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虛損章 (7)

回本書目錄

虛損章 (7)

1. 虛損章

方:人參(二錢),五味(十一粒研),麥冬(二錢去心),知母(一錢),白芍(一錢酒炒),山藥(錢半),百合(錢半),橘紅(一錢),甘草(三分),粟殼(一錢蜜炙),當歸(一錢)

一人左手脈帶細小,此真氣有虧;右手弦數,此脾肺二經受損。當壯火爍金之歲,又值心火刑肺之季,若非保肺健脾,何能有濟?急須參、術等煎劑,以治其本,更用地黃丸加味,以滋化源。扶過六、七月,漸入佳境矣。

方:人參,麥冬(一錢去心),五味(九粒),白朮(一錢),橘紅(一錢),貝母(一錢),茯苓(一錢),山藥(一錢),苡仁(二錢),款冬(一錢)

噙化丸加減:真柿霜(一兩),玉露霜(一兩),薄荷葉(四錢),烏梅肉(二兩另搗),硼砂(二錢),貝母(一兩),桔梗(三錢),訶子肉(五錢),甘草(二錢)

共為細末,先將烏梅蒸熟,搗入藥末內,然後加白糖霜四兩,共搗為丸,不時噙化。

地黃丸加五味子一兩,麥冬二兩。

一友脈數而帶澀,獨肺部無力如絲,數為內熱,澀為血虛,因久熱未已,遂成咳而潮熱。總屬陰分有傷,衛氣無損之恙。先要滋陰清肺,陰得滋養則身熱自愈,肺得清化,則咳嗽自平。

方:橘紅,生地,麥冬,天冬,知母,柴胡,牡丹皮,骨皮,秦艽,丹參,甘草,玄參,貝母,加生薑

柴胡、秦艽,風藥也。熱極生風,骨蒸潮熱,非此不能引邪從毫竅而出。上二味,凡骨蒸潮熱者,必以知母、地骨皮而兼用之。服前方四、五劑,宜服後方數劑。

方:北五味(四分),廣皮(八分),知母(八分),銀柴胡(八分),當歸(八分),貝母(一錢),麥冬(一錢),熟地(二錢),白芍(一錢),紫菀(一錢),骨皮(一錢),蘇子(一錢炒),人參(一錢)

十二月十四日復診之,脈數已減,重按有神,病減去十之六。第脈猶帶澀而微,則血分尚虛,脾氣尚弱,肺部尚有虛痰也。

方:熟地(二錢),白芍(二錢二分),人參(一錢),貝母(一錢半),陳皮,白朮,茯苓(各八分),白蔻(一錢研),北五味(九粒),麥冬(九分),甘草(一分)

丸方:當歸(三兩),知母,丹皮,茯神,棗仁,丹參(各二兩),杜仲(三兩),熟地(四兩),橘紅,半夏(各二兩),山萸,山藥(各三兩),續斷(二兩),為末,密丸,白湯空心送下,如勞倦用人參湯送下。

一人左手關部脈狀如爛綿,重按無力而芤,右手寸部帶數,重按亦少神,脾部則中實。總屬肝血不足,肺金受火,脾有濕痰,所謂陰分有傷,衛氣無損。為今之汁,仍要滋陰清肺,少佐以治痰之藥。滋陰則肝得其養,筋絡舒而血自歸經;清肺則痰嗽平而吐紅自愈。第要戒勞怒,禁用寒涼,及一切乾燥之物。

白話文:

虛損章

第一方:人參二錢、五味子十一粒(研磨)、麥冬二錢(去心)、知母一錢、白芍一錢(酒炒)、山藥一錢半、百合一錢半、橘紅一錢、甘草三分、粟殼一錢(蜜炙)、當歸一錢。

一位病人左手脈象細小,顯示正氣虧虛;右手脈象弦數,表示脾肺兩經受損。正值陽氣旺盛,心火犯肺的季節,若不保養肺脾,病情難以好轉。需緊急使用人參、山藥等藥材煎服,治療根本病因,再服用加味地黃丸滋補元氣。持續服用到六、七月,病情就會逐漸好轉。

第二方:人參、麥冬一錢(去心)、五味子九粒、白朮一錢、橘紅一錢、貝母一錢、茯苓一錢、山藥一錢、薏苡仁二錢、款冬花一錢。

噙化丸加減方:柿霜一兩、玉露霜一兩、薄荷葉四錢、烏梅肉二兩(另搗)、硼砂二錢、貝母一兩、桔梗三錢、訶子肉五錢、甘草二錢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先將烏梅蒸熟,搗碎後加入藥末中,再加入白糖霜四兩,一起搗成丸劑,隨時噙化服用。

地黃丸加五味子一兩、麥冬二兩。

一位朋友脈象數而澀,唯獨肺部脈象細弱如絲,脈象數代表內熱,澀則代表血虛,因長期內熱未癒,導致咳嗽和潮熱。總體屬於陰虛而衛氣未損的病症。首先要滋陰清肺,陰分得到滋養,身熱就會自然痊癒;肺部得到清化,咳嗽自然平息。

第三方:橘紅、生地黃、麥冬、天冬、知母、柴胡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秦艽、丹參、甘草、玄參、貝母,並加生薑。

柴胡、秦艽是疏散風邪的藥物。熱極生風,出現骨蒸潮熱,非此二藥不能引導邪氣從毛竅排出。凡是骨蒸潮熱的病人,都必須用知母、地骨皮與之同用。服用前方四、五劑後,再服用後方幾劑。

第四方:北五味子四分、廣皮八分、知母八分、銀柴胡八分、當歸八分、貝母一錢、麥冬一錢、熟地黃二錢、白芍一錢、紫菀一錢、地骨皮一錢、蘇子一錢(炒)、人參一錢。

十二月十四日複診,脈象數已減緩,重按有力,病情好轉六成。但脈象仍略帶澀滯,說明血分仍虛,脾氣仍弱,肺部仍有虛痰。

第五方:熟地黃二錢、白芍二錢二分、人參一錢、貝母一錢半、陳皮、白朮、茯苓各八分、白蔻一錢(研磨)、北五味子九粒、麥冬九分、甘草一分。

丸劑方:當歸三兩、知母、丹皮、茯神、棗仁、丹參各二兩、杜仲三兩、熟地黃四兩、橘紅、半夏各二兩、山茱萸、山藥各三兩、續斷二兩,研磨成細末,製成蜜丸,空腹用白湯送服,若勞倦則用人參湯送服。

一位病人左手關脈脈象鬆軟無力,重按無力而虛浮;右手寸脈略數,重按亦缺乏力度,脾部則感覺實證。總體屬於肝血不足,肺金受火,脾有濕痰,屬於陰虛而衛氣未損。治療方案仍需滋陰清肺,並少量添加化痰藥物。滋陰可以滋養肝臟,使筋絡舒緩,血液自然迴歸經絡;清肺可以平息痰嗽,吐血自然痊癒。但必須戒除勞累和憤怒,禁用寒涼和一切乾燥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