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大法》~
1. 水部
2. 雨水
(立春節雨水;梅雨水芒種後逢壬為入梅,小暑後逢壬為出梅;液雨水立冬後十日為入液,至小雪為出液,得雨謂之液雨)
白話文:
雨水這個節氣緊接在立春之後。梅雨季節的開始,是在芒種之後遇到第一個壬日;梅雨季節的結束,則是在小暑之後遇到第一個壬日。至於液雨,則是在立冬後十天開始,到小雪結束,降下的雨水稱作液雨。
3. 冬霜
(凡收霜以雞羽掃之,瓶中密封,陰處久亦不壞。)
白話文:
收集霜的時候,用雞毛掃把它掃下來,裝在瓶子裡密封好,放在陰涼的地方,放久了也不會壞。
4. 臘雪
(用淨瓶收淨雪築實密封瓶口,置於陰室中不見日色。春雪有蟲水亦便敗,所以不收。)
白話文:
將乾淨的瓶子裝入乾淨的雪,把瓶口密封好,然後放在陰暗的房間裡,不要讓太陽照到。春天的雪因為容易有蟲,水也會很快腐敗,所以不收集。
5. 神水
(五月五日午時有雨,急伐竹竿中,必有神水,瀝取為藥。)
白話文:
在端午節當天中午下雨的時候,趕快砍竹子,竹子裡面一定會有神奇的水,把這些水收集起來可以用作藥。
6. 半天河
(此竹籬頭水及空樹穴中水也。)
白話文:
這種水是指竹籬笆頭上或空樹洞裡積存的水。
7. 流水
(千里水、東流水二水皆堪盪滌邪穢、煎煮湯液。勞水即揚泛水,張仲景謂之甘爛水,用流水二斗,置大盆中,以杓高揚之,千萬遍,有沸珠相逐,乃取煎藥。蓋水性本鹽而體重,勞之則甘而輕,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、胃也。虞摶醫學正傳云:甘爛水甘溫而性柔,故烹傷寒陰證等藥用之。
順流水性順而下流,故治下焦腰膝之證及通利夫小便之藥用之。急流水湍上峻急之水,其性急速而下達,故通二便風痹之藥用之。逆流水洄瀾之水,其性逆而倒上,故發吐痰飲之藥用之也。)
白話文:
流水有兩種,一種是長途流淌的水,另一種是向東流的水,這兩種水都可以用來洗滌不好的東西,也可以用來煎煮藥湯。所謂「勞水」就是指經過揚動的水,張仲景稱之為「甘爛水」。做法是取兩斗流水,放在大盆中,用勺子高高地將水揚起,反覆千萬次,直到水面出現像沸騰一樣的泡泡跟著跑,這時取這種水來煎藥。這是因為水原本帶有鹹味且質地較重,經過勞動後就會變得甘甜而輕盈,取用這種水,是為了不助長腎氣,反而能增強脾胃的功能。虞摶的《醫學正傳》中說,甘爛水性質甘溫而柔和,所以適合用來煎煮治療傷寒陰證等疾病的藥。
順著流向的水,因為水性是順流而下的,所以可以用來治療下焦腰膝的疾病,以及用在通利小便的藥方中。湍急的水,是指從高處急速流下的水,因為水性快速下行,所以可以用來治療二便不通以及風痹類的疾病。逆流的水,是指迴旋的水,因為水性是逆流而上的,所以可以用來製作催吐痰飲的藥。
8. 井泉水
(反酌而傾曰倒流,出⿱就瓦未放曰無根,無時初出曰新汲,將旦首汲曰井華。)
白話文:
(從井裡舀水時,如果將水反著倒回井中,稱為「倒流」;水舀出來後,沒有立刻放入容器而是放在瓦片上,就稱作「無根」;沒有固定時間,剛舀出來的水稱為「新汲」;將要天亮時第一次舀取的水,稱為「井華」。)
9. 地漿
(此掘黃土地作坎,深三尺,以新汲水沃入,攪濁少頃,取清用之。)
白話文:
在黃土地上挖一個約三尺深的坑,然後倒入新打上來的井水,稍微攪拌使其混濁,等一下,取用上面澄清的部分。
10. 熱湯
(須百沸者佳,若半沸者飲之,反傷元氣,作脹)
白話文:
一定要煮到完全沸騰的湯最好,如果只煮到半沸騰就喝,反而會損傷元氣,導致腹脹。
11. 生熟湯
(以新汲水百沸湯合一盞和勻,故曰生熟,今人謂之陰陽水。)
白話文:
將新汲取的開水,煮沸後與一杯冷水混合均勻,所以稱為「生熟湯」,現在的人稱之為「陰陽水」。
12. 菊潭水
(山澗兩岸有天生甘菊花,其下流泉是也。)
白話文:
(山澗兩岸生長著天然的甘菊花,其下流淌的泉水就是菊潭水。)
13. 漿水
(漿醋也,炊粟米熱,投冷水中浸五六日,味酢生白花色,類漿,故名。若浸至敗者,害人。)
白話文:
漿水,其實就是帶酸味的米漿。做法是將煮熟的粟米趁熱放入冷水中浸泡五六天,等到它產生酸味,表面長出像漿糊一樣的白色漂浮物,就完成了,所以稱為漿水。如果浸泡到腐敗變質,就會對人體有害。
14. 米泔水
(即淘米汁也)
白話文:
就是洗米水。
15. 繅絲湯
(以瓷瓶收密封埋淨土地中,任經數年,久而愈妙。)
白話文:
將瓷瓶密封好,埋在乾淨的土裡,經過數年,時間越久藥效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