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案 (15)
醫案 (15)
1. 臌脹門
金鈴子,延胡,柴胡,青皮,廣皮,川厚朴,神麯,砂仁,苡米,赤苓,通草,香櫞皮
方按:宜加枳實以泄濁。
病後氣機不化,肢面浮腫,而脘腹脹甚,脈象細澀不暢。當通降脾肺,疏泄肝木。
豆卷,杏仁,蘇梗,木香,雞金,鬱金,青皮,腹皮,苓皮,冬瓜皮,沉香曲,香櫞皮
筋青臍突,脹勢已深,且自下而上,病關肝腎,尤為重候。姑與溫中暢氣,冀其稍松而已。
茯苓皮,青廣皮,桑白皮,瓜蔞皮,桂心(去皮研末作丸吞服),豬苓,澤瀉,雞金,砂仁,木香,平胃散(絹包入煎),香櫞皮
另:小溫中丸,每服三錢,廣皮湯送下。
腹脹筋青,脈弦細而數,脅左結瘕,病由肝木鬱陷,脾氣阻結,而濕鬱化熱,木鬱化火,阻窒不達,中陽抑遏不暢,雖在髫年,而病挾情志,調治頗非易易。擬疏木和中法。
川楝子,延胡,青廣皮,左金丸,桂枝,白芍,雞金,苓皮,黑梔(薑汁炒)
另:小溫中丸。
再診,前與疏木清濕,腹脹減而復作,脈象虛弦無力。此由中氣受傷,脾土無自立之權,故病勢旋平旋發。擬於前法中參用培益中陽之品,標本兼治,庶幾漸瘳。
生於術,炮乾薑,桂枝,白芍,左金丸,青皮,川楝子,川鬱金(醋炒),黑梔,木香,桑白皮,廣皮,茯苓皮,通草,竹二青,香櫞
三診,腹脹漸平,但肝脾以久病而損,肝傷則生氣被困,脾傷則健運不及。疏肝運脾,疏補兼用,為善後之計。
生於術,炮乾薑,桂枝,白芍,細川連(吳萸二分同炒),青皮,雞內金,廣木香,砂仁,神麯,車前子,杏仁,枳實,淡芩
肝木傷脾,復挾濕濁阻結不化,腹脹硬腫,及於四肢,有脹甚為鼓之慮。
半夏,廣皮,茯苓皮,金鈴子,延胡,萊菔子,青皮,白芍,沉香曲,木香,佛手
另:小溫中丸,每服三錢,開水送下。
木鬱傷脾,脘腹臌脹,氣逆自促,不能納穀,臟氣窒而不通,此屬氣臌重症。
金鈴子,青皮,白芍,川鬱金,香附,蘇子梗,青廣木香,沉香,旋覆花,前胡,香櫞
另:小溫中丸。
瘧邪內陷,邪積交阻,致周身腫脹,咳逆氣喘,由脾土傷及肺金,病經數月,邪實正虛,此瘧鼓中難治之證。
茯苓皮,大腹皮,桑白皮,青廣皮,瓜蔞皮,雞內金,萊菔子,白芥子,桂枝,杏仁,通草,冬瓜皮,枇杷葉,姜皮
另:小溫中丸。
腹脹如鼓,小水不利,似屬濕熱為病。但脈象左關不和,右手按之弦而數硬,曾經吐瘀便黑,脹勢稍減仍增。此由肝氣內郁,氣聚則血凝,復挾木邪乘土,脾傷濕壅,與痹病濕熱者不同。所慮臟氣內窒,難必其行動有權耳。
延胡,青皮,桃仁,歸鬚,苓皮,廣皮,木香,枳實,黑梔,通草
另:小溫中丸二錢,開水送下。
西珀屑(三分),錦紋大黃(合紅花酒製,八分為末),廣皮湯下
白話文:
臌脹門
這篇文章描述了各種腹脹的治療方案,根據症狀、脈象及病程的不同,醫師開立不同的處方。
第一個處方著重於通降脾肺,疏泄肝木,適用於病後氣機不化,肢面浮腫,脘腹脹滿,脈象細澀的病人。
第二個處方針對脹勢已深,由下而上,病關肝腎的嚴重情況,旨在溫中暢氣,緩解脹痛。
第三個處方用於腹脹、脈弦細數,脅左結塊,病因是肝木鬱陷、脾氣阻結、濕鬱化熱的病人,治療策略是疏木和中。
第四個處方在第三個處方基礎上,加強了培益中陽,用於治療中氣受傷,脾土虛弱,腹脹反覆發作的病人。
第五個處方針對肝脾久病受損的情況,旨在疏肝運脾,補益兼施。
第六個處方適用於肝木傷脾,濕濁阻結,腹脹硬腫,甚至可能鼓脹的病人。
第七個處方用於木鬱傷脾,脘腹臌脹,氣逆,不能進食的嚴重氣臌病人。
第八個處方用於瘧邪內陷,導致周身腫脹、咳逆氣喘的病人,此為脾土及肺金受損的複雜情況。
第九個處方針對腹脹如鼓,小便不利,兼有肝氣鬱結、血凝的病人,需考慮臟氣內窒的可能性。
最後列出一個方劑,成分為西珀屑和錦紋大黃,用廣皮湯送服。 所有處方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小溫中丸,作為輔助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