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愚

《余無言醫案》~ 濕溫 (1)

回本書目錄

濕溫 (1)

1. 濕溫

2. 濕溫化燥證

夏令酷熱,患生濕溫,經醫久治不愈,漸至譫語神糊。余診其熱度頗高,自汗不已,胸悶心煩,舌苔膩而灰黃,小便黃赤,大便轉燥。疹痦隱於皮下,而不能外達。余以大黃黃連瀉心湯合三仁湯與之。一劑而便通熱減,疹痦外透。再劑則痦密如珠,疹則疏少。終以竹葉石膏湯合黃連解毒湯法加減,以競全功。

患者劉慶生,住曹家渡忻康裏,年52歲,於1942年夏末,患生濕溫傷寒。初經他醫治之無效,延及旬日,漸至譫語神糊,闔家驚懼,謀之於窯貨店主劉裕昌。蓋裕昌店主,與劉為兄弟行也。因薦余往診,時在抗戰勝利之前三年。

余至該裏,見賭台林立,煙館亦有數家。蓋余過比戶之門,非呼盧呼雉之聲,即吞云吐霧之氣。余自忖,今來鬼國矣。及入病家之門,登樓入室,則病者臥床上,亦置一付煙具,始知病者亦芙蓉城主也。

余乃為之診察,熱度頗高,自汗不已。蓋病候與天時之熱,及房間之小,有相因而至者,故使其自汗多也。據自訴胸悶異常,心煩特甚,口渴而不欲多飲。察其舌苔,則濕膩而灰黃,捫之黏指。此即濕溫固有之苔也,而不易化燥,即濕為之耳。

詢其小便黃赤,大便在前一星期,則軟而不暢,此三四日中,則大便未解。此濕與熱並之邪,漸將化燥也。

細察其胸背皮膚,似有白痦隱於皮下,但不明顯。紅疹雖有,但亦不多。

診其六脈遲緩,與體溫之高不相應,此濕溫固有之脈象,乃診斷上之一大助也。

余因忖度其情,濕溫當通大便之時,不能不通,不過不能大下耳。此時雖未全化燥,但大便已三四日不解,若不通利,則反有造成腸出血之危險。設大腸之濕,全從熱化,而致大便燥結者,則又當大下矣。

乃為之處方,以大黃黃連瀉心湯合三仁湯法,加減與之。令服一劑,告以用藥之意。迨服後果大便得解,黏膩而醬黃,小便亦較多。二煎服後,大便又解一次,黏膩如前。次晨視之,皮膚之白痦,已漸透出,而捫之格手矣。原有紅疹,顏色亦較鮮豔。

至下午復延余診,詢其胸悶已較減,心煩亦較安。乃將原方錦軍減為一錢,加炒僵蠶二錢,五分,再服一劑,大便又解一次,小便轉為淡黃,而量亦較多,心煩已除,惟胸悶未清。

至三診之時,為之去錦軍,減川連,令再服二帖。於是諸症大減,而胸悶亦解矣。

至第五日複診,見其險象已除,餘邪未清。改以竹葉石膏湯合黃連解毒湯法加減,連服二帖,熱即退清,表裏均和。再處以調理本元之方,以扶其病後之虛贏焉。

大黃黃連瀉心湯合三仁法方

錦紋軍二錢,川黃連一錢,生黃芩三錢,飛滑石四錢,杏仁泥三錢,生薑仁五錢,白蔻仁二錢,製半夏三錢,粉葛根三錢,鮮竹葉三錢

白話文:

標題:[濕溫轉燥病症]

內容:在炎熱的夏季,劉慶生先生罹患了濕溫疾病,經由多位醫生治療卻長時間未能康復,病情逐漸惡化,出現胡言亂語、精神混亂的狀況。我去診斷時,發現他的體溫非常高,持續自發性出汗,胸口悶痛,心煩意亂,舌頭表面覆蓋著厚重且呈灰黃色的舌苔,小便呈現深黃色甚至偏紅,大便變得乾燥。皮膚下有疹子隱藏著,無法完全透出體表。我給他開了大黃黃連瀉心湯加上三仁湯。服用一劑後,他的大便得以順利排出,體溫下降,疹子也開始透出皮膚。再服用一劑,疹子密佈如珠,但數量減少。最後,我使用竹葉石膏湯和黃連解毒湯的配方進行調整,讓他完全恢復健康。

劉慶生,住在曹家渡的忻康裏,52歲,在1942年夏末時,得了濕溫型的傷寒。起初其他醫生治療都沒有成效,拖到十幾天後,病情發展到胡言亂語、精神混亂的地步,全家人都非常恐慌,轉而向一家瓷器店的老闆劉裕昌尋求協助。劉裕昌與劉慶生是兄弟,因此推薦我去診斷,當時是抗戰勝利前三年。

我到達忻康裏,發現那裡充斥著賭博和吸食鴉片的場所。經過每一戶人家,不是聽到賭博的聲音,就是看到吞雲吐霧的景象。我心想,這簡直是個鬼蜮之地。進入劉慶生的家中,爬上樓梯進到房間,發現他躺在牀上,牀邊擺放著吸食鴉片的器具,才知道他也是個鴉片鬼。

我為他診斷,發現體溫非常高,而且不停出汗。因為病狀與天氣的酷熱,以及房間狹小有關,所以導致他大量出汗。他告訴我胸口異常地悶,心情特別煩躁,口渴卻不想多喝水。我檢查他的舌苔,發現舌面濕潤且呈灰黃色,觸摸會沾手。這是典型的濕溫舌苔,但不容易轉為燥性,因為濕氣影響。

他告訴我小便呈現深黃色甚至偏紅,過去一週的大便雖然軟但排泄不暢,近幾天更是無法排便。這顯示濕氣與熱氣結合的病邪,正逐漸轉變為燥性。

我仔細檢查他胸部和背部的皮膚,似乎有白色的疹子隱藏在皮膚下,但不明顯。雖然有紅疹,但數量不多。

我測量他的脈搏,發現心跳緩慢,與高體溫不相符。這是濕溫的典型脈象,對診斷有很大幫助。

我思考著,對於濕溫的病人,應該要促進排便,不能讓它阻塞。雖然尚未完全轉為燥性,但已經好幾天無法排便,如果不處理,可能會導致腸道出血的風險。如果大腸的濕氣完全轉化為熱氣,導致大便乾硬,那就必須要強烈的通便。

我為他開了大黃黃連瀉心湯加上三仁湯的配方,並做了些微調整。他服下一劑後,大便順利排出,粘稠且呈醬黃色,小便也增多。再次服用後,大便又排出一次,質地與之前一樣。隔天早上,皮膚下的白疹已經逐漸透出,摸起來有突起感。原本的紅疹,顏色也變得更鮮艷。

到了下午,他再次請我看診,他告訴我胸口悶的感覺減輕,心情也平靜許多。我將原處方中的錦紋軍減為一錢,加入炒僵蠶二錢,再讓他服用一劑。大便再次排出,小便轉為淡黃色,量也增多,心煩的情緒消失,只是胸口悶的感覺還在。

第三次看診時,我將處方中的錦紋軍去掉,減少川黃連的用量,讓他再服用兩帖。所有症狀大幅減輕,胸口悶的感覺也消失了。

到了第五天再次看診,發現他已經脫離危險,剩餘的病邪也清除。我改用竹葉石膏湯加上黃連解毒湯的配方,連續服用兩帖,體溫退去,身體內外都恢復正常。最後,我開了一帖調理身體的藥方,幫助他補充病後的虛弱。

大黃黃連瀉心湯合三仁法方

錦紋軍二錢,川黃連一錢,生黃芩三錢,飛滑石四錢,杏仁泥三錢,生薑仁五錢,白蔻仁二錢,製半夏三錢,粉葛根三錢,鮮竹葉三錢

再診方

原處方中的錦紋軍減為一錢,加入炒僵蠶二錢。

三診方

原處方去掉錦紋軍,川黃連減為七分。

竹葉石膏湯合黃連解毒法加減方

鮮竹葉三錢,生石膏二兩,製半夏三錢,炙甘草一錢五分,上川連七分,生黃芩二錢五分,生山梔二錢,生薏仁三錢,炒粳米一酒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