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泄瀉章 (3)

回本書目錄

泄瀉章 (3)

1. 泄瀉章

一婦長夏患泄瀉,身涼四末厥冷,晝夜數次,皆完穀不化,清水如注,飲食下咽即泄出不變,已經六,七日矣。予診之:六脈沉伏無力而澀,脾虛受濕,為肝木所侮。此五泄之一,非怪症也。宜健脾疏風燥濕,升提下陷之氣。

方:白朮,茯苓,豬苓,澤瀉,肉桂,蒼朮,羌活,防風,炮姜,半夏,厚朴,白芍,砂仁

一人患脾泄數年,每自黎明始,至旁午前,腹痛而瀉七、八度,日以為常,食少倦怠,脈得右關滑數,左關微弦,此腎虛而牌中有積熱也。宜先投黃連枳朮丸以去其積熱,繼以八味丸以滋其化源。

一儒沉湎於酒,便滑溺澀。食減胸滿,腿足漸腫,六脈沉遲。屬脾腎虛寒,少火無焰,中黃不蒸,則陰陽不得分理,清濁安能泌別。惟宜滋坎中之戊,益離中之已,坎離交媾,諸症自退避三舍,服金匱腎氣丸而果愈。

一人時值夏月,過食瓜果,大瀉不止,中脘大痛,煩渴引飲,右寸關俱沉伏。此陽氣下陷,抑鬱之故,宜升陽益胃之劑。

方:半夏,茯苓,甘草,橘紅,白朮,炮姜,厚朴,白芍,防風,柴胡,木香,砂仁

一人右寸脈滑而數,患瀉痛甚欲便,使後痛減,糞如敗卵。此係食積傷脾,濕熱相搏之病也。先宜消其食積,而後補其脾土。

方:蒼朮,厚朴,廣皮,甘草,神麯,麥芽,山楂,草果

後用參苓白朮散調理而愈。

一老宦夏月泄瀉,日數行,口渴便赤,眾以為暑,用香薷飲不效。余曰:「此濕氣也。須用五苓散,行濕利小便。」先生曰:「散中用桂,得無熱乎?」余曰:「非桂不能致津液通氣也。」先生曰:「盍少用之?」余曰:「用一、二分足矣。」先生復減其半,服至三劑而痊。

白話文:

泄瀉章

一位婦女盛夏時節患瀉肚子,身體寒冷,四肢厥冷,一天一夜要拉肚子好幾次,大便不成形,像清水一樣瀉個不停,吃下去的食物馬上就拉出來,一點都沒消化,已經持續六七天了。我診斷後發現,她的六脈沉細無力而且澀滯,是脾虛受濕,又被肝氣所侵犯。這是五種泄瀉病症中的一種,並非怪病。治療宜健脾、疏風、燥濕,並提升下陷之氣。

處方: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肉桂、蒼朮、羌活、防風、炮薑、半夏、厚朴、白芍、砂仁

一人患有脾胃泄瀉多年,每天從清晨開始,一直到上午,肚子痛而且拉肚子七八次,每天如此,食慾不振,倦怠乏力,脈象是右關脈滑數,左關脈微弦,這是腎虛,脾胃裡又有積熱。治療宜先服用黃連枳朮丸去除積熱,然後再服用八味丸滋補脾腎。

一位讀書人嗜酒成癮,因此小便不利,排尿困難,食慾減退,胸悶,腿腳逐漸腫脹,六脈沉遲。這是脾腎虛寒,陽氣不足,導致水液代謝失常,清濁不能分開。治療應滋補腎陽(坎),溫補心陽(離),使腎陽與心陽相互協調,則諸症自會痊癒。服用金匱腎氣丸後果然痊癒。

一人在夏季,吃太多瓜果,腹瀉不止,中脘(胃部)劇烈疼痛,口渴想喝水,右寸關脈皆沉細無力。這是陽氣下陷、氣機鬱滯導致的,治療應採用升陽益胃的藥物。

處方: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橘紅、白朮、炮薑、厚朴、白芍、防風、柴胡、木香、砂仁

一人右寸脈滑數,患瀉肚子疼痛,想大便,大便後疼痛減輕,大便像爛雞蛋一樣。這是食物積滯傷了脾胃,濕熱互結的疾病。應先消食積,再補脾土。

處方:蒼朮、厚朴、廣皮、甘草、神麴、麥芽、山楂、草果

之後服用參苓白朮散調理而痊癒。

一位老官員夏季患瀉肚子,每天多次,口渴,小便赤澀,大家都認為是中暑,用了香薷飲卻無效。我說:「這是濕氣,需要用五苓散,利濕通小便。」這位先生問:「方中用肉桂,會不會太熱?」我說:「不用肉桂就不能引導津液通暢氣機。」這位先生說:「那能不能少用一點?」我說:「用一、二分就夠了。」先生又減了一半,服用三劑後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