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案 (7)

回本書目錄

醫案 (7)

1. 腫門

膚腫無汗,風水相搏,表氣不通。當用前人開鬼門法。以理脾肺。

白話文:

皮膚水腫沒有汗出,是因為風邪和水濕相互交結,導致肌表氣機不暢。應該使用古人的方法來開通「鬼門」,以便調理脾臟和肺部。

蜜炙麻黃(四分),白杏仁(三錢),紫蘇葉(一錢半),大豆卷(四錢),廣皮(一錢半),漢防己(一錢半),大腹皮(二錢),苓皮(四錢),小青皮(一錢),桑白皮(一錢半),川通草,冬瓜皮(六錢),姜皮(三分)

白話文:

蜜炙麻黃(6 克),白杏仁(5 克),紫蘇葉(2.5 克),大豆卷(6 克),廣陳皮(2.5 克),漢防己(2.5 克),大腹皮(3 克),茯苓皮(6 克),小陳皮(1.5 克),桑白皮(2.5 克),川通草適量,冬瓜皮(9 克),姜皮(0.5 克)

周身膚腫,起於瘧後,數月不愈。脈象右寸關浮數而硬,此肺脾兩經之氣,失於舒運所致。用五苓五皮合香蘇法。

白話文:

全身皮膚腫脹,起於瘧疾後,幾個月來不見好轉。脈象右邊寸部和關部浮動而有力,這是肺經和脾經的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。使用五苓散、五皮飲和香蘇散的合方治療。

茯苓皮,青廣皮,桑白皮,川桂枝,野於術,澤瀉,豬苓,香附,蘇葉,杏仁,通草,冬瓜皮,姜皮

再診,膚腫得退。惟病起瘧後,脾氣先虛。法當健脾疏運。

白話文:

茯苓皮:茯苓的外皮

青廣皮:廣皮的青色部分

桑白皮:桑樹的白色樹皮

川桂枝:四川產的桂枝

野於術:野生的於術

澤瀉:澤瀉草的根莖

豬苓:豬苓菌的菌核

香附:香附子

蘇葉:蘇子葉

杏仁:杏子的種子

通草:通草花的莖髓

冬瓜皮:冬瓜的果皮

姜皮:生薑的外皮

野於術,炙雞金,東白芍,川桂枝,淮山藥,廣皮,茯苓皮,豬苓,澤瀉,桑白皮,通草,砂仁,冬瓜皮,姜皮

濁熱蒸郁,脾病及肺,咳痰帶紅,氣逆、面浮、肢腫,脈象細數。當肺脾兩調,而以清降為主。

白話文:

  • 野山藥
  • 烤雞內金
  • 東洋白芍
  • 四川桂枝
  • 淮山藥
  • 廣木香
  • 茯苓皮
  • 豬苓
  • 澤瀉
  • 桑白皮
  • 通草
  • 砂仁
  • 冬瓜皮
  • 生薑皮

茯苓皮,大腹皮,廣陳皮,桑白皮,瓜蔞皮,冬瓜皮,砂仁,神麯,蘇子,杏仁,旋覆花,茅根肉,枇杷葉,鮮藕

白話文:

**茯苓皮:**茯苓的外皮

大腹皮: 冬瓜的外皮

廣陳皮: 廣東陳皮

桑白皮: 桑樹的樹皮

瓜蔞皮: 甜瓜的外皮

冬瓜皮: 冬瓜的外皮

砂仁: 一種香料果實

神麯: 發酵的米麴

蘇子: 蘇子的種子

杏仁: 杏子的種子

旋覆花: 旋覆花的乾燥花序

茅根肉: 茅草的根莖

枇杷葉: 枇杷樹的葉子

鮮藕: 新鮮的蓮藕

兩足浮腫,膚裂出水,經絡中所蘊之痰濕,盡注於下,橫決而出,於病機尚屬通順。惟小溲短少,腎與膀胱氣化不旺,不能通調水道,致三焦失決瀆之司,而水濕之邪,因之壅溢。《金匱·痰飲門》中以五苓散與腎氣丸並列,一以治膀胱,一以治腎,虛實兼到矣。痰氣上逆,行動則喘逆愈甚,亦屬飲邪內阻,腎氣不能攝納所致。

其上下脾肺之氣,亦因濕阻而不能通運,故納食之後,必捶背數通,乃得舒降也。擬用五苓合五皮法。

白話文:

雙腳浮腫,皮膚破裂滲水,說明體內的痰濕都積聚在下半身,不循常規地從下體橫向潰出。這種病理發展還算順利。但是小便量少,說明腎臟和膀胱氣化功能減弱,無法疏通水液通道,導致三焦失去了運化水液的作用,水濕之邪因此瘀積漫溢。

《金匱要略·痰飲篇》中提到,可以用五苓散和腎氣丸一起治療,一個針對膀胱,一個針對腎臟,兼顧虛證和實證。痰氣上逆,活動就導致喘息加重,這也屬於飲邪內阻,腎氣無法收斂所導致的。

野於術,茯苓皮,澤瀉,桂枝,半夏,冬瓜皮,廣皮,桑白皮,淮牛膝,砂仁,牡蠣,銀杏肉,五味(乾薑三分同打,蜜拌炙黑),通草

另:金匱腎氣丸,每服三錢,臨臥開水下。

白話文:

  • 茯苓皮
  • 澤瀉
  • 桂枝
  • 半夏
  • 冬瓜皮
  • 廣皮
  • 桑白皮
  • 淮牛膝
  • 砂仁
  • 牡蠣
  • 銀杏肉
  • 五味(乾薑三分,混合後研磨,用蜂蜜拌勻,炙烤至發黑)
  • 通草

再診,腫勢趨於兩足,水流不止,周身痰濕均藉此為出路,本無止澀之理,亦無止澀之法。惟脾腎兩虧,腎陽虧,不能蒸化水濕,小便因之不利;脾陽虧,中氣則隨濕下陷,跗腫因之不消;權衡於邪正之間,不患痰濕之不去,而慮正氣之不支。固本之道,不外溫腎培脾。仍擬用腎氣丸,日服三錢。培脾之法,另方附後。

白話文:

再次診斷,腫脹趨於兩足,水液流不止,全身的痰濕都從這個管道排出,本來就沒有止住流水的道理,也沒有止住流水的辦法。只是脾腎兩虛,腎陽虛損,無法蒸發水濕,所以小便不利;脾陽虛損,中氣就跟隨水濕下陷,腳背腫脹因此不會消退;權衡邪正之間,不擔心痰濕排不去,而是擔心正氣不足。固本的方法,不外乎溫腎培脾。仍然建議使用腎氣丸,每天服用三錢。培脾的方法,另附處方於後。

潞黨參,野於術,茯苓皮,炙甘草,鹽半夏,廣皮,淡乾薑(川連二分炒),五味,桂枝,牡蠣,車前子,生熟苡仁,銀杏肉,胡桃肉

脾虛濕鬱,中氣不運,浮腫自足而起,上及首腹,於法為逆。當與溫中泄脾,俾氣機得暢為佳。

白話文:

**潞黨參:**產於潞安地區的黨參,味道甘平。

野於術: 生長在野外的一種山藥,味道甘平。

茯苓皮: 茯苓的表皮,味道甘淡。

炙甘草: 經過烘焙的甘草,味道甘溫。

鹽半夏: 經鹽水處理的半夏,味道辛溫。

廣皮: 香橙的果皮,味道辛溫。

淡乾薑(川連二分炒): 經過淡炒,加入四川連翹二分的幹薑,味道辛溫。

五味: 指五種不同的味道: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。

桂枝: 桂樹的樹枝,味道辛溫。

牡蠣: 牡蠣的殼,味道鹹寒。

車前子: 車前草的種子,味道甘寒。

生熟苡仁: 新鮮和熟化的薏苡仁,味道甘淡。

銀杏肉: 銀杏樹的種仁,味道甘苦。

胡桃肉: 胡桃樹的核仁,味道甘溫。

桂枝,白朮,苓皮,青廣皮,桑白皮,大腹皮,雞內金,奎砂仁,神麯,車前子,澤瀉,杏仁,冬瓜皮,姜皮

再診,腫由足起,本屬重證。中焦濕鬱化熱,而小溲不黃,熱蘊於裡,不得宣達。先與疏泄。

白話文:

**桂枝:**辛溫,解表散寒

白朮: 健脾益氣,利水滲溼

苓皮: 利水滲溼,清熱解毒

青廣皮: 利水滲溼,清熱解毒

桑白皮: 清熱解毒,利水滲濕

大腹皮: 利水滲溼,清熱解毒

雞內金: 健脾消食

奎砂仁: 理氣化痰

神麯: 健脾消食

車前子: 利水滲溼,清熱解毒

澤瀉: 利水滲溼,清熱解毒

杏仁: 潤肺止咳,降氣平喘

冬瓜皮: 利水消腫,清熱解暑

姜皮: 溫中散寒,止嘔止瀉

茵陳,黑山梔,豆卷,連翹殼,茯苓皮,白朮,腹絨,雞內金,神麯,砂仁,澤瀉,黃柏,冬瓜皮,姜皮

腫病自足而起,濁氣不降,上逆於肺。病起於陰,所謂下行極而上,腫病中最重之證。姑與疏降溫攝。

白話文:

茵陳:一種草藥,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

黑山梔:一種樹木的果實,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

豆卷:一種豆類植物的果實,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

連翹殼:一種灌木的樹皮,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

茯苓皮:一種真菌的菌皮,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

白朮:一種草藥,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

腹絨:一種鳥類的內臟,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

雞內金:一種鳥類的胃壁,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

神麯:一種真菌發酵產物,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

砂仁:一種草藥的果實,具有理氣和胃的功效

澤瀉:一種水生植物的根莖,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

黃柏:一種樹木的樹皮,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

冬瓜皮:一種瓜類的皮,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

姜皮:一種姜科植物的根莖皮,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

桑白皮,蘇子,紫菀,製半夏,麥冬,白芍,茯苓皮,枳實,沉香,金匱腎氣丸(四錢,入煎)

氣血兩窒,周身浮腫,病起產後,已歷兩年,脈虛少納,內熱無汗,勢必陷成腫滿。姑與和中法。

白話文:

桑白皮、蘇子、紫菀、製半夏、麥冬、白芍、茯苓皮、枳實、沉香,金匱腎氣丸(四錢,加入煎煮)

於術,桂枝,歸鬚,川芎,香附,蘇梗,桑皮,雞內金,廣皮,砂仁,木香,香櫞皮,枇杷葉

中氣不化,濁邪下注,腫從足跗而起,上延脘腹,脈弦數,舌光白。宜和氣泄濁。

白話文:

方劑:

  • 桂枝
  • 歸鬚
  • 川芎
  • 香附
  • 蘇梗
  • 桑皮
  • 雞內金
  • 廣皮
  • 砂仁
  • 木香
  • 香櫞皮
  • 枇杷葉

白朮,川樸,苓皮,廣皮,大腹皮,枳殼,桔梗,藿梗,神麯,生草,冬瓜皮,香櫞皮,荷葉

白話文:

白朮:常用中藥材,具有健脾胃、利水滲濕的作用。

川樸:即厚朴,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溫中消食、降逆止嘔的作用。

苓皮:即茯苓的皮,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的作用。

廣皮:即香櫞皮,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化痰、消食導滯的作用。

大腹皮:即木瓜皮,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消食化積、行氣導滯的作用。

枳殼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行氣導滯、破氣消積的作用。

桔梗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宣肺止咳、祛痰利咽的作用。

藿梗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解暑清熱、利濕化濕的作用。

神麯:即酒麴,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消食化積、健脾胃的作用。

生草:即甘草,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中益氣、調和諸藥的作用。

冬瓜皮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利水滲濕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香櫞皮:即柚子皮,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化痰、通絡止痛的作用。

荷葉: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利濕、清心安神的作用。

另:保和丸,每服三錢。

面浮略退,中氣失於調暢,脈象左軟右弦,濕邪留滯。仍當疏暢。

白話文:

保和丸,每次服用三錢。

面部浮腫稍微減退,但是中氣還未能調理順暢,脈象顯示左手脈軟、右手脈弦,濕邪仍然停留。仍需繼續疏導調理。

白芍,桂枝,於術,茯苓皮,大腹皮,桑白皮,廣皮,雞內金,神麯,廣木香,焦穀麥芽,冬瓜皮,荷葉

白話文:

白芍藥、肉桂枝、蒼術、茯苓皮、大腹皮(木香的樹皮)、桑白皮、廣皮(廣藿香的根)、雞內金(雞的胃壁)、神曲(發酵過的米麴)、廣木香(廣藿香的根)、焦穀麥芽、冬瓜皮、荷葉

崩漏之後,轉為膚腫。四肢膺乳脹及脾肺之分,氣升息喘,不得平臥,血病而及於氣,下病而及於上,在病機中屬最重之候。天氣暑炎,經來如黃水,脾土漸壞,先與清調。

白話文:

崩漏後,轉變成皮膚腫脹。四肢、乳房脹痛,並影響脾肺部位,導致氣息上揚、喘息,無法平躺。血病影響到氣,下半身疾病影響到上半身,在病理機轉中屬於最嚴重的狀況。天氣炎熱,月經來潮時呈現黃色,脾臟虛弱,先用清熱的方法調理。

全當歸,丹參,鬱金,野於術,茯苓皮,大腹皮,桑白皮,瓜蔞皮,杏仁,象貝,苡仁,川通草,枇杷葉,香櫞皮

再診,膚腫或減或劇,甚則撐及胸乳。肝木陷於脾中,脾土漸傷,病及肺金,氣機升逆。當與疏化。

白話文:

全當歸:當歸的整個根莖

丹參:丹參的根

鬱金:鬱金的根莖

野於術:野葛的根莖

茯苓皮:茯苓的外皮

大腹皮:大腹皮的樹皮

桑白皮:桑樹的內皮

瓜蔞皮:瓜蔞的果皮

杏仁:杏子的仁

象貝:象貝的貝殼

苡仁:薏苡仁

川通草:川通草的莖

枇杷葉:枇杷樹的葉子

香櫞皮:香櫞的果皮

茯苓皮,桑白皮,大腹皮,青廣皮,瓜蔞皮,蘇子葉,丹參,香附,橘核,雞內金,冬瓜皮,枇杷葉,姜皮

陰經為寒濕所附,由跗腫而上及腿腹,脈象細數不鼓。病底頗深,經氣不旺,調治非易。先擬培土溫經之法。

白話文:

茯苓皮:茯苓的外皮

桑白皮:桑樹的內皮

大腹皮:大腹草的根皮

青廣皮:青廣樹的樹皮

瓜蔞皮:瓜蔞的果皮

蘇子葉:蘇子草的葉子

丹參:丹參的根

香附:香附子的果實

橘核:橘子的種子

雞內金:雞的砂囊內膜

冬瓜皮:冬瓜的外皮

枇杷葉:枇杷樹的葉子

姜皮:薑的表皮

野於術,桂枝,茯苓皮,淮牛膝(製附子三分煎炒),椒目,獨活,防己,全當歸,苡仁,砂仁,通草,桑枝

白話文:

出處:《傷寒論》

野葛根,肉桂枝,茯苓皮,淮牛膝(與製附子三分量一同煎炒),花椒果實的果皮,獨活,防己,全當歸,薏苡仁,砂仁,通草,桑樹枝

膚脹屬乎脾肺,而此證氣由上逆,撐及頸項,墳起有形,納穀脹悶。病因肝氣上逆,肺胃不得舒降,與尋常浮腫不同。用疏肝降氣法。

白話文:

皮膚腫脹與脾肺有關,但這種證狀的氣是由上往上升,蔓延到頸部和肩頸,腫脹明顯,且進食後感到脹悶。病因是肝氣上逆,導致肺和胃氣無法順利下降,與一般的浮腫不同。治療方法是疏通肝氣,讓氣下降。

白芍,木瓜,白芥子,象貝,旋覆花,沉香,杏仁,鬱金,蘇子梗,青皮,桑白皮,瓜蔞皮,橘絡,黑山梔,竹二青,香櫞

白話文:

白芍、木瓜、白芥子、象貝、旋覆花、沉香、杏仁、鬱金、蘇子梗、青皮、桑白皮、瓜蔞皮、橘絡、黑山梔、竹二青、香櫞。

再診,上部氣機略鬆,水濕注陷於下,少腹兩足腫甚,而陽氣不化。法當溫通。

桂枝,椒目,苓皮,澤瀉,於術,杏仁,青皮,大腹皮,豬苓,砂仁,蘇葉,金鈴子,通草,姜皮

白話文:

再次診治,上半身的氣機稍微放鬆,但水濕向下滲陷,小腹及雙腿腫脹得很厲害,且陽氣無法運化。應當使用溫通的方法來治療。

藥方包括:桂枝、花椒的眼(椒目)、茯苓皮、澤瀉、白朮、杏仁、青皮、大腹皮、豬苓、砂仁、紫蘇葉、金鈴子、通草、生薑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