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虛損章 (8)

回本書目錄

虛損章 (8)

1. 虛損章

方:白朮(八分),歸身(一錢),茯神(八分),遠志(一錢),生地(二錢),紫菀(一錢二分),知母(一錢二分),橘紅(八分),貝母(一錢),五味(九粒),鬱金(八分),人參(一錢),加烏梅肉(二個),柏葉一錢。

因向來不足,兼項下有瘡,環跳作痛,近復咳血,狀如咯血,皆系肝氣受傷也。此血不禁,但日後不可惱怒耳。

方:橘紅,茯神,麥冬,青木香(各一錢,即馬兜鈴根,不可用木香),丹皮(二錢),牛膝(一錢半),生地(二錢),貝母(一錢半)

正月十一日復診:六脈如前,環跳作痛稍減,咳血已除,今復胸膈不寬,每日晡則熱多寒少,正《內經》所謂陰虛生內熱,陽虛生外寒。大為可慮,第一要戒勞煩惱為吃緊,前方大都近補中益氣湯加減,暫複數劑。

正月甘一日又診,復因胸膈不寬,加芍藥、枳殼。

一人診得六脈雖見微數,但重按少力,此正氣虛而精血少也。目今咳嗽身熱,而脾胃欠實,不能多進飲食,但系肝木乘脾、脾土受制,則肺失所養,所以嗽未止,觸之則發,母病而子亦病矣。肺金既無所滋,則自然虛耗。治法宜保中州之土,滋腎中之陰,土壯則萬物自能生旺,陰長則心火自能下降。痰自然不生,嗽不治而自愈,熱不清而自除矣。

方:人參(二錢),白朮(錢半土炒),北五味(四分),白芍(二錢炒),山芍(錢半),茯苓(錢半),苡仁(二錢炒),橘紅(一錢),款花(錢半),半夏(一錢)

加生薑三片,空心服,如丸方,即以此煎膏可也。

方:杜仲(二兩鹽水炒),牛膝(二兩),山萸(四兩),生地(八兩),薑汁、砂仁末(各二兩),拌搗,山藥(四兩),焙丹皮(三兩),茯苓(三兩),澤瀉(二兩),五味(兩半隔紙焙),麥冬(二兩去心)

照法煎膏,不必加蜂蜜,煎好收貯磁罐內。每用二、三茶匙,惟飽時不必用,一日之內要服數次。

一人咳嗽不止,脾虛不能生養肺金也;面色浮腫,脾虛不能制其水也;飲食後作悶。脾虛不能運化精微也;大便溏而似覺後重,脾虛而清氣不能升,故濁氣下降也。總之,脾家受病,致變生種種。宜先固脾土,急以白朮膏加減,先照顧脾胃,然後投以丸劑,保肺扶元氣,以善其後。

方:白朮(半斤,米泔水浸一日夜,銼片,飯上蒸一次,土炒焦色),茯苓(四兩),山藥(三兩),苡仁(三兩炒焦),訶子(三兩去核),北五味(二兩),澤瀉(二兩),補骨脂(二兩)

小水不利,煎車前子湯飲,照法煎成膏,不時服。

丸方:人參(另煎),陳皮(一兩),半夏,補骨脂(炒),益智仁(炒),茯神棗仁(炒,以上各一兩),白朮(一兩半土炒),山藥(一兩)

白話文:

虛損章

第一個處方:白朮(八分)、熟地黃(一錢)、茯神(八分)、遠志(一錢)、生地黃(二錢)、紫菀(一錢二分)、知母(一錢二分)、橘紅(八分)、貝母(一錢)、五味子(九粒)、鬱金(八分)、人參(一錢),加烏梅肉(兩個)、側柏葉(一錢)。

病人長期體虛,頸部有瘡瘍,環跳穴疼痛,近期又咳血,狀似咯血,都是肝氣受損所致。這種出血無法立即止住,但日後應避免情緒煩惱。

第二個處方:橘紅、茯神、麥冬、青木香(各一錢,青木香即馬兜鈴根,不可用木香)、丹皮(二錢)、牛膝(一錢半)、生地黃(二錢)、貝母(一錢半)。

正月十一日複診:脈象如上次一樣,環跳穴疼痛稍減,咳血已止,現在又感到胸膈不舒暢,每天午後發熱多而畏寒少,這正如《內經》所說的「陰虛生內熱,陽虛生外寒」。情況令人擔憂,最重要的是要戒除勞累和煩惱,這是關鍵。之前的處方大多是補中益氣湯加減的,暫時再服用幾劑看看。

正月甘一日再次診治,因胸膈不舒暢,加服芍藥、枳殼。

一位病人,脈象雖然微弱而數,但重按脈力較弱,這是正氣虛弱,精血不足的表現。目前咳嗽發熱,脾胃虛弱,無法進食很多,這是肝木克脾,脾土受損,導致肺臟失養,所以咳嗽不止,觸碰就加重,母病及子,肺金沒有滋養,自然虛耗。治療方法應當先保護脾胃,滋養腎陰,脾胃強健,萬物就能生長旺盛,腎陰充足,心火就能下降,痰自然不會產生,咳嗽不治自愈,熱症不治自消。

第三個處方:人參(二錢)、白朮(一錢半,土炒)、北五味子(四分)、白芍藥(二錢,炒)、赤芍藥(一錢半)、茯苓(一錢半)、薏苡仁(二錢,炒)、橘紅(一錢)、川穹(一錢半)、半夏(一錢)。

加生薑三片,空腹服用,可製成丸劑或煎膏。

第四個處方:杜仲(二兩,鹽水炒)、牛膝(二兩)、山茱萸(四兩)、生地黃(八兩)、生薑汁、砂仁末(各二兩),拌勻搗爛,再加山藥(四兩)、炮製丹皮(三兩)、茯苓(三兩)、澤瀉(二兩)、五味子(一兩半,隔紙焙)、麥冬(二兩,去心)。

按照方法煎成膏,不必加蜂蜜,煎好後貯藏在瓷罐內。每次服用二、三茶匙,飽腹時不用服用,一天內需服用多次。

一位病人咳嗽不止,這是脾虛不能滋養肺金;面色浮腫,這是脾虛不能制水;飯後胸悶,這是脾虛不能運化精微;大便溏瀉,感覺下墜,這是脾虛清氣不升,濁氣下降。總之,脾臟生病,導致各種症狀出現。應先健脾益氣,用白朮膏加減,先調理脾胃,然後再服用丸劑,保護肺臟,扶助元氣,以求痊癒。

第五個處方:白朮(半斤,米泔水浸泡一日一夜,切片,飯上蒸一次,土炒至焦黃色)、茯苓(四兩)、山藥(三兩)、薏苡仁(三兩,炒焦)、訶子(三兩,去核)、北五味子(二兩)、澤瀉(二兩)、補骨脂(二兩)。

小便不利時,服用車前子湯,按照方法煎成膏,隨時服用。

丸劑處方:人參(另煎)、陳皮(一兩)、半夏、補骨脂(炒)、益智仁(炒)、茯神、酸棗仁(炒,以上各一兩)、白朮(一兩半,土炒)、山藥(一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