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案 (1)

回本書目錄

醫案 (1)

1. 醫案

2. 痢疾門

史,痢垢數日不止,狀如休息,腸腑中積垢未淨,必須疏化。但脈象軟數,清晨氣滯,臟真暗傷。當以溫補為主,佐以疏通可也。

潞黨參(沙松),炙甘草,歸身炭,砂仁,野於術(炒黃),四神丸,杜仲(酒炒),荷葉蒂,炮薑炭,廣皮,懷山藥

另:上桂心(五分),淡乾薑(五分),酒炙大黃炭(一錢),廣木香(五分),為末丸,分三服。

陳(左),由瘧轉痢,經腑交病,所下垢膩如痰者甚多。神倦肢清,脈弱舌滑,苔色白燥,脾陽與胃陰兩受重傷,而痰氣尚阻而未暢。擬仿理中法加味。

於術,炙草,紅棗,白芍(土炒),麥冬肉(炒黑),太子參,姜半夏,茯苓,炒枳實,煨木香,炮姜,橘紅,西洋參(米湯拌炒),桂枝

朱(左),濕熱積滯,阻窒氣機,滯下痛痢,垢下兼紅,舌苔濁膩。當疏濁清營。

煨木香,小川樸,川芎炭,楂炭,枳殼,淡芩(酒炒),桔梗,紅曲米炭,豆卷,赤勺(酒炒),歸身炭,鮮藕(煎湯代水)

楊(左),瓜積傷中,腹痛泄瀉,將及一月,漸覺氣墜不爽,微有紅垢。此脾營下陷,欲作痢疾也。舌苔白膩,脈象細數,氣弱邪戀,恐其淹纏。姑與溫通。

炒本山術,赤苓,小川芎炭,砂仁,炮薑炭,枳殼,歸尾,楂炭,廣皮,桔梗,廣木香,荷葉蒂

二診,腹痛滯痢,得冷則劇,此脾氣虛寒之象。診脈左弱右弦,中宮並有暑濕,氣弱邪戀,最易淹纏。擬方溫中疏邪。

野於術,川厚朴,桔梗,焦六曲,乾薑炭,砂仁,炒枳殼,通草,煨木香,連皮苓,廣藿梗,煨姜,荷葉

三診,濕邪阻滯,緣脾氣衰弱,不能托邪外達。肢倦力乏,納穀不舒,氣弱邪滯,難取速效。姑擬溫脾疏濕,俾外達為佳。

本山術,乾薑炭,砂仁,廣皮,炒枳殼,於術,川樸,茯苓皮,豆卷,炙雞金,通草,焦六曲,茵陳,桔梗,香稻葉

四診,中氣未化,濕邪未淨。仍宜芳香疏化,兼與分利。

本山術,茯苓皮,茵陳,半夏,於術,豆卷,砂仁,通草,川樸,藿梗,廣皮,煨姜,荷葉

趙(左),瘧發於夜,而有盜汗,病邪本在陰分,更兼暑熱積滯,蒸蘊營分,發為紅痢。法當和營疏邪,表裡兼治。

炒歸身,細柴胡,酒炒淡芩,川樸,川芎炭,丹皮炭,桔梗,酒炒東白芍,炒枳殼,煨木香,楂炭,紅花,荷葉

劉(左),久痢不已,肝脾營氣受傷,於是肝木失疏達之性,脾土少健運之力,當臍及脘左塊痛,納穀少而不暢,氣機阻窒於中,滯陷於下,營分中餘邪,至今未能盡化。脈象虛細弱數。正虛邪戀,奏效頗難,姑與疏肝運脾,冀其調暢乃佳。

於術,酒炒淡芩,炙雞內金,楂炭,歸身(炒黑),桂枝,炒枳殼,醋炒青皮,土炒白芍,煨木香,桔梗,炮薑炭(蜜炙),鮮藕

白話文:

[痢疾門]

某人(姓史),拉肚子,大便帶有黏液,好幾天都停不下來,症狀看起來好像暫時休息,但腸胃裡的髒東西其實還沒排乾淨,必須用藥疏通化解。不過他的脈象摸起來軟軟的又有點快,早上起來氣不順,代表內臟已經受損。應該以溫補為主,搭配一些疏通的藥物。

使用的藥方包括:潞黨參(沙松)、炙甘草、歸身炭、砂仁、炒黃的野於術、四神丸、酒炒的杜仲、荷葉蒂、炮薑炭、廣皮、懷山藥。

另外,再將上好的桂心、淡乾薑,酒炙過的大黃炭、廣木香磨成粉做成藥丸,分三次服用。

某人(姓陳,在左邊記錄),因為瘧疾轉變成痢疾,經絡和腑臟都生病了,拉出來的黏液像痰一樣,而且非常多。他感到精神疲憊、四肢無力,脈搏虛弱,舌頭滑滑的,舌苔是白色乾燥的,表示脾臟的陽氣和胃的陰液都受到嚴重的損傷,而且痰氣還堵塞著,沒有順暢地排出。所以要用類似理中湯的藥方再加一些藥來治療。

藥方包括:於術、炙甘草、紅棗、土炒的白芍、炒黑的麥冬肉、太子參、薑半夏、茯苓、炒枳實、煨木香、炮薑、橘紅、米湯拌炒過的西洋參、桂枝。

某人(姓朱,在左邊記錄),因為體內濕熱積聚,阻礙了氣的運行,導致拉肚子肚子痛,而且大便帶有黏液和血絲,舌苔又濁又膩。應該用藥來疏通體內的濁氣,清除營分的熱。

藥方包括:煨木香、小川樸、川芎炭、楂炭、枳殼、酒炒過的淡芩、桔梗、紅曲米炭、豆卷、酒炒過的赤芍、歸身炭,並用鮮藕煮的湯代替水來煎藥。

某人(姓楊,在左邊記錄),因為吃太多瓜果傷到脾胃,導致肚子痛和腹瀉,快一個月了,漸漸覺得氣往下墜,不太舒服,大便裡還帶有少量血絲。這是因為脾的營氣下陷,快要變成痢疾了。他的舌苔白膩,脈象細又快,氣虛弱,病邪還在體內,恐怕會拖很久。所以先用溫熱的藥來疏通。

藥方包括:炒過的本山術、赤苓、小川芎炭、砂仁、炮薑炭、枳殼、歸尾、楂炭、廣皮、桔梗、廣木香、荷葉蒂。

第二次看診時,他的肚子痛和痢疾更嚴重了,一碰到冷就更痛,這是脾氣虛寒的現象。把脈發現左邊的脈弱,右邊的脈弦,而且中間部位有暑濕的現象,氣虛弱而且病邪還沒清乾淨,很容易拖延很久。所以要用溫中驅邪的藥方。

藥方包括:野於術、川厚朴、桔梗、焦六曲、乾薑炭、砂仁、炒枳殼、通草、煨木香、連皮苓、廣藿梗、煨姜、荷葉。

第三次看診時,體內的濕氣阻塞,是因為脾氣衰弱,沒辦法把病邪排出體外。他感到身體疲倦無力,吃不下東西,氣虛弱而且病邪還在體內,很難快速見效。所以用溫補脾臟、疏散濕氣的藥方,讓病邪從體表排出。

藥方包括:本山術、乾薑炭、砂仁、廣皮、炒枳殼、於術、川朴、茯苓皮、豆卷、炙雞內金、通草、焦六曲、茵陳、桔梗、香稻葉。

第四次看診時,脾胃的功能還沒恢復,體內的濕氣也還沒完全清除。所以還是要用芳香的藥來疏通化解,再搭配利水的藥。

藥方包括:本山術、茯苓皮、茵陳、半夏、於術、豆卷、砂仁、通草、川朴、藿梗、廣皮、煨姜、荷葉。

某人(姓趙,在左邊記錄),瘧疾在晚上發作,而且會盜汗,病邪主要在陰分,加上體內有暑熱積聚,蒸發在營分,導致血痢。所以要用調和營分、疏散病邪的藥,表裡一起治療。

藥方包括:炒過的歸身、細柴胡、酒炒過的淡芩、川樸、川芎炭、丹皮炭、桔梗、酒炒過的東白芍、炒枳殼、煨木香、楂炭、紅花、荷葉。

某人(姓劉,在左邊記錄),拉肚子很久都沒好,肝脾的營氣都受到損傷。肝臟失去疏泄的功能,脾臟也失去健運的功能,導致肚臍和左邊肚子一塊疼痛,吃不下東西,而且氣機阻塞在體內,往下沉陷,營分裡殘留的病邪到現在都還沒完全清除。脈象虛弱、細又快。這是正氣虛弱,病邪還在體內,很難治好,所以先用疏肝運脾的藥,希望能調暢氣機。

藥方包括:於術、酒炒過的淡芩、炙雞內金、楂炭、炒黑的歸身、桂枝、炒枳殼、醋炒過的青皮、土炒過的白芍、煨木香、桔梗、蜜炙的炮薑炭、鮮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