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余無言醫案》~ 傷寒 (1)
傷寒 (1)
1. 傷寒
2. 夏令傷寒證(一)
時當夏令,婦人惡寒高熱。頭痛項強,體疼骨疼,周身無汗、脈浮而緊。微有噁心及氣急,此真六月傷寒也。詢其致病之源,係在電影場中,為冷氣所逼。以麻黃湯加葛根、霍香主之。
友人楊達奎君,其夫人秦碧筠,年41歲。於1942年6月下旬,忽患傷寒。余診之,症狀如上。心竊異之,因其非勞動階級,何由致此。既詢其致病之由。秦即詳告云:「滬上風行一時之觀世音影片,在滬光大戲院開映。聞其情節至佳,因於昨日晚場往觀。時天氣頗熱,乃著云紗短衣而往。
入場則冷氣開放,涼爽如秋,意至適也。迨一小時後,身覺微涼,繼則較甚。但以情節苦楚,為之心酸墮淚,欲罷觀而不能也。直至終場以後,更覺寒矣。歸時路遠,又未步行,乘車而返。夜深途中人少,車快如飛,於是惡寒更甚矣。抵家即覆被而臥,始則惡寒不熱,至四小時後,則寒熱並作矣。
再進則頭痛項強,身痛骨痛,周身無汗,而亢熱矣。若初微覺涼時,早出影場,必不至有此病也。
余既得其病情,且確為傷寒的證。不能因在夏令,而概不用麻黃也。昔賢謂有此證即用此藥,亦何懼哉。乃處以麻黃湯加葛根、藿香,令其照法煎服,不必顧慮。時其夫楊君已回原籍,無人掌握服藥事。其鄰人有稍知藥性者,謂」六月不可服麻黃,即便服之,亦只能三分之一,不可孟浪也,」秦從其商。服後微汗,但旋又復熱而無汗,次日再延余診。
余頗訝之,再三質詢,乃以實告。余當謝以不敏,令其再延他醫。
他醫治之,仍然無效。至第三日,挽張士瀛復來延余,並為深致歉意。且云:「先做與楊君為好友,請勿計其妻不信任也。」余從之往。見其症狀雖末變。而較有煩躁意。因將原方去霍香,加生石膏五錢。秦服之,一劑而汗出、熱退、神安。後為之清理餘邪,微和其大便,即告痊可。
中秋將至,楊君由原籍回滬。備悉其事,特向余致謝意曰:「若不再服麻黃,輾轉更換多醫,設有不測,咎將誰歸耶?無怪先生之不肯複診也。」余笑頷之。
麻黃湯加葛根藿香方
生麻黃三錢,川桂枝三錢,杏仁四錢,炙甘草二錢,粉葛根四錢,廣藿香三錢(按第二方,去藿香,加生石膏五錢。)
白話文:
標題:夏季感冒案例(一)
故事發生在夏季,一位女士突然感到極度寒冷並伴隨高燒。她出現頭痛、脖子僵硬、全身疼痛,包括骨骼,而且全身沒有汗水,脈搏浮現且緊繃。偶爾會有輕微的噁心和呼吸急促,這正是夏季感冒的典型症狀。追問她的病因,原來是在電影院看電影時,受到過度冷氣的影響。醫生決定以麻黃湯添加葛根和藿香來治療。
楊達奎先生的妻子秦碧筠,41歲,在1942年6月下旬突然生病。我去診斷她,發現她的症狀正如上述。我心裡有些驚訝,因為她並不是勞動階層,怎麼會得到這種病。當我問起她的病因,秦詳細告訴我:「上海有一部非常流行的觀世音電影,在滬光大戲院上映。聽說劇情很精彩,所以昨晚我穿著薄紗短衫去看。
進入電影院後,冷氣開放,涼爽得就像秋天一樣,感覺非常舒適。但約一小時後,我開始感到有點冷,後來更嚴重了。然而,由於劇情太感人,我為此流淚,無法停止觀看。直到電影結束,我覺得更冷了。回家路程遠,我並未步行,而是坐車回去。深夜,街上人少,車子飛快地行駛,因此我感到更冷。到家後,我立即蓋上被子躺下,開始只感到冷,但四小時後,我開始發燒。
之後,我出現頭痛、脖子僵硬、全身疼痛,全身無汗,卻高燒不退。如果我剛開始感到涼的時候就離開電影院,應該不會生病。
瞭解她的病情後,確定她是得了夏季感冒。即使在夏天,也不能完全避免使用麻黃。古語有云,有這種症狀就要用這種藥,有何好怕的。我開了麻黃湯添加葛根和藿香,吩咐她按照指示煎煮服用,不用擔心。當時楊先生已返回老家,家中無人負責照料她服藥的事宜。她的鄰居稍微懂點藥理,建議說:「六月不能服用麻黃,即使要服用,也只能服用三分之一的量,不能冒險。」秦聽從了鄰居的建議。服藥後,她出了些汗,但不久又發燒且不出汗,第二天再度找我看診。
我對此感到相當驚訝,經再三詢問後,她才告訴我真相。我表示理解,並建議她另尋其他醫生。
其他醫生治療後,情況依然沒有改善。到了第三天,張士瀛再次邀請我前往,並深表歉意。他說:「我和楊先生是好朋友,請不要介意他妻子的懷疑。」我同意前往。雖然她的症狀沒有變化,但她顯得有些煩躁。我將原處方去掉藿香,加入五錢生石膏。秦服用後,一次出汗,熱度下降,精神恢復。後來,我幫她清除體內餘邪,稍微調理了她的腸胃,她的病就完全好了。
中秋節即將來臨,楊先生從老家回到上海。得知整件事情的經過,特別向我致謝:「如果不再服用麻黃,不斷換醫生,萬一有什麼意外,該怪誰呢?難怪你不肯再來診治了。」我微笑點頭。
麻黃湯加葛根藿香配方
生麻黃三錢,川桂枝三錢,杏仁四錢,炙甘草二錢,粉葛根四錢,廣藿香三錢(按照第二次處方,去掉藿香,加入五錢生石膏。)
3. 夏令傷寒證(二)
夏令酷熱,晚間當門而臥,迎風納涼。午夜夢酣,漸轉涼爽。至二時左右,覺寒而醒,人室就睡。俄而寒熱大作,頭痛骨疼,壯熱無汗。漸至煩躁不安,目赤口乾,氣急而喘。此夏令急性傷寒也,大青龍湯主之。
友人鄧漢城之侄,名一東,身體素壯,不易患病,於七月間忽病傷寒。時天氣白晝頗熱,至半夜後則轉清涼。一東於晚間十時後,當門而臥,赤膊赤脛,只著一短褲,涼風拂拂,一夢如登仙矣。迨至二時左右,迎門風勢更大,涼氣逼人,身發寒戰而醒。立即閉戶入房,裹毯而臥,猶覺寒戰不已。
再加厚被,並飲開水一杯,約一小時,寒戰始止。孰知再後不半小時頃,而體溫上升,愈升愈高。頭痛體痛,周身無汗,捫之炙手。時漸天明,遂延醫療治。
時醫以荊芥、薄荷、豆豉、藿香等治之,絲毫無效。延至下午三時,漢城延余往診,途中即告余以得病之由。既至入室,見其時寒時熱,熱多寒少,周身無汗,心煩不安,手足躁擾,氣急微喘?自訴頭痛如刀劈,百節如被校。再測其體溫,已至41℃。脈亦洪大而浮緊。其病之重,可想而知矣。
立為書大青龍湯一方。主藥生麻黃用四錢,川桂枝用四錢,生石膏用四兩,他藥准此比例。不用大棗,而易以鮮竹葉五錢。囑配方回家自煎,並告以煎法。先煎石膏,次下諸藥。煎成濾去湯上浮沫,滿碗服之。必得大汗一身,乃可速愈也。
余乃辭去。不意方箋送至藥店,店員不敢配方,驚訝之極曰:「此方劑量之大,從未見聞。現雖暑熱炎天,石膏竟用至四兩,已屬駭人。而麻黃、桂枝,均用至四錢。當此時令,而服此方,豈不火上加油耶。此位大醫師,必是昨晚醉酒,至今日尚未醒者也。」以方箋授來人,揮之使去。
漢城得知,復親來余所,問分量有無錯誤,並告知藥店人員之言。余曰:「絲毫無誤,此時醫所不敢用,故彼未之見耳。」乃於方箋眉上寫明:「此方由本醫師完全負責,與藥店無涉。」並加蓋一章,以昭責任。使人再去配方,店員只得照配,並謂來人云:「但願第二方明日再來。
」盡半譏半懼之辭也。
藥既配回煎服,無何,煩躁更甚,一家惶恐,強自鎮靜。不半小時,而汗漸出,愈出愈暢。內衣盡濕,浸及被裏亦濕。大汗約半小時,漸漸汗少。計汗出汗止,為一小時又四十分。而高熱一退,諸病爽然若失矣。
次日一東親自乘車,來就余診。告我服藥後之情形,余心大快。又為處一清理餘邪之方,兼通大便,使之照服一劑,毋須三診也。一東即乘車至藥店,告店員曰:「我即昨日服四兩石膏、四錢麻黃之人也。」於是相與驚訝,均大贊服。
然吾猶有言者。依余經驗,麻黃湯證多,小青龍湯證次之,而大青龍湯證則較少。蓋正傷寒之發於冬令,而化為大青龍湯證者頗少。問或有之,亦須至五六日不解,天寒忽然轉溫,化煩躁乃速,否則不易見。今一東化煩躁如此之速.蓋是時令炎熱之故。昔人謂,有是證即用是藥,豈可不三致意哉。
白話文:
在夏季炎熱的季節,有人晚上喜歡門前躺臥,享受迎面而來的涼風。午夜夢境正甜時,天氣開始轉涼。大約凌晨二點左右,因感到寒冷而醒來,便進房繼續睡。不久,寒熱交錯的症狀突然爆發,頭痛、骨痛,且全身高燒卻無汗。病情逐漸加重,患者變得焦躁不安,眼睛紅、口乾,呼吸急促甚至喘息。這是夏季急性傷寒的病症,需用大青龍湯治療。
朋友鄧漢城的侄子一東,平時身體健壯,不易生病,但在七月間突然得了傷寒。當時白天氣溫高,但半夜後轉為涼爽。一東在晚上十點後,門前躺臥,僅穿著短褲,涼風拂過,如置身仙境。到了凌晨二點左右,門前風勢變大,涼意襲人,他開始發抖而醒來。立刻關門進入房間,裹著毯子,但仍覺得冷得不停打顫。
他再加蓋厚被,喝了一杯開水,約一小時後,寒顫才停止。然而不到半小時,體溫迅速升高,頭痛、全身疼痛,皮膚摸起來滾燙,但身上無汗。隨著天色漸亮,他找醫生治療。
醫生使用荊芥、薄荷、豆豉、藿香等藥物,但毫無效果。直到下午三點,鄧漢城請我去診斷,途中告訴我一東得病的原因。進到房間,看到他時冷時熱,熱多冷少,全身無汗,心情煩躁,手腳躁動,呼吸急促,自述頭痛劇烈,全身骨節如被拷打。測量他的體溫,已經達到41度,脈搏洪大且緊繃。病情嚴重程度可見一斑。
我立即開立大青龍湯的處方。主要藥物生麻黃和川桂枝各四錢,生石膏四兩,其他藥物按此比例。不用大棗,改用五錢新鮮竹葉。吩咐他回家自己煎藥,並說明煎法。先煎石膏,再加入其他藥物。煎好後濾去湯上浮沫,整碗服用。必須全身大汗,才能快速痊癒。
我告辭離開。沒想到,藥方送到藥店,店員不敢配藥,非常驚訝地說:「這種藥量之大,前所未見。現在雖然是炎熱的夏天,生石膏用量竟然到四兩,已經夠嚇人了。而麻黃、桂枝都用到四錢。在這個季節服用這種藥方,豈不是火上澆油嗎?這位醫生肯定是昨晚醉酒,今天還沒醒來。」他把藥方交給來人,揮手讓他離開。
鄧漢城得知此事,再次親自來找我,詢問藥量是否有誤,並告訴我藥店人員的話。我回答:「毫無錯誤,這是其他醫生不敢用的藥方,所以他們從未見過。」於是在藥方上方寫明:「此方由本人全權負責,與藥店無關。」並蓋章以示責任。派人再去配藥,店員只好照做,並對來人說:「希望明天不會再有第二張藥方。」這句話帶著半諷刺半恐懼的情緒。
藥煎好服用後,一東的焦躁更加嚴重,全家人都非常恐慌,勉強保持鎮定。不到半小時,汗水開始流出,越流越順暢。內衣全部濕透,連被子裡層也被浸濕。大約半小時後,汗漸漸減少。計算從出汗到停止,共一小時又四十分鐘。高燒一退,所有症狀似乎瞬間消失。
第二天,一東親自開車來找我看診,告訴我服藥後的情況,我非常開心。我又為他開了一個清除殘餘病邪的藥方,兼通大便,讓他照著服用一劑,就不需要再來看第三次診了。一東直接開車到藥店,告訴店員:「我就是昨天服用四兩生石膏、四錢麻黃的人。」這讓所有人都非常驚訝,紛紛讚賞。
然而,我想再說一句。根據我的經驗,麻黃湯的症狀最多,小青龍湯次之,大青龍湯的症狀則較少。真正的傷寒在冬季發生,轉變成大青龍湯症狀的不多。偶爾會有,但通常要到第五六天才會出現,天氣寒冷突然轉暖,煩躁症狀加速,否則不容易看到。現在一東的煩躁症狀如此迅速,可能是因為季節炎熱。古人說,有什麼症狀就用什麼藥,我們豈能不三思呢。
大青龍湯處方
生麻黃四錢,川桂枝四錢,生石膏四兩,杏仁泥四錢,炙甘草三錢,生薑三錢,新鮮竹葉五錢。(原方有大棗,去掉,改用竹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