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便血章 (1)
便血章 (1)
1. 便血章
一人溲而便膿血,乃氣行而血止也。脈息肺、脾部沉澀。又屬憂思所傷,其兼寒熱者,氣虛畏寒,血虛生熱也。宜和血調氣,清利濕熱。
方:當歸(一錢),白芍(一錢),茯苓(七分),澤瀉(一錢),厚朴(一錢),山楂(二錢),黃連,木香(三分),枳殼(八分),通草(五分),砂仁(一錢)
一人便血飽脹,脈息右緊左弦,屬飲食傷脾,脾土不能□□,則脹滿,脾氣不能統血,則下血。治須健運坤元之氣,俟食得運化,庶可希愈耳。
方:茯苓(一錢),白朮(二錢),黃連(一錢),白芍(二錢),陳皮(一錢),厚朴(一錢),澤瀉(一錢)
一人大便下血已久,兼之飲食後腹痛,脈息寸關弦旺而尺軟,乃陰絡受傷也。《素問》云:陰絡傷,則血內溢。血內溢,則後血是也。其腹痛者,緣脾統血,血虛則脾益虧,而運化稽遲,所以作痛也。治當令血歸經絡,兼調和營衛,健脾助陰之藥主之。
方:陳皮,當歸,白朮,山楂,黃連,山藥,荊芥,生地,白芍,地榆,槐角
一人便血已久,近兩月脾胃不知,竟得體倦,六脈虛濡,是陰血虧而陽無所依,則浮散而為熱,或為耳鳴也。東垣謂:陽旺則能生陰血,陽生陰長。宜用補氣健脾胃,兼佐以生血之劑。
方:人參(一兩),黃耆(二兩),白朮(一兩半),茯苓(一兩),生地(二兩),萸肉(二兩),槐角(二兩),地榆(二兩)
一兒痘後,時有冷汗身熱之症,忽然大便下血。一醫誤以痢治,余謂:脾統血,此痘後脾土虛弱,土受木製,脾不能統攝故耳。
方:白朮,茯苓,人參,乾薑,黃連,白芍,柴胡,升麻,烏梅
一兒腹微脹實,瀉亦不甚,糞後有血,飲食減少,向服消積止血藥不效。此係久瀉傷脾,脾虛下陷之症也。治宜溫補,兼升提之劑。
方:人參,白朮,乾薑,茯苓,升麻,柴胡,甘草
一老婦性沉多怒,大便下血十餘年,食減形困,心搖動,或如煙燻,早起而微浮,血或暫止,則神思困倦,忤意則復作,脈左浮大虛甚,久取澀滯不勻,右澀沉細弱,寸沉欲絕。此氣鬱生涎,涎郁胸中,心氣不升,經脈壅遏不降,心血絕不能自養也,非開涎不足以行氣,非氣升則血不歸隧道,以壯脾藥為君,諸藥佐之。
二陳湯加:紅花,升麻,歸身,黃連,青皮,貝母,澤瀉,黃耆,芍藥
每貼加附子一片。四貼後血止,去附,加葛根、丹皮、山梔。而煙燻之氣除,乃去所加之藥,再加砂仁、神麯、熟地、木香;倍參、耆、白朮,服之後愈。
一人善飲酒食,便血色清而鮮,六脈浮數。叔和曰:浮則為風。風,陽邪也。血得之則善行,數則為熱。《仁齋》曰:血遇熱則流通,風熱相搏,血不自寧,《經》所謂清色為腸風是也。屬胃與大腸經症。
白話文:
便血章
一人小便時排出膿血,這是因為氣運行順暢,血才停止流出。把脈時,肺和脾的部位脈象沉而澀。這也屬於憂思過度造成的損傷,如果兼有忽冷忽熱的症狀,那是因為氣虛怕冷,血虛發熱。應該調和氣血,清除體內濕熱。
藥方:當歸(一錢)、白芍(一錢)、茯苓(七分)、澤瀉(一錢)、厚朴(一錢)、山楂(二錢)、黃連(三分)、木香(三分)、枳殼(八分)、通草(五分)、砂仁(一錢)
一人大便出血,同時腹脹,把脈時右邊脈象緊,左邊脈象像琴弦一樣繃緊,這是因為飲食傷了脾胃,脾土不能正常運化,就會腹脹。脾氣虛弱不能統攝血液,就會導致便血。治療應該健運脾胃之氣,等到食物能夠正常消化,才有希望痊癒。
藥方:茯苓(一錢)、白朮(二錢)、黃連(一錢)、白芍(二錢)、陳皮(一錢)、厚朴(一錢)、澤瀉(一錢)
一人長期大便出血,吃飯後腹痛,把脈時寸關部位脈象像琴弦一樣有力,而尺部脈象軟弱,這是因為身體的陰絡受到損傷。《素問》說:陰絡損傷,血液就會向內溢出。血液向內溢出,就會導致大便出血。腹痛的原因是脾主管血液,血虛就會使脾氣更加虛弱,運化功能變慢,所以引起疼痛。治療應該使血液回歸正常經絡,同時調和營衛之氣,以健脾補陰的藥物為主。
藥方:陳皮、當歸、白朮、山楂、黃連、山藥、荊芥、生地、白芍、地榆、槐角
一人大便出血已經很久,最近兩個月脾胃功能不好,感到身體疲倦,全身脈象虛弱而濡軟,這是因為陰血虧虛,陽氣沒有依附,就會浮散而發熱,或者出現耳鳴。醫家李東垣認為:陽氣旺盛就能產生陰血,陽氣產生陰氣就會生長。應該用補氣健脾胃的藥物,同時配合補血的藥物。
藥方:人參(一兩)、黃耆(二兩)、白朮(一兩半)、茯苓(一兩)、生地(二兩)、萸肉(二兩)、槐角(二兩)、地榆(二兩)
一個小孩長痘後,時常有冷汗和發熱的症狀,忽然大便出血。一位醫生錯誤地當成痢疾來治療,我認為:脾主管血液,這是因為長痘後脾土虛弱,被肝木剋制,脾不能統攝血液的緣故。
藥方:白朮、茯苓、人參、乾薑、黃連、白芍、柴胡、升麻、烏梅
一個小孩腹部稍微脹實,腹瀉也不嚴重,大便後有血,食慾減少,之前服用消食止血的藥物沒有效果。這是因為長期腹瀉損傷了脾胃,導致脾虛下陷的症狀。治療應該溫補脾胃,同時配合升提脾氣的藥物。
藥方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茯苓、升麻、柴胡、甘草
一位老婦人性格沉悶多怒,大便出血十多年,食慾減少,身體虛弱,心悸,有時感覺像被煙熏一樣,早上起床時臉色稍微浮腫,出血有時會暫時停止,但精神卻很困倦,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再次發作。把脈時左邊脈象浮大虛弱,按下去感覺澀滯不勻,右邊脈象澀而沉細弱,寸部脈象沉弱幾乎摸不到。這是因為氣鬱生痰,痰鬱積在胸中,心氣不能上升,經脈阻塞不通暢,心血不能自我滋養。必須先化痰才能行氣,氣上升血才能回到正常的運行通道,要用健脾的藥物為主,其他藥物為輔助。
二陳湯加:紅花、升麻、當歸身、黃連、青皮、貝母、澤瀉、黃耆、芍藥
每副藥加附子一片。服用了四副藥後血止住了,去除附子,加上葛根、丹皮、山梔。然後煙熏的感覺消失了,就去掉了加的藥,再加入砂仁、神麯、熟地、木香;加倍人參、黃耆、白朮,服用後就痊癒了。
一人喜歡喝酒吃肉,大便出血顏色清澈鮮紅,全身脈象浮數。醫家王叔和說:脈象浮是風邪的表現。風邪是陽邪。血液遇到風邪就會運行加快,脈象數是熱邪的表現。《仁齋》說:血液遇到熱就會流通加快,風熱相搏,血液就不能安寧。《內經》所說的“清色”指的就是腸風。這是屬於胃和大腸經的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