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藤明

《藤氏醫談》~ 卷上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4)

1. 辨補與養

物非可以一理徵。事非可以一途驗焉。夫人身之疾病,非有餘則不足。有餘者瀉之,不足者補之,是醫途之大關,治術之要法也。若有少乖違,將實實虛虛,致邪失正,遺人夭殃,絕人靈命,不可弗慎矣。而補之於術,所繫甚重,而其施之之法,又甚多方。蓋古人之所難,所謂不可以一理徵,不可以一途驗焉者也。世醫往往不知補字義,以補為養,混淆無辨,漫斥補湯之論,醫家者流,不可以不辨矣。蓋補瀉之術,古謂之調氣之方,於針科謂之迎隨之法。按補填也,填調榮衛不足,逆亂之氣之謂也。譬猶以薪煮物,薪伏則火氣不熾,以手搖薪,則火勢大興,是補之義也。

夫醫家之於補,以藥石填調其不足之氣,則榮衛流行,元氣大興,是謂之補益,此專為病者設者也。又養者育也,以穀肉果菜養育平常之氣之謂也,是專為平人無病者言者也。非謂穀肉果菜可以治不足病矣。故合平變則言補養,何可無別乎。世醫又曰,仲景無補劑誤矣。夫長沙氏之於補,以瀉心湯補心氣不足,又大黃䗪蟲丸,以緩中補虛,隨症制宜,人見其方有異後世之撰,而遂以為無補者非誤乎。至後世李杲薛己之徒,專立補益滋潤之方,其有藥品之異者,蓋亦隨症制宜,要法仲景之遺意爾。是皆為病者調補其虛氣充足,其不足者,非以補平人無病者之謂也。

或又引素問毒藥攻邪,五穀為養之語云,藥石偏味,不可以為補,穀肉果菜之補充元氣,是謂之補,其徒雷同蟻附,皆曰草根木皮,豈補元氣乎?金石丹砂,豈延生命乎?遂使虛耗脫精之病者,禁補益滋潤之劑,有餘實火之病者,有膏粱滋味之害,豈不悲乎?是不知補與養有分別之誤也。

蓋脾胃者,倉廩之官,飲食入脾胃而後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,是以榮衛流行,能終天命,是養育平人之義。故曰,穀肉果菜,養人身之具,非所以補。蓋病人也,及一朝生病虛乏脫精也,水醬酒醴,且猶不可入口,況穀肉果菜,何以能充腸乎?膏粱滋味,何以能適腹乎?其唯草根本皮,以補其元氣,金石丹砂以去其病患,是之謂善補其病體也。既而元氣復初,則穀肉果菜,復養其平,膏粱滋味,復時其羞無適而不可矣。是可見補與養,大有分別,不可以混淆矣。是故靈素八十一難皆曰,穀肉果菜養元氣,未嘗曰補元氣。夫靈素難經者,聖經也,人人可以信矣。

故曰,物非可以一理徵,事非可以一途驗焉。夫補元氣者,草根木皮是也。養元氣者,穀肉果菜是也。學者其勿繆⿰方⿱𠂉再。

白話文:

[辨別補與養]

事物的道理不是單一的,事情的驗證也不是隻有一種方法。對於人體的疾病,不是過剩就是不足,過剩的就要排放,不足的就要補充,這是醫學上的一個重要關卡,也是治療技術的核心原則。如果稍有偏差,就會出現本來實的反而虛了,本來虛的反而更虛了,導致邪氣侵入,失去正氣,給人帶來短壽和災禍,甚至斷絕人的生命,這一點我們不能不小心。

補的方法,影響極大,其應用方式也非常多樣。這是古人認為難以掌握的地方,也就是所謂的不能用一種道理來說明。世間的醫生常常不明白「補」的真正意義,把補當作養,混為一談,不分青紅皁白地批評補湯,從事醫學的人,不能不加以區分。補瀉的技巧,古人稱之為調節氣血的方法,在針灸學中稱之為順應氣血的方法。"補"就是填補,填補的是營衛不足,逆亂之氣,就像用木柴燒東西,木柴堆得太密,火就不旺,用手抖動木柴,火勢就會增大,這就是補的意義。

醫生在補的應用上,用藥材調節其不足的氣血,使營衛正常運行,元氣旺盛,這就是所謂的補益,這是專門為病人設計的。而養,就是培育,用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來培育正常的氣血,這是專門為健康無病的人說的,並不是說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可以治療氣血不足的疾病。所以,對於健康和平常的狀態,我們需要講究補和養,怎麼可能沒有區別呢?

有些醫生說,張仲景沒有補的方劑,這是錯誤的。張仲景的補法,用瀉心湯補充心氣不足,又用大黃䗪蟲丸緩和中焦,補充虛弱,根據病情的不同,制定不同的方案。人們看到他的方子與後世的編撰不同,就以為他沒有補的方子,這不是錯誤嗎?到了後世,像李杲、薛己這些人,專門創立了補益滋潤的方劑,他們使用的藥材不同,也只是根據病情的不同,制定適合的方案,都是遵循張仲景的精神。這些都是為了調理病人的虛弱,補足他們的不足,並不是用補來對付健康無病的人。

有人引用《黃帝內經》中"毒藥攻邪,五穀為養"的話,說藥材的單一味性,不能用來補,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的補充元氣,纔是真正的補。他們的追隨者眾多,都說草根、樹皮,哪能補元氣?金石、硃砂,哪能延長生命?於是,那些虛弱、精氣流失的病人,被禁止使用補益滋潤的藥劑,那些火氣旺盛的病人,卻受到高脂肪、高糖的食物的侵害,這不是很悲哀嗎?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補和養是有區別的。

脾胃是身體的糧倉,食物進入脾胃後,水分和精華才能分佈全身,五臟六腑才能運行,因此營衛才能流通,人才能活得長久。這就是養育健康人的意義。所以說,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,是養護身體的工具,但並不是用來補的,因為病人已經生病了。一旦生病,虛弱、精氣流失,連水醬酒醴都不能入口,更何況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,怎麼可能填飽肚子?高脂肪、高糖的食物,怎麼可能適合胃口?只有草根、樹皮,才能補充元氣,金石、硃砂,才能去除病痛,這纔是善於補充病體。等到元氣恢復,那麼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,又能養護身體,高脂肪、高糖的食物,又能適時享用,一切都恰到好處。這樣可以看出,補和養,有很大的區別,不能混淆。所以,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、《八十一難》都說,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養元氣,從未說補元氣。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、《八十一難》是聖經,人人都可以相信。

因此,事物的道理不是單一的,事情的驗證也不是隻有一種方法。補元氣的,是草根、樹皮,養元氣的,是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,學習的人,千萬不要弄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