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98)

回本書目錄
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98)

1. 上熱下寒案(內科)

蕭琢如(住湘鄉水口山礦局)

病者,寧鄉王生,年近二十,肄業中學。

病名,上熱下寒。

原因,得外感數月,屢變不愈。取視前所服方,皆時俗清利搔不著癢之品。

證候,胸滿,上身熱而汗出,腰以下惡風,時夏曆六月,以被圍繞。

診斷,脈弦,舌苔淡黃。此上熱下寒證。時醫不能知之,余遵張仲景古方治之,不必疑阻,保無他虞。

療法,與附子瀉心湯,清上溫下。

處方,黑附塊(一錢,煮取汁),生川軍(一錢),小川連(六分),片黃芩(六分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黑附子塊(一錢,煮取其汁)
  • 生川芎(一錢)
  • 小川連(六分)
  • 片黃芩(六分)

上三黃以麻沸湯漬之,須臾絞去滓,納附子汁,分溫再服。

效果,閱二日復診,云藥完二劑,疾如失矣,為疏善後方而歸。

廉按:《傷寒倫》太陽篇下,「心下痞,而復惡寒汗出者,附子瀉心湯主之。」此案證雖與《傷寒論》所載同中有異,而其為上熱下寒則一也,故借用附子瀉心湯正合。妙在附子專煮,扶陽暖下,欲其熟而性重;三黃湯漬,開痞清上,欲其生而性輕也。

白話文:

廉潔(作者)考證:在《傷寒論》太陽篇中記載,「胸口痞悶,而後又出現惡寒、出汗,可以用附子瀉心湯治療。」這個案例的症狀與《傷寒論》中記載的既有相同之處,也有不同之處。雖然如此,但上熱下寒的證型是一致的。因此可以借用附子瀉心湯來治療。

巧妙之處在於,附子單獨煎煮,可以溫補下焦陽氣,希望它煮得成熟,藥性沉重。而大黃、黃芩、黃連等三味黃藥,用三黃湯浸泡,可以疏通胸中的痞氣,清解上焦熱邪,希望它們生用,藥性輕靈。

2. 真熱假寒案(內科)

陳務齋(住梧州四方井街)

病者,何仲西,年三十歲,廣東番禹縣,住廣西梧州,商業,體壯。

病名,真熱假寒。

原因,不究衛生,過飽過醉,復食生果,以致消化不良,物質停留腸胃,蓄濕鬱而生熱。又因冷水洗浴,寒邪外束,火熱內郁,正氣不暢,血凝不運。

白話文:

原因:

因為沒有注意衛生,飲食過度豐盛、飲酒過量,又吃生冷蔬果,導致消化不良。未消化的食物積存於腸胃,產生濕氣和熱氣。此外,用冷水沐浴,導致寒邪留在體外,體內的熱氣鬱結,導致氣血不通暢,血脈凝結不流動。

證候,惡寒戰慄,四肢厥冷,腹中脹滿,大便不行。繼則人事不省,面青唇白,目直口開,脈厥氣微,全體俱厥,指甲青白,舌白微澀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  • 怕冷發抖
  • 四肢冰冷
  • 腹部脹滿
  • 大便不通
  • 後續出現神志不清
  • 臉色青白
  • 眼睛瞪大,嘴巴張開
  • 脈搏微弱
  • 全身冰冷
  • 指甲青白
  • 舌苔白而微澀

診斷,診既無脈,四肢厥直,體亦凍冷,胸間微暖,氣息似絕,以手按口鼻,亦無氣息動靜,以鵝絨按鼻門,始見微動,斷是假死。以手探其舌微澀,定是真熱假寒之證。諒因醉飽太過,正氣不運,消化不良,脾胃鬱結,二便不通,蘊聚上逼入心,適遇冷水洗浴,外寒一束,血氣頓停不運,則昏懵無知。前醫謂中寒之症,以重劑附桂理中湯治之,過為燥逼,熱邪攻心,關竅閉塞,而心之英靈盡喪,故為昏倒,肢體俱厥,氣脈俱絕。外面所現寒凝,內則實熱之證,當急急救治,緩則無效矣。

白話文:

診斷:

檢查後發現脈搏消失,四肢冰冷僵直,身體冰涼,只有胸部微微溫暖,呼吸幾乎停止,用手按壓口鼻,也感覺不到氣息流動,用鵝毛輕觸鼻孔,纔看到微微的動靜,判斷為假死。用手指探查舌頭,感覺有些乾澀,證實為真熱假寒的病症。

推測是因為過度醉酒飽食,導致正氣運行不暢,消化不良,脾胃積滯,二便不通,積聚的毒素向上侵襲到心臟,碰巧遇上用冷水沐浴,外界的寒氣一束,血氣頓時停止運行,於是昏迷不醒,肢體冰冷,氣脈全無。

前一位醫生認為是中寒症,用大量附桂理中湯治療,結果過於燥熱,熱邪攻心,導致關竅閉塞,心神喪失,因此昏迷不醒,全身冰冷僵直,脈搏氣息全無。

表面呈現寒凝狀,實際上卻是內熱的症狀,必須緊急救治,否則會錯失救治時機。

療法,湯劑用羚犀蓮珀湯,取羚、犀、蓮心、竹瀝清心攻熱,通竅化痰為君,生軍、木通、元明粉推蕩大腸而通小水為臣,白芍黃芩、釵斛瀉火平肝,潤胃生津為佐,茯神琥珀鎮心寧神而挽英靈為使。急煎頻頻灌下,待數時藥盡後,四肢漸軟,竟刻而脈始隱隱微微。再將方連二服頻灌,次日則脈起而弦數,面唇紅潤,目已轉睛,肢體不厥,小便已得點滴,略能言語。又用大承氣湯,加犀角、蓮心、竹瀝、茯神,取其清心寧神,通關化痰,推蕩腸胃,泄其鬱熱。服後則精神略好,惟燥渴連連,診脈仍數。又用平胃潤燥湯,取其生津清熱,降火利水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

煎煮羚犀蓮珀湯,使用羚羊角、犀牛角、蓮子心、竹子汁液,它們具有清心降熱、通竅化痰的作用,作為主藥。用生軍、木通、元明粉來通利大腸和小便,作為輔助藥物。白芍、黃芩、釵斛可以瀉火平肝、潤胃生津,作為佐藥。茯神、琥珀可以鎮心安神,作為使藥。迅速煎煮藥湯並頻頻灌下,等藥力發揮後,四肢漸漸軟下來,大概過了一會兒,脈搏才慢慢出現。再連續灌下兩次藥湯,到第二天,脈搏已經出現並且有力,臉色和嘴脣紅潤,眼睛可以轉動,四肢不再冰冷,小便已經開始有少許排出,說話也略微清晰。

還使用了大承氣湯,加入犀角、蓮心、竹瀝、茯神,目的是清心安神、通關化痰、通利腸胃,排出淤熱。服藥後,精神狀態略有改善,但仍然口渴難耐,診脈後發現脈搏還是有力。又使用了平胃潤燥湯,目的是生津清熱、降火利水。

處方,羚犀蓮珀湯方

羚羊角(錢半),磨犀尖(三錢),蓮子心(一錢),生大黃(四錢),淮木通(二錢),元明粉(四錢),生白芍(二錢),黃芩肉(三錢),釵石斛(三錢),云茯神(四錢),血琥珀(二錢,末沖),煎後,加竹瀝一大碗沖和服。

白話文:

羚羊角(半錢),磨犀尖(三錢),蓮子心(一錢),生大黃(四錢),淮木通(二錢),元明粉(四錢),生白芍(二錢),黃芩肉(三錢),釵石斛(三錢),雲茯神(四錢),血琥珀(二錢,磨粉沖服),煎好後,加入一大碗竹瀝沖調後服用。

次方,大承氣湯加犀蓮竹瀝茯神方

生大黃(五錢),川厚朴(二錢),川枳實(三錢),元明粉(四錢),磨犀尖(三錢),蓮心(八錢),云茯神(五錢),煎後,加竹瀝一小碗沖和服。

白話文:

用五錢大黃、二錢川厚朴、三錢川枳實、四錢元明粉、三錢磨犀尖、八錢蓮心、五錢茯神煎煮後,加入一小碗竹瀝沖和服下。

三方,平胃潤燥湯

釵石斛(三錢),肥知母(三錢),生石膏(五錢),淡竹葉(錢半),天花粉(三錢),破麥冬(四錢),生地黃(三錢),生白芍(二錢),川厚朴(二錢),雲茯苓(四錢),煎服。

白話文:

石斛(3錢),知母(3錢),石膏(5錢),竹葉(1.5錢),天花粉(3錢),麥冬(4錢),生地黃(3錢),白芍(2錢),厚朴(2錢),茯苓(4錢),煮沸服用。

效果,三日,人事已醒,肢體厥除,脈復能言;五日,大小便如常,食量略進;十日,元氣己復。

廉按:此案之真熱,實因前醫用附桂理中所釀而致,故以犀、羚、蓮、珀投之,遂能見效,後二方亦用之得法。

3. 熱瀉案(內科)

張堯詢(住新化南門外)

病者,歐陽晏氏,年逾五旬,住新化縣城向化街。

病名,熱瀉。

原因,體素虛寒,喜服溫補。緣去秋朝香南嶽,途中炎熱,日飲冷水解渴。及歸遂得瀉病,迄今秋歷歲有餘矣。

白話文:

原因:

身體體質虛弱寒冷,喜歡服用溫補藥物。去年秋天我到南嶽進香,途中天氣炎熱,每天都大量飲用冷水解渴。回家後就得了腹瀉病,到現在已經一年多餘。

證候,每夜二鼓,腹痛即瀉,瀉後痛止,三四五鼓,每鼓輒痛,每痛輒瀉,痛不喜按,每夜五六次,日三四次,口苦渴,咳多痰,小便短,臥不安,氣息欲絕。

白話文:

症狀:

每天亥時(晚上12點),腹部疼痛並隨即腹瀉,腹瀉後疼痛停止。醜時、寅時、卯時(凌晨2點至6點),每個時辰都會發作疼痛,疼痛時也隨即腹瀉。疼痛時不喜歡按壓,每晚發作五六次,白天三四次。口乾口苦,咳嗽帶多痰,小便短少,躺著不安,呼吸微弱。

診斷,脈細滑而數,按之鼓指。以脈參證,為熱瀉也。經曰:時感於寒則受病,微則為咳,甚者為瀉為痛。形寒飲冷則傷肺。夫飲冷即內傷寒,傷肺病微為咳,傷脾病甚為瀉為痛。以肺主咳嗽,脾主飧泄也。此指初受寒即病瀉痛者,其為寒瀉寒痛可知。迨寒積久化為熱濕,脾惡濕,傳入大腸即瀉,當臍而痛,其為熱瀉熱痛亦可知。乃醫因年老體素虛寒,輒用溫補,理雖近似,殊不知愈補愈瀉,愈溫愈熱,為大謬也。若再誤治,則陰將亡而命立傾矣。

白話文:

診斷:

脈象細小、滑潤而快速,按壓時有鼓脹感。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,是熱性腹瀉。

根據經典理論:

感受外界寒氣會生病,症狀輕微時會咳嗽,嚴重時會腹瀉和疼痛。形體受寒飲用冷飲會傷肺。所謂飲冷,就是內傷於寒,傷肺症狀輕微時會咳嗽,傷脾症狀嚴重時會腹瀉和疼痛。這是因為肺主咳嗽,脾主腹瀉。

這段話指的是剛剛受寒後就出現腹瀉和疼痛的情況,說明是寒性腹瀉和寒性疼痛。等到寒氣積累久了,就會化為熱濕。脾臟怕濕熱,熱濕傳入大腸就會腹瀉,出現肚臍周圍疼痛。說明這是熱性腹瀉和熱性疼痛。

但是,醫生由於年紀大,體質本來就虛寒,就經常使用溫補的治療方法。這個想法雖然接近正確,但問題是越補越腹瀉,越溫補越發熱,這是個很大的錯誤。如果再誤治,陰氣將會虛脫,性命就危險了。

療法,養陰止瀉,因用白芍甘草為君,救陰緩中而除痛,用阿膠。川貝、栝蔞為臣,養血潤燥而豁痰,用茯神、苡米、芡實為佐,去濕利水而補脾,用伏龍肝、燈草為使,澀腸和胃而清水道,然不補氣無以生津,用洋參以長精神而輔正氣,並用氣血沖和之人乳沖服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 滋養陰氣,止住腹瀉。因此使用芍藥、甘草為君藥,用於救治虛弱的陰氣,緩和腹中的不適來止痛;使用阿膠、川貝、栝蔞為臣藥,用於滋養補血,潤澤乾燥,並化解痰液;使用茯苓、苡仁、芡實為佐藥,用於去除濕熱,利水,並補益脾胃;使用伏龍肝、燈芯草為使藥,用於澀腸和胃,並疏通水道。但是不補氣就無法生津,因此使用西洋參來提振精神,輔助正氣。此外,還使用氣血均衡的人乳沖服。

處方,東白芍(五錢),甘草(二錢),真阿膠(二錢,烊,沖),川貝母(三錢),栝蔞根(三錢),南芡實(三錢),薏苡(三錢),辰茯神(三錢),西洋參(五分),伏龍肝(一撮),燈草(一握),人乳(二小瓢,沖服)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白芍(5 錢)
  • 甘草(2 錢)
  • 真阿膠(2 錢,泡開後沖服)
  • 川貝母(3 錢)
  • 栝樓根(3 錢)
  • 南芡實(3 錢)
  • 薏苡仁(3 錢)
  • 茯神(3 錢)
  • 西洋參(5 分)
  • 伏龍肝(一小撮)
  • 燈草(一把)
  • 人乳(2 小瓢,沖服)

效果,二劑瀉痛減,三劑心神安,咳痰亦少,調養半月,病遂如失。

廉按:熱瀉兼痛,乃肝陽乘脾之候。方用芍、草為君,遵《內經》酸泄甘緩之法,余藥亦面面顧到,看似平常,實則頗費心機。

白話文:

廉潔的醫案:

如果瀉下時又伴有腹痛,這是肝氣過盛影響脾臟的症狀。處方用芍藥和甘草作為君藥,遵照《內經》中「酸性藥物能瀉,甘性藥物能緩解」的原則,其他藥物也都考慮周全。表面上看起來很普通,實際上卻煞費苦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