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便血章 (3)

回本書目錄

便血章 (3)

1. 便血總論

夫便血者,因臟腑蘊積濕熱所致。清臟湯主之,四物加苓、連、梔、榆、槐角、柏葉、阿膠。如腹脹,加陳皮;傷風,加劑芥;氣陷加升麻;心血不足,加茯神;虛寒,加炒黑乾薑;虛,加參、術。

臟毒糞後來者,名遠血,解毒湯主之。芩、連、梔、柏、翹、槐花各一錢五分,細辛、甘草各四分。遠血自小腸來,姜炒黃連、木通為主。久不止,槐花散即愈。

方:當歸(一錢),地榆(一錢),生地(七分),黃芩(七分),升麻(七分),枳殼(八分),阿膠,槐花(各一分)

亦可以加防風五分、側柏葉五分。

腸風,糞前來者,名近血,柏葉湯主之:側柏葉、歸、地、黃連、枳殼、槐花、地榆、荊芥、甘草、烏梅、生薑。從大腸來,宜槐花、條芩、檳榔為主。久不止,用地榆散。

方:烏梅(一兩、焙乾去核),五倍(一兩焙乾去核),枳殼(一錢五分麩炒),槐花(二錢),黃連(三分),白芷(一錢),荊芥穗(三錢),地榆(二錢),白根皮(三錢)

為細末,空心酒調服三錢。

白話文:

[便血總論]

便血的情況,主要是由於臟腑內積聚了過多的濕熱所導致。治療上,我們通常會使用清臟湯,其主要成分包括四物(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)加上茯苓、黃連、梔子、榆仁、槐角、柏葉、阿膠。如果病人有腹脹的症狀,我們會再加入陳皮;若因風邪導致,則加入芥穗;若是氣虛下陷,則加入升麻;若心血不足,則加入茯神;若是虛寒型,則加入炒黑的乾薑;若是虛弱型,則加入人參和白朮。

若便血是在糞便後出現,稱為「遠血」,這種情況我們會使用解毒湯進行治療。其成分包括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柏子仁、連翹、槐花各1.5錢,細辛、甘草各0.4錢。遠血通常是由小腸出血引起,姜炒黃連和木通是主要的治療藥材。若長時間血止不住,可使用槐花散,一般都能治癒。

藥方:當歸(1錢)、地榆(1錢)、生地(0.7錢)、黃芩(0.7錢)、升麻(0.7錢)、枳殼(0.8錢)、阿膠、槐花(各0.1錢)。也可以再加入防風和側柏葉各0.5錢。

若便血在糞便前出現,稱為「近血」,這時我們會使用柏葉湯。其成分包括側柏葉、當歸、生地、黃連、枳殼、槐花、地榆、荊芥、甘草、烏梅、生薑。如果是大腸出血,則以槐花、黃芩、檳榔為主要治療藥材。若長時間血止不住,則使用地榆散。

藥方:烏梅(1兩,烘焙乾燥去核)、五倍子(1兩,烘焙乾燥去核)、枳殼(1.5錢,麩炒)、槐花(2錢)、黃連(0.3錢)、白芷(1錢)、荊芥穗(3錢)、地榆(2錢)、白根皮(3錢)。研磨成細末,空腹時用酒調服3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