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噁心章
噁心章
1. 噁心章
一人六脈弦滑,右關為甚。此脾濕太盛,不能運化清濁,致痰飲凝滯上、中二焦,故時常噁心,氣不順而嘔吐涎沫,即丹溪所謂胃中有熱,隔上有痰也。以清濕理氣益牌為主。
方:半夏,橘紅,茯苓,甘草,山梔,黃連,蒼朮,厚朴,生薑
一人噁心吐蟲數條,服蟲藥幾劑而吐愈多,六脈皆細。非蟲病也,乃臟寒而不安耳。
方: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花椒,廣皮,炮姜
一人脈平,不遲不數,或乍大乍小,時常嘔惡流涎,胃口時痛時止,得食則稍愈,面有白斑,此蟲家症也,乃蟲動則流涎,胃癢則令嘔,宜用利氣酸苦之劑。
方:半夏,茯苓,廣皮,厚朴,苦棟根皮,蔓荊子,花椒,烏梅
宋楚玉向嗜熱物,則火酒不離時刻,又兼好色,於戊子七月中,偶冒風寒,時熱時寒。正值大比之年,扶病而赴秋闈,途中益覺潦倒,不能進場屋,遂狼狽而歸。歸家數日,下瘀血數升,復加寒戰大汗,一日幾次。此際,大劑人參便有生機矣。其如寒像家,庸醫執方,不肯進參,淹滯兩月,骨瘦如柴,語言始而井井,繼而濛濛,絕無頭緒。然飲食大進,尚有生機。
不意營血脫盡,雖進人參,而究竟難於挽回。
徐子淵乃堂,年將望五,向有嘔吐症,胸前有一痞塊,時升時下,痛楚異常。至戊子六月,嘔吐復作,米粒不下,所吐者,如綿絮之狀且黑色,其腥臭難聞。愚謂:久而不通,如溝瀆然。穢惡停積,從上而吐出為逆,從下瀉去為順。即用六君子湯,加香附、藿香、木香,嘔吐遂止。
但從下所去黑塊甚多,瀉仍不減。於六君子之中,仍加炒黑乾薑,乃進粥五、六碗,如瀉不止,當用升、柴以提之也。
一人小腹有一塊,升上即吐,諸友用六君子不效,更有用黃連者,吐仍不止。競用生脈散,而嘔葉漸愈。
白話文:
[噁心章]
有個人的六脈呈現弦滑之象,特別是右關脈象顯著。這代表脾臟濕氣過重,無法正常運化清濁,導致痰飲在上、中二焦凝滯,因此經常感到噁心,氣血不順而嘔吐口水,這就是丹溪所說的胃中有熱,膈上有痰的情況。治療應以清濕、理氣和補脾為主。
處方:半夏、橘紅、茯苓、甘草、山梔、黃連、蒼朮、厚朴、生薑。
有個人噁心並吐出數條蟲子,服用驅蟲藥後反而吐得更厲害,六脈都變得細微。其實這並不是蟲病,而是內臟寒冷不安所致。
處方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花椒、廣皮、炮姜。
有個人脈象平穩,既不遲緩也不快速,但脈象時大時小,常常噁心流口水,胃口時好時壞,吃東西會稍微好轉,臉上有白色斑點,這是寄生蟲病症狀。蟲子活動時會導致流口水,胃部瘙癢則引發噁心,適合使用具有理氣和苦味的藥物。
處方:半夏、茯苓、廣皮、厚朴、苦棟根皮、蔓荊子、花椒、烏梅。
宋楚玉過去喜歡熱的食物,烈酒不離手,同時又沉溺女色。在戊子年的七月,他不慎感冒,時冷時熱。正值考試季節,他抱病赴考,路上身體更加虛弱,無法進入考場,只好落魄回家。回家幾天後,排出大量瘀血,加上寒戰大汗,一天多次。這時候,大劑量的人參可以救回他的命,但因為他是寒性體質,庸醫不敢開人參,拖延了兩個月,他瘦得皮包骨,說話先是有條理,後來變得糊塗,毫無頭緒。然而他的食慾大增,仍有生存的機會。
沒想到營血耗盡,即使補充人參,終究難以挽回生命。
徐子淵堂,接近五十歲,有長期的噁心嘔吐問題,胸口有一個硬塊,時升時降,疼痛非常。到了戊子年六月,噁心嘔吐再次發作,完全無法吞嚥,嘔吐物質像黑色的棉絮,腥臭難聞。我認為這是長期阻塞造成的,就像溝渠堆積污物,從上面吐出來是逆境,從下面排出去是順境。於是使用六君子湯,加入香附、藿香、木香,噁心嘔吐停止。
但是從下面排出的黑色硬塊仍然很多,排泄依然頻繁。於是在六君子湯中加入炒黑乾薑,他可以進食五、六碗粥,如果排泄不止,應該使用升麻、柴胡來提升消化功能。
有個人小腹有一塊腫塊,腫塊上升時就噁心嘔吐,朋友們使用六君子湯無效,甚至有人建議使用黃連,但噁心仍然持續。最終使用生脈散,噁心逐漸得到改善。
2. 治嘔治未治其風所以滿身疼痛
一富翁進香武林,至中途嘔吐大作,遍身疼痛,不能轉側,歸家就醫。醫療其嘔吐,然眠食猶未安也。召余診治,余曰:風入於經,其脈乃凝,留結不散,寒痰中停,四末不掉,三焦不行。函疏其鳳,函調其經,氣血和平,轉側自能。余先用蘇合丸,以通其氣;隨用導痰湯,加桂枝、芍藥、沉香,一劑而熟睡竟夕,覺轉展自如矣;後用六君子湯加沉香,數劑而安。
白話文:
一位富翁前往武林上香,但在半路上突然嚴重嘔吐,全身疼痛,無法翻身,於是回家尋求醫生治療。醫生針對他的嘔吐進行治療,但他的睡眠和飲食仍舊不佳。
後來請我為他診斷,我說:這是因為風邪侵入經絡,導致脈絡凝滯,風邪停留結聚不散,寒痰在體內中段停留,四肢末端活動不便,三焦運行不暢。應當疏解風邪,調理經絡,使氣血恢復平和,自然就能自由翻身。
我先使用蘇合丸,來疏通他的氣機;接著使用導痰湯,加入桂枝、芍藥、沉香,服用一劑後,他竟然可以一整晚熟睡,醒來後翻身自如;之後再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沉香,服用幾劑後,病情便穩定下來。
3. 久病後氣血大虧不能運行以致腹痛作嘔
一人久患不足症,服寒涼藥便覺安妥,若服溫補之劑,便種種不適。其為人也,且多郁多氣,漸漸調理,已有痊意。一日偶患腹痛,叫號不止,嘔吐盆許,而吐尚未減,如是者五、六日,痛時便有塊許多,升上升下,百般止嘔止痛藥服之下效。大痛之後,大黃又不敢輕用,於劑中加玄明粉幾錢,始下極堅極實者結塊數粒,方痛嘔已也。
白話文:
有個人長期患有虛弱的疾病,他服用寒涼性質的藥物後,會覺得比較舒服,但如果服用溫熱補益類的藥物,就會感到各種不適。他的性格傾向於鬱悶和易怒,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,病情似乎有了好轉的跡象。有一天,他突然感到劇烈的腹痛,痛得不停呼喊,並且開始嘔吐,吐出的量多達一盆,但即使這樣,嘔吐的情況並沒有減緩,這種情況持續了五、六天。在痛的時候,肚子裡好像有硬塊在上下移動。儘管嘗試了各種止嘔和止痛的藥物,但效果都不顯著。在經歷了劇烈的疼痛後,不敢輕易使用大黃這類強烈的瀉藥。最後,在藥方中添加了幾錢的玄明粉,才成功排出幾個堅硬且實心的結塊,腹痛和嘔吐的症狀終於得以緩解。
4. 脾胃虛弱不可行氣之劑
一友偶患傷寒,將及月餘矣,因食糯糰子,為食所傷,自用自專,竟(服)消食降氣之劑,有傷元氣,此時稍進粥一杯許,則腹左右痛不可忍,必待手按摩之,此痛方止。余到,問目下所服何方?彼云:補中益氣湯。正合愚意,然痛不止者何故?蓋以多用木香之故也。氣多弱而反欲行氣,焉有不痛之理。
余即以此方去木香一味,加參一錢,服藥而痛竟立止矣,食飲大進矣,乃知醫之長短,止在藥之一、二味也。
白話文:
一位朋友偶然得了感冒,已經快一個月了,因為吃了糯米糰子,導致消化不良,他自行決定服用一些幫助消化和降低胃氣的藥物,結果反而損傷了他的基本體力。現在,只要他稍微喝一杯粥,就會感到腹部兩側劇烈疼痛,無法忍受,必須用手按摩腹部,這種疼痛才能緩解。我到了之後,詢問他現在正在服用什麼藥方?他回答說是「補中益氣湯」。這正好符合我的想法,但是為什麼他的疼痛仍然沒有停止呢?我認為這是因為他過量使用了木香這種藥材。脾胃虛弱的情況下還想要行氣,當然會產生疼痛。
我立刻將他的藥方中的木香去掉,再增加了一錢的人參,他服用了修改後的藥方,疼痛竟然立即停止了,食慾也大大增強。由此可知,醫生的醫術高下,往往只在一兩味藥材的選擇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