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臌脹章 (2)

回本書目錄

臌脹章 (2)

1. 臌脹章

隨進以桃仁承氣湯峻逐之,下汙血累累如瓜者數枚,又以補劑調理而安。

一人飧脹不能食,溲遺血,服大黃苦寒之藥,致神乏氣脫而不能寐。診之脈則主寸沉,右寸過左一倍,兩關弦澀,尺反盛而不絕。此病得之勞傷心血,久則脾胃俱傷,逆郁不通,不能升降而作飧脹,飧脹則不能食,拂而不下閉索,閉而溲且不輸,故遺血。乃和以大補之劑,兼五郁之藥,不數日而即愈。

一女肝脈沉,脾脈弦,乃氣食傷其肝脾,以致氣滯食阻,陰陽關格,而成脹滿之恙也。須養金以制木,健土以運食,庶或可愈耳。

方:厚朴,大腹皮,神麯,香附,枳殼,木香,麥冬,麥芽

一人六脈浮緩無力,臌脹倦怠,短氣溏泄,此屬中氣之虛。《經》曰:脾主行氣干三陰。三陰者,太陰脾,厥陰肝,少陰腎也。其脈皆行於腹裡,脾病,則三陰之氣不行,故令臌脹。手足倦怠者,四肢受氣於脾,脾病則無以受氣,故倦怠;短氣者,腫病而中氣弱也;溏泄者,土弱不能制濕也。治當補脾扶正為主,《經》所謂塞因塞用是也。

如數進利藥,以求速效,殊不知寬得一日、半日,腹脹愈甚,真氣已傷,是自求禍耳。

方:白朮,人參,茯苓,半夏,陳皮,甘草,厚朴,木香

一人脈息沉滑,左手獨甚,腹脹有形塊,按之而不痛移,不惡食,溲自利,大便黑色,面黃肌錯,此血症諦也。夫腹脹有形塊,按之而痛移者,氣之與火。今痛不移,則屬有形矣。然食與血皆有形,食而腹脹則惡食,今不惡食,則知其為血矣。小便自利者,血病而氣不病也;大便黑色者,病屬於陰也;面黃肌錯者,血病則不能營養其容,濡澤其膚,故令痿黃甲錯耳。宜先瀉其血絡,後調其真氣,營衛和平,陽布神清,而脹自消矣。

用桃仁承氣湯加紅花、蘇木、韭汁。

一人因飲食訖,乘風涼後,卒然脹滿,食飲不下,形瘦腹大,面腫惡風,頭汗,膈塞不通,右關脈浮而緩,此胃風症也。用胃風湯加減治之。

方:白芒,升麻,葛根,蒼朮,柴胡,甘草,藁本,羌活,黃柏,草蔻,歸身,蔓荊,麻黃夏月不用

一人六脈沉結,身腫肢瘦,胸臆痞塞,上不得降,下不得升,晝夜不減,而頻嘆氣。此為氣滯,都因抑鬱而成者也。宜治以解鬱理氣之劑。

方:枳實,紫蘇,半夏,大腹,赤苓,白芍,厚朴,香附,木香,白朮

一人六脈遲弱,腹脹厥逆,嘔吐不食,二便清利,虛氣脹滿,按之軟而不痛,證屬虛寒。《脈經》云:胃中寒則脹滿。《內經》云:腹滿脂脹,支脅結膈,下厥上逆,過在太陽陽明,乃寒濕鬱結也。宜溫散和中藥主之。

方:益智仁,蒼朮,白朮,厚朴,乾薑,陳皮,藿香,茯苓

一人脈息弦數,脹滿身熱,微喘,外堅內痛,按之不陷,口渴身黃,便燥。病起於飲食不節,房勞致虛,脾土之陰受傷,轉輸之官失職,清濁相混,隧道變塞,濕鬱為熱,熱又生濕,濕熱相生,遂成脹滿矣。宜養肺金以制木,使脾無賊邪之害;滋腎水以制火,使肺得清化之令,而子能令母實。卻鹽味以防助邪;斷妄想以保母氣;遠音樂,戒暴怒,無有不安。

白話文:

臌脹章

服用桃仁承氣湯,迅速排出污血,如瓜一樣大小的污血排出數枚後,再用補益的藥物調理,便痊癒了。

一人腹部脹滿,無法進食,小便帶血,服用大黃等苦寒藥物後,導致精神疲乏、氣虛、失眠。診脈發現寸關尺脈異常:寸脈沉弱,右寸脈比左寸脈強一倍,兩關脈弦細而澀,尺脈反而有力且不斷。此病是因勞傷導致心血不足,久而久之脾胃也受損,氣機逆亂不通暢,不能正常升降而導致腹部脹滿,脹滿則不能進食,氣機鬱滯不通,導致小便不通暢,因此小便帶血。於是用大補的藥物,加上疏通五臟氣機鬱滯的藥物,幾天後就痊癒了。

一位女子肝脈沉弱,脾脈弦緊,這是因為飲食傷損了肝脾,導致氣機滯塞,飲食停滯,陰陽失調,形成腹部脹滿的疾病。需要滋養肺金以制約肝木,健脾土以運化飲食,或許就能痊癒。

藥方:厚朴、大腹皮、神麴、香附、枳殼、木香、麥冬、麥芽

一人六脈浮弱無力,腹部脹滿,倦怠乏力,呼吸短促,大便溏瀉,這是中氣虛弱所致。《內經》說:脾主運化水谷精微,並主管三陰經的氣機運行。三陰經是指太陰脾經、厥陰肝經、少陰腎經。這三條經脈都循行於腹部,脾臟有病,則三陰之氣運行不暢,就會導致腹部脹滿;手足倦怠是因為四肢的氣血都依靠脾臟運化,脾病則四肢得不到濡養,所以倦怠;呼吸短促是因為腹部脹滿,中氣虛弱;大便溏瀉是因為脾土虛弱,不能制約濕邪。治療應以補益脾臟,扶正固本為主,正如《內經》所說“塞因塞用”。

如果一味使用瀉下藥物求速效,卻不知道稍微緩和一天半天,腹部脹滿反而更嚴重,真氣已經受損,這是自找苦吃。

藥方:白朮、人參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厚朴、木香

一人脈象沉滑,左手脈象尤甚,腹部脹滿,有腫塊,按壓不痛也不移動,沒有厭食,小便自利,大便黑色,面色萎黃,這是血瘀的症狀。腹部脹滿,有腫塊,按壓疼痛且移動的是氣滯血瘀,而此人不痛不移,則是屬於有形之物。食物和血液都有形體,食物停滯導致腹部脹滿會厭食,而此人並無厭食,就知道是血瘀;小便自利,說明氣機沒有阻塞;大便黑色,說明病情屬於陰證;面色萎黃,血瘀則不能滋養容顏,濡澤肌膚,所以面色萎黃。應該先瀉去瘀血,再調理真氣,使營衛平和,陽氣布散,精神清爽,脹滿自然消退。

藥方:桃仁承氣湯加紅花、蘇木、韭汁。

一人飲食後,受涼風吹襲,突然腹部脹滿,飲食不下,形體消瘦,腹部膨大,面色腫脹,惡風,頭汗,胸膈堵塞不通,右關脈浮弱,這是胃風證。用胃風湯加減治療。

藥方:白芷、升麻、葛根、蒼朮、柴胡、甘草、藁本、羌活、黃柏、草蔻、當歸、蔓荊子、麻黃(夏月不用)

一人六脈沉滯,身體腫脹,四肢消瘦,胸臆痞塞,氣機不能升降,脹滿晝夜不減,而且經常嘆氣。這是氣機鬱滯,都是因為情志抑鬱造成的。應該用疏肝解鬱理氣的藥物治療。

藥方:枳實、紫蘇、半夏、大腹皮、赤小豆、白芍、厚朴、香附、木香、白朮

一人六脈遲弱,腹部脹滿,厥逆,嘔吐,不思飲食,二便清利,虛寒導致脹滿,按壓腹部柔軟無痛,這是虛寒證。《脈經》說:胃中寒則脹滿。《內經》說:腹滿、肢體浮腫、胸脅脹滿、氣逆,屬於太陽陽明經病,是寒濕鬱結造成的。應該用溫散和中的藥物治療。

藥方:益智仁、蒼朮、白朮、厚朴、乾薑、陳皮、藿香、茯苓

一人脈象弦數,腹部脹滿,身熱,微喘,腹部堅硬,內部疼痛,按壓不陷,口渴,身黃,大便乾燥。疾病是因飲食不節,房事過度導致脾土陰虛,運化失常,清濁混淆,氣血不通,濕邪化熱,熱邪又生濕邪,濕熱互結,形成腹部脹滿。應該養肺金以制約肝木,使脾不受邪氣侵害;滋養腎水以制約心火,使肺氣清肅;忌食鹽,防止助長邪氣;戒除妄想,保護脾胃之氣;遠離音樂,戒除暴怒,才能平安無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