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96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96)

1. 伏暑煙痢案(婦科)

尹榘山(住濟南西小王府)

病者,李書田之妻,年逾四旬,住山東省城。

病名,伏暑煙痢。

原因,素嗜鴉片,性善怒,近五六年鬱怒更甚,時犯肝氣,常有兩脅中脘少腹作疼等症。公元一九二二年秋,感滯下症。

證候,面白微黃,體格不甚瘦弱,大便時中氣下陷,腰腹墜痛,裡急後重。

診斷,脈左手沉弦而緊,右手虛數,舌苔厚膩,黃白相兼。此內挾肝鬱兼受暑濕,感秋涼而發為腸澼也。按《內經》於腸澼一證,辯論生死脈象極詳。巢氏《病源》則謂痢而赤白者,是熱乘於血,血滲於腸內則赤;冷氣入腸,搏腸間津液凝滯則白;冷熱相交,故赤白相雜。或熱甚而變膿血,冷甚而變青黑,皆由飲食不節,冷熱不調,脾胃虛故變易多。時醫惟王損庵一論,最得體要,曰:「痢疾不外濕熱二字,所受不外陽明一經,陽明為多氣多血之府,濕陰邪也,濕勝於熱,則傷陽明氣分而為白痢,熱陽邪也,熱勝於濕,則傷陽明血分而為赤痢,濕熱俱盛,則赤白俱見。」後之論者,謂夏月畏熱貪涼,過食生冷,至大火西流,新涼得氣,則伏陰內動,應時而感為痢疾。此特論內傷外感之病因,或如是也。然病屬腸胃,乃寒熱相搏而成,胃有沉寒,腸有積熱,寒氣凝結則腹痛,熱性急迫則泄瀉,乃熱欲走而寒復留之,寒既結而熱復通之,其裡急後重,腹作絞痛,皆血氣陰陽不能調和之故。況素嗜鴉片之人,偶感此證更為加劇。日以燈頭火熏灼腸胃,津液已耗,大便本難,茲復乘以邪熱,而燈火肝火,相助為虐,烈焰肆威,腸胃何堪此苦楚,用輕劑則無效,用重劑則脾胃不堪,杯水車薪,有難乎為理者矣。情難坐視,竭盡綿力謹列治法於後。

療法,婦人重肝血,以杭芍、當歸活血為君,芩、連清熱為臣,更用蒼朮、薑炭之滲濕散寒為佐,神麯、檳榔之治後重,龍骨收散氣,木香開滯氣以為使,末用升麻者,提清氣之下陷,引用米豆者,解寒熱之積毒,亦以保胃氣也。

處方,生杭芍(八錢),歸尾(五錢),酒條芩(錢半),姜連(一錢),茅蒼朮(八分),龍骨(五分),廣木香(五分),神麯(錢半),尖檳榔(一錢),升麻(四分),炮薑炭(八分),粳米(一撮),黑豆(一撮),外用米殼三錢,浸水煎服。

效果,每日二劑,二日後痢有數,漸帶糞。又三四日,氣不下陷,後重亦除,每日僅三四行。繼以理中湯加歸、芍,引用陳倉米收功。

廉按:痢之一證,古名腸澼,又名滯下,以腸中先有積滯而後下也。自洋菸輸入中國,凡吸洋菸而病痢者,名曰煙痢。病人先自膽怯,必求峻補速止。醫者不知病理,每以漫補止澀而壞事。豈知吸菸之大便,每多燥結,平日有五六日一更衣者,有十餘日而始一行者,而其所食,未必不與不吸菸者等,則其腸中之積垢,年深月久,可勝道哉,故必緩通潤下而始安。但病家皆謂吸菸之體多虛,若再下之,難保其不暴脫。

白話文:

病患是李書田的妻子,她住在山東省城,已經超過四十歲。她的病情被診斷為伏暑煙痢,這是因為她平常喜歡吸鴉片,且容易生氣,近五六年來,她的情緒壓抑更加嚴重,時常出現肝氣不順的症狀,常感覺到兩側脅部、胃部和下腹部疼痛。在公元1922年的秋季,她感染了滯下症。

她的面色略顯黃色,身體並不算太瘦弱,但是排便時會感到中氣下陷,腰部和腹部有墜痛感,且有急迫和排便困難的症狀。

醫生檢查後發現,她的左手脈象沉弦且緊繃,右手脈象虛弱且快速,舌苔厚且膩,顏色黃白相間。醫生認為這是由肝鬱加上暑濕引起的,因秋天的涼意而引發腸炎。根據《內經》,對於腸炎的病症,詳細地討論了生死脈象。巢氏的《病源》指出,如果痢疾呈現紅白相間,是因為熱邪影響血液,血液滲入腸道會呈現紅色;冷氣進入腸道,使得腸間的津液凝滯就會呈現白色;冷熱交互作用,因此呈現紅白相間。或者熱度過高變成膿血,寒冷過度變成青黑色,這些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,冷熱調節失衡,脾胃虛弱導致的變化。

時下的醫生中,只有王損庵的理論最符合實際,他說:「痢疾不過是濕熱兩個字,所受到的影響不過是陽明經絡。陽明經絡是多氣多血的地方,濕是陰邪,濕氣勝過熱氣,就會傷害陽明經絡的氣分,造成白痢;熱是陽邪,熱氣勝過濕氣,就會傷害陽明經絡的血分,造成紅痢。濕熱都旺盛,就會同時看到紅白兩種痢疾。」

此後的論述者認為,在夏天害怕熱度而貪圖涼快,過度食用生冷食物,到了秋天涼意來臨,潛藏的陰寒會被激發,導致痢疾的發生。這是對內傷外感的病因的討論,可能就是這樣。然而,疾病屬於腸胃問題,是寒熱交戰的結果。胃部有沉寒,腸道有積熱,寒氣凝結會導致腹痛,熱性急迫會導致瀉肚,熱想要逃離,但寒氣阻止它;寒氣凝結,但熱氣又想穿透它。這些裡急後重,腹部絞痛,都是因為血氣陰陽無法調和。

對於平時吸鴉片的人來說,偶爾感染這種疾病會更嚴重。每天用燈火燒烤腸胃,津液已經消耗殆盡,排便本來就很困難,現在又加上邪熱的影響,燈火和肝火相互助長,猛烈的火焰肆虐,腸胃怎能承受這樣的痛苦。使用輕量的藥物沒有作用,使用大量藥物,脾胃又無法承受,就像是杯水車薪,很難找到解決方法。然而,我們不能坐視不管,盡力列出治療方法。

治療方法上,考慮到女性的肝血重要,使用杭芍和當歸來活血為主要治療方式,黃芩和黃連來清熱為輔助,再使用蒼朮和薑炭來滲濕散寒,神麯和檳榔來治療後重,龍骨收斂氣息,木香開滯氣,最後使用升麻來提升下陷的清氣,米豆來解除寒熱的積毒,也是為了保護胃氣。

藥方如下:生杭芍(八錢),歸尾(五錢),酒炒黃芩(錢半),薑黃連(一錢),茅蒼朮(八分),龍骨(五分),廣木香(五分),神麯(錢半),檳榔(一錢),升麻(四分),炮薑炭(八分),粳米(一撮),黑豆(一撮),另外用米殼三錢,浸泡在水中煎煮服用。

經過治療,每天服用兩次藥,兩天後痢疾的頻率減少,逐漸伴有糞便。再過三四天,中氣不再下陷,後重的症狀也消失了,每天僅需排便三四次。之後,使用理中湯加上歸、芍,引用陳倉米來收功。

廉按:痢疾在古代稱為腸澼,又叫滯下,是因為腸道中先有積滯然後纔出現下痢。自從外國的鴉片傳入中國,凡是吸鴉片而病痢的人,被稱為煙痢。病人通常膽小,希望能夠快速補充能量,迅速止住痢疾。醫生不知道病理解析,常常盲目地補充能量,反而造成不良後果。然而,吸鴉片的人排便往往乾燥且結實,平時可能五六天才排便一次,甚至有些人十幾天才排便一次,他們的飲食未必比不吸鴉片的人少,因此腸道中的污垢長期累積,這種情況可以想像。因此,必須緩慢地疏通腸道,才能確保安全。但是,病人通常認為吸鴉片的身體虛弱,如果再進行排便,很難保證不會突然脫水。

我直接判斷說:醫生和病人常犯的錯誤就在這裡。腸道中存在積滯,脾臟無法幫助胃部運行津液,胃部有陳舊的積累,勢必無法接受新的食物,因此肌肉逐漸消瘦,外觀呈現出虛弱的症狀。如果能夠清除積垢,胃部就能接受食物,脾臟就能運行,怎麼可能會脫水呢?只是病人看到虛弱的外觀,一旦聽到需要排便,都會感到恐懼,這就是煙痢難以治癒的原因。醫生應該耐心地解釋,才能轉危為安,這也是救人的方法之一,千萬不要迎合病人的想法,盲目地補充能量,否則會害人性命。

這個案例根據張潔古芍藥湯的加減,巧妙地使用歸、芍來潤腸燥,以破壞陰結,這是治療煙痢的主要藥物,非常符合李冠仙大歸芍湯治療痢疾的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