因此可以加大清涼甘潤的劑量。

最後,氣逆和口渴的情況迅速改善,不久後,脈搏平穩,體溫下降,病情痊癒。

總結,這個案例是暑熱被濕氣阻塞,並夾雜痰濕和氣滯的治療方法。病情複雜,用藥需精確對症,層次分明,非經驗豐富者難以做到。看似平常,其實有其獨特之處,雖然看似容易,但背後的艱辛不易察覺。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案例,學者應當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