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余無言醫案》~ 診餘漫話 (1)
診餘漫話 (1)
1. 診餘漫話
2. 藥用寒溫補瀉,當察患者體質
我們診治多種疾病,經常鬚根據辨證中之四診八綱和患者的體質情況,以確立藥用之法則與規範。寒證用溫劑,熱證用寒涼之品,「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」,幾乎為臨床醫師所共識。但其中我們應十分重視患者的體質現狀。如忽視於此,難以在施治中獲得滿意的療效,往往可能產生「施治不效」或「過猶不及」,甚至產生不良的副作用或加重病情之弊。
清代名醫趙濂從整體出發,闡明醫者在辨證後,如何掌握恰當施治時,曾分析患者的體質情況和藥用之寒熱、溫涼、補瀉之間的關係。他在《醫門補要》中說:「人體質有虛實之分,稟性有寒熱之異。屬寒體者,病時宜用涼藥中微加溫和之品以監之,若太苦寒則敗胃,有欲吐瀉、胃寒腹痛之患。
屬熱體者,病時宜用熱藥者,惟溫平之品以緩治,若太燥烈,恐激起本源之火,致煩渴、狂暴、失血之患。屬實體者,或因病變虛,宜用補劑,須少少與之,若太呆補,致不食、腹脹、中滿、逆氣之患。屬虛體者,病時宜克伐,尤宜性緩之品,若太峻利,致虛脫多汗,肢冷懶言,煩躁欲入水之患。」
由此不難體會,中醫診療中辯證思維和因人制宜的圓機活法,也是衡量醫者診治水準高低的一杆尺規。希望讀者能對趙濂這段名言,予以深入學習和體驗。
白話文:
我們在治療各種疾病時,通常會根據中醫的四診八綱理論和病人的身體狀況,來決定用藥的方法和原則。對於冷性病症,我們會使用溫性藥物;對於熱性病症,則使用冷性藥物。對於體虛的病人,我們會給予補藥;對於體壯的病人,可能會使用一些瀉藥。這種「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」的原則,是大多數醫生都認同的。然而,我們必須非常重視病人的實際體質。
如果忽略病人的體質,很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,甚至可能會出現「過度治療」或「治療不足」的情況,導致不良反應或是病情惡化。
清朝著名醫生趙濂在其著作《醫門補要》中提到,人體質有虛實之分,個體本質也有寒熱之別。對於體質偏寒的人,生病時適合使用略帶溫性的涼藥,若藥物太寒,可能會造成胃部問題,如嘔吐、腹瀉、胃寒和腹痛等。
對於體質偏熱的人,生病時應使用溫和的熱藥,若藥物太熱,可能會激發體內原有的火氣,導致口渴、狂躁和出血等問題。對於體質強壯的人,即使因為疾病變得虛弱,仍需小心使用補藥,補藥過量可能導致消化不良、腹脹、腹部滿脹和氣逆等問題。
對於體質虛弱的人,生病時應使用性質溫和的藥物進行調理,若藥物太強烈,可能會導致虛弱、多汗、四肢冰冷、說話無力、心煩和想要泡冷水等問題。
由此可見,在中醫治療中,辨證論治和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,這也是評估醫生診療水平的重要標準。希望讀者能深入理解趙濂的這段話,並在實際中體驗其深意。
3. 用中西二法調治腎臟性水腫
早歲,余開業於阜甯時,有東北鄉王某者,年且六十有奇,患水腫證,時當七月,抬來城中求治,入北門,即詢之道途中人曰:「城中醫生,善於內科者為誰。」人成告之曰:「有餘某者,中西醫家也,盍試之。」病家即抬來求治。
余察其症狀,為之咋舌。腰以下腫勢最盛,兩腿如象足,兩腳如冬瓜,陰囊如懸瓠。胸部以上則較輕,兩手及頭面均腫,腿皮腫如胡桃。凡腫處,均明如玻璃,彈之即可立破,捫之冷如冰,呼吸短促,喘聲如哮,舌苔白滑,黏膜均呈白色,脈按之而不可得,小便甚短少,且陰莖完全縮人囊內,視之幾如葫蘆上一小孔耳。
詢其既往症,則謂「五月問,曾途行遭大雨,後即發腫,且不思食,先由兩足腫起,漸次向上,而膝、而股、而會陰、而腹、而腰、而胸、而上肢、而頭面,迭延多醫,服藥均無效,以迄於今,不食且十餘日矣。先生其有良法否?」余以年高症重,有難色。病者再四乞為治療。
余乃告之曰:「危險殊甚,中醫用利水健脾諸劑,既不見效,再施類似治法,亦難見功。西藥有發汗劑,名匹羅卡品(Piloarpin)者,姑試之,效則吉矣。」蓋余恐患者多日不食,用此猛烈之發汗劑,恐其隨汗而脫也。
然病者命在朝夕,與其坐而待斃,不如含藥而亡。取得病家同意,余乃為之注射匹羅卡品1毫升。無何,大汗淋漓,由頭至足,無處無汗,拭之黏指,腥臭觸鼻。約一句鐘,汗出如洗,床下聞有滴答聲。至是喘聲漸微,患者似減輕苦楚,惟疲憊異常,呼之只微聲應耳。無何,索便桶,小便亦大利,患者大快。
再察其全身腫勢,消去一半,旋即進流動、易消化之食物少許,勿使多食,一夜甚安。
次日,余即改以中醫治水腫名方——實脾飲(嚴用和《濟生方》方)與服。過五日,已能扶杖行動。余又以匹羅卡品注射0.5毫升,復又出汗,惟不若前兩次之多耳。余以其病既退,不能再用猛烈之發汗劑。即以實脾飲為主方,再加重利水之品,十帖而康健如初。由此可見,中西藥可以並治以提高療效。
白話文:
早些年,我在阜寧開業時,有個來自東北鄉的王先生,年近六十,患有水腫病症。當時正值七月,他被家人抬到城裡尋找治療,一進入北門,就向路人詢問:「城裡哪位醫生擅長內科?」大家告訴他:「有個叫餘某的,是中西醫結合的醫生,你可以試試看。」於是病人就被抬來找我治療。
我看他的病情,感到十分驚訝。腰部以下的腫脹非常嚴重,雙腿腫得像象腿,雙腳腫得像冬瓜,睪丸部位腫得像吊著的葫蘆。胸部以上的腫脹相對較輕,但雙手和臉部也有腫脹,腿部皮膚腫得像胡桃。所有腫脹的地方都像玻璃一樣透明,一按就會破裂,摸起來冰冷,呼吸急促,喘息聲像哮喘一樣,舌苔白滑,黏膜都是白色的,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,小便非常少,而且陰莖完全縮進了睪丸袋裡,看起來就像葫蘆上的一個小孔。
我詢問他過去的病情,他說:「五月份的時候,我在路上遇到了大雨,之後就開始出現水腫,並且食慾不振。最初是雙腳開始腫脹,然後逐漸向上擴散,到了膝蓋、大腿、會陰、腹部、腰部、胸部、上肢和臉部。我找了很多醫生,吃了不少藥,但都沒有效果。直到現在,已經十多天沒吃東西了。先生,你有好方法嗎?」考慮到他年紀大,病情嚴重,我有些為難。但他再三請求我治療。
我告訴他:「你的病情非常危險,中醫用的利水和健脾藥物都沒有效果,再使用相似的療法恐怕也難以見效。西方有一種發汗藥,叫做匹羅卡品,我們可以嘗試一下,如果有效就好了。」我擔心他多日未食,使用這種強烈的發汗藥可能會導致他隨著汗水流失而衰竭。
然而,病人命懸一線,坐以待斃不如冒險一試。在得到病人同意後,我為他注射了一毫升匹羅卡品。不久,他全身大汗淋漓,從頭到腳,每一處都在出汗,擦汗時手指沾滿汗液,汗味腥臭。大約一個小時後,汗水如同沐浴一般,牀下都能聽到滴答聲。這時,他的喘息聲漸漸減弱,病人似乎減輕了些痛苦,只是極度疲憊,呼喚他時只能微微應答。不久,他要求使用便盆,小便也變得順暢,病人感到非常舒暢。
再次檢查他的全身腫脹,已經消退了一半。隨後,我讓他進食少量流質、易消化的食物,不讓他多吃,那一夜他睡得很安穩。
第二天,我改用中醫治療水腫的著名方劑——實脾飲(出自嚴用和的《濟生方》),讓他服用。五天後,他已經能拄著柺杖行走。我又為他注射了0.5毫升匹羅卡品,他又出了汗,但這次的量不如前兩次那麼多。考慮到他的病情已經好轉,我認為不能再使用如此強烈的發汗藥。我以實脾飲為基礎,增加了有利水作用的成分,經過十帖藥的治療,他恢復了健康。由此可見,中西藥可以聯合使用,以提高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