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翻胃章
翻胃章
1. 翻胃章
一婦病翻胃,每隔夜食飲,至明日中昃,皆吐出不化,腹痛便秘,脈得之肌肉下,且甚微而弱。東垣云:早食暮吐,暮食早吐,溲則便秘,為下焦吐也。下焦從於寒。寒,地道也。故脈沉而微弱,寒勝格陽,故令吐也。其便秘者,寒凝與氣,謂之陰結也。寒淫所勝,平以辛熱,開其閉塞,服以中焦藥和之,不令大便秘而吐自止矣。
白話文:
一位女性患有胃反酸,每隔一晚進食後,直到第二天中午,所有食物都會原封不動地吐出。她還伴有腹痛和便祕,脈搏位於肌肉下方,而且十分微弱。東垣說:早上吃飯晚上吐,晚上吃飯早上吐,小便不通,這是下焦引起的嘔吐。下焦受寒。寒氣,是水液運行的道路。所以脈搏深沉微弱,這是寒氣勝過陽氣,所以導致嘔吐。她便祕是因為寒氣凝聚和氣血,導致陰氣閉結。寒邪侵犯,要用辛熱之藥,解除閉塞。服用中焦藥物來調和,這樣就不會嚴重便祕,嘔吐也會自然停止。
方:人參,白朮,沉香,肉桂,炮姜,炙草,茯苓,陳皮
白話文:
成分:人參、白朮、沉香、肉桂、炮姜、炙甘草、茯苓、陳皮
一人外感後,兩關浮數,餘熱未除,口渴而苦,面赤嘔噦。此熱留於陽明少陽兩經,火氣炎上之象也。東垣所謂上焦吐者是也。當從氣治,氣降而火亦降也。
白話文:
一個人感染外邪後,脈象浮數,表示殘餘的熱氣尚未消散。他感到口渴而發苦,臉色發紅,噁心嘔吐。這表明熱氣滯留在陽明和少陽兩條經絡中,火氣往上炎上的現象。正如東垣所說的「上焦吐者」。應從氣的角度治療,氣降下來,火氣也會跟著下降。
方:葛根,半夏,竹茹,甘草,廣皮,黃連(薑汁拌焙),枇杷葉
如不應,加蘆根汁。
白話文:
藥方:
- 葛根
- 半夏
- 竹茹
- 甘草
- 廣皮(麥門冬)
- 黃連(用薑汁拌過,再烘烤)
- 枇杷葉
《原病式》云:有中焦吐者,皆從乎積。積者,氣與食之相搏也。故右關脈弦滑,帶痰症,則嗌酸飽悶,作痛而吐,吐則有物無聲,病在太陽胃經。理宜消積行氣。
白話文:
《原病式》說:嘔吐源於中焦部位的,都是食物積滯造成的。積滯是氣和食物互相搏擊造成的。因此,如果出現右側關脈弦滑,並且伴有痰症,就會感到喉嚨發酸、飽悶、作痛並嘔吐。嘔吐時伴有物體排出,但沒有聲音,這種情況是發生在太陽胃經上。治療時應以消積行氣為原則。
方:半夏,茯苓,陳皮,香附,山楂,枳殼,藿香,神麯,麥芽
大都翻胃、隔症之作,初始必因腹痛,時有一塊升上升下,後來必成隔症也。
白話文:
藥方含有以下中藥:
- 半夏
- 茯苓
- 陳皮
- 香附
- 山楂
- 枳殼
- 藿香
- 神麴
- 麥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