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中風章 (1)
中風章 (1)
1. 中風章
一人七旬,語言蹇澀,步履不穩,身體蜅側,如坐舟中。右脈滑,此脾濕動而生痰也;左脈虛澀,此肝心血虧也。痰乘虛而塞心竅,故舌蹇語塞;且痰生熱,熱生風,遂為眩運如坐舟中之狀。身欹側,步不穩者,肝主筋,血虛不能滋養乎筋也。宜寧心益脾、滋血養筋為主。
白話文:
一位約 70 歲的老人,言語不順、走路不穩,身體向一側傾斜,好像坐在船上。右脈滑利,表示脾臟受濕氣影響而產生痰液;左脈虛弱而澀滯,表示肝臟和心臟血氣不足。痰液趁虛而入,阻塞了心神,因此老人的舌頭僵硬,說話不清。此外,痰液生熱,熱氣生風,於是老人感到頭暈目眩,像坐在船上一樣。身體傾斜、走路不穩,是因為肝臟主筋,血氣不足無法滋養筋骨。因此,治療方針應以安神益脾、滋養肝血為主。
煎方:棗仁,茯神,花粉,半夏,廣皮,秦艽,當歸,生地,白芍,姜
白話文:
煎煮藥方:
- 棗仁
- 茯神
- 花粉
- 半夏
- 廣皮
- 秦艽
- 當歸
- 生地黃
- 白芍
- 生薑
丸方:茯神(一兩),棗仁(二兩),牛膝,膽星,甘菊,木瓜,半夏(各二兩),鮮紅花,杜仲,枸杞,秦艽(各二兩),五加皮(三兩),竹瀝
一人手足振撣已兩年矣,脈澀無神,此血枯風乘,即扁鵲所謂風淫未疾是也。宜養血祛風導痰為主。
白話文:
丸藥配方:
- 茯苓 一兩
- 棗仁 二兩
- 牛膝 二兩
- 膽星 二兩
- 甘菊 二兩
- 木瓜 二兩
- 半夏 二兩
- 鮮紅花 二兩
- 杜仲 二兩
- 枸杞 二兩
- 秦艽 二兩
- 五加皮 三兩
- 竹瀝
丸方:歸身(四兩),茯苓(二兩),紅花(一兩),石斛(三兩),天麻(五兩),續斷(三兩),秦艽(三兩),虎骨(一對),橘紅(一兩),萸肉(四兩)
白話文:
藥丸配方:
- 當歸(四兩)
- 茯苓(兩兩)
- 紅花(一兩)
- 石斛(三兩)
- 天麻(五兩)
- 續斷(三兩)
- 秦艽(三兩)
- 虎骨(一對)
- 橘紅(一兩)
- 山茱萸肉(四兩)
一人左脈洪大,右脈滑數,《內經》謂:數則煩心,脈滑曰風,大則病進,洪則火邪熾盛。此由七情內擾,風邪乘虛而襲,風煽其火,則痰隨火升,窒塞竅道,阻滯經絡,以致語言蹇澀,右半身不遂,神昏面赤之重症也。須投資壽解語湯,開其痰滯,通其心竅,俾神清痰豁,庶有生機。
白話文:
有一位患者,左邊脈象洪大,右邊脈象滑數。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脈象數表示心煩,脈象滑表示有風,脈象大表示病情加重,脈象洪表示火邪旺盛。患者的病情是由於七情內亂,風邪趁虛而入,風邪煽動了火邪,導致痰液隨火上升,阻塞了竅道,阻滯了經絡,從而導致言語蹇澀、右半身不遂、神志昏迷、面赤的嚴重症狀。需要用投資壽解語湯來化痰清滯,開通心竅,讓神志清醒、痰液化解,這樣纔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。
方:天麻,貝母,防風,半夏,遠志,石斛,白芍藥,香附,枳殼,秦艽,羌活,茯苓,蘇子,白甘菊,麥冬,橘紅
白話文:
藥方:
- 天麻
- 貝母
- 防風
- 半夏
- 遠志
- 石斛
- 白芍藥
- 香附
- 枳殼
- 秦艽
- 羌活
- 茯苓
- 蘇子
- 白甘菊
- 麥冬
- 橘紅
一少女素病有帶下症,經水愆期,此脾土不足也。秋初,忽患口眼歪斜於左,而深秋來愈此正虧邪熾也。脈左澀右滑,《內經》謂:脈滑曰風,脈澀曰痹。此風痹症也,即麻木肢軟之漸。宜調營衛、舒經絡。俾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,庶幾氣血行而風邪自滅。
方:歸身,天麻,橘紅,秦艽,甘菊,白芍,熟地,牛膝,續斷
白話文:
有一個少女一直有白帶下症,而且經期不準,這是脾臟功能不足導致的。秋初的時候,她突然出現了口齒歪斜於左邊的症狀,到了深秋時症狀加重,這說明正氣虧損,邪氣旺盛。她的脈搏左邊澀滯,右邊滑利。《內經》中說:脈滑為風,脈澀為痹。這是風痹症的表現,也就是逐漸出現肢體麻木乏力的症狀。應該調理營氣和衛氣,疏通經絡。讓營氣運行在脈中,衛氣運行在脈外,這樣氣血通暢,風邪自然就會消散。
一人六脈滑數而小,陡然忘記,肢體麻木,胸膈氣塞,耳鳴而聾,肩背痠軟,手足撣搖。此勞神傷心,思慮傷脾,以致心神虛耗,氣血兩亡,正「風淫末疾」之漸也。宜用滋陰之劑以治本,防邪之劑以治標。
白話文:
某人脈搏又滑又快又小,突然失去記憶,四肢麻木,胸口和膈肌氣塞不通,耳朵嗡嗡作響且失聰,肩膀和背部痠痛無力,手腳不停顫抖。這是因為用腦過度傷心,思慮過多傷脾,導致心神消耗過度,氣血都流失,正是「風邪入侵引起疾病」的徵兆。應使用滋補陰液的藥物來治療根本,使用預防邪氣的藥物來治療表證。
九方:歸身(半兩),防風(一兩),天麻(二兩半),茄皮(三兩),茯神(一兩),遠志(一兩),紅花(五錢),石菖蒲(一兩),生地(一兩半),枸杞(二兩),秦艽(一兩半),桔紅(二兩)
白話文:
九方:
- 龜版:半兩
- 防風:一兩
- 天麻:二兩半
- 茄皮:三兩
- 茯神:一兩
- 遠志:一兩
- 紅花:五錢
- 石菖蒲:一兩
- 生地黃:一兩半
- 枸杞:二兩
- 秦艽:一兩半
- 桔梗:二兩
一人前因涼氣入心,語言蹇澀近因怒氣傷肝,復兼飲食作嗆有痰,肌膚瘦削,脈息右滑左澀,乃肝心血虧,而痰邪滯於經絡也。蓋舌者,心之苗,朔陰之脈循喉嚨,系舌本,兩經血虧而痰乘之,則是症成矣。宜疏痰理氣,兼養血為要。
方:天麻,半夏,蘇子,茯苓,遠志,當歸,秦艽,紅花,石菖蒲,防風,竹瀝
白話文:
以前因為受涼導致寒氣侵入心臟,言語表達困難。最近又因為生氣傷害了肝臟,再加上飲食嗆到了,產生痰液。現在身體消瘦,脈搏右側流暢而左側澀滯。這是因為肝臟和心臟的血氣虧虛,痰邪滯留在經絡造成的。舌頭是心臟的苗脈,足少陰腎經的經絡經過喉嚨,連接舌根。這兩條經脈血氣虧虛,導致痰液乘虛而入,從而形成了這種症狀。治療應該以疏通痰液、理順氣機,同時滋養血氣為主。
一人年近五旬,前患蹶恙未愈,今復嘔不食,胃脘作疼,心神驚惕,大便日去四、五度而色黑,左右手皆筋惕閃閃,脈息六部俱沉滑,乃痰氣阻逆於中州,以致氣鬱血滯,不能運行於脈絡也。方書謂:脾濕動而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。又謂:風淫末疾是也,宜投導痰理氣、養血活絡之劑。
白話文:
一位接近五十歲的人,不久前因跌傷尚未痊癒,現在又嘔吐且食不下嚥,胃部疼痛,心神驚恐不安,每天大便四五次,且顏色偏黑,雙手筋脈抽動,脈搏六個部位都呈現沉滑的狀態。這是由於痰氣阻滯在體內,導致氣血鬱滯,無法在經脈中正常運行。醫書上說:脾濕會引發痰濁,痰濁生熱,熱邪化風。又說:風邪侵入末端經絡導致虛弱,因此適合使用導痰、理氣、養血活絡的藥物來治療。
方:天麻,貝母,廣皮,歸身,紅花,秦艽,車前子,棗仁,茯苓,澤瀉,枳殼,桔梗,甘草
白話文:
藥方包含以下中藥材:
- 天麻
- 貝母
- 廣皮
- 歸身
- 紅花
- 秦艽
- 車前子
- 棗仁
- 茯苓
- 澤瀉
- 枳殼
- 桔梗
- 甘草
一人素勤苦,偶惡風寒,鼻流清涕,兼有噴嚏,此脾肺氣虛,不能實腠理也。彼不信,服祛風之藥,肢體麻倦,痰涎自出,殊類中風,此為風劑耗散元氣,陰火乘其上位也。宜以補中益氣湯,加麥冬、五味。
白話文:
有一個人平日裡非常勤奮,偶爾受了風寒,鼻子流清涕,並伴有打噴嚏。這是由於脾肺氣虛,不能充實皮膚和肌肉的緣故。但他不信,服用了祛除風寒的藥物,結果四肢又麻又倦,痰液自行流出,很像中風的樣子。這是因為祛風的藥物耗散了元氣,陰火乘虛而上。應該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。
方:人參(一錢),炙甘草(一錢),升麻(三分),黃耆(一錢半),當歸,白朮,陳皮,柴胡(各五分),麥冬,五味(生)
白話文:
藥方:
- 人參(1錢)
- 甘草(1錢),經過烘烤
- 升麻(3分)
- 黃耆(1錢半)
- 當歸(5分)
- 白朮(5分)
- 陳皮(5分)
- 柴胡(5分)
- 麥冬(5分)
- 五味子(生)(5分)
一人形體魁偉,中滿吐痰,勞則頭暈,所服皆清痰理氣之劑。不知中滿者,脾氣虧損也;痰盛者,脾氣不運也;頭暈者,脾氣不能升也;指麻者,脾氣不能周也。投補中益氣湯,加茯苓、半夏以補脾土,八味地黃丸以補土之母氣,病去十之五。凡患前症者,乃中風之端倪也。
預防之理,當養血氣,節飲食,戒七情,遠房事。如不守禁忌,仍服清痰理氣之劑,適所以招風取中耳。
白話文:
有一個人體格魁梧,肚子脹滿伴隨咳痰,勞累後頭暈。所服用的藥物都用於化痰理氣。不知肚子脹滿是因為脾氣受損;痰液過多是因為脾氣不通暢;頭暈是因為脾氣不能升浮;手指麻木是因為脾氣不能運行周全。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茯苓、半夏,以補益脾土;再加八味地黃丸,以補益土之母氣,病情改善了五成。凡是患有上述症狀的,都是中風的徵兆。
一人遍身風瘰赤色肌肉腫脹,自少年時,每遇飢餓即發,脈洪而浮。乃陽明風熱內熾因飢餓而正氣不足,八風之邪乘虛而襲也。宜卻勞以調其飲食,避風以防其助邪。
白話文:
有一個全身患有風癬,皮膚發紅,肌肉腫脹的人,從年輕的時候開始,每當飢餓時就會發作。他的脈搏洪大而浮,說明陽明經的風熱內熱旺盛,由於飢餓導致正氣不足,八種風邪乘虛而入侵襲。應當讓患者減少勞累,調節飲食,避風防止風邪助長。
方:生地,當歸,白朮,紅花,連翹,銀花,大力子,防風,防己,白芷,薄荷
白話文:
藥方:
- 生地黃
- 當歸
- 白朮
- 紅花
- 連翹
- 銀花
- 大力子
- 防風
- 防己
- 白芷
- 薄荷
一婦先胸脅脹痛,後四肢不舉,自汗如水,小便自遺,大便不實,口噤目瞤,飲食少進,發熱嘔吐,月事不正,睡中搐搦,已十餘日矣。或以為中臟,余意不然。若風既中臟,真氣必脫,禍在反掌,惡能久延?乃候其色,面目俱赤,診其脈,右三部洪數,肝脈尤甚,知胸脅脹痛,肝經血虛,不能養筋也。
白話文:
一位婦人,剛開始是胸脅脹痛,後來四肢無法抬起,全身盜汗,小便失禁,大便稀溏,嘴巴緊閉,眼睛無法睜開,飲食進食量少,有發燒和嘔吐的現象,月經不正常,睡覺時有抽搐顫抖的情況,已經超過十幾天了。有些人認為是中臟毒了,但我認為並非如此。如果真是中風導致臟腑受損,真氣必定會逸散,禍患就在頃刻之間,怎麼可能拖這麼久?我觀察她的面色,發現她的面部都是發紅的;診脈時,發現她的右三部脈絡又大又急,肝脈的狀況尤其明顯。我判斷她的胸脅脹痛是因為肝經血虛,無法濡養筋脈所致。
自汗不止,肝經風熱,津液亡泄也;小便自遺,肝經熱甚,陰挺失職也;大便不實,肝木熾盛克脾土也;嘔吐少食,月事不正,睡中搐溺,此木盛剋土而脾不能攝血也。宜調補肝脾之氣,清養肝脾之血。
白話文:
- 自汗不止:肝經受風熱影響,津液大量流失
- 小便失禁:肝經熱氣過盛,導致膀胱無法正常運作
- 大便稀溏:肝木過於旺盛,剋制脾土
- 嘔吐、食慾差、月經不調、睡夢中小便失禁:肝木旺盛剋制脾土,導致脾臟無法固攝血液。
治療方法:宜調養肝脾之氣,滋養肝脾之血。
方:人參,黃耆,棗仁,茯苓,白朮,遠志,木香,炙草,白芍,丹皮,鉤藤,山梔,柴胡,當歸
白話文:
藥方組成:
- 人參
- 黃耆
- 棗仁
- 茯苓
- 白朮
- 遠志
- 木香
- 甘草(炙過)
- 白芍
- 丹皮
- 鉤藤
- 山梔
- 柴胡
- 當歸
一人年六十餘素善飲,兩臂作痛,服祛風治痿之藥,更加麻木發熱,體軟痰壅,腿膝俱疼,口噤語澀,頭目暈重,口角流涎,身如蟲行,搔起白屑,右手脈浮大無力。《脈法》云:浮而無力為虛。《發揮》云:氣虛脈大親乎浮。其臂麻體軟者,脾無用也;痰涎自出者,脾不能攝也;口歪語澀者,脾氣傷也;頭目暈重者脾氣不升也;癢起白屑者,脾氣不能榮也。用補中益氣湯,倍參、術,加神麯、半夏、茯苓以健脾氣。
脾氣健,則痰涎自化,肢體能運。
白話文:
有一位六十多歲的男性,長期嗜酒。兩臂疼痛,服用了祛風治痿的藥物後,疼痛反而加劇,手臂開始麻木發熱,身體軟弱無力,痰多阻塞,雙腿和膝蓋疼痛,口不能張開,說話含糊不清,頭暈頭重,嘴角流涎,感覺身上有蟲子在爬,搔癢起白屑,右手脈象浮大無力。《脈法》中說:脈象浮而無力,表示氣虛。《發揮》中說:氣虛時脈象會較大,接近浮脈。他的手臂麻木、身體軟弱,是脾臟功能不足所致;痰涎自出,是脾臟不能攝住津液所致;口齒歪斜、言語含糊不清,是脾氣受傷所致;頭暈頭重,是脾氣不升所致;瘙癢起白屑,是脾氣不能濡養肌膚所致。治療時應使用補中益氣湯,加倍人參和白術的用量,再加入神曲、半夏、茯苓,以健脾益氣。
一婦懷抱鬱結,筋攣骨痛,喉間似有一核,服烏藥順氣之類,口眼歪斜,臂難伸舉,痰涎愈盛,日晡潮熱,食少體倦。此係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所致。用加味歸脾湯二十餘劑,形體漸健,飲食漸加。又服加味逍遙散十餘劑,痰熱稍退,喉核稍利。更用升麻益胃湯數劑,諸症漸愈。但臂不能伸,此肝血少也,用六味地黃丸而痊。
白話文:
一位婦女長期抑鬱,導致肌肉抽筋、骨骼疼痛、喉嚨裡好像有個東西堵住一樣。服用烏藥等順氣藥物後,出現口眼歪斜、手臂無法伸舉的症狀,痰液也越來越多,午後潮熱,食慾不振、全身無力。這是由於鬱火損傷脾臟,血燥化風所致。
使用加味歸脾湯二十多劑後,身體逐漸康復,飲食也增加。又服用加味逍遙散十多劑,痰熱略退,喉嚨異物感稍好。再用升麻益胃湯幾劑,各種症狀逐漸好轉。但手臂仍然無法伸展,這是因為肝血不足引起的,服用六味地黃丸後痊癒。
一人性多恐遇事矜持,病頭振,六脈沉緩,左關尺散軟無力,此虛風候也。夫矜持太過,則肝腎兩傷。《經》云:諸風撣眩,皆屬於肝。又云:恐傷腎。恐懼不已,則火起於腎,而消爍精血,腎水一虧,則心火暴盛無制。《經》云: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。風相扇而撣搖矣。治法惟宜養血順氣,氣行而痰自消,血榮而風自滅也。
白話文:
有一人個性過於膽小謹慎,遇到事情常顯得拘束,現在症狀是頭部顫動,六種脈象都沉緩無力,左關脈和尺脈散亂軟弱無力,這是虛風的徵兆。過度拘束謹慎,會同時損傷肝腎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各種眩暈的病症,都與肝有關。」又說:「恐懼會損傷腎。」恐懼久而久之,腎火就會旺盛,導致精血被消耗,腎水一旦不足,心火就會過於旺盛而不受控制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各種逆氣上衝的病症,都與火有關。」風氣被火氣扇動,就會出現頭部顫動的症狀。治療方法應以養血順氣為主,氣血通暢了,痰液就會自行消散,血氣充足了,風氣就會自然減弱消失。
晝服養營膏,夕服定振丸,三月而痊。
養營膏:枸杞(八兩),人參,黃耆,當歸,白朮(各四兩),二冬(各二兩)
白話文:
白天服用養營膏,晚上服用定振丸,三個月後病癒。
養營膏的配方為:枸杞八兩,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各四兩,二冬各二兩。
定振丸:黃連(四兩酒煮),半夏(四兩姜煮),川芎,當歸,熟地,白芍(各三兩),人參,黃耆,白朮(各二兩),天麻,秦艽,靈仙,防風,荊芥(各一兩半),全蠍,細辛(各五錢)
為末,密丸。
白話文:
黃連用酒煮四兩,半夏用薑煮四兩,川芎、當歸、熟地、白芍各三兩,人參、黃耆、白朮各二兩,天麻、秦艽、靈仙、防風、荊芥各一兩半,全蠍、細辛各五錢,混合研磨成粉末,製成密丸。
一兒九歲,忽患手足抽掣動搖,弄舌吐沫,面白唇青。或作風治,或作驚治,或作火治,或作痰治,雜用珠、犀、金、石、牛黃、琥珀、蜈蚣、全蠍等藥幾殆。余診之,右手脈沉弱而無力,左手脈滑大,此脾虛生風之症,理宜大補,用歸脾湯加桂、附一錢。搐定,減去桂、附,大劑參、耆,六服全愈。
白話文:
有個九歲的孩子,突然出現手腳抽搐、口吃流涎、臉色蒼白、嘴脣青紫的症狀。有人說是風疾,有人說是驚嚇,也有人說是上火,還有人說是痰多。各種藥物都用上了,比如珍珠、犀角、金銀、硃砂、牛黃、琥珀、蜈蚣、全蠍,幾乎用盡了。我給他診脈,發現右手脈搏虛弱無力,左手脈搏滑而大,這是脾虛生風的症狀。應該大補氣血,我使用了歸脾湯,並加了肉桂和附子各一錢。孩子抽搐的症狀平穩後,減去肉桂和附子,加大參芪的劑量,六劑藥後完全痊癒。
一人年過四旬,醉飲青樓,夜臥當風,患頭痛發熱多汗,胸膈痞悶,飲食不進,六脈浮洪,重按豁然。此風人腠理,病在胸臆,即《內經》所謂飲食當風,名曰漏風。投以白朮、澤瀉煎服而熱退,汗仍不止,心口如水,此思慮所傷,與歸脾湯加麻黃根、桂枝,數服而愈。頭痛不已,用白蘿蔔汁滴人鼻中,立安。
白話文:
某人年過四十,喝醉了在青樓過夜,睡覺時吹了風,導致頭痛、發熱、多汗,胸部和膈肌感到悶脹堵塞,吃不下飯。把脈時,脈象浮而強,用力按壓時脈象就消散了。這是風邪侵入了皮膚腠理,疾病在胸腔,就像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飲食當風」,叫做「漏風」。給他服用白朮和澤瀉湯,熱退了,但是汗仍然不止,心口感到空虛,這是思慮過度所致。於是給他服用加了麻黃根和桂枝的歸脾湯,服用多次後痊癒。頭痛仍未消失,用白蘿蔔汁滴入鼻中,馬上就舒服了。
一膏梁之人,素不慎起居,忽失音,不能語,神思昏潰,痰涎上壅齧舌齧頰。河間云:夫瑙屬腎經虛寒,氣厥不止。《醫學綱目》云:少陰氣至則齧舌,少陽氣至則齧頰。若失音者,腎氣不能上接清陽也。先用不識人,隨服六味地黃丸而愈。
白話文:
一個富貴人家的人,平常生活習慣不規律,突然失去聲音,無法說話,精神恍惚,痰液阻塞喉嚨,咬傷了舌頭和臉頰。
河間醫學家說:嗓音喑啞是由於腎經虛寒,氣息鬱結不停所致。《醫學綱目》記載:少陰之氣到來,就會咬舌;少陽之氣到來,就會咬臉頰。如果失聲了,是腎氣不能上達,與清陽之氣相接所造成的。
先服用「不識人」湯藥,接著服用六味地黃丸,該人就痊癒了。
一人年六十餘,仲冬患中風症,半身不遂,語言蹇澀,心神昏憒,煩燥自汗,表虛惡寒,如灑冰雪,口不知味,鼻不聞香臭,聞木聲則驚怖,小便頻多,大便燥結。用大黃之類下之,便飲食減少,不然則滿悶,晝夜不得寐,約三月餘。凡三易醫,病全不減。至次年三月,又因風邪客之,加以痰嗽,嗌乾燥,疼痛不利,多唾,中脘氣痞似噎。
白話文:
一位六十多歲的人,在仲冬時節患了中風,半身不遂,言語不清,精神恍惚,煩躁、自汗,身體虛弱怕冷,就像灑了冰雪一樣,口裡沒有味覺,鼻子聞不到香味或臭味,聽到木頭發出的聲音就會驚嚇,小便次數頻繁,大便乾結。用大黃等藥物通便,但導致食慾下降,如果不通便就會腹脹、悶氣,整天整夜都睡不著,大約持續了三個多月。
這位患者一共換了三位醫生,病情都沒有減輕。到了第二年的三月,由於風邪侵襲,他還出現了痰多咳嗽、喉嚨乾燥疼痛、吞嚥困難、唾液增多、中脘部位氣體鬱積,像噎住一樣。
予思《內經》有云:風寒傷形,憂恐忿怒傷氣,氣傷臟乃病,臟病形乃應。又云:人之氣,以天地之疾風名之。此風氣下陷入陰中,不能生髮上行,則為病矣。又云:形樂志苦,病生於脈,神先病也。風邪加之,邪入於經,動無常處,前症互相出見,洽病必求其本,邪氣乃伏。
白話文:
我想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:風寒會損傷身體,憂懼生氣傷氣,氣傷臟腑就會生病,臟腑生病就會影響身體狀況。又說:人體的氣,用天地的疾風來形容。這種風氣如果沉入陰中,無法生髮上升,就會致病。又說:身體愉悅而心情苦悶,疾病會從脈絡產生,神明先受損害。外來的風邪侵襲,邪氣進入經絡,發作沒有固定部位,各種症狀交替出現。治病一定要找出根本原因,才能讓邪氣平伏下來。
論時月,則宜升陽補脾胃,泄風木;論病,則宜實表裡,養營衛。瀉肝木,潤燥,益元氣,慎喜怒,是治其本也。以柴胡、黃耆、升麻、甘草、當歸、半夏、黃柏、黃芩、人參、陳皮、芍藥(此名加減沖和湯)。自汗,倍黃耆,加五味子二十粒。夜不得寐,乃心事煩擾,心火內動,上乘陽分,衛氣不能交於陰分使然也。
以豭砂安神九服之,由是晝亦得睡。
白話文:
從時令來看,適宜提升陽氣,調理脾胃,疏洩肝氣;從病症來看,適宜壯實表裡,調理氣血。疏洩肝氣,滋潤乾燥,提升元氣,謹慎喜怒,這是治療根本的方法。使用柴胡、黃耆、升麻、甘草、當歸、半夏、黃柏、黃芩、人參、陳皮、芍藥(此方稱為加減沖和湯)。自汗者,加倍黃耆,添加五味子二十粒。夜不能寐,是因心事煩擾,心火內動,影響陽氣,衛氣無法與陰分結合所致。
方:豭砂水飛(五錢),炙甘草(五分),黃連酒洗(六錢),生地,當歸(各錢半)
飯糊丸,每服十五丸。
白話文:
藥方:
- 豭砂(研磨成粉):5 錢
- 炙甘草:5 分
- 黃連(用酒洗淨):6 錢
- 生地黃:1.5 錢
- 當歸:1.5 錢
一黑瘦人,右手脈滑而近駛,左手脈按之大而無力,痰嗽發熱,左半身不遂。此陰虛陽實,熱氣拂鬱,致營衛失常,津液不能遍達,而痰涎阻滯經絡,邪火燔灼筋骨,故見諸症也。應瀉心火,補賢水。心火瀉,則肺金清而木有制,脾不受邪;腎水補,則心火降而肺不受克。脾肺安,則陽明實;陽明實,則宗筋潤,自然束骨以利關節矣。
方:白朮,茯苓,甘草,廣皮,半夏,川芍,當歸,白芍,熟地,秦艽,加皮
加薑汁竹瀝
白話文:
一位身材瘦弱的人,右手脈搏滑而快,左手脈搏摸起來很虛弱。他有痰咳、發熱,身體左半邊不能動彈。這是由於陰虛陽盛,熱氣鬱結,導致氣血運行失常,津液無法遍佈全身,痰液阻滯經絡,邪火灼燒筋骨,所以纔出現上述症狀。應該瀉火補水。瀉火可以清肺金,有利於肝木剋制,脾氣就不會受邪氣侵襲;補水可以降心火,肺就不會再受心火剋制。脾肺安穩,則陽明經氣血充足;陽明經氣血充足,則筋脈得到滋潤,自然就能緊束骨頭,使關節靈活。
一肥白人,兩手脈沉滑而緩,右關獨甚,筋脈坦縱,氣血渙散,而肢體痰墮緩弛,亦惟右為然,且聲瑙不能言。叔和曰:滑為痰。又曰:一手獨滑,半身不遂。東垣曰:足陽明虛,則沉緩無力。愚意手少陰心,天真神機開發之本;足陽明胃,穀氣充大真氣之本,標本相得,則膻中氣海所留宗氣,盈溢四布,五臟三焦,上下內外,無不周遍。若不相得,則不能致其氣於氣海,而宗氣散矣。
故分布不周於經絡,則偏枯;不周於五臟,則瑙。須補養。
白話文:
有一個肥胖而白皙的人,他的雙手脈象沉穩滑緩,其中右手脈象特別明顯,筋脈鬆弛散開,氣血渙散,而肢體鬆軟無力,而且只有右手是這樣,並且聲音沙啞不能說話。劉完素說:滑脈是痰濕的徵象。又說:一手脈象特別滑,表示身體半身不遂。李東垣說:足陽明胃經虛弱,就會出現沉緩無力的脈象。我的看法是,手少陰心經是心神發生的根本;足陽明胃經是穀氣充盛、真氣形成的根本,標本相得,那麼膻中(胸中)和氣海(臍下)所儲存的宗氣,就會盈滿充沛,遍佈五臟三焦,上下內外,無所不達。若標本不相得,就不能將氣運送到氣海,而宗氣就會散失。
方:人參,白朮,半夏,廣皮,甘草,桔梗,白茯苓,木通,獨活,石菖蒲
加薑汁竹瀝。
白話文:
方劑:
- 人參
- 白朮
- 半夏
- 廣皮
- 甘草
- 桔梗
- 白茯苓
- 木通
- 獨活
- 石菖蒲
一婦兩尺俱衰,四肢不舉,口不能言,卒倒無知。夫腎為藏精之都會,主上下焦地氣之生育,故衝任二脈系焉。二脈同腎之大絡起於胞中,其衝脈因稱胞絡,為十二經脈之海,遂名海焉。衝脈之上行者,尋三陽,灌諸經;下行者,滲三陰,灌諸絡,而溫肌肉,別絡結於□,因腎虛而胞絡不通於上,則腎脈不上循喉嚨,挾舌本,故不能言。二絡不通於下,故痱厥。
須以河間地黃飲子峻補其陰,繼以麥冬、人參、五味之類,滋其化源。
白話文:
有一個婦人,兩腿都無力,四肢不能活動,口不能說話,突然暈倒失去意識。夫人的腎臟是儲藏精華的總匯,掌管上下半身氣血的生成,所以衝脈和任脈都連接著腎臟。這兩條經脈與腎臟的經絡相連,起於子宮中。衝脈因為與子宮相連,故稱作「胞絡」,是十二經脈的匯集處,因此稱為「海」。衝脈的上行路線,沿著三條陽經,灌溉各條經脈;下行路線,滲透三條陰經,灌溉各條絡脈,溫暖肌肉。另一條經絡連接著□,由於腎虛導致胞絡向上不通,因此腎脈無法循著喉嚨和舌根上行,所以不能說話。兩條經絡向下不通,所以手腳冰冷麻痺。
地黃飲子:熟地,巴戟(去心),茱萸(去核),附子炮,石斛,五味,肉桂,遠志(甘草制),麥冬,薄荷,石菖蒲
薑、棗為引
白話文:
地黃飲劑:
- 熟地黃
- 巴戟天(去除中心)
- 吳茱萸(去除種子)
- 附子(炮製)
- 石斛
- 五味子
- 肉桂
- 遠志(以甘草處理)
- 麥冬
- 薄荷
- 石菖蒲
一人六脈沉滑而短疾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舌強不語,渾如中風。此中酒毒而然,不可作中風治而汗之也。用甘蔗汁日飲一、二碗,至旬余而瘥。蓋蔗漿能解酒毒耳。唐詩云:飽食不須愁內熱,大官還有酒漿寒。則知能醒酒也。夫清陽在上,濁陰在下,天冠地履,無暴僕也。
白話文:
一個人手上的六個脈象沉鬱滯緩、跳動急促,嘴巴、眼睛歪斜,身體半身不遂,語言含混不清,整個人就像中風了一樣。這種情況是由於酒中毒導致的,不能當作中風來治療並發汗。
使用甘蔗汁每天喝一兩碗,大概十幾天就能痊癒。因為甘蔗汁可以解酒毒。《唐詩》中說:「飽食後不用擔心內熱,即使是地位高的人也有喝醉時」。說明甘蔗汁有醒酒的作用。
人體的清陽之氣在上,濁陰之氣在下,頭部向上,足部向下,就像天地一樣,沒有顛倒混淆的。
今六脈沉滑,則濁邪風湧而上,清陽倒置,故令暴僕,痰涎壅盛。此風多氣湧也。《經》曰:病發而不足,標而本之。用二陳湯,入牙皂、枯礬末調灌,利竅稀涎,先治其標;隨用疏風補氣,後治其本。
白話文:
現在六脈浮且遲緩,濁邪之氣上湧,正氣衰竭,因此導致暴病發作,痰液壅積。這種情況多是由於氣機鬱滯所致。《醫經》說:「病發於表而內在不足,治療時應先治標再治本。」故先用二陳湯,再加入牙皁、枯礬末調和灌服,通利竅道,稀釋痰液,先治標;然後使用疏風補氣的藥物,再治本。
一人口眼喎斜,語言蹇澀,痰涎壅盛,六脈弦滑帶數,此係虛火上炎,虛痰上升,虛風內作,血脈受病,而病根起於手足陽明兩經也。手足陽明之經,筋絡於口,會太陽之筋絡於目,熱則筋弛,縱緩不收,故為喎為僻。三焦之氣通於喉,喉清則聲出,若痰火壅塞上竅。榮衛虛而不能上榮,則舌機不轉,故為蹇為澀。
白話文:
一個人有嘴巴和眼睛歪斜,言語不清,痰涎堵塞,脈搏像琴絃一樣滑而頻數。這是虛火上升,虛痰上湧,虛風內動,血脈受損造成的,而病根起於手足陽明兩條經絡。手足陽明的經絡連接於嘴巴,交叉會合於太陽穴的經絡於眼睛。熱氣上攻時,經絡就會鬆弛,不能收縮,所以才會嘴巴歪斜、眼睛斜視。三焦之氣通達咽喉,咽喉清空則聲音才能順利發出,如果痰火壅塞上竅。氣血運行虛弱,不能滋養上部,則舌頭不能轉動,所以才會語言不清、說話澀滯。
熱則生風,風壅其痰,故痰涎為之壅盛。理宜順氣養血,氣順則風自利,血活則風自滅。佐以一、二味清涼升散之品,此「火鬱發之,木鬱達之」之義也。
方:防風,白附子,木香,廣皮,黃芩,白芍,川芎,甘草,秦艽,天麻,當歸
白話文:
身體有熱就會產生風,風會阻滯痰液,造成痰液過多。因此,治療的原則應該是疏通氣血,氣一通順,風自然會散去,血氣活絡,風也就會消滅。輔以一、兩種清涼疏風化痰的藥物,這符合「火鬱就疏散它,木鬱就疏通它」的治療方針。
一人卒中昏憒,口眼歪斜,痰湧口噤,咽喉有聲,六脈浮大,皆真氣虛而風邪乘入脾胃,不能收攝痰飲,激浮而上,塞於咽喉,故漉漉有聲。風氣盛,故耗其津液,不能滋榮筋絡;筋絡燥急,故收斂勁強而口噤也。宜用理氣驅邪之劑。
白話文:
有一個人突然昏倒神志不清,嘴眼歪斜,痰液湧出嘴巴閉緊,喉嚨有聲響,六個脈象浮大,這些都是因為陽氣虛弱,風邪侵入脾胃,不能收納痰液,激發痰液向上升,堵塞在喉嚨,所以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。風邪旺盛,所以消耗了他的津液,不能滋養筋脈;筋脈乾燥緊張,所以收縮力很強而導致嘴巴緊閉。應該使用祛除邪氣疏通氣滯的藥方。
方:秦艽,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烏藥,石菖蒲,前胡,桔梗,香附,薄荷
一人氣稟虛弱,勞役過傷,卒然暈倒,少頃復甦,脈息虛細無力,丹溪所謂氣虛卒倒也。以補氣為主。
方:人參(五錢),黃耆(一兩)
加薑汁竹瀝。
白話文:
這張方子是用來治療氣虛導致暈倒的。病人體質虛弱,勞累過度,突然昏倒,一會兒又醒過來,脈象虛弱無力,這是丹溪先生所說的氣虛暈倒。治療以補氣為主。
方子中的人參和黃耆可以補氣,加入薑汁竹瀝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。
一婦懷抱鬱結,筋攣骨痛,口眼歪斜,臂難屈伸,痰涎少食,晡熱體倦。此鬱火傷脾,血燥生風也。當以補脾養血為主。
方:人參,白朮,茯苓,棗仁,遠志,歸身,木香,黃耆,丹皮,山梔,圓眼肉,甘草
白話文:
一位婦女懷抱著憂愁鬱悶,身體筋攣疼痛,嘴巴和眼睛歪斜,手臂難以彎曲伸展,痰液不多,食慾不佳,黃昏時發燒,身體疲倦。這是因為鬱火傷害了脾胃,血燥生風所致。治療應以補脾養血為主。
一人多鬱怒,氣口脈沉結,卒然氣逆上升,口噤直視,身涼無疾涎,須臾即醒,兩脅刺痛,肩臂麻疼,此怒氣傷陰,即中風症也。因年猶少壯,營衛未虛,真水未竭,火畏水,不能上升,故身涼無痰涎;須臾即醒者,水旺足以制火也。先用蘇合丸,以薑汁竹瀝磨灌,後用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甘草、柴胡、丹皮、山梔、青皮等藥。
白話文:
一個人常常生氣鬱悶,氣門脈絡凝結沉滯。突然間氣息逆流上升,嘴巴緊閉直視前方,身體發涼但沒有痰涎。過一會兒就甦醒,兩側肋骨刺痛,肩部和手臂麻木疼痛。這是由於怒氣損傷陰氣,導致中風。由於此人年紀還比較年輕,氣血未虛,真陰充足,火氣害怕水氣,不能上升。所以身體發涼,沒有痰涎。過一會兒就甦醒,是因為水氣旺盛足以制約火氣。首先使用蘇合丸,用薑汁和竹瀝研磨灌服。然後使用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甘草、柴胡、丹皮、山梔、青皮等藥物。
一人正月初,忽患口角歪斜,右耳及耳根俱痛,右頰浮腫,六脈弦數,此陰分有虧,內熱生風,痰涎為患也。治痰先清火,清火先養陰,最忌風藥燥劑。
白話文:
某人在正月初,突然發生口角歪斜,右耳和耳根疼痛,右臉浮腫,六種脈象弦緊有力,這是身體陰分不足,內熱生風,痰涎作怪造成的。治療痰涎首先要清火,清火首先要滋養陰分,最忌用發散風氣、燥熱的藥物。
方:廣皮,蘇子,天冬,甘菊(各二錢),貝母(四錢),連翹(二錢),花粉,沙參(各三錢),天麻(一錢),甘草(一分)
白話文:
藥方:
- 廣皮:2 錢
- 蘇子:2 錢
- 天冬:2 錢
- 甘菊:2 錢
- 貝母:4 錢
- 連翹:2 錢
- 花粉:3 錢
- 沙參:3 錢
- 天麻:1 錢
- 甘草:1 分
加竹瀝、童便服二劑後,加生地三錢。又隔幾日,加牛膝四錢、黃柏二錢;又隔幾日,去連翹,加石斛二錢半、五味子七分、扁豆二錢、乾葛八分;又隔幾日,去連翹、天麻、葛根、扁豆,加連肉四十粒後,丸方照前出入增減,至五月而全愈。
白話文:
在服用二劑添加竹瀝和童便的藥方後,加入三錢生地。再過幾天,加入四錢牛膝和二錢黃柏。再過幾天,移除連翹,加入二錢半石斛、七分五味子、二錢扁豆和八分乾葛。再過幾天,移除連翹、天麻、葛根和扁豆,加入四十顆連肉。隨後,根據病情的變化調整藥方,直到五月痊癒。
一宦年近五旬,新得美寵,榮歸祭祖。拜跪間,即仆倒,汗注如雨,渾身壯熱,不省人事。名醫畢集,俱云先用牛黃丸。予後至,診其脈,關尺浮數而空,兩寸透入魚際,此陰虛甚而陽亢極也。因謂病家曰:「毋灌牛黃,灌之立死。」急用生地自然汁一升、人參一兩、麥冬五錢、五味子一百粒,濃煎灌之。
白話文:
一位約五十歲的官員,最近納了個年輕貌美的妾,便榮歸故里祭祖。在祭拜行禮時,他突然仆倒,大汗淋漓,全身發燒,人事不省。當時名醫都已聚集,一致建議先給他服用牛黃丸。後來,我趕到診治,發現他的脈搏浮數而空,兩寸脈搏透入魚際處,這是陰虛陽亢極盛的表現。於是,我對病家說:「不要用牛黃丸灌服,灌了馬上會死。」我緊急用新鮮地黃汁一升,人參一兩,麥冬五錢,五味子一百粒,濃煎後灌服。
至二服後,神氣稍定,汗止。是夜似睡非睡,至五更時,作恐懼狀,如人將捕之;至清晨,又作盛怒狀,罵詈不止;至午間,又大咲一二時;到薄暮,又悲泣。自此夜靜日作,病家以為祟,眾醫束手。予思之,此即。《內經》所謂「五精相併」也。並於腎則恐,並於肝則怒,並於心則喜,並於肺則悲。
白話文:
服用兩劑藥後,病人精神稍微穩定,汗也止住了。當天晚上,病人像是睡著了,卻又不像睡著,到了五更時分,開始表現出恐懼的樣子,像是有什麼東西要抓他一樣;到了清晨,又開始暴怒,不停地罵人;到了中午,又大笑不止,足足笑了一個多小時;到了傍晚,又開始悲傷哭泣。從那天晚上開始,病人夜裡安靜,白天卻發作,家裡的人以為是妖魔鬼怪作祟,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。我思考了一下,這正是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五精相併」。五精指的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。五精並於腎,則恐懼;並於肝,則怒;並於心,則喜;並於肺,則悲。
河間云:平時將息失宜,腎水虛衰,心火亢極。巧顯此症。夜間陰盛,邪乃暫息;日中陽盛,逐遊行五臟而無寧時也。仍用前方減人參之半,自後日間,或但悲聯,或但罵詈,恐懼,人事時省時昧。飲食與之,盡食方止,不與亦不索,大小便通。至半月後,而譫語不作。用調養氣血之劑,至百劑而始愈。
白話文:
河間(郡太守)說:平時養生的方法不當,導致腎水耗竭,心火過旺。這個症狀很妙。到了晚上陰氣旺盛,病情暫時緩解;白天陽氣旺盛,邪氣在五臟中遊蕩,不停歇。繼續使用前面的方劑,減半人參的用量。從此以後他在白天,有時只是悲傷和憂鬱,有時只是謾罵和辱罵,害怕和恐懼,有時清醒有時糊塗。給他飯吃,他吃完了才罷休,不給也從不索要,大小便都能通暢。過半個月後,胡言亂語的症狀就消失了。再用調養氣血的藥劑,服用了一百劑後才痊癒。
按:腎水衰極,火無所制,而遊並五臟。五更,腎水用事,火併而作恐懼狀;清晨,肝木用事,火併而作悲泣狀也。
白話文:
說明:當腎臟中的水液極度衰竭時,體內的火熱之氣便失去控制,到處遊走於五臟之中。
- 凌晨:腎臟的水液主導作用,體內的火熱之氣與腎水相衝而產生恐懼的症狀。
- 清晨:肝臟的木氣主導作用,體內的火熱之氣與肝木相衝而產生悲泣的症狀。
一人年未五旬,患中風,耳聾鼻塞,二便不通四肢不逐而厥,語言不出,一有所言即說已故之人,本家先灌牛黃將一錢矣。因延予未至。眾醫謂病家曰:「《經》云:脫陽者見鬼,脫陰者目盲。今口說亡人,目無所見,是見鬼與目盲也。又潔古曰:中腑者著四肢,中臟者滯九竅。
白話文:
一名不到五十歲的人患上中風,耳朵失聰、鼻子不通,大小便排不出來、四肢不能活動而昏厥過去,說不出話,一開口就說起已經去世的人,家人已經灌了一錢牛黃了。因為請我來得不夠及時,其他醫生對病人家人說:「《黃帝內經》說:陽氣離散就會看見鬼,陰氣離散就會失明。現在病人說著去世的人,眼睛什麼也看不見,這是看見鬼和失明的徵兆啊。還有《潔古》說:中腑疾病會反映在四肢上,中臟疾病會堵塞九竅。」
今手足不遂,上下秘塞,是腑臟兼中也。且六脈弦數無倫,《脈訣》云:中風之脈浮遲吉。急實大數三魂孤。脈症俱危。」病家急求用藥,同議人參五錢、熟地、附子、肉桂各二錢半。未服而予至,診脈後,備述諸醫之言,予曰:「尊公之脈急數,誠中風所忌,然中按猶覺和緩,是尚有胃氣,非真臟脈也,恐未必即是危症。但所畏者,兩尺重按覺空耳。
白話文:
現在患者手腳不能動彈,大便、小便不通,這是內臟和腑臟都受到了侵襲。再加上六脈弦而脈率快,而且不規律。《脈訣》上說:「中風的人脈象浮而遲纔是吉利的。脈象急而實在、脈率多,三魂孤獨。這種脈象證候十分危險。」病人家屬急著要醫師開藥,大家一致同意使用人參五錢、熟地、附子、肉桂各二錢半。在病患還沒服藥之前,我到了,診脈後,將其他醫師的說法都告訴了病人家屬。我說:「老先生的脈象急數,確實是中風的忌諱,但是仔細按壓,仍然覺得脈象平和緩和,這表示還有胃氣,不是真正的內臟脈象,恐怕不一定是危急的症狀。但是我所擔心的,是兩尺脈重按時感覺空虛。」
」予出,謂眾醫曰:「諸公所處之方,誠治本之法,但當上下秘塞之時,補劑恐不能奏效,愚意先通二便,使濁陰降,則清陽上升,而後徐徐議補。《內經》謂:病發而不足,本而標之。先治其標,後治其本。」眾醫曰:「病勢如此,恐不可迂緩。」予以此症搖頭上竄等惡候尚未見,即遲一、二日未死,俟他藥不效而圖之,末晚也。
白話文:
我離開後對眾醫者說:「各位所使用的藥方,的確是治療本源疾病的方法,不過在上下不通,鬱塞之時,補益的藥物恐怕無法奏效。我的建議是先通暢大便小便,讓渾濁的邪氣下降,清明之氣上升,然後再慢慢考慮使用補益之藥。《內經》說:疾病發生而元氣不足,應當先治療標證,再治療本證。先治理標證,後調理本源。」眾醫者說:「病情如此,恐怕不能再拖延了。」我認為此症的惡化徵兆,如頭暈目眩等尚未出現,即使再遲一兩天也不致於死亡,不如等到其他藥物無效再另行考慮,也不算太晚。
因不與固爭,即辭歸。是夜連灌數劑,俱停積在胸膈間,揉之作聲,略無下腹之意,復來促予診視,舉家泣拜。予診之,脈仍如前,即於袖中出家制神佑丸數十顆,扶開其口納之,令灌以淡薑湯。若此藥下咽,便有治法矣。進薑湯將二鍾,藥便吞下,即灸百會穴,欲使陽氣上升;又灸關元穴,不使陽氣下陷。
白話文:
由於(藥物)無法解決病人的身體狀況,我就辭別病人回家了。這晚,病人連續灌了好幾劑藥,都停滯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,揉捏時會發出聲音,藥物完全沒有下到小腹,(病人)又請我再次診斷,全家都哭著拜託我。我為他診脈,脈象和之前一樣,就從袖子裡拿出家傳的神佑丸數十顆,扶開他的嘴塞進他口中,並叫人用淡薑湯給他灌下去。如果藥物能吞下去,那就還有救。灌了兩盅薑湯,藥便吞下去了,我馬上灸百會穴,讓陽氣上升;又灸關元穴,防止陽氣下陷。
灸之一、二壯,目即能開,眉頻蹙,予問其痛否?即能點頭,予謂之曰:「忍至七壯,公可生矣。」亦點頭。灸將畢,腹中如雷鳴,予問欲便否?亦點頭。即扶起至便桶,大小便俱通,且垢穢極多,起至床,因有久陰忽霽之意,言曰:「吾腹中已爽塊矣。」少頃,又瀉一行,予令急以前藥倍人參煎候。
白話文:
第一次、第二次針灸後,人馬上就能睜開眼睛,眉毛緊蹙,我問他是否疼痛?他可以點頭,我說:「忍耐到第七次針灸,你就可以活了。」他也點頭。針灸快結束時,肚子裡像雷鳴一樣,我問他是否要上廁所?他也點頭。於是攙扶他起來到便桶上,大小便都排出,而且排泄物特別多。他回到牀上,感覺就像久陰之後突然放晴,他說:「我的肚子已經通暢了。」稍後又腹瀉了一次,我讓他趕緊準備之前開的藥方,並加倍人參煎服。
及又欲便,予令即在床中便之,覺有暈意,以藥徐徐灌之,少頃亦蘇。自此二目,人事漸省,第手足振撣,左半體不遂,於大補氣血中,稍佐以卻風順氣消瘦之劑,如秦艽、全蠍、殭蠶、烏藥、星、半之類,出人加減,調治年餘而愈。此症初起,氣血不足為本,九竅秘塞為標。
先通其秘者,急則治其標也;醒後見風症,亦不足為本,風症為標,然專補氣血,少佐風藥者,緩則治其本也。
白話文:
我又想便溺,於是讓他直接在牀上小便,卻感覺頭暈目眩,於是慢慢灌他藥水,過了一會兒才醒過來。從此,他的視力逐漸恢復,對周圍的認識也逐漸清醒。只是手腳仍然痙攣,身體左側無法活動,於是除了大補氣血的藥方之外,又稍稍加入了烏藥、星半等祛風、順氣、消瘦的藥材,具體用量因人而異。經過一年的治療,他的病症終於痊癒了。這個疾病一開始,氣血不足是根本原因,而九竅閉塞則是症狀表現。
一人患口喎不正,四肢拘急,已月餘矣,百藥不愈,延至半年,常自汗惡風。予診之,左手浮緊,右手洪緩,此正風客陽明胃經,留而不去,鬱而為熱也,當解散之。病家曰:「發表藥服多矣,小續命湯是也。
白話文:
某人患有口齒歪斜、四肢攣急,已有一個多月了,用盡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,拖延了半年的時間,還經常出汗怕風。我診斷後發現,他的左手脈浮緊,右手脈洪緩,這正是風邪侵犯陽明胃經,停留不散,鬱結化熱所致,應該用藥物疏散風熱。病人說:「我已經服用了發表藥很多了,小續命湯就是其中之一。」
」予曰:「小續命湯,多半熱補之藥,服之當劇,何能得愈?」病家曰:「發散藥亦服多矣,如麻黃、桂枝、羌獨二活,藥之重者也;輕如防風、白芷、柴胡、乾葛,以至天麻、秦艽、荊芥、薄荷等,無不盡試。
白話文:
我說:「小續命湯,大多是溫補的藥物,服用後容易導致火氣太旺,怎麼能治癒?」病家說:「發散的藥我也服用了很多,像是麻黃、桂枝、羌活、獨活這些藥性較重的;還有防風、白芷、柴胡、乾葛這些藥性較輕的,甚至連天麻、秦艽、荊芥、薄荷等,我都試過了。
」予曰:「宜其不能愈也,此症邪在一經,諸藥雖多發散,然雜而無主,不能專入一經,而各經之無邪者,誅伐無過,徒足以虛其表,而不足以去其病,故反見惡風自汗,而無救於口之歪也。」《經》曰:胃足陽明之脈,挾口環唇,所生病者,口喎唇斜,是知此症,乃陽明胃經之症也。
白話文:
我說:「病人不能康復,原因就在於此。這種病症的病邪集中在一個經絡,雖然服用了很多驅散病邪的藥物,但是藥物種類繁雜,沒有針對性的主藥,無法專門進入一個經絡,而沒有病邪的其他經絡,卻被藥物過度攻伐,這只會虛耗病人的陽氣,不足以去除病症。所以反而會出現畏風自汗的症狀,而無法改善口歪的症狀。」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胃經和足陽明經絡,環繞著嘴巴和嘴脣,如果這兩個經絡生病了,就會導致嘴巴歪斜、嘴脣斜斜的。因此,這種病症是陽明胃經的病症。
羌活、麻黃等藥,各有專經,即有一二人陽明,眾咻一傳,何以成功?因用葛根五錢、升麻二錢,重劑以逐陽明固結之邪;白芷三錢、殭蠶錢半,以達頭面不正之氣;黃耆錢半、桂枝五分,以固周身疏泄之表;桔梗一錢、甘草五分,載諸藥上行,本乎天者親上之義也。服二劑奏效,數劑全正,後以養榮血、實腠理藥,少佐清熱去痰,調理如故。
白話文:
羌活和麻黃等中藥各自有其治療的經絡。即使只有一兩個人陽明經有問題,大家卻都跟著喊著用這藥方,怎麼會有效呢?因為要加用五錢的葛根、二錢的升麻,大劑量地驅趕陽明經的邪氣;三錢的白芷和半錢的殭蠶,用於治療頭面氣血不通的毛病;一錢半的黃耆和五分的桂枝,用於固護全身的腠理;一錢的桔梗和五分的甘草,將這些藥物帶到上半身,因為「順應自然之理,氣血屬陽,宜上行」。服藥兩劑後症狀改善,多劑後身體恢復健康,之後再用補養氣血、固護腠理的藥物,稍加祛熱化痰的藥物,就能調理身體恢復健康。
一人忽得暴疾如中風,口不能言,目不識人,四肢不舉,投蘇合丸及牛黃丸,毫不甦醒。一醫投以小續命湯,反增喘急,身體壯熱,手足厥逆,舉家驚惶無措。醫者以六脈沉微,擬用附子理中湯,病家求決於予,予診其脈,兩寸似有若無,兩關尺竟無可尋,乃氣壅逆而然,非不足而沉脫也。因謂病家曰:此脈乃伏而不見,非沉溺也。
白話文:
一個人突然發病,像中風一樣,說不出話,認不得人,四肢動彈不得,吃了蘇合丸和牛黃丸,一點反應都沒有。一個醫生給他服用了小續命湯,反而喘得更厲害,身體發燒,手腳冰冷,家人都慌得不知所措。醫生看他的脈搏很微弱,打算用附子理中湯。家屬徵求我的意見,我診脈後發現,他的寸脈若有若無,關脈尺脈完全摸不到,這是因為氣血逆亂造成的,不是虛弱引起的脈搏沉細。所以我對家屬說,這個脈象是脈氣潛伏不見,不是沉沒衰弱。
乃從胸按之,眉即為之皺,按至臍腹,體為之舉,若有不可忍狀。細詢得病之因,曰:「因晏客煩冗,無暇飲食,至晚陪客畢,即發此症。」矛曰;「飢極過飽,此食中也。」口不能言,目不識人,脈伏不見,皆由飲食填塞清道所致,四肢不舉,即《經》所謂土太過令人四肢不舉也。若初起一吐,足了此屬,今遲延一、二日,上中下俱受病,當吐下消導並行,以分治其勢。
白話文:
用手按壓胸部,病人立刻皺眉頭;按到腹部和肚臍,身體會抬起,好像無法忍受似的。仔細詢問發病原因,他說:「因為宴會太忙,沒時間吃飯,一直到晚上應酬完,就出現了這個症狀。」矛子曰:「極度飢餓突然暴飲暴食,這是飲食不規律造成的。」病人無法說話,眼睛不能識人,脈搏隱藏不見,都是因為飲食阻塞了身體的清道,導致四肢不能抬起,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「土氣過盛令人四肢不能抬起」。如果發病時第一次嘔吐,就解決了這個問題,現在拖延了一兩天,身體上下都受到影響,應同時進行嘔吐、瀉下和消導,以分開處理病情。
乃先以生薑淡鹽湯灌而探吐,吐出痰涎酸水數碗。一時頃,神思稍清,診其脈,寸關逼逼而來,謂病家曰:「無憂矣。」又以山稜、蓬朮、檳榔、枳實、白蔻仁、木香、陳皮、神麯、萊菔子水煎,分消中焦之痞滿,又以煎藥送潤字丸五錢,下四、五行,由是始知人事,能言語,手足能運動。再診之,關尺俱見,且沉實有力,胸膈滿悶,按之猶痛。
白話文:
於是先用生薑加淡鹽水的湯液灌服,讓病人嘔吐,吐出了好幾碗痰涎酸水。沒過多久,病人的神志逐漸清醒。診脈後發現寸關脈弦緊有力,便對病人說:「不用擔心了。」
接著用山稜子、蓬朮、檳榔、枳實、白蔻仁、木香、陳皮、神曲、萊菔子一起水煎,用來消散中焦的痞滿。同時用煎藥送服潤字丸五錢,讓丸藥排泄到大小腸,從此病人開始恢復意識,能夠說話,手腳也能活動。再次診脈時,關脈和尺脈都清晰有力,胸口和橫膈膜也有些滿悶和疼痛的感覺。
又以前方送潤字丸二錢,每日一服。四日後,按之不痛,方與稀粥。胸膈尚痞,時或吐痰,乃以消導二陳湯中,少佐芎、歸以養榮血,參、術以扶胃氣,木香、白蔻仁以寬未盡之痞,旬日而復。夫脈為氣血之先,中焦為氣血水穀之分,食停中脘,則中焦痞塞,痰涎亦因之而壅滯。
白話文:
之前開的潤字丸二錢,每天服一劑。四天後,按壓不痛了,就開始吃稀粥。但胸膈依然有堵塞感,時不時會吐痰,因此用消導二陳湯,少佐川芎、當歸以滋養氣血,人蔘、白朮以扶助胃氣,木香、白蔻仁以緩解尚未完全消散的堵塞感,十天後恢復健康。脈象是氣血的先行,中焦是氣血水穀的分界處,食物停滯在中脘,中焦就會堵塞,痰液也會因此而壅滯。
升降之機不運,故卒倒類乎中風,脈由之隱伏,他醫設投參、附,其不死者幾稀矣。惟棄脈從症,按其肚腹,知為有餘實邪,吐胸膈之痰,而寸關脈應,行肚腹之積,而尺脈立起,豈可謬為投劑哉!
白話文:
如果升降運作機制失調,就會突然昏倒,類似中風。脈象因此隱伏不明。其他醫生會投以人參、附子等藥物,不死的人很少。只有捨棄脈診而根據症狀,按壓其腹部,得知是實邪過多,於是吐出胸膈中的痰,寸、關脈隨之應和;疏通腹部的積滯,尺脈馬上浮起。難道(不根據症狀)貿然投藥纔是正確的嗎?
一婦人年及六旬,身體壯盛。正月間,忽患卒倒,不省人事,口噤不開,喉如拽鋸,手足不遂,投牛黃丸二、三顆不效,急煎小續命湯灌之,亦不應。予診六脈浮洪而滑,右手為甚。蓋因平日奉養過厚,今得此病。《內經》云:「凡消癉、擊僕、偏枯、痿厥、氣滿、發逆,肥貴人則膏梁之病也。
白話文:
一位六旬老婦人,身體向來強健。正月間,她突然昏倒,人事不省,嘴巴合不起來,喉嚨像被鋸子拉扯般疼痛,手腳不聽使喚。餵了她兩三顆牛黃丸沒有效果,急著煎了小續命湯灌她喝,也不見好轉。
我診斷她的脈象浮大而滑,右手脈象尤其明顯。這是因為她平日飲食過於豐厚,現在得了這種病。《內經》有云:「消瘦、中風、偏癱、痿痺、氣脹、發逆,這些疾病都是富貴人因為飲食過於豐腴而造成的。」
又《經》曰:土太過,令人四肢不舉,宜其手足之不遂也。丹溪云:濕土生熱痰,痰生熱,熱生風。即此謂矣。當先用子和法湧泄之,乃以稀涎散薺汁調灌,湧出痰涎數碗,少頃,進以三化湯,至晚瀉二、三行,喉聲頓息,口亦能言,但人事不甚省,知上下之障塞已通,而中宮之積滯未去也。
白話文:
此外,《黃帝內經》中記載:土氣過剩,會導致四肢無力,手腳不靈活。朱丹溪說:潮濕的土氣會產生熱痰,熱痰又會產生熱氣,熱氣又會產生風氣。指的就是這個情況。應該先用滋陰降火的方法將熱痰排出,然後用稀涎散和薺汁調配服用,將數碗痰涎排出。稍後,服用三化湯,至傍晚會排便兩到三次,喉嚨的聲音頓時減弱,也能說話了。但神志還是不太清醒,說明上下的阻塞已經疏通,但體內的積滯尚未清除。
用加減消導二陳湯,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枳實、黃連、萊菔子、木香、白蔻仁,每日二服。數日後,人事漸爽,腹中知飢,乃進稀粥。但大便猶結,每日以潤字丸五分,白湯點薑汁送下。自此旬日,手足能運而有時拘攣,大便已通而常燥,此湧泄消導之後,血耗無以養筋,津衰無以潤燥也。用四物加秦艽、黃芩、甘草,數十劑而愈。
白話文:
使用增減「消導二陳湯」的配方: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枳實、黃連、萊菔子、木香、白蔻仁,每天服用兩次。幾天後,病人的神志逐漸恢復,感到飢餓,於是進食稀粥。但大便仍然不通暢,每天服用五分「潤字丸」,用白開水調和薑汁送服。此後十天,手腳可以活動,但有時會痙攣,大便已經通暢,但經常乾燥。這是因為瀉下的同時耗損了氣血,無法滋養筋骨,津液不足,無法潤澤皮膚。改用「四物湯」加秦艽、黃芩、甘草,連續服用數十劑後,病情痊癒。
一人年逾五旬,中風卒倒,牙關緊閉,戴眼上竄,手握而四肢振撣。醫以稀涎散吹鼻,吐出皂莢數碗,繼投小續命湯二劑,反覺口開手撤,眼合遺尿,四肢厥逆,人事昏沉,身體發熱,痰聲如鋸。延予診視,見六脈洪滑而歇至,予以症候危險,辭而作別,其子再三哀懇。
白話文:
一位超過五十歲的人中風倒地,牙關緊閉,眼睛往上翻,手握成拳,四肢顫抖。醫生用稀涎散吹入鼻中,此人吐出多碗皁莢樣的痰液。接著再服用兩劑小續命湯,結果反而嘴巴張開,手鬆開,眼睛閉上,小便失禁,四肢厥冷,神志昏沉,身體發熱,痰聲像鋸子一樣。家屬請我診視,我看見他的六脈洪大而無力,判斷病情危急,辭別不做治療,但他的兒子再三懇求。
矛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南星、枳實以導其痰;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薑汁炒生地以養其血;佐以牙皂、薑汁、竹瀝二劑,而痰喘漸輕,六劑而人事清爽,後用參、朮、芎、歸大補氣血而愈。先正云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又曰:凡人年過四旬,氣衰之際,乃有此症。又曰: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,以治痰為先,次養血行血。
前症乃虛而有痰,類乎中風,非真中風也。用稀涎散提痰上升,續命湯重虛其表,故見此危症,藥豈輕試乎?
白話文:
用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南星、枳實來化痰;用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薑汁炒生地來補血;再輔以牙皁、薑汁、竹瀝,用兩劑後,痰喘逐漸減輕,六劑後,神志清爽。後來用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大補氣血,終於治癒。
古人說:邪氣聚集的地方,必然氣虛。又說:凡人過四十歲,氣血衰弱時,容易出現這種病症。還說:中風大多是因為血虛有痰,治療時應先化痰,再補血活血。
一人年近六旬,身體肥大,家事殷厚,勞心勞力。一日行至門外,見一人如兩人,視一路如兩路,自己門牆,若有兩邊,遂卒然仆倒,扶掖登床,懶於言語。醫者俱以中風治之,投消痰搜風之劑十餘服,反增冷汗如雨,驚惕振撣,昏不知人。邀予診視,左手浮大,按之無神,餘脈俱遲弱而空,現症神識昏沉,不能言語。
白話文:
一名年近六十歲的男子,體型肥胖,家境富裕,勞心勞力。某日,他走到門外,竟然看到一個人像兩個,看到一條路像兩條,自己的門牆也像是兩邊一樣,於是他突然倒下了。家人把他扶上牀,但他懶得說話。醫生都認為他中風,開了消痰、搜風的藥方給他服用了十幾次,反而使他冷汗淋漓,驚慌不安,時常昏迷不省人事。他們邀請我為他診治,我發現他的左手脈搏浮大,按壓時沒有力道,其他脈搏都遲緩微弱且空洞。目前症狀是他神志昏沉,無法言語。
予思脈症,俱屬虛脫。宜培正氣為主,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天麻、杜仲、牛膝、棗仁等二劑,冷汗即止。五劑乃能識人,語聲始出,七、八劑,諸病頓減。每劑加人參三錢,二十劑而全愈。
白話文:
我認為你的脈象和症狀都屬於虛脫。治療宜以增強正氣為主,開具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天麻、杜仲、牛膝、棗仁等中藥共兩劑。服藥後冷汗即可止住。服用五劑後能認人,說話也能發聲了。服用七、八劑,各項症狀明顯減輕。每劑再增加人參三錢,服用二十劑即可痊癒。
一人勞心之後,復感怒氣,次日清晨,篦頭未畢,忽然昏暈,四肢厥冷,口目不開,喉聲如鋸,二便不利,舉家驚駭。予診得左三部弦滑而數,右三部沉實有力。予曰:「此痰厥也」。先用牛黃丸,薑湯化開,加川牛黃一分灌下,連服四、五丸。
白話文:
一個人勞心過度後,又動了怒氣,第二天清晨,梳頭還沒梳完,突然暈倒,四肢冰冷,口不能言,眼睛也無法睜開,喉嚨發出像鋸子一樣的聲音,大小便不能通暢,全家人都嚇壞了。我診脈發現左邊的三部脈象弦滑而快速,右邊的三部脈象沉穩而有力。我說:「這是痰厥。」先用牛黃丸,用薑湯化開,再加上一分的川牛黃灌下,連續服用四、五顆。
繼用陳皮、貝母、花粉、膽星、黃芩、黃連、瓜簍、前胡、桔梗、皂莢、薑汁、竹瀝,頓服,使其痰湧發而出,服下果大吐,去稠痰二、三碗,遂以前方去皂莢、陳皮,加青皮二劑,大解二次,其老痰俱從大便出,諸症頓減。後用健脾養血、清火消痰之藥,調理而安。
白話文:
然後繼續使用陳皮、貝母、花粉、膽星、黃芩、黃連、瓜簍、前胡、桔梗、皁莢、薑汁、竹瀝,立即服用,讓痰液湧出,服下後果真大量嘔吐,排出黏稠痰液二、三碗,於是去除前方的皁莢、陳皮,加入青皮,連服兩劑,大量排便兩次,老痰都從大便排出,各種症狀立即減輕。後來使用健脾養血、清火化痰的藥物,調理後安穩下來。
一人忽然胸腹脹滿,狀似中風,左脅吊痛,痰涎湧塞不快。診其脈,兩手浮大而帶歇止,煩躁不得臥而面赤,余知其平素畏風,而好近內,乃精氣溢下,邪氣上逆也。逆則陰氣在上,故生飧脹;上焦之陽,因下逆之邪所迫,壅塞於上,故脅痛而煩躁。予以二陳湯四錢、加人參三錢、鉤藤四錢、枳實錢半,又加竹瀝,連服二劑,腹中氣轉如牛吼,下痰涎升許而愈。
白話文:
某人突然胸腹脹滿,像中風一樣,左脇肋疼痛,痰液上湧,感覺不舒服。我診斷他的脈搏,兩手浮腫有力又時斷時續,煩躁不安無法入睡,面色發紅。我知道他平日怕風,但喜歡待在屋裡,這是因為精氣向下溢出,邪氣向上逆行所致。邪氣逆行,陰氣就會在上面聚集,所以產生了脹氣;上焦的陽氣因下方逆行的邪氣所壓迫,堵塞在上焦,所以脇肋疼痛且煩躁不安。我用二陳湯四錢,加上人參三錢、鉤藤四錢、枳實半錢,再加竹瀝,連續服用兩劑藥,腹中氣體轉動如牛吼,吐出的痰液有升這麼多,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