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藤明

《藤氏醫談》~ 卷上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8)

1. 左右偏勝

夫人身之疾病,或偏左,或偏右者,何也?凡人身之體,氣血周流,如環無端,榮養四肢百骸,達於鬢髮爪甲,無往不有氣血。若其有病,則當周身病也。而今有偏勝之病者,蓋有故。醫法曰:肺大腸脾胃命門三焦者,位於右。肺者主氣,脾者後天元氣之所出,命門者,主下焦之陽氣,故以右為氣之位。心小腸肝膽腎膀胱位於左,心者主血,肝者藏血,腎者主陰精,故以左為血之位。是左右氣血之分位也。因是論左右則偏勝之疑,可以冰釋。至於朱震亨始以左為血,以右為氣,遂立法謂中風左偏枯為血虛,右偏枯為氣虛。此說始創於丹溪,蓋漢唐以前,唯有中府中藏中血脈之分,此言未嘗經見。是丹溪循古醫法以發前人未發者,實古今卓見。可以則可以法。於是薛立齋龔廷賢輩,皆遵用斯言。或以偏左頭痛為血虛,以偏右頭痛為氣虛,右足痛為氣,左足痛為血,左脅痛為血,右脅痛為氣。一取法於丹溪,不敢有違。到於今,猶依其遺法以施於治術而有驗者,實丹溪之賜也。時醫分別左右偏勝者或鮮矣,故聊揭於此。夫謂一氣一毒,或留滯於左,或留滯於右者,奚止於千里之謬乎?

白話文:

關於人體的疾病,有時會偏向左側,有時會偏向右側,這是為什麼呢?我們的人體,氣血運行無窮盡,如同一個圓環,它們滋養著身體的每一個部分,從四肢到頭髮、指甲,無處不在。如果生病了,應該是全身都會有病狀,但實際上卻出現了偏向某一側的疾病,這其中是有原因的。

根據醫學理論,肺、大腸、脾胃、命門、三焦等器官位於身體的右側,其中肺主宰氣,脾是後天元氣的來源,命門則主管下焦的陽氣,因此右側被視為氣的所在位置。而心、小腸、肝、膽、腎、膀胱等器官則位於左側,心主宰血液,肝儲存血液,腎主宰陰精,因此左側被視為血的所在位置。這就是身體左右兩側氣血的分配位置。

因此,對於左右偏勝的疑慮,可以得到解答。朱震亨首次提出左側為血,右側為氣的理論,他認為中風導致左側偏癱是因為血虛,右側偏癱則是因為氣虛。這個理論最早由丹溪提出,但在漢唐之前,只有中府、中藏、中血脈的區分,並沒有這樣的說法。丹溪沿用了古老的醫學理論,發掘了前人未曾提及的觀點,確實是古今卓越的見解,值得學習和效法。

從那時起,薛立齋、龔廷賢等人也遵循這種說法,有人認為左側頭痛是由於血虛,右側頭痛是由於氣虛,右腳疼痛是由於氣,左腳疼痛是由於血,左側脅痛是由於血,右側脅痛是由於氣。這些都源於丹溪的理論,不敢有所違背。直到現在,仍然沿用這種方法治療,並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,這確實是丹溪的恩賜。

然而,現代醫生對於左右偏勝的區別已經很少了,所以這裡特別提及。如果說一氣一毒,只停留在左側或右側,這不是千里之謬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