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感冒章 (1)

回本書目錄

感冒章 (1)

1. 感冒章

一人感冒風邪,咳嗽多痰,右寸關浮滑,《脈法》云:浮則風客於表,滑則痰滯於中。蓋痰之本,水也,原於腎;痰之動,濕也,主於脾。故丹溪謂:濕土生痰,痰生熱。且風客於表,則邪熱奎遏,所以生痰發咳。治宜和利表間之風,兼健脾土以制濕,保肺以寧嗽。

方:前胡,荊芥,陳皮,防風,桔梗,甘草,貝母,茯苓,蘇子,麥冬,半夏

一人大熱惡寒,心煩身痛,發表罔效,治熱無功。此緣質弱,表症失解,傳人臟腑。蓋寒邪人臟,沉滯於陰,陰虛不能越陽,寒蓄內也;熱邪傳腑,浮達於陽,陽虛不能和陰,熱玩內也。故曰:陰陽不和,惡寒發熱;邪正交攻,從勝所化。陽亢則生熱。熱勝則生煩耳。先宜和通表裡,次當和陽挽陰,消煩而已。

方:藿香,柴胡,黃芩,甘草,白芍,陳皮,香附,羌活

一人胃脈緊滑,左脈沉虛。《內經》曰:脈滑主風,脈沉主寒,乃風寒客於皮毛,內舍於肺而為咳、為嗽也。宜和解外邪,清潤肺金。

方:前胡,柴胡,桔梗,天花粉,陳皮,枳殼,桑皮,杏仁,麥冬,甘草

一人肝脈虛軟,胃脈、肺脈皆數而浮,乃肝血不足,肺胃經有火有痰也。今患咳嗽咯痰,由感冒而起,曾服以蔥湯發汗風寒之劑,邪雖散而痰嗽未除。據《明醫論》云:痰之動,濕也,主於脾。咳謂有聲,肺氣傷而不清,外邪雖散,而鬱未清利。所以熏於脾胃則生痰,薰於華蓋則生咳嗽,甚則痰帶血絲也。須清潤肺金,消化濕痰。

方:陳皮,麥冬,玄參,桔梗,甘草,紫菀,知母,花粉

一人風邪傳衛,咳嗽鼻塞,流濁黃涕,牙癢喉痛,發熱,脈息浮澀,雖系傷風,又兼鬱結之火也。宜解風開鬱主之。

方:前胡,防風,川貝,玄參,連翹,陳皮,知母,黃芩,荊芥,香附

一人人迎脈浮,氣口脈盛於人迎一部,此勞碌內傷,兼風邪外襲也,是以痰多咳嗽,而頭痛身熱。宜調五內,略佐以解邪之劑。

方:陳皮,芍藥,茯苓,桑皮,前胡,桔梗,杏仁,紫菀,骨皮

一人感冒夾食,曾服消導發散之劑。汗雖已出,漸及神昏譫語,身發斑疹,汗出過多。手足俱攣,錯語撮口,六脈全無。一友用牛黃二分。此係營弱衛強,陰陽潛伏,關格閉塞之象也。宜用和解表裡之藥。

方:桂枝,芍藥,陳皮,甘草,秦艽,羌活,牛膝,生薑,大棗

一人脈浮而緩,惡風自汗,頭痛鼻塞,發熱咳嗽,流涕。《脈法》云:浮則為風,緩則為弱,風傷於衛,衛氣不能鼓也。衛為陽,風能散之,陽無所附,浮散子外,故令發熱惡風,自汗而流涕。風者,天之陽氣也。人身六陽之氣,皆聚於頭,復感於風,是重陽而實也,故令頭痛;鼻氣通於天,清陽往來之竅,風盛則氣壅,故令鼻塞也。其咳嗽者,以肺主氣,又主皮毛,腠理不密,風邪客之。

白話文:

感冒章

  • 案例一: 一人得了感冒,是風邪引起的,咳嗽很多痰,右手的寸關脈摸起來浮且滑。《脈法》說:「脈浮代表風邪侵襲體表,脈滑代表痰濕滯留在體內。」痰的根本是水,源於腎;痰的產生是濕氣,主導在脾。所以朱丹溪說:「濕土會產生痰,痰會生熱。」而且風邪侵襲體表,邪熱被阻擋,因此產生痰和咳嗽。治療上應該調和疏散體表的風邪,同時健脾以去除濕氣,並保護肺來止咳。

藥方:前胡、荊芥、陳皮、防風、桔梗、甘草、貝母、茯苓、蘇子、麥冬、半夏。

  • 案例二: 一人高燒怕冷,心煩身痛,用發汗的藥沒效果,用清熱的藥也沒用。這是因為體質虛弱,表證沒有解除,反而傳入了臟腑。寒邪入侵臟腑,積存在陰分,陰虛無法將陽氣推出體外,寒氣積存在內;熱邪傳入腑,浮動在陽分,陽虛無法調和陰氣,熱邪擾動在內。所以說:「陰陽不調和,就會怕冷發熱;邪氣和正氣交戰,會朝著勝勢的一方轉化。陽氣過盛就會發熱,熱盛就會心煩。」應該先調和表裡,再調和陽氣、挽回陰氣,消除煩躁。

藥方:藿香、柴胡、黃芩、甘草、白芍、陳皮、香附、羌活。

  • 案例三: 一人胃脈摸起來緊且滑,左手的脈沉且虛。《內經》說:「脈滑代表有風邪,脈沉代表有寒邪。」這是風寒入侵皮膚毛孔,進入肺部而引起的咳嗽。應該調和疏散外邪,並滋潤肺部。

藥方:前胡、柴胡、桔梗、天花粉、陳皮、枳殼、桑皮、杏仁、麥冬、甘草。

  • 案例四: 一人肝脈摸起來虛軟,胃脈和肺脈都快而浮,這是肝血不足,肺和胃有火且有痰。現在咳嗽咳痰,是因為感冒引起的,曾經服用蔥湯發汗驅散風寒,邪氣雖然散了,但痰和咳嗽沒有消除。《明醫論》說:「痰的產生是濕氣,主導在脾。」咳嗽是有聲音的,是肺氣受損不清。外邪雖然散了,但鬱積之氣還沒清理乾淨。所以鬱積在脾胃就會生痰,鬱積在肺部就會咳嗽,嚴重時痰裡會帶血絲。應該滋潤肺部,並消化濕痰。

藥方:陳皮、麥冬、玄參、桔梗、甘草、紫菀、知母、花粉。

  • 案例五: 一人風邪侵入衛分,咳嗽、鼻塞、流黃鼻涕,牙齦癢、喉嚨痛,發熱,脈象浮而澀。雖然是感冒,但也有鬱積的火氣。應該疏散風邪,並開解鬱結之氣。

藥方:前胡、防風、川貝、玄參、連翹、陳皮、知母、黃芩、荊芥、香附。

  • 案例六: 一人人迎脈浮,氣口脈比人迎脈強盛,這是勞累過度造成內傷,又加上外感風邪,所以痰多咳嗽,頭痛發熱。應該調理五臟,並稍加一些疏散邪氣的藥。

藥方:陳皮、芍藥、茯苓、桑皮、前胡、桔梗、杏仁、紫菀、骨皮。

  • 案例七: 一人感冒又積食,曾服用消食和發散的藥,汗雖然出了,但漸漸神志不清、說胡話,身上出現斑疹,汗出過多,手腳抽筋,說話不清、嘴唇緊閉,六脈都摸不到。有朋友用了牛黃二分。這是營氣虛弱、衛氣強盛,陰陽潛伏、關格閉塞的現象。應該用調和表裡的藥。

藥方:桂枝、芍藥、陳皮、甘草、秦艽、羌活、牛膝、生薑、大棗。

  • 案例八: 一人脈象浮而緩,怕風自汗,頭痛鼻塞,發熱咳嗽、流鼻涕。《脈法》說:「脈浮代表有風邪,脈緩代表虛弱。」這是風邪侵襲衛分,衛氣無法鼓動。衛氣屬於陽氣,風能使陽氣散失,陽氣沒有依附,浮散在體外,所以發熱怕風,自汗流鼻涕。風是自然界的陽氣,人體的六條陽經之氣都匯聚在頭部,又受到風邪侵襲,是陽氣過盛,所以頭痛。鼻子的氣通於天,是清陽往來的通道,風盛則氣壅塞,所以鼻塞。咳嗽是因為肺主氣,又主皮毛,毛孔不緊密,風邪侵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