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案 (23)
醫案 (23)
1. 調經門
經水先期而淡,此肝經有火,血不能藏,血少則淡,理固然也。平日納穀不多,則血無生長之源。頭暈內熱,皆肝無血養所致。調治之法,當滋養肝木以為藏血之地;培養脾土以開生血之源;而調補奇經之法,亦當並用。
生地,全當歸,白芍,丹皮,於術,砂仁,木香,刺蒺藜,石決明,棗仁,茯神,菟絲子,甘杞子,龍眼肉
癸水停阻,但內熱而不腹痛,脈象虛細數碎,此由營陰不充,本有枯澀之機。復值酸斂,因而虛澀生熱,病雖初起,而根蒂頗深。先宜疏營撤熱,冀得暢調為主。
生地,全當歸,白芍,丹參,丹皮炭,茜草根,石決明,青蒿子,白薇,川斷,紅綠梅花,茺蔚子
肝血因經漏而發,營虛則內熱所由生也。無如胃液久傷,舌光少納,脾運不及,不能輸化,後天少生化之原,營陰何由而復?擬方肝脾兩補,兼參養胃之意。
生地,歸身,白芍,於術,砂仁,雞內金,木香,丹皮,白薇,牡蠣,麥冬,穀芽
脾氣虛弱,不能統血,氣病則納穀脹滿,血病則經水淋瀝。氣宜疏通,血宜固攝。當兩意並治。
於術,廣皮,木香,砂仁,歸身,白芍,丹皮,茜草炭,石決明,穭豆衣,甘菊炭,遠志炭,棗仁,烏鰂骨,藕湯代水。
癸期遲而淋瀝不爽,少腹氣滯,奇經之氣不得疏暢也。而脘悶納少,頭暈偏痛,則肝陰虛而肝陽上越矣。小便墜痛而澀,兼有血絲,病在氣淋血淋之間。腰痠帶下,又屬脾虛濕陷,奇經不能固攝所致。納穀作脹,肝脾不和,脈象虛細弦數,氣虛而窒,血虛而瘀,病情虛實紛錯,調治甚難得手。姑與氣血兩調,佐以上熄風陽,下疏瘀濕,冀其漸得向松。
香附,烏蘇,歸鬚,白芍,丹參,砂仁,苡仁,川斷,杜仲,菟絲子,沙苑子,石決明,杭菊,馬料豆,銀杏肉,香櫞皮
方按:細繹案語,宜加和瘀。如琥珀、大黃炭,似不可少。
再診,病情虛實紛錯,而大綱不外肝脾腎三經主持。刻下肝陽不靜,肝氣未舒,納穀作脹,少腹塊痛。仍當熄肝和陽,氣血兩調之法。
香附,全當歸,白芍,丹參,川楝子,延胡,茯苓,砂仁,川斷,杜仲,菟絲子,石決明,杭菊,車前子,香櫞,橘葉
改方:去延胡,川楝子,加丹皮,黑山梔
起由瘧邪內陷,漸致寒熱往來,經停盜汗。刻診脈軟細而數,右手帶弦,臍右瘕痛日作,舌尖紅苔黃,泄瀉少納,脈浮。統觀脈證,因邪陷而傷陰,因陰傷而營損。最重者,刻已損及中焦,不能多進滋濃。用藥殊難為力耳。
全當歸,生地炭,白芍(吳萸一分炒),丹參,丹皮,青蒿,鱉甲,於術,砂仁,青皮,白薇,生穀芽,荷葉
方按:顧此礙彼,用藥頗難著手。此方觀似平淡無奇,實則斟酌盡善。西洋參不妨進用。
白話文:
調經門
月經提前且經血顏色淡,這是肝經有火,導致血不能藏住,血少自然顏色淡,這是正常的道理。如果平時食量不多,血就沒有產生來源。頭暈和體內發熱,都是因為肝血不足無法滋養身體所導致。治療方法應該滋養肝木,讓它成為藏血的地方;培養脾土,開啟產生血的源頭;同時也要配合調理奇經的方法。
藥方:生地黃、全當歸、白芍藥、牡丹皮、白朮、砂仁、木香、刺蒺藜、石決明、酸棗仁、茯神、菟絲子、枸杞子、龍眼肉
月經停滯不來,但體內發熱而沒有腹痛,脈象虛弱細小而急促,這是因為營陰不足,本身就有乾澀的趨勢。加上吃了酸味的食物收斂,導致虛弱的身體產生熱,雖然病剛開始,但根源很深。應該先疏通營氣,清除熱邪,希望可以順暢調理為主。
藥方:生地黃、全當歸、白芍藥、丹參、牡丹皮炭、茜草根、石決明、青蒿子、白薇、川續斷、紅綠梅花、益母草
肝血因為經血流失而產生,營血虛弱導致體內發熱。但是胃液長期受損,舌頭沒有舌苔而且食慾不佳,脾的運化功能不足,不能輸送轉化營養,後天沒有產生精微物質的來源,營陰又怎麼能恢復?所以擬定藥方,同時補益肝脾,並兼顧養胃的用意。
藥方:生地黃、當歸身、白芍藥、白朮、砂仁、雞內金、木香、牡丹皮、白薇、牡蠣、麥門冬、穀芽
脾氣虛弱,不能統攝血液,氣病導致食慾不佳、腹脹,血病導致月經淋漓不盡。氣應該疏通,血應該固攝,應該兩方面同時治療。
藥方:白朮、廣陳皮、木香、砂仁、當歸身、白芍藥、牡丹皮、茜草炭、石決明、穭豆衣、甘菊花炭、遠志炭、酸棗仁、烏賊骨、用藕湯代替水煎藥。
月經延後且淋漓不盡,小腹氣滯,奇經的氣不能順暢疏通。而且胸悶食慾不佳,頭暈偏頭痛,這是肝陰虛導致肝陽上亢。小便時有墜脹感、疼痛且排尿不暢,甚至有血絲,病在氣淋和血淋之間。腰痠、白帶多,又屬於脾虛濕氣下陷,導致奇經不能固攝。食慾不佳腹脹,是肝脾不和。脈象虛弱細小而帶有弦數,氣虛而阻塞,血虛而有瘀,病情虛實夾雜,很難治療。暫時先氣血雙補,配合熄風陽、疏通下焦瘀濕,希望可以漸漸好轉。
藥方:香附、烏藥、當歸鬚、白芍藥、丹參、砂仁、薏苡仁、川續斷、杜仲、菟絲子、沙苑子、石決明、杭菊花、馬料豆、銀杏肉、香櫞皮
藥方按語:仔細研究病情描述,應該加強活血化瘀,例如加入琥珀、大黃炭,似乎不可缺少。
再次診斷,病情虛實夾雜,但總體不外乎肝脾腎三經的問題。目前肝陽不平靜,肝氣不舒暢,食慾不佳、腹脹,小腹有硬塊疼痛。仍然應該熄肝火、調和陽氣,同時兼顧氣血雙補的方法。
藥方:香附、全當歸、白芍藥、丹參、川楝子、延胡索、茯苓、砂仁、川續斷、杜仲、菟絲子、石決明、杭菊花、車前子、香櫞、橘葉
修改藥方:去除延胡索、川楝子,加入牡丹皮、黑山梔
因為瘧疾邪氣內陷,導致寒熱交替,月經停止、盜汗。現在診斷脈象軟弱細小而急促,右手脈帶有弦象,肚臍右側有硬塊疼痛逐漸加重,舌尖紅、舌苔黃,腹瀉食慾不佳,脈浮。總體來看,因為邪氣內陷而傷陰,因為陰傷而營血虧損。最嚴重的是,現在已經影響到中焦,不能吃太多滋補的藥。用藥很難見效。
藥方:全當歸、生地黃炭、白芍藥(吳茱萸一分炒)、丹參、牡丹皮、青蒿、鱉甲、白朮、砂仁、青皮、白薇、生穀芽、荷葉
藥方按語:顧此失彼,用藥很難著手。這個藥方看似平淡無奇,實際上已經斟酌到最好。可以考慮使用西洋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