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中風章 (8)
中風章 (8)
1. 中風章
升降之機不運,故卒倒類乎中風,脈由之隱伏,他醫設投參、附,其不死者幾稀矣。惟棄脈從症,按其肚腹,知為有餘實邪,吐胸膈之痰,而寸關脈應,行肚腹之積,而尺脈立起,豈可謬為投劑哉!
一婦人年及六旬,身體壯盛。正月間,忽患卒倒,不省人事,口噤不開,喉如拽鋸,手足不遂,投牛黃丸二、三顆不效,急煎小續命湯灌之,亦不應。予診六脈浮洪而滑,右手為甚。蓋因平日奉養過厚,今得此病。《內經》云:「凡消癉、擊僕、偏枯、痿厥、氣滿、發逆,肥貴人則膏梁之病也。
又《經》曰:土太過,令人四肢不舉,宜其手足之不遂也。丹溪云:濕土生熱痰,痰生熱,熱生風。即此謂矣。當先用子和法湧泄之,乃以稀涎散薺汁調灌,湧出痰涎數碗,少頃,進以三化湯,至晚瀉二、三行,喉聲頓息,口亦能言,但人事不甚省,知上下之障塞已通,而中宮之積滯未去也。
用加減消導二陳湯,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枳實、黃連、萊菔子、木香、白蔻仁,每日二服。數日後,人事漸爽,腹中知飢,乃進稀粥。但大便猶結,每日以潤字丸五分,白湯點薑汁送下。自此旬日,手足能運而有時拘攣,大便已通而常燥,此湧泄消導之後,血耗無以養筋,津衰無以潤燥也。用四物加秦艽、黃芩、甘草,數十劑而愈。
一人年逾五旬,中風卒倒,牙關緊閉,戴眼上竄,手握而四肢振撣。醫以稀涎散吹鼻,吐出稠痰數碗,繼投小續命湯二劑,反覺口開手撤,眼合遺尿,四肢厥逆,人事昏沉,身體發熱,痰聲如鋸。延予診視,見六脈洪滑而歇至,予以症候危險,辭而作別,其子再三哀懇。
矛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南星、枳實以導其痰;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薑汁炒生地以養其血;佐以牙皂、薑汁、竹瀝二劑,而痰喘漸輕,六劑而人事清爽,後用參、朮、芎、歸大補氣血而愈。先正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又曰:凡人年過四旬,氣衰之際,乃有此症。又曰: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,以治痰為先,次養血行血。
前症乃虛而有痰,類乎中風,非真中風也。用稀涎散提痰上升,續命湯重虛其表,故見此危症,藥豈輕試乎?
一人年近六旬,身體肥大,家事殷厚,勞心勞力。一日行至門外,見一人如兩人,視一路如兩路,自己門牆,若有兩邊,遂卒然仆倒,扶掖登床,懶於言語。醫者俱以中風治之,投消痰搜風之劑十餘服,反增冷汗如雨,驚惕振撣,昏不知人。邀予診視,左手浮大,按之無神,餘脈俱遲弱而空,現症神識昏沉,不能言語。
予思脈症,俱屬虛脫。宜培正氣為主,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天麻、杜仲、牛膝、棗仁等二劑,冷汗即止。五劑乃能識人,語聲始出,七、八劑,諸病頓減。每劑加人參三錢,二十劑而全愈。
白話文:
中風章
身體機能升降失調,導致突然昏倒,類似中風,脈象隱弱。如果其他醫生用參、附等藥物治療,很少能救活。必須捨棄脈象,觀察症狀,按壓腹部,判斷是否有過多的邪氣。如果吐出胸膈的痰液,寸關脈應手,腹部積滯消散,尺脈恢復有力,怎麼能錯誤地用藥呢!
一位六十歲婦人,身體強壯。正月間,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嘴巴緊閉,喉嚨像鋸子拉扯一樣,手腳癱瘓。服用牛黃丸二三顆無效,緊急服用小續命湯灌服,也無效。我診脈發現六脈浮大而滑利,右手尤甚。這是因為平日過度滋補,導致此病。《內經》說:「凡是消瘦、跌倒、半身不遂、痿厥、氣脹、毛髮逆立,肥胖富貴的人多是飲食過度所致。」
《內經》又說:土氣過盛,會導致四肢無力,所以手腳不遂。丹溪先生說:濕土產生痰熱,痰生熱,熱生風。這就是這個道理。應該先用子和法將痰液排出,然後用稀涎散加薺菜汁灌服,湧出數碗痰液。一會兒,服用三化湯,晚上瀉下二三次,喉嚨聲音頓時停止,也能說話了,但神志還不太清醒,說明上下的阻塞已通,但中焦的積滯還未清除。
於是使用加減消導二陳湯,包括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枳實、黃連、萊菔子、木香、白蔻仁,每日服用兩次。幾天後,神志逐漸清醒,感到飢餓,開始吃稀粥。但大便仍然不通,每天服用潤字丸五分,用白開水加薑汁送服。十幾天後,手腳能動但有時抽搐,大便已通但經常乾燥。這是因為湧泄和消導之後,血液損耗,不能滋養筋脈,津液不足,不能潤燥。於是服用四物湯加秦艽、黃芩、甘草,服藥幾十劑後痊癒。
一位年過五十的人,中風昏倒,牙關緊閉,眼球上翻,手握拳,四肢顫抖。醫生用稀涎散吹鼻,吐出稠痰數碗,接著服用小續命湯兩劑,反而嘴巴張開,手鬆開,眼睛閉合,尿失禁,四肢厥逆,神志昏沉,身體發熱,痰聲如鋸。請我診治,我見六脈洪滑而時斷時續,告知病情危險,辭別而去,他的兒子再三懇求。
於是使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南星、枳實來化痰;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薑汁炒生地來養血;輔以牙皂、薑汁、竹瀝兩劑,痰喘逐漸減輕,六劑後神志清醒,後來用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大補氣血而痊癒。古人說:邪氣聚集的地方,那裡的氣必虛。又說:人到四十歲以後,氣血衰弱,就會出現這種症狀。又說:中風大多是血虛痰盛,先治痰,然後養血行血。
之前的症狀是虛弱伴有痰,類似中風,但不是真正中風。用稀涎散提痰向上,小續命湯過度瀉表,所以出現危急症狀,藥物豈能輕易嘗試呢?
一位年近六十的人,身體肥胖,家境殷實,操勞心力。一天出門,看見一個人像兩個人,一條路像兩條路,自家門牆好像有两面,於是突然倒地。扶上床後,懶於說話。醫生都認為是中風,服用化痰祛風的藥物十多劑,反而冷汗淋漓,驚恐顫抖,神志不清。請我診治,發現左手浮腫,按之無力,其他脈象都遲弱而虛弱,神志昏沉,不能言語。
我考慮脈症,都屬於虛脫。應該以培補正氣為主,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天麻、杜仲、牛膝、棗仁等藥物兩劑,冷汗就停止了。五劑後就能認人,能說話了,七、八劑,諸症都減輕了。每劑加人參三錢,二十劑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