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案 (26)

回本書目錄

醫案 (26)

1. 少腹痛門

再診,肝氣內結,營絡不通,經事遲而少腹作痛,木鬱化火,時常尿阻作痛。當清肝暢營,兼泄火腑。

金鈴子,延胡,歸尾,牛膝(紅花炒),烏藥,丹皮,丹參,香附,黑山梔,赤苓,木通,車前子,淡竹葉,玫瑰花

白話文:

第二次診治,發現病因是肝氣鬱結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月經推遲且下腹部疼痛,肝鬱化火,經常出現尿液不通暢伴隨疼痛的症狀。治療方案應當以清肝疏通氣血,同時瀉火解毒為主。

處方藥材包括:金鈴子、延胡索、川芎尾、紅花炒牛膝、烏藥、丹皮、丹參、香附子、黑梔子、赤苓、木通、車前子、淡竹葉、玫瑰花。

2. 胎前門

重身五月,腰脊痠疼,此腎虛不能系胎之象。素病嘔惡,胃氣上逆,則中氣不固。當和胃安胎。

黨參,於術,茯苓,廣皮,白芍,川連,淡芩,砂仁,蘇葉,杜仲,菟絲子,竹二青

嘔逆經年,胃氣先不通降,復因胎氣下阻,膚腫氣促,小溲澀少而痛,濕熱阻結,氣機不化。擬與清調脾肺,疏降胃氣。

杏仁,蘇子,豆卷,廣皮,茯苓皮,桑白皮,冬瓜皮,瓜蔞皮,砂仁,焦曲,細川連乾薑(一分半拌炒),半夏,淡芩,枳實,香櫞皮,竹二青

肝木不和,瘕撐脘痛。惟經停兩月,右尺及關浮滑,似有妊象。姑擬疏肝和胃,勿動營分。

青皮,香附,歸身,白芍,木香,砂仁,廣皮,茯苓,枳殼,菟絲子,杜仲,佛手,竹二青

妊娠逾期,反無轉動之形。刻下漏血墜痛,胎元受傷,氣眯不能轉運。先用佛手散加味,以消息病機。

全當歸,川芎,生鱉甲,頭髮灰,綿耆,冬葵子,桃仁,長牛膝(紅花五分炒),烏芝麻

再診,胎元受病,血漏氣窒,逾期不動。近日腰背痠疼,有下行之象。再與調暢氣血,俾得運動為佳。

厚杜仲,炒枳殼,奎砂仁,上綿耆,細生地,冬瓜子,杜蘇子,竹二青

重身六月,而病胎漏,右脈浮數,腰腹墜痛,胎元受傷。以右脈論,當兼涼胎為是。

歸身,赤白芍,黑山梔,淡芩,生草,茯苓,砂仁,阿膠(蛤粉炒),杜仲,菟絲子,白麻皮,蓮子,紋銀

白話文:

[孕期保健]

懷孕五個月,感到腰部痠痛,這是腎虛無法穩固胎兒的跡象。若原本就有嘔吐不適的情況,這代表胃氣上衝,導致中氣不足。應該調養胃部,安定胎兒。

使用黨參、於術、茯苓、廣皮、白芍、川連、淡芩、砂仁、蘇葉、杜仲、菟絲子、竹二青等藥材進行調理。

如果長期嘔吐,胃部功能已受影響,再加上胎兒造成的壓力,導致皮膚腫脹、呼吸急促,小便困難且疼痛,這可能是因爲溼熱阻塞。建議用以下藥材清理並調整脾肺功能,緩解胃部症狀:

杏仁、蘇子、豆卷、廣皮、茯苓皮、桑白皮、冬瓜皮、瓜蔞皮、砂仁、焦曲、細川連乾薑、半夏、淡芩、枳實、香櫞皮、竹二青。

肝部不適,造成腹部脹痛。但停經兩個月,右脈及關脈浮滑,似乎有懷孕的跡象。初步建議疏肝和胃,避免影響血液循環。

使用青皮、香附、歸身、白芍、木香、砂仁、廣皮、茯苓、枳殼、菟絲子、杜仲、佛手、竹二青等藥材進行調理。

懷孕超過預期時間,卻無分娩跡象。目前出現流血、墜痛,胎兒受到傷害,氣血運行受阻。首先使用佛手散加味,觀察病情發展。

使用全當歸、川芎、生鱉甲、頭髮灰、綿耆、冬葵子、桃仁、長牛膝、烏芝麻等藥材進行調理。

複診時,發現胎兒狀況不佳,持續出血,氣血受阻,超過預產期仍未生產。近日腰背痠痛,有分娩的跡象。再次給予調暢氣血,幫助生產。

使用厚杜仲、炒枳殼、奎砂仁、上綿耆、細生地、冬瓜子、杜蘇子、竹二青等藥材進行調理。

懷孕六個月,出現胎漏的症狀,右脈浮數,腰腹墜痛,胎兒受到傷害。根據右脈的情況,應同時進行涼胎處理。

使用歸身、赤白芍、黑山梔、淡芩、生草、茯苓、砂仁、阿膠、杜仲、菟絲子、白麻皮、蓮子、紋銀等藥材進行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