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黃疸章 (1)
黃疸章 (1)
1. 黃疸章
(同是濕熱,要分濕氣勝熱氣勝而治。)
白話文:
(同樣是濕熱,要區分是濕氣重還是熱氣重來進行治療。)
一人脾部及左寸尺俱沉細而虛。《脈法》曰:黃疸脈多沉細耳。且沉為氣滯,細為濕氣,滯則熱鬱,濕與熱搏則蒸為疸病。《素問》所謂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。積中形外而溺黃赤,目睛亦黃,為黃疸也。宜順氣和中、清利濕熱之藥主之。
白話文:
有一個人,脾臟部位和左手寸、尺脈都沉細而虛弱。醫書《脈法》中說:黃疸病人的脈象大多沉細。而且沉脈表示氣血運行不暢,細脈表示濕氣過重。氣血運行不暢就會熱氣鬱結,濕氣和熱氣交結就會蒸發產生黃疸。醫書《素問》中提到,脾臟位於中央,屬黃色。如果脾臟出問題,身體外在就會表現出尿液黃赤、眼睛發黃等症狀,這就是所謂的黃疸病。治療時應使用調理氣血、清利濕熱的藥物。
方:豬苓,山楂,茯苓,澤瀉,通草,車前,砂仁,陳皮,白芍,茵陳,秦艽
白話文:
中藥方劑:
成分:
- 豬苓
- 山楂
- 茯苓
- 澤瀉
- 通草
- 車前草
- 砂仁
- 陳皮
- 白芍
- 茵陳
- 秦艽
一人脈息沉細而疾,沉者氣食相凝,細者為濕,疾則為熱。不寐者,乃胃有所積而然。《素問》云:胃不和則臥不安。濕與熱鬱則成疸,所以胸次飽悶作噯,通身黃而晡時寒熱,溺黃赤也。須節飲食,慎風寒。
白話文:
這個人的脈象沉細而急促。沉表示氣血凝滯,細表示有濕氣,急促則表示有熱。失眠是因為胃部有積滯造成的。《素問》說:胃部不和諧就無法安然入睡。濕氣和熱氣鬱積就會形成黃疸,所以胸中悶脹、打嗝,全身都變成黃色,傍晚的時候又發熱又發冷,小便也是黃色的。需要節制飲食,注意防風寒。
方:陳皮,厚朴,山楂,澤瀉,麥芽,豬苓,茵陳,枳實,茯苓,秦艽
白話文:
藥方:
- 陳皮:乾橘子皮
- 厚朴:厚皮樹的樹皮
- 山楂:山楂果
- 澤瀉:澤瀉草
- 麥芽:發芽的麥子
- 豬苓:豬苓菌
- 茵陳:茵陳蒿草
- 枳實:酸橙的果實
- 茯苓:茯苓菌
- 秦艽:秦艽草
一人脈息沉細而疾,沉細屬濕屬寒,疾則內熱。《脈法》云:黃疸脈多沉細。且《素問》有云:寒氣入經而稽遲,澀而不行,不行則痛。又諸痛屬熱,此由脾胃蘊熱已久,而肌表受寒,其熱氣鬱而不越,在經絡之間則痛,流於肌肉則發黃也。《內經》云:溺黃目赤者,曰疸。治當疏散肌表之寒邪,滲利臟腑之濕熱。
白話文:
一個人脈搏沉細且跳動得快,沉細代表濕寒,而跳動得快則代表體內有熱。
《脈法》記載:黃疸的脈象大多沉細。另外,《素問》中提到:寒氣進入經絡會導致氣血運行緩慢、不通暢,不通暢就會產生疼痛。
此外,各種疼痛都與熱有關。這是因為脾胃中蘊藏著熱氣已久,而肌膚表面受寒,於是熱氣鬱結難以疏通,在經絡中就會引起疼痛,如果流入肌肉就會出現黃疸。
《內經》中說:小便發黃,眼睛發紅,這種情況叫做疸。治療時應該疏散肌膚表面的寒邪,並利濕熱,讓臟腑中的濕熱通過小便排出。
方:茯苓,豬苓,通草,玄胡索,木香,木瓜,秦艽,香附,乾葛,茵陳,澤瀉
白話文:
藥方:
- 茯苓
- 豬苓
- 通草
- 玄胡索
- 木香
- 木瓜
- 秦艽
- 香附
- 乾葛
- 茵陳
- 澤瀉
一人脈息沉滑,《脈法》云:沉滑,酒疸。乃沉湎所傷於胃,以致濕熱鬱遏,久久成黃疸也。切須少酒節食。
方:檳榔,枳實,澤瀉,豬苓,茵陳,厚朴,山楂,通草,乾葛
一人脾胃兩部脈沉細而數,叔和云:黃疸,沉紐。數則為熱,此由飲食傷脾,濕熱成疸也。
方:厚朴,花粉,茯苓,茵陳,豬苓,陳皮,麥冬,山楂,澤瀉
白話文:
一位患者脈象沉滑,《脈法》記載,沉滑脈象是酒疸的徵兆,說明是長期酗酒傷及脾胃,導致濕熱鬱積,久而久之形成黃疸。必須戒酒節食。
藥方:檳榔、枳實、澤瀉、豬苓、茵陳、厚朴、山楂、通草、乾葛。
另一位患者脾胃兩部脈象沉細而數,叔和說:黃疸患者脈象沉而細,數則表示發熱,這是飲食傷脾,濕熱鬱積導致黃疸。
藥方:厚朴、花粉、茯苓、茵陳、豬苓、陳皮、麥冬、山楂、澤瀉。
一人素多鬱悶,脈沉滑而身痛發黃。胸膈不快,是為谷疸,乃穀氣不能四運,𨠭久脾傷,色見於外也。宜舒郁利膈,兼消導運脾。
白話文:
某人本來就容易鬱悶,脈象沉細順滑,身體疼痛發黃。胸悶腹脹不舒暢,這是穀疸,也就是消化不良導致穀氣不能運轉,時間久了傷到脾胃,色澤出現在體外。應該疏理鬱結,暢通胸膈,同時消食導滯,調理脾胃。
方:茯苓,陳皮,蒼朮,香附,撫芎,梔子,茵陳,枳實,豆豉,麥芽
此症如腹痛,可加大黃。
白話文:
成分:
- 茯苓
- 陳皮
- 蒼朮
- 香附
- 撫芎
- 梔子
- 茵陳
- 枳實
- 豆豉
- 麥芽
一兒季夏身體蒸熱,胸膈煩滿,膚黃如潰橘,而白睛亦然,筋骨痿弱,不能行立。此由季夏之熱,加以濕令,其蒸熱之氣,薄於經絡,入於骨髓,使臟氣不平,故脾逆乘心,溫熱相合而成此疾也。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,胸膈煩滿,脾濕勝則膚黃如潰桔。有飲之氣必乘已所勝,而侮不勝,是腎肝受邪,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。
白話文:
夏天末季時,小孩感到身體發熱,胸腔和膈膜感到煩躁不適,皮膚黃得像潰爛的橘子一樣,眼白也是如此。小孩筋骨萎軟,無法站立或行走。這是因為夏天末季的暑熱,加上濕氣的影響。這股蒸熱之氣,滲透到經絡和骨髓中,導致臟腑氣機失調。於是,脾臟的反逆之氣上乘於心臟,溫熱之氣相互結合,形成了這種疾病。
心火旺盛就會導致身體發熱,胸腔和膈膜感到煩躁不適。脾濕過盛就會導致皮膚黃得像潰爛的橘子一樣。有水飲之氣必定會乘虛而入,攻擊已經受損的部位,而無視於正常的部位。因此,腎臟和肝臟受到了侵害,導致筋骨萎軟,無法站立或行走。
《內經》云:脾熱色黃而肉蠕動。又言濕熱成痿,豈乃促哉?所謂子能令母實,實則瀉其子也。蓋脾土退其本位,腎水得復,心火自平矣。又《經》曰:治痿獨取陽明。正謂此也。以瀉黃散加減治之。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:脾臟有熱,會出現皮膚發黃、肌肉蠕動的症狀。又說:濕熱邪氣會導致痿疾,難道不是這樣嗎?所謂「子能令母實」,意思是脾土虛弱導致腎水虧虛,而腎水虧虛又會導致心火亢盛。所以,治療痿疾只需要調理脾胃之陽明經脈。這也是為什麼可以使用「瀉黃散」加上其他藥物治療痿疾的原因。
方:黃連,茵陳,黃柏,黃芩,茯苓,山梔,澤瀉
白話文:
配方包含:
- 黃連
- 茵陳
- 黃柏
- 黃芩
- 茯苓
- 山梔
- 澤瀉
一人脈息沉澀,身體疼重發熱,兩脛自冷汗出,皆黃如櫱汁,沾衣有色,此為黃汗,五疽之一也。得之汗出時,入水相浴,水從玄府入,濕鬱於表,故病黃。邪傷於衛,故自汗;濕熱相搏,故身體疼重而發熱。病原寒水所傷,寒氣就屬陰,水性就下,故兩脛自冷。
白話文:
一個人脈象沉滯不暢,身體疼痛沉重並發燒,小腿自動冒出冷汗,顏色都像柑橘汁一樣黃,沾濕衣服有黃色,這就是黃汗,是五種疽瘡中的一種。在出汗時接觸水,水從胸腹部進入,濕氣鬱結在體表,所以會發病變成黃色。邪氣損傷了人體防衛系統,所以會自發出汗;濕氣和熱氣相互交戰,所以身體疼痛沉重並發燒。疾病的根源是寒水所傷,寒氣屬於陰,水性向下,所以小腿會自動感到寒冷。
客者除之,宜用桂枝以解肌表之邪;泄者收之,宜用白芍以斂營中之液;虛以受邪,宜用黃耆以固在表之氣;辛甘發散為陽,又以生薑、甘草為桂枝之佐;引以大棗,和脾益胃之物也。
白話文:
對於外感風寒的人,應使用桂枝來解除表層的病邪;對於身體虛弱者,應使用芍藥來收斂體內的體液;對於因虛弱而容易受外邪侵襲的人,應使用黃耆來鞏固體表的氣血。由於桂枝的辛散作用具有溫陽發散的功效,因此需要使用生薑和甘草作為輔助。大棗具有引經的作用,能調和脾胃。
一人小便赤澀,大便秘潔,煩熱而渴,六脈洪數,發黃色亮如橘。凡病熱溲便不利,則濕熱內部,勢必發黃。煩者,熱犯上焦清陽,之分也;渴者,火邪蒸灼不能生液以潤喉也。此熱為本,濕為標,宜推蕩之,熱氣泄而疸自除矣。
方:秦艽,茵陳,豬苓,澤瀉,茯苓,滑石,桂枝,梔子,大黃
白話文:
有一個人小便赤黃刺痛,大便正常,感覺煩熱口渴,六種脈象都又洪大又數,皮膚泛黃亮如橘子。凡是發熱、小便和排便不暢的疾病,都是濕熱在體內作祟,一定會發黃。煩躁是因為熱邪侵犯了上焦的清陽之氣;口渴是因為上火的邪氣蒸灼,無法產生津液潤喉。這種病主要原因是熱,濕熱只是表象,應該採取推動蕩滌的治療方法,熱氣排出後,黃疸自然會消除。
或駁予曰:熱症用桂枝,恐不宜。余曰:《經》云:熱淫於內,以辛散之;燥淫於內,以辛潤之。桂枝性辛,能散能潤,正宜假之以引諸藥,直達熱邪鬱結之處。此熱因熱用,從治之例也。
白話文:
有人反駁我:治療熱症使用桂枝,恐怕不適合。我說:《黃帝內經》中記載:熱邪侵犯體內,可以用辛味藥物發散治療;燥邪侵犯體內,可以用辛味滋潤藥物治療。桂枝性辛,既能發散又能滋潤,正適合作為引經藥,直接到達熱邪鬱結的地方。這是根據熱症因熱而生的特性,採取相應治療方式的例子。
一人脈忽沉數,發黃,身熱不止,大小便利。《脈經》云:疸病,沉數為陽。溲便利而黃不退、熱不止者,陽邪未去也。大便利,不宜用大黃;小便利,不宜用五苓。但以山梔、柏皮之苦,以勝其濕;甘草之甘,以緩其勢,治法畢矣。
白話文:
某人的脈搏時而沉弱時而急促,發黃,身體持續發熱,大小便都正常。《脈經》中說:疸病,脈搏沉弱急促表示是陽氣盛。小便通暢而黃色不退、發熱不止,說明陽邪尚未消除。大便通暢時,不宜使用大黃;小便通暢時,不宜使用五苓散。只需以山梔子、柏樹皮的苦味來去除濕熱,甘草的甘味來緩和病情,這樣治療方法就完成了。
一人病黃,六脈沉遲,而肢體逆冷,腰以,上身汗出,此陰症發黃也。陰寒不盛,則逼陽於上,故令上體見陽證之發黃而自汗,下體見陰證之厥逆,兼陰脈之沉遲。《經》曰:上盛下虛。其斯之謂歟。當用熱藥冷服之法。余考李思訓《湯液本草》與奉儀《活人書》,亦論及此。若執丹溪,不必分五,同是濕熱之言,則藥與證不相反耶。
方:茵陳,附子,乾薑,炙甘草
白話文:
有一個人得了黃疸病,六脈脈象沉緩,手腳冰涼,腰部以下冰涼,上半身出汗,這是陰證發黃的表現。因為陰寒之氣不強,所以逼迫陽氣上升,導致上半身出現陽證發黃和出汗的症狀,而下半身出現陰證厥逆的症狀,再加上陰脈沉緩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上盛下虛”,指的就是這種情況。應該用熱藥冷服的方法治療。我參考過李思訓的《湯液本草》和奉儀的《活人書》,他們也都討論過這種情況。如果按照丹溪派的說法,不分陰陽,都說是濕熱引起的,那麼藥物和症狀是否相符呢?
一人六脈洪數,按之無力,發黃,日晡熱惡寒,膀胱急,小腹滿,額上黑,足下熱,因作黑疸。其腹脹如水狀,大便黑而時搪,此女勞疸之症也。陽邪入於胃,熱無以越,上色自見而發黃。然日晡所必熱者,土位旺於日晡也。今及惡寒,知其為女勞虛之矣、女勞虛者,責之腎。
白話文:
這名患者的六條脈搏都異常強大且快速,按壓後沒有力道,皮膚發黃,下午發熱但畏寒,膀胱經常有尿意,小腹脹滿,前額發黑,腳掌發熱,因此產生了「黑疸」的症狀。他的腹部脹得像水腫一樣,大便呈黑色而且時常阻塞,這是「女勞疸」的症狀。陽氣邪氣侵入了胃部,熱氣無法散發,因此表現在外就是皮膚發黃。但是下午一定會發熱,這是因為土氣在下午最旺盛。現在加上畏寒的症狀,可以確定患者是腎氣虛弱的「女勞虛」症。
膀胱者,腎之腑,前陰者,腎之竅。腎虛而陽邪襲之,故令膀胱急,小腹滿。黑者,北方腎水之色。額上黑者,腎病而色自見也。足下熱者,腎脈起於湧泉,腎水一虧,則相火湊之,故足下熱也。因作黑疸者,陽邪陷於腎,而腎色盡顯於外也。腹脹者,腎脈行於腹裡,邪氣居之,故令脹如水狀,實非水也。
白話文:
膀胱是腎臟的相配器官,尿道口是腎臟的出口。腎虛時受到寒濕邪氣的侵襲,就會導致膀胱憋尿感,小腹脹滿。黑色是北方腎水的顏色。額頭上有黑斑,說明腎臟有病,病色顯露於外。腳底發熱,是因為腎經的起點在湧泉穴,腎水不足時,虛火就會聚集於此,導致腳底發熱。出現黑疸,是陽邪侵襲腎臟,導致腎臟的黑色色素外顯於身體表面。肚子脹大,是因為腎經循行腹中,邪氣停滯於此,造成如水一般的膨脹,實際上並不是水腫。
蓋腎主二便,因病黑溏而失常也,此可辨其為女勞之病,而非水矣。宜進之以腎疸湯。以硝石、礬石皆鹹寒之品,咸能入腎,寒能勝熱。和以麥粥湯者,恐二物之損胃也。如漸至腹滿則難治。蓋腹滿與腹脹不同,腹脹是腎脈行於腹。故令脹於外;腹滿是脾胃受邪,而不能健運,致滿於中也。
脾胃屬土,能克腎水,故曰難治。
白話文:
腎臟負責控制大小便,但由於疾病導致大小便異常,因此可以判斷為女性勞病,而不是水氣過多。應該服用腎疸湯。因為硝石和礬石都是鹹寒之品,鹹味可以入腎,寒性可以勝熱。而與麥粥一起服用,是因為擔心硝石和礬石會損傷胃氣。如果逐漸發展到腹部脹滿,就難以治療。腹部脹滿與腹脹不同,腹脹是腎脈運行在肚腹中,所以會從外部脹起;腹部脹滿是脾胃受邪氣,導致運作不暢,因此從內部脹起。
一人脈息澀而病黃,小腹硬滿,溺利糞黑,腹脅有塊,澹語頭汗而渴,為之濕熱淤而傷血,血熱發黃。法當下之。
白話文:
有一個人的脈搏澀滯而有黃疸病,小腹硬脹,小便清利,大便發黑,腹脅部位有塊狀腫物,身體沈重無力,頭部汗出而口渴,這是濕熱淤積而損傷了血脈,血熱造成的黃疸。治療方法應當洩利。
方:歸尾,紅花,丹皮,桃仁,枳實,厚朴,茵陳,秦艽,甘草,熟大黃
白話文:
方劑包含:
- 當歸尾
- 紅花
- 丹皮
- 桃仁
- 枳實
- 厚朴
- 茵陳
- 秦艽
- 甘草
- 熟大黃
一兒面目俱黃,小水赤澀,此因濕熱鬱遏,而成。丹溪云:疸雖有五,同是濕熱釀成。治法惟宜利小便,而更佐以解鬱消食,無有不愈。
白話文:
一個孩子臉色發黃,小便赤黃刺痛,這是因為濕熱內阻導致的。丹溪說:疸雖分為五種,都是濕熱造成的。治療方法只要促進小便排出,再輔以化解鬱結、消食的藥物,沒有治不好的。
方:廣皮,厚朴,香附,山楂,黃連,山梔,茵陳,赤芍,木通,澤瀉
白話文:
藥方:
- 廣皮
- 厚朴
- 香附
- 山楂
- 黃連
- 山梔
- 茵陳
- 赤芍
- 木通
- 澤瀉
一兒十二、三歲,面與眼白俱黃,口中作渴,小水亦黃,此黃疸也。皆由脾胃濕熱所致。
方:山楂,麥芽,陳皮,茵陳,澤瀉,豬苓,蒼朮,厚朴,甘草
白話文:
有一個孩子十二、三歲,臉色和眼白都變黃了,嘴巴感覺很渴,小便也是黃色的,這是得了黃疸病。都是因為脾胃濕熱所導致的。
處方:山楂、麥芽、陳皮、茵陳、澤瀉、豬苓、蒼朮、厚朴、甘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