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愚

《余無言醫案》~ 麻疹 (1)

回本書目錄

麻疹 (1)

1. 麻疹夾食重證

三齒幼女,先之以長途啼哭,風邪襲肺,繼之以葷膩雜食,脾胃大傷。四五日後,忽然發熱,而患麻疹。次日熱高如灼,肌膚乾燥無汗,疹忽隱伏,氣息喘促,目赤面緋,面帶紫暗,舌胎厚膩燥黃,大便不通,小便赤色,漸至牙齦腐爛,口出惡臭,煩躁不安,已呈絕象。投以瀉心承氣合增液法加味方,大瀉而轉安。嗣以藥未續服,終成敗證而殤。

白話文:

三個幼小的女兒,先因長途跋涉而啼哭,風邪侵襲肺部。接著吃下葷油食物和雜食,脾胃受損嚴重。四五天後,突然發熱得了麻疹。第二天高熱如灼,皮膚乾燥無汗,疹子突然隱退,呼吸急促,眼睛發紅,臉色通紅帶紫,舌頭厚膩發黃,大便不通,小便發紅,逐漸牙齦腐爛,口中有惡臭,煩躁不安,已經呈現瀕死的徵兆。投用了瀉心承氣合增液方的加味方,大瀉後轉危為安。後來因為藥物沒有持續服用,最終病情惡化而死亡。

余之此稿,曾刊於《世界醫報》(張贊臣與余合編),病而殤者,即余之第三女也。今當寫此稿時,回憶三十年前之情況,如在目前,猶覺心酸腸折也。女名玖兒,年才三歲,聰明異常兒。時余充本縣第三區小學校長,學生唱歌,兒仿效之,與風琴合拍,音節不訛。先嚴慈以下,無不愛之。

白話文:

這篇文章是我之前發表在《世界醫報》(由張贊臣和我共同編輯)上的。過世的小女孩就是我第三個女兒。現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回憶起三十年前的情景,彷彿就發生在眼前,還是讓我感到心酸難過。女兒名叫玖兒,當時才三歲,聰明得不得了。那時候我擔任本縣第三區小學校長,學生在唱歌,女兒也跟著學,還能配合風琴的音節,唱得一點也不差。從我父親母親以下,沒有人不疼愛她的。

適余姨母來余家,亦頗鍾愛。因姨弟早亡,無有孫息,迨返家時,必欲偕玖兒俱去。先嚴慈及余均不可,而內子反乎為母之常情,抱女置姨懷,促之發車而去。先慈亦以姨無嗣,不忍攔阻,心縱不舍,而亦無如之何。

白話文:

我姨母來我家拜訪,也很疼愛我女兒。因為姨弟去世得早,沒有後代,姨母回家的時候,一定要把女兒玖兒帶走。我父母和我都不答應,但內子卻違背做母親的常理,把女兒抱到姨母懷裡,催促車子開走。我母親也因為姨母沒有子嗣,不忍心阻攔,雖然心裡很不捨得,也沒有辦法。

孰意車行不數裏,玖兒不見親人,始則四顧尋望,繼則啼哭不已。雖經姨母哄騙,仍然哭不絕聲。當日野風亦大,土車行程十八裏,始至其家。立以糖果雜食,羅置其前,哄之食以止其啼。五日之中,凡一日三餐,以魚肉葷膩之品啖之。或一經啼哭,又以糖果雜食甘之。此時之病根已伏矣,而孰知之耶。

白話文:

沒想到馬車走了沒幾里路,玖兒就找不到親人了。一開始他四處張望,後來就哭鬧不止。即使姨母哄騙,他還是哭個不停。那天野風很大,土車走了十八裡路纔到家。家人立刻把糖果和零食擺在他面前,哄他吃東西來止住哭聲。接下來的五天裡,每天三餐都給他吃魚肉和葷食。如果他一哭鬧,就又用糖果和零食哄他。這時病根已經埋下了,但是誰知道呢?

至第六日晨.姨母忽乘車而至。抱玖兒下車人室,面有愁容,蒙兒以巾。余闔家一見,知兒必病矣,驚詢之,果然。察其症狀,如上文所述,並將兒攜去後之情形,詳細告知,而深自悔,不應將兒帶去也。當時兒送至後,立即隨原車而去。

白話文:

到了第六天的早晨,姨媽突然坐車來了。她抱著玖兒下車,進了屋子,臉上帶著愁容,用巾子蓋著兒子的頭。我們全家一看,就知道孩子肯定病了,驚訝地詢問情況,果然如此。我檢查了兒子的症狀,和前面描述的一樣,還詳細地告訴了姨媽把兒子帶走後的具體情況,內心非常後悔不該把兒子帶出去。當時,兒子送回後,我立刻坐原車離開了。

先嚴診察後,立即處方與服。一劑不效,再劑亦不效,漸見嚴重。蓋先嚴以愛孫女心切,反而不敢用重藥,此亦人之恒情也。余心頗急,看此實火之證,熱已內陷,昏譫並作。其他症狀,均險象環生,如上文所述。忽思王孟英之言日,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含藥而亡。乃急書瀉心承氣合增液法加味方大劑,而密與之,不告先嚴知也。

白話文:

祖父診斷後,立刻開藥給她服。服了一劑沒效,再服一劑還是沒效,病情逐漸惡化。因為祖父太疼愛孫女,反而不敢使用強力藥物,這也是人之常情。我心急如焚,判斷這是實火徵狀,熱氣已經深入體內,昏迷和胡言亂語同時發生。其他症狀,都很危險,如上述所說。忽然想起王孟英的說法: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含著藥死去。於是我趕緊寫下大劑量的瀉心承氣湯合增液湯加味方,偷偷給她服下,沒告訴祖父。

待服藥之後,神情甚安。不數小時,大便即通,瀉出惡臭污穢之糞甚多。體溫大降,牙齦不腐,口臭亦大減,周身皮膚,已轉潤澤。察其面色、耳紋、指紋、舌苔,卻為病退之徵,略思飲食,似病已去其七八者,闔家歡忭。

白話文:

服用藥物後,患者精神狀況大為改善。不到幾個小時,大便通暢,排泄出大量惡臭且污穢的糞便。體溫大幅下降,牙齦未腐爛,口臭也大為減少,全身皮膚變得滋潤。從他的面色、耳紋、指紋和舌苔來看,都顯示出病情好轉的跡象。患者略微進食,彷彿病情已經痊癒了七八分,全家人都十分高興。

先嚴旋戒余曰:汝用此方,僥倖治癒此孩,亦大幸事,但慎勿過劑,過猶不及也。余是時以得失心太重,頗然先嚴之言。當日只與梨汁藕粉湯等品,神情絕佳。嗣思此孩,連日來進苦水已多,決至次日再加減一方與服。夜間亦甚安,次日上午亦然。約至下午三時,忽又覺煩躁,體溫漸熾。

白話文:

父親馬上告誡我說:你如果用這個藥方,僥倖把這個孩子治好了,也是大幸之事,但一定要小心不要藥下得太重,過頭了反而不好。當時我因為太重視結果,把父親的話當作耳邊風。那天只給他服用梨汁藕粉湯等藥品,孩子的精神很不錯。然後我想,這個孩子這幾天服用了很多苦藥,決定等到第二天再給他加加減減方子。當晚也很安穩,第二天上午也一樣。大約到了下午三點,孩子突然感到煩躁,體溫漸漸升高。

余大懼,急照前方原量與服,不意絲毫無效。夜間更甚,牙齦復爛,口中復出臭氣。雖連服前方,皆無寸效。症狀時時加劇,延至第三日夜間,添喘而殤。

白話文:

我十分害怕,趕緊按照之前開的方子服藥,沒想到一點效果也沒有。到了晚上情況更加惡化,牙齦再次潰爛,口中又散發出惡臭。儘管連續服用之前的方藥,但一點用都沒有。症狀不斷加重,拖到第三天的晚上,喘氣加重而死亡。

余以轉機之病,忽大反變,中心痛切,莫可名狀。以後凡遇疹毒熱甚,不能外出,轉而內陷者,輒重用前方與之,甚或加犀角、羚羊尖,連服數劑,均獲救治,無一死者。是亦死了一個女兒,添了一個經驗,才能救了多少小孩。如次列兩條,皆其佐證。獨惜吾女之病,造之於他人之手,而吾女之殤,奪之於己掌之上。至今思之,猶覺有餘痛也。

瀉心承氣合增液法加昧方

白話文:

我因為轉胎病,突然病情大反覆,胸中心痛劇烈,難以形容。後來凡是遇到發熱出疹、熱度太高不能外出的患者,病症轉而向內發作的,我就大量使用這個偏方治療,甚至會加入犀角、羚羊尖,連續服用數劑,都獲得了救治,沒有人死亡。這也是死了一個女兒,換得了一個經驗,才能挽救其他這麼多的小孩。以下列舉的兩例就是佐證。只是遺憾我女兒的病是由他人造成的,而她生命的逝去卻是在我自己的手上造成的。到現在想起來,仍覺得痛惜不已。

上川連一錢,生黃芩三錢,生大黃三錢,元明粉三錢,(分沖),大麥冬四錢,鮮石斛五錢,鮮生地五錢,生石膏一兩,金銀花四錢,淨連翹四錢,生梨汁半茶杯(沖),鮮竹葉五十片

白話文:

上川連一錢,生黃芩三錢,生大黃三錢,元明粉三錢(分開沖泡),大麥冬四錢,新鮮石斛五錢,新鮮生地五錢,生石膏一兩,金銀花四錢,淨連翹四錢,生梨汁半杯(沖泡),新鮮竹葉五十片

2. 麻疹熱厥險證

六齡兒童,患生麻疹,醫藥罔效。三日即內陷,煩躁不安,兩目發青而上聳,鼻道乾燥灰黑,而鼻翼煽張,舌苔滿膩燥黃,而邊緣紫絳,口出惡臭,周身亢熱無汗,大便不通,小溲短赤,揚手擲足,指紋青紫,捫其心部,熱甚炙手,而手足發冷,此所謂熱厥也。先令委兒於泥土地上,次與瀉心承氣增液法加味方,大瀉之後,皮膚通汗,一劑知,二劑已矣。

白話文:

六歲的孩童,得了麻疹,各種藥物都醫治無效。過了三天就內陷,煩躁不安,雙眼發青而且上翻,鼻孔乾燥變成灰黑色,鼻翼張開,舌苔發黃、黏膩且乾燥,邊緣呈紫紅色,嘴巴裡發出惡臭,全身燥熱卻不出汗,大便不通,小便短少且發紅,抬高手腳亂舞,指紋發青發紫,用手觸摸心部,感覺非常灼熱像在烤火,而手腳卻冰冷。這就是所謂的「熱厥」。

先讓孩子平躺在泥土地上,然後給他服用瀉心承氣湯加減方。服藥後,皮膚出汗,服一劑症狀就會減輕,服兩劑就會痊癒。

同鄉人譚煥文,夫婦年過四旬,始生一子,愛之愈恒。時在1929年初夏,余初來滬設診。譚以余為內外科,故兒初病時,未延余治。經他醫連治三日,均無效果。至第三日,忽然內陷,症狀如上文所述。其戚左姨,謂與其坐以待亡,不知延余醫師以藥試之,觀其後果如何,譚然之。余既至,見症狀如此,頓感心酸。蓋憶及余玖兒之證,與此兒相伯仲也。

白話文:

同鄉譚煥文夫婦40多歲才生了一個兒子,非常疼愛他。那時是1929年的初夏,我剛到上海開設診所。譚先生一直把我當成內外科醫生,所以孩子最初生病時,並沒有請我診治。經過其他醫生連續治療三天,都沒有效果。到第三天,孩子突然病情加重,症狀如同上面所描述的。他的親戚左姨說,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請我給他用藥試試,看看結果如何,譚先生同意了。我趕到後,看到孩子的症狀如此,頓時感到非常心酸,因為這讓我想起我自己的兒子玖兒,他的情況和這個孩子不相上下。

正診察間,譚之老父,即病兒之祖,曳杖而至。大聲叱煥文夫婦曰:「兒已將死,奄奄一息,何必費錢費鈔。醫生豈神仙耶,請醫生速去,不必將有用之錢,用之於無用之地也。」余聞其言,去留兩難。適有鄉人在側,扶譚父外出,並對之言曰:「老人家對兒女則可,當醫生如此發言,則醫生大難堪矣。」此時譚夫婦向余道歉,請為設法。

白話文:

就在我仔細診察的時候,孩子的祖父,也就是譚先生的父親,拄著柺杖前來。他大聲斥責煥文和他的妻子:「孩子已經快死了,奄奄一息了,何必花錢?難道醫生是神仙嗎?請醫生趕快離開,不要把有用的錢浪費在無用的地方。」我聽了他的話,進退兩難,不知道該離開還是留下。恰好有鄉人在旁邊,扶著譚父親出來,並對他說道:「老人家,對自己的兒女說這種話可以,但對醫生這麼說,醫生會很尷尬。」這時,譚先生夫婦向我道歉,請求我設法幫助。

余稍凝神,乃為之處方。案上載明證屬危險,姑擬一方,聊盡人事而已。後列之方藥,則為余數年前亡女玖兒所服之方也。並囑令將病兒置於泥土地上,任其反復,再續服此方,余即辭去。

白話文:

我稍微集中精神,就幫他開了處方。病歷上寫著病情危急,我姑且開個方子,盡人事而已。後面記載的藥方,是我幾年前去世的女兒玖兒服用的方子。我還交代他們把生病的孩子放在泥土地上,讓他翻身,然後繼續吃這種藥方。說完我就告辭了。

迨一服之後,不三小時,大便暢解,黑垢異常,熱臭之極。繼則皮膚通汗而潤澤,熱度漸減。服二煎後,又解大便兩次。熱勢更減,煩躁漸安,目睛之青色,指紋之紫色,均漸減退,舌苔亦退其半,鼻翼亦不掮張矣。次晨復延余診,余心大慰。心記玖兒之病,以停藥一日而傷,今不可再蹈覆轍矣。

白話文:

服用第一劑藥後,不到三小時,大便暢通,排出的黑色糞便量多且異常發臭,體內熱度也大幅下降。隨後,皮膚出汗而滋潤,熱度逐漸消退。服下第二劑藥後,又排便兩次,體內熱度進一步降低,煩躁感也逐漸平息。眼睛的青色、手指的紫色也逐漸消退,舌苔也退去了一半,鼻翼也不再擴張了。第二天早上,病人再次請我看診,我感到非常欣慰。記取九兒的病情,因為停藥一天而病情加重,現在不能再重蹈覆轍了。

乃將原方減量約三分之一,令再服一劑。大便續下三次,第三日續有輕緩,已略思粥湯矣。乃將次日方再減量與之。並與以粥湯、藕粉及稀薄之牛奶等,每三小時一次。在一星期內,以粥漸加稠,且莫多食,禁食他物。蓋積滯方去,恐傷脾胃,而余火復炎也。

白話文:

將原先的中藥方劑減量約三分之一,讓病患再服用一劑。病患繼續排了三次便,第三天病情持續緩解,並開始稍微想吃粥或湯了。於是將隔天的中藥方劑再次減量給予。同時給予粥、藕粉和稀釋的牛奶等流質飲食,每三小時一次。在一星期內,逐漸增加粥的濃稠度,但不要吃太多,並禁止食用其他食物。因為積滯瘀阻現在才開始消除,以免損傷脾胃,導致殘餘的火氣再次發炎。

余之所以用此方,認為發疹是一事,夾證是一事,最須看清。此兒之證,其夾證與余玖兒相同。即獨養子之過愛,平素必多雜食,此為一般人之恒情,而病根已伏於此矣,故敢用此大劑耳。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,豈不然哉。然死一稚女,救活他孩。喜樂與悲傷,真難明也。

瀉心承氣合增液法加昧方

白話文:

我之所以使用這個方劑,是認為發疹是一種情況,夾雜證狀又是另一種情況,最需要弄清楚。這個孩子的證狀,夾雜證狀與我先前治療的玖兒相同。也就是獨生子女過於溺愛,平時一定會食用許多雜食,這是一般人之常情,而病根已經潛伏於此,因此我才會敢用這種猛藥。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,難道不是如此嗎?然而,死了一個小女孩,卻救活了另一個孩子。喜悅與悲傷,真是難以明辨啊。

上川連一錢,生黃芩三錢,生大黃三錢,元明粉三錢(分沖),大麥冬四錢,鮮石斛五錢,鮮生地五錢,生石膏一兩五錢,金銀花四錢,淨連翹四錢,生梨汁半茶杯(沖),鮮竹葉五十片

白話文:

上川連 0.5 克

生黃芩 1.5 克

生大黃 1.5 克

元明粉 1.5 克(分次沖泡)

大麥冬 2 克

新鮮石斛 2.5 克

新鮮生地 2.5 克

生石膏 7.5 克

金銀花 2 克

淨連翹 2 克

生梨汁 半杯(沖泡用)

新鮮竹葉 50 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