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05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105)

1. 暑濕夾痰案(內科)

廉按:此案病理原因,說明發揮盡致。初方用理中加減,以救藥誤,次方肅清暑濕,三方消化痰滯,皆屬對症發藥,藥隨病變之方法。

白話文:

廉先生評論說:這個案例的病理原因,說明得非常透徹。最初的處方使用理中湯加減,是為了糾正之前用藥的錯誤,之後的處方清除暑濕之邪,第三個處方則是為了消化痰滯,這些都是針對病情開出的藥方,體現了用藥隨著病情變化的原則。

周小農(住無錫)

病者,王廷椿之室,忘其年齡住址。

病名,暑濕夾痰。

原因,己亥五月中,身熱無汗,自服艾葉湯,後即延予診。

證侯,下午發熱,口渴喜涼,胸悶肢懈,溲紅而溷。

診斷,脈數舌厚而干。數則為暑,舌苔乾厚則為濕痰阻氣,氣不化津而干也。

療法,宗吳氏三仁湯加減,苦辛芳淡法以開泄之。

處方,光杏仁(三錢),生苡仁(四錢),蔻末(五分),拌滑石(六錢,包煎),黑山梔(三錢),竹瀝半夏(二錢),淡竹葉(二錢),大豆卷(三錢),廣鬱金(三錢,生打)

先用活水蘆根二兩、川通草三錢,煎湯代水。

復診,熱勢起伏,胸悶殊甚,旋發疹㾦,略佐甘涼生津,即覺口膩噁心。改用瀉心湯加減。

次方,竹瀝半夏(三錢),青子芩(錢半),小枳實(錢半),小川連(八分),光杏仁(三錢),淡竹茹(錢半)

三診,口渴不欲熱飲,反喜水果,一若病機偏於熱重者然,譫語雖劇,苔掯膩白罩黃,稔知中有痰飲,轉用溫膽湯加減。

三方,淡竹茹(三錢),小枳實(錢半),法半夏(二錢),廣皮紅(一錢),連皮苓(四錢),廣鬱金(三錢,生打),天竺黃(二錢),鮮石菖蒲(一錢,剪碎,沖),淡竹瀝(兩瓢,沖)

先用淡海蜇二兩、生蘿蔔二兩煎湯代水。

效果,服兩劑後,嘔出痰涎盆許,熱退神清而愈。

廉按:此暑為濕遏、中挾痰涎之治法,方皆從葉吳兩家脫化。閱其案後說明曰:其中渴喜飲涼之際,最難支持者,病人苦求其弟龔泉,欲覓西瓜解渴,雖死不怨也。設泥西法熱則執冰,胸前罨冰,能無僨事否?況溫病暑濕挾痰水挾氣挾食均多,見識不清,斷難已病,臨證時不可不細審也。其言可謂閱歷精深矣。

白話文:

患者是王廷椿的妻子,但忘了她的年齡和居住地點。

病症被診斷為暑濕夾痰。

病因發生在己亥五月,患者開始出現身體發熱且無汗的情況,她自行服用艾葉湯後,病情持續,於是請我來診治。

症狀表現為下午時會發熱,口渴並偏好冷飲,胸部感到悶脹,四肢無力,尿色偏紅且混濁。

脈搏快速,舌頭表面厚且乾燥。脈搏快表示有暑熱,舌苔乾厚表示濕痰阻礙了氣血流通,導致體內津液無法正常生成而舌頭乾燥。

治療方式,根據吳氏的三仁湯進行加減調配,使用苦、辛、芳香、淡味的藥材來幫助身體排出濕氣。

處方為光杏仁3錢,生苡仁4錢,蔻末5分,拌滑石6錢(需包著煎),黑山梔3錢,竹瀝半夏2錢,淡竹葉2錢,大豆卷3錢,廣鬱金3錢(生打)。

首先使用新鮮的蘆葦根2兩、川通草3錢,煎煮成湯,作為煎藥的用水。

第二次診療,患者的發熱情況時好時壞,胸部悶脹非常嚴重,隨後身上開始冒出疹子,稍微加入甘涼的藥物來滋潤生津,卻產生口膩和噁心感,因此改用瀉心湯加減。

第二次處方為竹瀝半夏3錢,青子芩1.5錢,小枳實1.5錢,小川連8分,光杏仁3錢,淡竹茹1.5錢。

第三次診療,患者口渴但不想喝熱水,反而想吃水果,像是病情偏向熱度較重的樣子,即使說胡話的狀況很嚴重,舌苔卻呈現厚重膩白帶黃的狀態,明確知道體內有痰飲,因此改用溫膽湯加減。

第三次處方為淡竹茹3錢,小枳實1.5錢,法半夏2錢,廣皮紅1錢,連皮苓4錢,廣鬱金3錢(生打),天竺黃2錢,新鮮石菖蒲1錢(剪碎後沖泡),淡竹瀝兩瓢(沖泡)。

首先使用淡海蜇2兩、新鮮蘿蔔2兩煎湯,作為煎藥的用水。

經過兩劑藥物的治療後,患者吐出大量痰涎,熱度下降,精神恢復,病情痊癒。

廉醫師補充:這是治療暑熱被濕氣抑制,又夾雜痰涎的方法,所有處方都是根據葉吳兩位前輩的經驗來調整。從病歷的描述中可以得知,在患者極度口渴想要喝冷飲的時候,她苦苦哀求弟弟龔泉幫忙找西瓜解渴,即使因此死亡也無怨言。如果依照西方醫學的方式,遇到高熱就立即使用冰塊敷胸口,會不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呢?更何況溫熱疾病往往夾雜暑濕、痰水、氣滯和食滯等多種情況,若缺乏正確的診斷,病情很難得到改善。這段話可說是經驗豐富的醫生所說的肺腑之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