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案 (7)

回本書目錄

醫案 (7)

1. 肝氣門

王,肝木鬱陷,脾土受傷,其咳嗆屬於肺,疝墜屬於肝,皆木氣為患。泄瀉內熱,神瘁少納,則中氣被戕矣。左脈細數,右寸關浮弦。當與泄木培中,防其漸就損途。

於術,丹皮,青皮,青蒿,雞內金,川石斛,白芍,黑梔仁,木瓜,橘核,瓦楞子,砂仁,佛手

劉,咳嗽,肝營窒損,有陰血乾涸之慮。

歸身,白芍,川連(吳萸二分炒),青皮,丹參,香附,青蒿,丹皮,白薇,川鬱金,蛤殼,茅根肉,枇杷葉

王,痛由少腹上掣及脘,此肝腎內虛,寒邪乘襲,其侵及中部,則中陽亦虛矣。脈象濡軟中帶弦,肝邪上犯,最易變成沖厥。刻下痛勢暫平,須及時好為調理,以預防之。

黨參(四兩),於術(二兩),茯苓(四兩),全當歸(小茴香五錢炒,二兩),白芍(二兩),牛膝(吳萸四錢炒,二兩),萸肉(二兩),杞子(二兩),砂仁(一兩),桂枝(一兩),製附子(五錢),木瓜(一兩五錢),川楝子(二兩),延胡(一兩五錢),木香(六錢),為末,用橘葉(一兩五錢),橘核(三兩),煎汁泛丸,每空心鹽花湯送下(三錢)。

劉,氣逆暫平,木火上竄則頭痛目眩,入絡則肢麻膚疹。仍宜泄肝和氣為主。

刺蒺藜(三錢),石決明(四錢),鬱金(一錢半),丹皮(錢半),桑葉(一錢半),桑皮(三錢),黑山梔(錢半),夜交藤(三錢),白芍(錢半),菊花(一錢),佛手(三錢)

郁,木氣內克則脘痛,上升則頭暈,舌苔厚濁,胃氣被克,不得清降。當疏肝和胃。

生於術,夜交藤,半夏,鬱金,白芍,石決明,細川連(吳萸一分炒),枳殼,茯苓,刺蒺藜,廣皮,杭菊,竹二青

白話文:

肝氣門

王先生,肝氣鬱結不通,脾臟受損,咳嗽氣促是肺部問題,疝氣下墜則是肝臟問題,都是肝氣失調所致。腹瀉伴隨內熱,精神萎靡,食慾不振,說明中氣受損。脈象左邊細數,右邊寸關脈浮弦。治療應當疏泄肝氣,補益脾胃,避免病情加重。

處方:丹皮、青皮、青蒿、雞內金、川石斛、白芍、黑梔子、木瓜、橘核、瓦楞子、砂仁、佛手。

劉先生,咳嗽是肝經氣血瘀阻,陰血不足所致。

處方:白芍、川連(吳萸少許炒)、青皮、丹參、香附、青蒿、丹皮、白薇、川鬱金、蛤殼、茅根、枇杷葉。

王先生,疼痛從小腹向上蔓延到胃脘部,這是肝腎陰虛,寒邪入侵,導致中焦陽氣虛弱。脈象濡弱而帶弦,肝邪上犯,容易導致昏厥。目前疼痛暫時緩解,必須及時調理,預防復發。

處方:黨參、於術、茯苓、全當歸(小茴香少許炒)、白芍、牛膝(吳萸少許炒)、萸肉、杞子、砂仁、桂枝、製附子、木瓜、川楝子、延胡索、木香,研磨成粉末,用橘葉、橘核煎汁做成藥丸,每次空腹用鹽湯送服(三錢)。

劉先生,氣逆暫時平息,但肝火上炎則頭痛頭暈,入絡則肢體麻木,皮膚疹子。仍需疏肝理氣為主。

處方:刺蒺藜、石決明、鬱金、丹皮、桑葉、桑皮、黑梔子、夜交藤、白芍、菊花、佛手。

郁先生,肝氣內擾則胃脘疼痛,肝氣上逆則頭暈,舌苔厚膩,胃氣受阻,不能下降。應當疏肝和胃。

處方:生於術、夜交藤、半夏、鬱金、白芍、石決明、細川連(吳萸極少許炒)、枳殼、茯苓、刺蒺藜、廣皮、杭菊、竹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