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名醫驗案類編》~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95)
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(95)
1. 伏暑痢案(內科)
劉倫正(住泰安顏張鎮)
病者,劉貫如,年四十八歲,住山東泰安東南鄉黃道溝,現任河南某縣知事。
病名,伏暑痢。
原因,酬應紛繁,夏令吸受暑氣,疊次為飲食所遏,潛伏於腸胃膜原之間,至秋積熱而變痢。
證候,下痢紅白,裡急後重,脘腹灼熱,滯痛難忍。
診斷,六脈滑數有力,舌苔黃而厚膩。脈證合參,滑為食滯化熱,數則伏暑化火,此《內經》所謂腸澼便膿血也。膿色白而血色紅,故名曰赤白痢。其所以成赤白痢者,熱傷氣分則下白痢,熱傷血分則下赤痢,熱傷氣血則赤白痢兼作矣。
療法,無積不成痢,故用萊菔、枳殼、楂肉消食積為君,歸、芍、川軍行血滌腸為臣,木香、檳榔開降滯氣,使淤滯下行,黃芩,車前清利小便,使伏暑下泄,皆以為佐,使甘草配白芍,和腹中以止痛,又和諸藥以緩急,仿潔古老人行血則便膿愈,調氣則後重除之法也。
處方,萊菔子(四錢),花檳榔(三錢),炒枳殼(二錢),車前子(三錢),淨楂肉(四錢),生甘草(八分),生川軍(二錢,後入),青木香(八分),油當歸(五錢),生白芍(八錢),青子芩(錢半),水煎服。
效果,初服一劑則痛減,次日又一劑則痢亦減。繼用生蘿蔔汁生荸薺汁淨白蜜三物,重湯燉十餘沸溫服,調理三日,痢止胄動而痊。
廉按:此仿張氏芍藥湯加減,雖為初痢之常法,然惟體實者相宜,不可一概混用也。
白話文:
病人是劉貫如,他四十八歲,來自山東泰安東南鄉的黃道溝,目前在河南擔任某縣的知事。他的病情被診斷為伏暑痢。
導致這病情的原因是他繁忙的社交活動,使得他在夏季吸收了過多的暑氣,加上飲食不節制,導致暑氣在腸胃中潛伏,到了秋季,這些積累的熱氣轉變為痢疾。
具體的症狀為排泄物中夾雜著紅色與白色的黏液,腹部有緊迫感及排便困難,上腹部有灼熱感,且伴有劇烈的疼痛。
經過診斷,他的脈搏滑數有力,舌苔黃厚且膩。綜合症狀和脈象來看,滑脈顯示出食物消化不良轉化為熱,數脈則表示潛藏的暑氣已轉化為火。這就是《內經》所說的腸澼便膓血,也就是俗稱的赤白痢。熱氣影響到氣分,會出現白色痢疾;影響到血分,會出現紅色痢疾;同時影響到氣血,就會出現赤白痢交錯的情況。
治療方法是,沒有積食就不會有痢疾,因此使用萊菔、枳殼、楂肉來消除積食,歸、芍、川軍來幫助血液流動並清潔腸道,木香、檳榔開導滯氣,讓淤滯能順利排出,黃芩和車前則能清利小便,讓潛藏的暑氣能通過尿液排出。最後,使用甘草和白芍來和中止痛,並調和各藥物的功效。
開出的處方為:萊菔子四錢,花檳榔三錢,炒枳殼二錢,車前子三錢,淨楂肉四錢,生甘草八分,生川軍二錢(後加入),青木香八分,油當歸五錢,生白芍八錢,青子芩一錢半,用水煎煮服用。
服藥效果,初次服用一劑後,疼痛明顯減輕,第二天再服用一劑,痢疾的症狀也有所改善。接著用生蘿蔔汁、生荸薺汁和淨白蜜一起,經過多次加熱溫服,經過三天的調理,痢疾停止,身體逐漸恢復健康。
廉按:這個治療方法是參考了張氏芍藥湯進行增減,雖然是一般初發痢疾的常規治療方法,但僅適合體質較強壯的人,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