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驗大成》~ 泄瀉章 (1)

回本書目錄

泄瀉章 (1)

1. 泄瀉章

一人泄瀉,右三部脈緊而沉,由脾土不能制濕,濕勝則儒泄也。兼之喉膈稍覺有痰,蓋痰之本源於腎,痰之動主於脾,宜健脾土、和胃氣、利濕邪,則津液流通,陰陽泌別,恙斯安矣。

白話文:

有個人腹瀉,右邊三個脈位都緊而沉,這是因為脾土無法控制濕氣,濕氣過盛導致腹瀉。加上他喉嚨和膈膜有時會感覺有痰,痰的根源在於腎,痰的運動由脾主導。現在應該健脾、和胃、利濕,這樣津液才能運行,陰陽才能分開,疾病自然就能好轉。

方:山藥,白扁豆,藿香,茯苓,白朮,木香,白蔻,桔紅,砂仁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山藥
  • 白扁豆
  • 藿香
  • 茯苓
  • 白朮
  • 木香
  • 白蔻仁
  • 橘皮
  • 砂仁

一人飲食不調,致傷脾胃,氣口脈弦。濁氣在上,則生腹脹;清氣在下,則生饗泄。蓋飧脹,即是倒飽;饗泄,乃為飲食而瀉也。《素問》云: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則形與神俱可以卻疾矣。

白話文:

有個人飲食不規律,導致脾胃受傷,呼吸和脈搏都顯得緊繃。濁氣上升,就會產生腹脹;清氣下降,就會拉肚子。所謂的「飧脹」,就是吃飽之後卻脹氣;「饗泄」,就是進食後拉肚子。根據《素問》記載:飲食要有節制,生活作息要規律,不要過度勞累,那麼身體和精神都可以遠離疾病。

方:米仁,車前子,石斛,茯苓,山藥,澤瀉,扁豆,白豆蔻,白朮,山楂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米仁
  • 車前子
  • 石斛
  • 茯苓
  • 山藥
  • 澤瀉
  • 扁豆
  • 白豆蔻
  • 白朮
  • 山楂

一兒久瀉不止,肛門脫出,此脾土衰弱,真元下陷也。《經》云,實熱則大便秘結,虛寒則肛門脫出。法當補脾,兼帶升提,則瀉自止矣。

白話文:

一個孩子長期腹瀉不止,肛門還脫出,這是因為脾氣虛弱,元氣下沉所致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熱證會導致大便乾結,寒證則會導致肛門脫出。治療方法應當是補脾,並同時升提元氣,腹瀉自然就會停止。

方:山藥,甘草,人參,白朮,茯苓,升麻,廣皮,柴胡,白芍

如小便不利加車前草,虛汗加黃耆。

白話文:

配方:

  • 山藥
  • 甘草
  • 人參
  • 白朮
  • 茯苓
  • 升麻
  • 廣皮
  • 柴胡
  • 白芍

一兒四歲,瀉久不止,每日夜必數次,間發潮熱,作渴唇紅,而貌羸瘦,其腹如鼓,喜其善飲,故可治耳。若竟投訶果,必致不救。丹溪云:善食而瘦者,此胃中有伏火,易於消化也。此幾平日善飯,且系疳火作瀉,如用木香、肉果等類,反助其火,則清純中和之氣,變為燥熱燔燎之症,火愈甚,則瀉愈迫矣。

白話文:

一個四歲的小朋友,腹瀉很久,每天晚上有好幾次,偶爾會發燒,口渴嘴脣發紅,而且看起來很瘦弱,肚子鼓鼓的像個小鼓。他愛喝水,所以病情是可以治療的。如果隨便給他用訶子,肯定救不了他。丹溪說:愛吃飯但是很瘦,這是因為胃裡有潛伏的熱火,食物容易消化。這孩子平時很能吃,而且是疳火引起的腹瀉。如果使用木香、肉果這類藥物,反而會助長他的火氣,那麼原本清澈平衡的身體狀態,就會變成燥熱灼燒的症狀。火氣越盛,腹瀉就會越嚴重。

予先用化食消積藥,次投以平胃散,加黃芩、黃連、白朮、神麯、麥芽,二劑而瀉減,後以五疳丸調理而愈。此乃實症似虛之候,切勿防其慢驚而投溫補之劑也。

白話文:

我一開始使用幫助消化、促進食慾的藥物,然後再給予平胃散,並添加黃芩、黃連、白朮、神曲、麥芽,服用兩劑後腹瀉減退,之後使用五疳丸調理而痊癒。這是實證但表現出虛證症狀的徵兆,切記不要擔心孩子的抽搐或驚風,而給予溫補的藥劑。

一人腹痛腸鳴,煩渴,前溲赤澀,暴注下泄,糞色黃褐,食不及化,肛門焦痛,六脈沉濡,有關帶數。濡者,濕也;數者,脾有伏火也。此太陰經伏火邪,濕熱下流為病。《原病式》曰:熱鬱於內,則腹滿而痛,所以痛一陣、瀉一陣也。叔和云:濕多成五泄,陽走若雷鳴,火擊其水,所以腸鳴一陣而痛一陣也。

白話文:

某人腹痛,肚子裡有咕嚕咕嚕的聲音,口渴,小便赤黃難以排出,突然又腹瀉,大便黃褐色,食物沒有消化完,肛門灼痛,六脈沉緩,帶下量多。沉緩表示濕氣,帶下量多表示脾中有潛伏的熱氣。這是太陰經潛伏的熱毒濕邪向下流注所致的疾病。《原病式》說:熱氣鬱積在體內,就會腹脹疼痛,所以會一陣陣疼痛、一陣陣腹瀉。趙叔和說:濕氣過多會形成五種腹瀉,陽氣奔走如同雷鳴,火氣攻擊水氣,所以會一陣陣腸鳴一陣陣疼痛。

煩渴者,胃中之津液少也;食不及化音,火性急速,傳失其常。仲景所謂邪熱不殺穀也。前溲赤澀者,濕熱拂鬱而氣不能化也。法當升陽散火,佐以利水道藥。

白話文:

口渴的原因是胃裡津液不足,食物沒有完全消化,火氣過旺,傳遞失常。仲景所說的「邪熱不殺穀」,指邪熱不會消滅胃中的食物。小便赤黃澀痛,表示濕熱鬱結,氣血運行不暢。治療方法應當是提升陽氣、散火,並輔助使用利尿通便藥物。

方:澤瀉,蒼朮,厚朴,廣皮,甘草,白朮,茯苓,豬苓,黃連,乾葛,防風,白芍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澤瀉
  • 蒼朮
  • 厚朴
  • 廣皮
  • 甘草
  • 白朮
  • 茯苓
  • 豬苓
  • 黃連
  • 乾葛
  • 防風
  • 白芍

一人丁丑年,脈息沉細,濡溺而緩,瀉水腸鳴,虛浮困倦,頭痛腹脹,此濕上太過之年,民病濕瀉,太陽受病也。脾主四末,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四末不能稟水穀之氣,氣日以衰,脈道不利,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矣。土虛則不能四布津液,水穀常流於胃而生濕,濕勝則儒泄也。

白話文:

某人在丁丑年時,脈象沉細,脈搏微弱緩慢,伴有腹瀉、腸鳴,身體虛浮無力,頭疼腹脹。這表明濕氣過盛,導致了夏季民眾患上濕瀉,是太陽經絡受了病邪。

脾主四肢,脾臟有病就不能運化胃中的水液,四肢得不到水穀之氣的滋養,氣血逐漸衰弱,脈絡不通暢,筋骨肌肉也因缺氣而無法生長。脾虛則不能運化津液,水穀在胃中淤積而化為濕氣,濕氣過盛就會導致泄瀉。

《經》云: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,脾氣虛而停滯上焦,壅塞而為腫、為脹、為頭痛也。宜用勝濕滲濕之劑,濕去土旺,瀉自止矣。

白話文:

古典醫書《內經》記載:發生四肢浮腫、腹脹等症狀,都與脾臟有關。脾氣虛弱,水濕停留在上半身,堵塞不通,就會形成浮腫、腹脹、頭痛等症狀。

解決方法是使用利濕滲濕的藥物。水濕祛除後,脾臟功能加強,症狀自然消失。

方:陳皮,防風,澤瀉,白朮,茯苓,白芍,蒼朮,厚朴,肉桂

白話文:

藥方材料:

  • 陳皮
  • 防風
  • 澤瀉
  • 白朮
  • 茯苓
  • 白芍
  • 蒼朮
  • 厚朴
  • 肉桂

一人兩尺沉虛,每每五更初曉必洞瀉一次,名日腎泄。腎主二便,開竅於二陰,受時於亥子,命門火衰,而水獨治,故令此時作泄也。《內經》又云:腎為胃之關。關門不利,則聚水而生病也。不可概用參、木補脾胃中陽氣。蓋脾屬土,腎屬水,補脾則土愈勝,而水愈虧。宜補陰藥中稍兼健脾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兩尺以下的部位虛弱,每到凌晨五點左右就會腹瀉一次,這種情況稱為腎泄。腎臟主管排泄系統,通於兩陰,時間對應的是亥時(晚上9點到11點)和子時(晚上11點到凌晨1點)。因為命門之火衰弱,而水氣過盛,所以導致這個時間段腹瀉。

《黃帝內經》中也提到:腎臟是胃的關口。關口失靈,就會積聚水液而導致疾病。不能隨意服用人參、木香等補脾胃陽氣的藥物。因為脾屬土,腎屬水,補脾會使土氣更旺,而腎氣更虛。應以補陰藥為主,並適當加入健脾的藥物。

方:小茴香,山藥,芡實,茯苓,白朮,甘草,蓮肉,肉果,補骨脂,陳皮,升麻

為末,每服二錢,蓮肉湯下。

白話文:

配方:

  • 小茴香
  • 山藥
  • 芡實
  • 茯苓
  • 白朮
  • 甘草
  • 蓮子肉
  • 肉桂
  • 補骨脂
  • 陳皮
  • 升麻

一人病泄,脈浮而緩,惡風自汗,痛引腰背,瀉多白沫,有聲,便時又閉而不下,或沫中帶血。此為風泄,乃風邪乘虛入客腸胃。《經》云:久風入中,則為腸風饗泄。郝允治所謂藁本湯症也。藁本是治頭風之藥,以之治泄,何哉?蓋風藥性升,升其陽氣而下泄自止。下者抑之,非此之謂歟?

方:白朮,茯苓,豬苓,澤瀉,肉桂,升麻,防風,藁本,白芍

白話文:

某人患有腹瀉,脈搏浮緩,畏寒自汗,疼痛延伸到腰背,腹瀉時排出大量白色泡沫,並伴有聲音,排便時有時排不出來,有時泡沫中帶血。這種情況稱為「風泄」,是風邪趁虛入侵腸胃所致。醫書《內經》記載:「久風入中,則為腸風飧泄。」郝允(一名醫)將其命名為「藁本湯症候」。藁本是治療頭痛的藥物,為什麼用來治療腹瀉呢?這是因為風藥具有升發性質,升發體內陽氣,則下泄自然而止。壓抑陽氣反而不利於治療,難道不是這個道理嗎?

一人脈沉弦而滑,或瀉或止,或多或少,或下白物,胸中懊憹不舒。此太陰經有積痰,肺氣壅遏,不能下降,臟病則傳腑,是以作瀉,當澄其源而流自清。

方: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白朮,黃芩,蒼朮,厚朴

白話文:

某人脈搏沉細且緊張滑利,時而腹瀉時而停止,時而多時而少,或者排出白色物質,胸口煩悶不適。這是太陰經有痰液積聚,肺氣鬱結,無法下行,臟腑疾病互相傳遞,所以才會腹瀉。應當清除病源,讓病勢自然消散。

一人憂思太過,六脈沉結而病泄。蓋憂思過度則傷脾,致氣結而不升舉,陷入下焦也。宜開鬱健脾,使穀氣升發,瀉當自止。

白話文:

某人憂鬱過度,導致六脈氣血瘀結,因此患上了腹瀉。因為憂思過度會損傷脾臟,導致氣血凝結無法上升,沉入下焦。應該疏解鬱悶,健強脾胃,讓穀物提供的氣血上升,腹瀉自然會停止。

方:柴胡,升麻,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黃耆,白芍,廣皮,木香

一人左關沉弦,右關沉儒,脅痛腹瀉,此肝泄也。因暴怒傷肝,甚則乘脾虛下溜之,故宜伐肝和脾之劑主之。

方:白朮,蒼朮,白芍,甘草,茯苓,厚朴,青皮

白話文:

方劑:柴胡、升麻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黃耆、白芍、廣皮、木香

**症狀:**病人左關脈沉弦,右關脈沉儒,脅痛腹瀉,這是肝氣泄瀉的表現。

**病因:**由於暴怒傷肝,嚴重者會乘脾虛而向下流瀉,因此需要用伐肝和脾的藥物來治療。

方劑:白朮、蒼朮、白芍、甘草、茯苓、厚朴、青皮

一人六脈沉遲,水瀉澄澈清冷,糟粕不化,腹痛腸鳴,小便清白。此中氣虛寒,不能防水,瀉則脾虛,痛責肝實,此賊邪之症也。理宜疏泄肝氣,濕補傳化為主,則水穀腐熟,大便如常矣。

方:白朮,茯苓,陳皮,厚朴,豬苓,澤瀉,吳茱萸,肉桂,砂仁

白話文:

這個人六脈沉緩遲鈍,拉肚子拉的又清又亮,而且稀稀的,食物沒消化,肚子痛又腸鳴,小便清澈。這是因為中氣虛弱寒冷,不能控制水液,拉肚子會讓脾臟虛弱,肚子痛是肝臟實熱引起的,這是邪氣入侵的症狀。治療的原則應該是疏通肝氣,補益脾氣,幫助消化,這樣食物才能消化成熟,大便也能恢復正常。

一兒因驚,面帶青色,瀉多青沫。夫青者,肝之色也。肝主驚,故虛風自甚,因乘脾而成泄。法當平木之太過,扶土之不及。

方:青皮,肉桂,白朮,茯苓,豬苓,柴胡,白芍,澤瀉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小孩受到驚嚇,臉色發青,腹瀉出很多綠色的泡沫。青色是肝臟的顏色,肝臟負責處理驚嚇,所以虛弱的風邪加重,並影響脾臟,導致腹瀉。治療方法應該是平息肝臟亢進,扶助脾土不足。

一瘦人暑月,右手脈陽虛陰微。《脈經》曰:陽虛為中暑,陰微則下利,所以身熱煩渴,腹痛泄瀉,自汗溲赤,四肢疲睏也。正東垣所謂夏月中暑,飲食勞倦之症。當服清暑益氣之劑。

方:人參,白朮,神麯,廣皮,澤瀉,黃耆,蒼朮,升麻,甘草,乾葛,五味

白話文:

一個消瘦的人在炎熱的夏天,右手脈象虛弱,陰氣不足。《脈經》上說:陽虛會中暑,陰虛會腹瀉,因此會出現發熱、口渴、腹痛、腹瀉、自汗、小便發紅、四肢疲勞無力的症狀。正東垣所說的夏日中暑,是因為飲食不節制、勞累過度引起的。應該服用清熱益氣的藥物。

一人久患泄瀉,以暖藥補脾,及分利小水,升提下陷,俱罔效。予診之,心脈獨弱,正《經》所謂:獨弱者,病也。蓋心火也,脾土也,火生土,脾之旺,賴火燥之。心氣不足,則火不燥,脾土受濕,故令泄瀉。法當益火以消陰醫,比如諸太陽中天而陰濕自干矣。

白話文:

某人長期腹瀉,用溫和的藥物補脾,並分利小便,升提下陷的臟腑,都無效。我診治他,發現他的心脈非常虛弱。正如《經書》所說:「獨虛,主病。」心屬火,脾屬土,火生土,脾臟的旺盛,依賴火氣的烘烤。心氣不足,火氣就不烘烤,脾臟受濕,因此導致腹瀉。治療方法應該是提升心火,以消除體內的陰寒,就像太陽升到中天,陰濕自然乾涸一樣。

方: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益智仁,廣皮,山藥,澤瀉,訶子,肉果

白話文:

處方:

  • 人參
  • 白朮
  • 茯苓
  • 甘草
  • 益智仁
  • 廣皮
  • 山藥
  • 澤瀉
  • 訶子
  • 肉桂

一人患瀉,時作時止,面帶紅色,吐痰口乾。診之左關弦緊,腎水不能生肝木也;右關弦大,肝木乘脾土也。此乃脾腎兩虧,不能生剋制化,內真寒而外假熱之症。法當溫補以滋化源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患者得了腹瀉,時好時發,臉色發紅,吐痰,口乾舌燥。醫生診斷後發現他的左關脈象弦緊,說明腎水不足,不能滋養肝木;右關脈象弦大,說明肝木過於旺盛,侵犯脾土。這是因為脾腎兩虛,不能互相生剋制化,導致體內實際上是寒冷的,但外表卻有假熱症狀。治療方法應該是溫補脾腎,滋養它們的根源。

方;人參,白朮,吳茱萸,山藥,黃耆,肉果,乾薑,補骨脂,五味,茯苓,甘草

白話文:

配方:人參、白朮、吳茱萸、山藥、黃耆、肉果、乾薑、補骨脂、五味子、茯苓、甘草

一婦長夏患泄瀉,身涼四末厥冷,晝夜數次,皆完穀不化,清水如注,飲食下咽即泄出不變,已經六,七日矣。予診之:六脈沉伏無力而澀,脾虛受濕,為肝木所侮。此五泄之一,非怪症也。宜健脾疏風燥濕,升提下陷之氣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夏日患上腹瀉,身體發涼,四肢冰冷。一天跑廁所好幾次,儘是排泄未消化的食物,還有像水一樣稀的便。吃喝的東西下去後馬上就拉出來了,沒有任何改變。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六、七天。我替她診脈:六脈沉細無力且澀滯,說明脾氣虛弱,受了濕氣的侵襲,而肝氣偏亢所致。這是五種腹瀉之一,不是什麼奇怪的病症。需要健脾、祛風、除濕,把下陷的元氣升提起來。

方:白朮,茯苓,豬苓,澤瀉,肉桂,蒼朮,羌活,防風,炮姜,半夏,厚朴,白芍,砂仁

白話文:

配方:

  • 白朮
  • 茯苓
  • 豬苓
  • 澤瀉
  • 肉桂
  • 蒼朮
  • 羌活
  • 防風
  • 炮姜
  • 半夏
  • 厚朴
  • 白芍
  • 砂仁

一人患脾泄數年,每自黎明始,至旁午前,腹痛而瀉七、八度,日以為常,食少倦怠,脈得右關滑數,左關微弦,此腎虛而牌中有積熱也。宜先投黃連枳朮丸以去其積熱,繼以八味丸以滋其化源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患有脾洩數年,每天從清晨開始,到下午,肚子都會痛,拉肚子七、八次,一天都這樣,食慾不振,容易疲倦。把脈後發現右關脈浮數,左關脈微弦,這是腎虛,脾裡有積熱所致。應該先服用黃連枳朮丸來去除積熱,接著再服用八味丸來滋養化生的根本。

一儒沉湎於酒,便滑溺澀。食減胸滿,腿足漸腫,六脈沉遲。屬脾腎虛寒,少火無焰,中黃不蒸,則陰陽不得分理,清濁安能泌別。惟宜滋坎中之戊,益離中之已,坎離交媾,諸症自退避三舍,服金匱腎氣丸而果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書生沉迷於飲酒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。他進食量減少,胸部感到脹滿,小腿逐漸浮腫,脈搏微弱而緩慢。

這主要是因為脾腎陽氣不足,虛寒內生,就像火苗熄滅,無法蒸發體內的津液。於是,陰陽失衡,水濕濁氣無法正常排除。

因此,治療宜溫補腎陽,益氣補火,就像滋潤坎卦中的戊土(腎陽),提升離卦中的已火(心陽)。坎離交融,各種症狀便會自然消除。服用了金匱腎氣丸後,書生的病情果然痊癒了。

一人時值夏月,過食瓜果,大瀉不止,中脘大痛,煩渴引飲,右寸關俱沉伏。此陽氣下陷,抑鬱之故,宜升陽益胃之劑。

白話文:

在夏季,一個人吃了過多的瓜果,導致嚴重腹瀉、腹痛,還口渴難耐,伸手一摸脈搏發現右寸關都沉了下去。這是因為人體的陽氣不足,導致內臟機能受阻所造成的,應該給他服用可以提升陽氣、調理腸胃的藥物。

方:半夏,茯苓,甘草,橘紅,白朮,炮姜,厚朴,白芍,防風,柴胡,木香,砂仁

白話文:

藥方:

  • 半夏
  • 茯苓
  • 甘草
  • 橘紅
  • 白朮
  • 生薑 (經過炮製)
  • 厚朴
  • 白芍
  • 防風
  • 柴胡
  • 木香
  • 砂仁

一人右寸脈滑而數,患瀉痛甚欲便,使後痛減,糞如敗卵。此係食積傷脾,濕熱相搏之病也。先宜消其食積,而後補其脾土。

白話文:

某人右手的寸脈滑動且有力,患有腹瀉疼痛,想要上廁所,但排便後疼痛會減輕,大便像爛掉的蛋。這是因為飲食過多損傷脾胃,濕熱相互作用所致。首先應該化解飲食積滯,然後再補益脾胃。

方:蒼朮,厚朴,廣皮,甘草,神麯,麥芽,山楂,草果

後用參苓白朮散調理而愈。

白話文:

處方包含了蒼朮、厚朴、廣皮、甘草、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草果。

之後使用參苓白朮散進行調理而康復。

一老宦夏月泄瀉,日數行,口渴便赤,眾以為暑,用香薷飲不效。余曰:「此濕氣也。須用五苓散,行濕利小便。」先生曰:「散中用桂,得無熱乎?」余曰:「非桂不能致津液通氣也。」先生曰:「盍少用之?」余曰:「用一、二分足矣。」先生復減其半,服至三劑而痊。

白話文:

一位年老的宦官在夏天腹瀉,每天好幾次,口渴且嘴脣發紅。眾人以為是中暑,用香薷飲治療卻無效。我說:「這是濕氣引起的,需要用五苓散來治療,可以利尿祛濕。」宦官說:「五苓散中加了桂枝,會不會太熱了?」我說:「不用桂枝,無法使津液流通。」宦官說:「那是否可以少用一點?」我說:「一、二分就足夠了。」宦官又減半,服用三劑後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