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余無言醫案》~ 傷寒 (3)
傷寒 (3)
1. 冬令傷寒證
冬令傷寒,發熱無汗。重衾疊被,仍覺惡寒。頭痛肢疼,背腰尤甚。以麻黃湯加羌、芷與服,再劑不效。詢知煎法不善,幾誤病機,仍以原方如法與之,一劑而汗出即解。
友人鄧漢城君,住北京西路宏文書店之樓上。於1940年冬月中旬,重感寒邪。初時惡寒發熱即重,當延附近之中醫,治之無效,改延余診。余察其惡寒高熱,雖重衾疊被,而猶嗇嗇不已。頭痛項強,腰脊酸痛,四肢骨節亦然。捫之則皮膚乾熱無汗,切之則脈浮而緊。此冬月之正傷寒也,當處以麻黃湯加味方。
所以內加羌、芷二味者,以其體肥多濕也。意其必可以一汗而解。
詎一劑不效,次日複診,再荊亦不效。余覺藥頗對證,然何以不效,世果有剪草席而冒為麻黃者乎?因令轉延他醫。鄧因喉間微有疼痛,改延喉科朱子云診之,服藥依然無效。
翌日午後,請楊星候君,復延余診。察其病狀如前,惡寒等表證仍在。因細詢前日兩次煎藥之情況。詎其夫人龔志芳女士。囁嚼欲言而又止。余告以但說無妨,可設法補救也。
龔因詳告余曰:「第一日之方,係未遵先生之囑,由藥店代客煎藥者,覺其藥淡而不濃。次日因兩孩吵鬧,病人怕煩,我攜孩外出,令娘姨朱媽煎藥。不料朱媽又去洗衣,將藥湯燒乾,再急加水重煎。而又加得太多,故頭煎服下一碗,還余下半碗之多。後再加入二煎服之,始終無汗,故不敢令漢城知。
」今始密告我也。余聞之大笑,知其煎服未能如法之由。乃令速配原方,由余指導煎藥。
先將藥置罐中,水泡半小時後(仍須多泡些時,因余不能久留也),即將爐火改小,慢火煎熬,漸至煎沸。約又二十分鐘,藥湯已濃。其色深黃而帶棕色,余曰可矣。乃離火置地上,約兩分鐘,瀝清乘熱與服。余即辭去。
服藥不半小時,果周身覺熱,而汗漸外出,終之淋漓不已。又半小時後,汗雖漸少,而約持續二小時之久,其汗乃止。一身寒熱盡退。六小時後,再服二煎。又得微汗片時,病即霍然。後又服調理之劑兩帖,恢復健康矣。
麻黃湯加羌活白芷方
生麻黃三錢,川桂枝三錢,杏仁泥四錢,炙甘草二錢,川羌活二錢五分,香白芷三錢,生薑三片
白話文:
標題:[冬季感冒症狀]
內容:在冬天得了感冒,出現發燒但沒有出汗的情況。即使蓋了好幾層被子,仍然感覺很冷。頭痛和肢體疼痛,尤其是背部和腰部更嚴重。初次使用麻黃湯加上羌活、白芷服用,再喝一次還是沒有效果。後來得知原來是煎藥的方法不對,差點誤了病情,於是按照正確方法重新煎制原來的藥方,喝了一劑後就出汗,病情馬上得到了緩解。
朋友鄧漢城住在西北京路上的宏文書店樓上。在1940年冬天的中旬,他感染了嚴重的寒邪。起初,他就出現了嚴重的寒冷和發燒,找了附近的中醫治療,但沒有效果,於是找我來診治。我發現他體溫高且持續寒冷,儘管蓋了很多被子,但他還是感到冷得發抖。他頭痛、脖子僵硬,腰部和脊椎痠痛,四肢的關節也有同樣的感覺。摸他的皮膚乾燥發熱,沒有出汗,脈搏跳動快而緊繃。這是典型的冬季感冒,應當用麻黃湯加味方治療。
之所以在方子里加入羌活和白芷,是因爲他身體肥胖,體內溼氣較多。我認爲這應該能讓他出一身汗,從而病情得到緩解。
但是,喝了一劑藥後並沒有效果,第二天再次看診,依然沒有效果。我覺得藥物對症,爲何不見效呢?難道有人把草蓆當作麻黃嗎?於是建議他找其他醫生看看。因爲鄧漢城喉嚨有些疼痛,所以找了喉科的朱子雲醫生診治,但吃藥後仍然沒有效果。
隔天下午,楊星候先生再次請我去給鄧漢城看診。我檢查發現他的病情和之前一樣,仍然有寒冷等症狀。於是我詳細詢問前兩次煎藥的情況。他的夫人龔志芳女士似乎想說什麼卻又停下了。我告訴她儘管說,我們可以想辦法補救。
龔志芳告訴我:“第一天的藥方,沒有遵循您的囑咐,是由藥店幫忙煎的,藥湯味道淡並不濃。第二天因爲兩個孩子吵鬧,病人怕煩,我帶孩子們出去,讓傭人朱媽煎藥。沒想到朱媽去洗衣服,將藥湯燒乾了,再急着加水重新煎煮。而且加的水太多,所以頭一劑只喝了一碗,還剩了半碗。後來再加入第二劑一起喝了,但始終沒有出汗,所以沒敢告訴漢城。”
現在她才悄悄告訴我。我聽後大笑,知道煎服沒有按正確方法的原因。於是讓她馬上重新配齊藥方,由我指導煎藥。
先將藥材放在鍋裏,用水浸泡半小時(其實應該多泡一段時間,但我不能久留),然後調小爐火,慢慢熬煮,直到開始沸騰。大約二十分鐘後,藥湯變得濃稠。顏色深黃帶點棕色,我說可以了。然後熄火放在地上,約兩分鐘後,過濾掉雜質,趁熱服用。我隨即離開。
服藥不到半小時,果然全身感到熱,汗水逐漸滲出,最後汗流不止。又過了半小時,雖然汗量減少,但持續了兩個小時左右,汗才停止。全身的寒熱症狀都消失了。六小時後,再服用第二次煎煮的藥。又出了一點汗,病狀立即好轉。之後再服用了兩劑調理的藥,恢復了健康。
麻黃湯加羌活白芷方
生麻黃三錢,川桂枝三錢,杏仁泥四錢,炙甘草二錢,川羌活二錢五分,香白芷三錢,生薑三片。
2. 冬令傷寒液少證
病者胃素不健,體質不強,表裏津液不足,非盛夏則皮膚無汗,至嚴冬則小便頗多,故平素即大便乾燥。忽患傷寒,余診其發熱惡寒,頭痛肢痛,項背腰臀,均覺痛楚,兩目帶紅,而唇齒乾燥。予以桂枝麻黃各半湯,服如桂枝湯法。一劑而緩汗解,再以小量之小承氣湯,微和其裏,便通即愈。
友人楊達奎教授,胃納不甚強健,故體質不強。周身皮膚,乾燥不澤。平素頗喜品茗,雖每日飲多,而小便亦多,故其津液顯然呈不足之象。非至盛夏之時,則皮膚無汗。一至嚴冬之際,則小便更多。此所以肌膚索澤,而為大便乾燥之因也。
在1949年冬月下旬,忽患傷寒。始則嗇嗇惡寒,及四肢手足關節,均覺酸楚。而獨皮處無汗,氣息微喘,而微有噁心。經余診之,斷為正傷寒之候。楊君聞之,以為必用麻黃湯方,蓋向知余治傷寒而喜用經方也。
余曰:「以君之證,麻黃湯在所必用。以君之體質,素來津液不足,麻黃總嫌太峻,蓋不能大發其汗也。余有一法,改用桂枝麻黃各半湯,服如桂枝湯法。即服藥後,俟微有汗意之時,再飲熱粥一小碗,使微汗緩緩外透。不可令如水淋漓,如此則病必除矣。」
楊君然之,其夫人秦碧筠親為煎藥。如法服後,約半小時,果然微汗出矣,頭面胸腹及四肢,均感微濕,而周身疼痛已較松。乃將預先煮好之熱稀粥,以湯瓢與之。
服粥後,微汗時間更為延長,先後約三小時,而寒熱漸退,身疼立瘳。晚間續服第二煎,其病爽然若失。
次日複診,見其體溫復常,毫無所苦,惟舌苔微膩。詢其大便,因素來大腸津液不足,必隔二三日一解。今前後計之,已五日未解。按其腹部,脘口尚和,惟按其臍下少腹,微有硬痛耳。再為之處以小承氣湯,量亦較少。令其煎服之後,只求大便一通,即停後服,目的在微和其胃腸,而不在大攻也。
迨一服之後,大便果下燥黑之糞球數枚,夾以溏黏之半流動物,而表裏均和而痊矣。
桂枝麻黃各半湯方
川桂枝二錢五分,京赤芍一錢五分,生麻黃一錢五分,炙甘草一錢五分,杏仁泥三錢,生薑三片,紅棗五枚
小承氣湯方
錦紋軍二錢,川厚朴二錢,炒枳實二錢五分
白話文:
[冬季感冒導致體液不足的情況]
病人原本胃部機能不佳,身體狀況不夠強壯,全身的水分與津液不足。不是盛夏時節,皮膚上就沒有汗水,到了寒冬,小便卻特別多,因此平時就有大便乾燥的情況。突然得了感冒,我診斷他出現發燒怕冷、頭痛和四肢疼痛的症狀,項背、腰部和臀部都感到疼痛,雙眼泛紅,嘴脣和牙齒也感到乾燥。我讓他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,就像服用桂枝湯的方法一樣。喝了一劑後,輕微出汗病情緩解,再讓他服用少量的小承氣湯,調和內臟,大便通暢後就康復了。
朋友楊達奎教授,他的胃功能不算太強,因此身體狀況也較弱。全身皮膚乾燥無光澤。他平時喜歡喝茶,即使每天喝很多水,小便也很多,所以他的體內津液明顯不足。除非是盛夏,皮膚才會出汗。一到冬天,小便就更多。這就是為什麼他的皮膚乾燥,導致大便乾燥的原因。
在1949年的冬天,他突然得了感冒。起初,他感覺到寒冷,四肢和關節都感到痠痛,皮膚無汗,呼吸微喘,有點想嘔吐。經過我的診斷,判定他是得了典型的感冒。楊教授聽了,以為我一定會開麻黃湯的方子,因為他知道我治療感冒時偏好使用傳統的藥方。
我說:「根據你的症狀,麻黃湯確實適用。但考慮到你身體一向津液不足,麻黃太猛,不能讓你大量出汗。我有一個方法,改用桂枝麻黃各半湯,服藥方式跟桂枝湯一樣。服藥後,等到有微微出汗的感覺時,再喝一碗熱粥,讓汗緩慢地從體表散出。不要讓汗水像流水一樣,這樣病就會好了。」
楊教授同意了,他的妻子秦碧筠親自煎藥。按照方法服用後,大約半小時,他真的開始微微出汗,頭、臉、胸部、腹部和四肢都感到有些濕潤,全身的疼痛也減輕了。然後,她將事先煮好的熱粥喂給他吃。
喝粥後,微汗持續時間更長,大概三小時左右,寒熱逐漸消退,身體的疼痛立刻消失。晚上繼續服用第二次煎煮的藥,病情大大改善。
第二天再次診察,看到他的體溫恢復正常,沒有任何痛苦,只是舌苔有點膩。我問他大便的情況,因為他大腸的津液一向不足,必須隔兩三天才能排便一次。算起來,已經五天沒有排便了。檢查他的腹部,胃口還不錯,只是按下腹部靠近肚臍的地方,有些許硬痛。我再給他開了小承氣湯,份量較少。讓他煎藥服用後,只求大便通暢一次,然後停止後續的服藥,目的是調和他的腸胃,而不是強烈攻下。
服藥後,他果然排出了一些乾燥黑色的糞球,夾雜著一些半流動的糞便,內外都恢復了和諧,病情完全康復。
桂枝麻黃各半湯配方
川桂枝2.5錢,京赤芍1.5錢,生麻黃1.5錢,炙甘草1.5錢,杏仁泥3錢,生薑3片,紅棗5顆
小承氣湯配方
錦紋軍2錢,川厚朴2錢,炒枳實2.5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