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嘔吐章 (1)

回本書目錄

嘔吐章 (1)

1. 嘔吐章

一人胸膈飽問,得食即吐,身發寒慄。脈息氣口盛於人迎二倍,乃飲食傷於脾胃,胃損則不能納,脾傷則不能化,所以吐食也。身寒慄者,為沉湎於酒,濕熱痰熱,內鬱而外寒也。宜和脾健胃,上下分消其濕治之。

方:廣皮,半夏,茯苓,藿香,澤瀉,厚朴,山楂,白蔻,豬苓,乾葛

一人朝晨吐涎覺酸,或兼苦沫,間或頭暈耳雞,腸微痛,腸中鳴,已患半年矣。近來每旦作嘔,較前為甚,曾服導痰藥鮮效。今脾胃脈虛,心部、肝部脈弦急者,乃胃氣滯、脾土虛,肝木旺,心火上炎也。蓋胃熱則生嘔,土虛不能制濕則生涎。且火日炎上,炎上作苦;木日曲直,曲直作酸。

酸屬肝而苦屬心,治當平肝清心。平肝邪則脾不受侮,清心火則胃不受熱,而能司藏納矣。

方:白芍,黃連,陳皮,藿香,厚朴,山梔,茯苓,吳茱萸,生薑,香椽

一婦嘔吐,粒米不入者五、六日,兼頭眩,胸膈如束不舒,其脈沉弦帶駛而無力。此則中氣虛挾痰鬱為患耳。宜補中清郁為主。

方:人參,廣皮,當歸,烏藥,加人乳、竹瀝薑汁各少許

一人嘔吐痰涎,發熱作渴,胸膈痞滿,用清氣化痰降火之劑,前症益甚,痰涎愈多,六脈浮洪而大,按之不鼓。此係脾胃氣虛,虛陽上越之症,正所謂內真寒而外假熱也。洽當溫補脾胃,升發元陽,則請症自退矣。

方:人參,白朮,茯苓,炙甘草,陳皮,木香,炮姜,半夏

一人胸腹脹痛嘈雜,數日乃吐黑水而作酸,吐後暖氣,飲食少進,前後溲俱不通利,日輕夜重,臥不得瞑,脈俱浮弦細弱,此足太陰經虛,失其運化之常,則濁氣阻塞而為脹痛,而為嘈雜也。吐黑水者,因土虛不能制水,故膀胱之氣,乘虛而侮其脾土,《經》曰:以不勝水,侮其所勝土是也。酸者,木之所司,脾土既虛,水挾木勢而凌之焉。

臥不得瞑者,《經》所謂:胃不和則臥不安也。禁服二陳、四物及苦寒香燥之藥,惟宜補中為主,兼以順氣、清氣之劑。

方:人參,黃耆,歸身,香附,廣皮,神麯,黃芩,甘草,吳茱萸

一人素多悒鬱,過於食際著惱,遂致氣窒塞不通,濁氣上攻而作嘔,脈息沉結。洽宜疏郁。

方:半夏,茯苓,廣皮,撫芎,香附,白芍,廣藿香,白豆蔻

一人久病少食,聞穀氣即嘔吐,無氣以動,亦無氣以言,時吐清涎而渴,跌陽脈虛細。此屬陽明大虛之證,其渴者,非火,乃胃之津液干也。宜用甘溫以益胃,辛利以破嘔。

方: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陳皮,藿香,砂仁,神麯,陳米,姜,棗

用順流水煎沸,泡伏龍肝末,攪澄,取其清者煎藥。徐徐溫服,隨與陳米湯更迭而進。

一人傷風嗽吐,六脈浮而有力。因風生熱,熱生痰,痰結胸中,肺氣不順,連嗽不止,和痰吐出,此咳嗽痰壅而然也。

白話文:

[嘔吐章]

一人感覺胸膈飽脹,進食後立即嘔吐,並伴隨全身發冷顫抖。他的氣口脈象比人迎脈象旺盛兩倍,這是飲食過量傷害了脾胃所致,胃受損無法接受食物,脾受傷則無法消化,因此導致嘔吐。身體寒冷顫抖是因爲過度飲酒,溼熱與痰熱在體內鬱積,使體外感到寒冷。應當調和脾胃,從上下兩端分別消除溼氣來治療。

處方:廣皮,半夏,茯苓,藿香,澤瀉,厚朴,山楂,白蔻,豬苓,乾葛。

一人早晨吐出的唾液有酸味,有時伴有苦味泡沫,偶爾頭暈耳鳴,腸子輕微疼痛併發出響聲,這個狀況已經持續半年。最近每天早晨嘔吐情況更加嚴重,服用過化痰藥但效果不佳。現在脾胃脈象虛弱,心臟和肝臟部位脈象緊繃,這表示胃氣滯留,脾土虛弱,肝木旺盛,心火上衝。胃熱會引發嘔吐,脾虛無法控制溼氣導致產生唾液。而且,火性炎上,炎上就會產生苦味;木性曲直,曲直就會產生酸味。

酸味屬於肝,苦味屬於心,治療時應該平肝清心。平息肝邪則脾不受侵犯,清除心火則胃不受熱,就能正常藏納食物。

處方:白芍,黃連,陳皮,藿香,厚朴,山梔,茯苓,吳茱萸,生薑,香椽。

一婦人連續五六天嘔吐,一粒米都無法吞嚥,伴有頭昏,感覺胸膈像被束縛一樣不適,她的脈象沉弦帶馳無力。這是中氣虛弱,挾帶痰鬱造成的。應以補中清鬱爲主。

處方:人參,廣皮,當歸,烏藥,加入少許人乳,竹瀝,薑汁。

一人嘔吐痰涎,發熱口渴,胸膈滿悶,使用清氣化痰降火的藥物後,症狀反而加重,痰涎更多,六脈浮洪而大,按壓下去卻不鼓起。這是脾胃氣虛,虛陽上越的症狀,就是所謂的內裏真正寒冷而外表假熱。治療應溫補脾胃,提升元陽,那麼病症自然會減輕。

處方:人參,白朮,茯苓,炙甘草,陳皮,木香,炮姜,半夏。

一人胸腹脹痛雜亂,幾天後吐出黑色液體並有酸味,吐後噯氣,飲食減少,前後排泄均不通暢,白天症狀輕夜晚加重,躺着難以入睡,脈象全都浮弦細弱。這是足太陰經虛弱,失去正常運化功能,濁氣堵塞導致脹痛和雜亂。吐出黑色液體是因爲脾虛無法制約水氣,因此膀胱之氣乘虛侵擾脾土,正如經典所說:因爲無法勝過水,所以被它所勝的土所欺侮。酸味,是由木屬性控制的,脾土已經虛弱,水氣挾帶木勢凌駕其上。

躺着難以入睡,正如經典所說的:胃不和則臥不安。禁止服用二陳、四物以及苦寒香燥的藥物,只適合以補中爲主,同時配合順氣、清氣的藥物。

處方:人參,黃芪,歸身,香附,廣皮,神麯,黃芩,甘草,吳茱萸。

一人長期病弱食慾不振,聞到穀物氣味就嘔吐,沒有力氣動彈,也沒有力氣說話,時常吐出清水樣唾液並感到口渴,趺陽脈象虛弱細小。這是陽明大虛的病症,他的口渴不是因爲火,而是因爲胃裏的津液乾涸。應該使用甘溫藥物來滋養胃,辛辣藥物來破解嘔吐。

處方: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陳皮,藿香,砂仁,神麯,陳米,姜,棗。

用順流的水煎煮沸騰,浸泡伏龍肝粉末,攪拌澄清後,取清澈的部分煎藥。慢慢溫暖服用,隨後交替給予陳米湯。

一人感冒咳嗽嘔吐,六脈浮而有力。因爲風生熱,熱生痰,痰在胸中結塊,肺氣不順暢,持續咳嗽不停,和痰一起吐出,這是咳嗽痰壅所引起的。

處方:陳皮,半夏,甘草,茯苓,黃芩,葛根,前胡,桑皮,紫蘇。

一人脈象沉細滑數。王叔和說:氣口脈數爲熱,滑爲嘔。紫虛說:沉滑爲酒病。這是酒精中毒所傷,所以面紅口渴,頭痛惡心,煩躁不安,嘔吐不止。應該用涼性藥物來抑制。

處方:半夏,茯神,廣皮,甘草,葛根,黃連,薑汁,山梔,蘇葉,藿香。

一人上部脈象緊繃,下部脈象隱伏,時常感覺有氣體從下往上衝,隨即出現嘔吐、喘息和咳嗽。這是因爲下部陰虛,導致孤陽上浮,正好符合脈法中無陰則嘔的意思,應該滋養腎氣,引導火迴歸本源。

處方:萸肉,山藥,澤瀉,茯苓,丹皮,熟地,肉桂,五味,砂仁,補骨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