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案 (24)

回本書目錄

醫案 (24)

1. 調經門

晚熱盜汗,氣撐脅痛,病歷一年,脈象虛數。刻下足冷顴紅,氣促不臥。肝氣上逆於肺,木鬱化火,陰血被耗,近來月事不通,即其驗也。證屬郁損。姑與熄肝肅肺。

旋覆花,代赭石,歸鬚,白芍,丹皮,白薇,青皮,川廣鬱金,瓦楞子,橘絡,左金丸,枇杷葉,木蝴蝶

方按:宜加牡蠣、沉香,一以潛陽,一以降氣。

向來肝氣不和,近患瘧疾,肝脾兼病,經停一載,而無瘀阻見證,想因營血澀少所致。近日納穀脹悶作嘔,中土為木氣所乘,脾胃交病。先與泄木和脾,疏通氣分。

香附,丹參,半夏,廣皮,茯苓,桂枝,白芍,全歸,青皮,左金丸,砂仁,竹茹,香櫞

停經一載,而無塊痛之證,脈象細弱,左手微弦,納穀甚少,兼作脹悶。先天營氣本弱,加以肝木失調,氣窒而血液不暢,與瘀阻者不同。先擬暢肝和脾,納穀漸旺,乃可漸進營分。

歸身,白芍,黨參,於術,茯神,棗仁,半夏,麥冬,青皮,木香,雞內金,砂仁,丹參,香附,秫米,穀麥芽

再診,經阻內熱,而無瘀阻見證,其為營虛血少無疑。前因肝胃不和,不能納穀,是病不在血而在氣。當於養血中兼調脾胃。但病關情志,須暢懷調攝,乃能奏效。

歸身,白芍,於術,青皮,半夏,木香,黨參,棗仁,茯神,遠志,麥冬,枳實炭,左金丸,穀麥芽,枇杷葉

方按:此歸脾合左金、溫膽法也。

向患肝木不和,今則肝火偏甚,不能藏血,癸水淋瀝不調,時覆逆行為衄。脈象虛,左弱右弦,遇節發熱,營陰為木火所爍,陰血日虧,肝陽日亢,有延及營損之慮。擬用養血熄肝,調暢肝營之法。

生地,白芍,歸身,丹皮,丹參,白薇,牡蠣,鬱金,牛膝炭,茜草炭,穭豆衣,阿膠(青黛拌炒),月季花

再診,衄血雖止,而營熱未清,左脈澀數,右脈弦數,營血不充,肝火不靜。再與養血潛肝,苟得營陰充足,則經自調而痛自止。

生地,歸身,白芍,丹皮,丹參,白薇,牡蠣,黑山梔,牛膝,棗仁,阿膠(蛤粉炒),茺蔚子,月季花

方按:此痛字大約是熱字之謬,否則與方藥不合。

經水先期,左脈弦數,此肝氣不和,木鬱生熱,故血不能藏耳。當與涼肝泄木,清養營分。

生地,歸身,白芍,赤芍,丹皮,丹參,黑山梔,香附,茜草,穭豆衣,瓦楞子,藕節,玫瑰花

寒濕之邪,乘虛襲於奇脈,腰脊痠疼,癸期愈甚。法當溫調奇脈。

厚杜仲,川斷肉,長牛膝,菟絲子,全當歸,茯苓,金毛脊,補骨脂(酒炒),白朮,砂仁,胡桃肉

再診,經來腰脊痠疼,上引頭痛,寒濕之邪,乘虛陷於奇脈。法當溫經調營,兼和肝氣。

厚杜仲,川斷肉,長牛膝,全當歸,丹參,香附,金毛脊,砂仁,川芎,秦艽,胡桃肉

白話文:

調經門

婦人出現夜晚發熱盜汗、氣體脹滿脅肋疼痛的症狀,病程已有一年,脈象虛弱而數。現在腳底冰冷、面頰潮紅、呼吸急促,無法平臥。這是肝氣上逆犯肺,肝氣鬱結化火,陰血被耗損的表現,最近月經不通,正是此病的驗證。證候屬肝氣鬱結損傷。先給予熄肝肅肺的治療。

處方:旋覆花、代赭石、益母草、白芍藥、丹皮、白薇、青皮、川鬱金、瓦楞子、橘絡、左金丸、枇杷葉、木蝴蝶。

方劑說明:宜再加牡蠣、沉香,一個潛陽,一個降氣。

患者長期肝氣不調,近期又患瘧疾,肝脾兩臟俱病,經期停滯一年,但沒有瘀血阻滯的表現,可能是由於營血不足、血液運行不暢所致。最近進食後腹部脹滿、噁心嘔吐,中焦脾胃受肝氣的影響,脾胃功能也受損。先用藥物疏泄肝氣,和中健脾,調暢氣機。

處方:香附、丹參、半夏、廣皮、茯苓、桂枝、白芍藥、當歸、青皮、左金丸、砂仁、竹茹、香櫞。

停經一年,但沒有腹部腫塊疼痛的症狀,脈象細弱,左手脈略微弦細,食慾很差,還伴有腹部脹滿、噁心。先天營氣就比較虛弱,加上肝木失調,氣機阻滯,血液運行不暢,與瘀血阻滯的病症不同。先擬定方劑疏通肝氣、和中健脾,待食慾恢復後,再調養營血。

處方:當歸、白芍藥、黨參、阿膠、茯神、棗仁、半夏、麥冬、青皮、木香、雞內金、砂仁、丹參、香附、秫米、穀芽。

再次診察,經期阻塞,伴有內熱,但沒有瘀血阻滯的症狀,可診斷為營血不足。之前因肝胃不和,導致食慾不振,疾病的根本不在於血而在於氣。治療應在養血的同時兼顧調理脾胃。但此病與情志相關,須要患者保持心情舒暢,調理身心,才能有效。

處方:當歸、白芍藥、阿膠、青皮、半夏、木香、黨參、棗仁、茯神、遠志、麥冬、枳實炭、左金丸、穀芽、枇杷葉。

方劑說明:此方是歸脾湯合左金丸、溫膽湯的加減方。

患者之前患有肝木不和,現在肝火偏盛,不能藏血,月經量少且不規律,有時還會出現鼻出血。脈象虛弱,左脈弱,右脈弦數,逢節氣發熱,營陰被肝火灼傷,陰血日益虧損,肝陽日益亢盛,有損傷營血的危險。擬用養血熄肝,調暢肝營的方法治療。

處方:生地黃、白芍藥、當歸、丹皮、丹參、白薇、牡蠣、鬱金、牛膝炭、茜草炭、茺蔚子、阿膠(青黛拌炒)、月季花。

再次診察,鼻出血雖然止住了,但營血不足的熱象未清,左脈澀數,右脈弦數,營血未充盈,肝火未平息。再用養血潛肝的方劑,如果營陰充足了,月經自然會調順,疼痛也會自然消失。

處方: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藥、丹皮、丹參、白薇、牡蠣、黑山梔、牛膝、棗仁、阿膠(蛤粉炒)、茺蔚子、月季花。

方劑說明:方中的「痛」字,大概是用錯了,應為「熱」,否則與藥方不符。

月經提前來潮,左脈弦數,這是肝氣不調,肝氣鬱結化熱的表現,所以血不能正常貯藏。應該用藥物疏泄肝氣,清熱養陰。

處方: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藥、赤芍藥、丹皮、丹參、黑山梔、香附、茜草、茺蔚子、瓦楞子、藕節、玫瑰花。

寒濕之邪趁虛而入,侵犯奇經八脈,腰脊痠痛,月經期症狀加重。治療方法應溫調奇經八脈。

處方:杜仲、川斷、牛膝、菟絲子、當歸、茯苓、金毛狗脊、補骨脂(酒炒)、白朮、砂仁、胡桃肉。

再次診察,月經來潮時腰脊痠痛,疼痛向上蔓延至頭部,寒濕之邪趁虛而入,侵犯奇經八脈。治療方法應溫經調血,兼顧調理肝氣。

處方:杜仲、川斷、牛膝、當歸、丹參、香附、金毛狗脊、砂仁、川芎、秦艽、胡桃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