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論 (12)
醫論 (12)
1. 咳嗽續論
愚嘗謂咳嗽一證,古今不同,治法各異,已於前論中暢其義矣。而世運之變遷,人事之澆漓,於古今所以不同之故,意猶未盡,敢復即前論而申言之。考咳嗽二字,前人謂有聲無痰曰咳,有痰無聲曰嗽,有痰有聲曰咳嗽。《內經》無痰字,其咳論中亦不及嗽字,即他處咳嗽二字並舉者,亦不多見。
至《金匱》備論咳嗽,其治法亦詳於飲而略於痰。至宋、元以後,始專立治痰之方,可見上古有飲而無痰,漢時猶飲多而痰少,至近時而痰之為病始多也。
夫痰與飲同出一原,所謂飲者,積水也。所謂痰者,蓋即所積之水而熬煉以成者也。上古之人,淡泊無為,內火不生,故無痰。中古以後,嗜欲漸多,情志之火熏於肺,飲食之毒蒸於胃,其始也爍飲而為痰,其繼也因痰而壅熱,蓋咳嗽之病變多矣。其尤甚者,腎陰告損,水衰不能制火,火炎則金傷,金傷則乾咳,蓋至是而咳嗽門中且多不治之症矣。此非古今來病原治法之一大變哉。
而愚則更有進焉者,自元季以來,菸草日行日盛,其氣隨呼吸以出入,日引日長,熏爍肺津,變而為痰。試觀吸菸日久之人,無不痰多作咳者,謂非煙氣之所致歟。至近二百年,鴉片盛行,其煙氣較和而煙毒更盛,其性不至熏熬而兼能吸聚,年久癮深者,類能聚津液而為痰,痰愈多而咳愈甚,而生痰致咳之原,更日出而無窮矣。
夫咳嗽之病,多由乎痰,而生痰之原,古與今既若是其變遷也,而謂論治者,猶可執古法而不知化裁哉。故愚嘗謂治病當變通夫古者,惟咳嗽為尤要云。
白話文:
我曾經說過,咳嗽這種症狀,從古到今的情況大相逕庭,治療方式也各有差別,我在前面的討論中已經充分闡述了這一點。然而,隨著世事的變遷,人際關係的複雜,對於古今之所以不同的原因,我認為還有未盡之意,因此,我再次基於之前的討論進一步闡述。
研究咳嗽兩個字,前人認為只有聲音沒有痰叫咳,只有痰沒有聲音叫嗽,有痰又有聲音才叫咳嗽。在《內經》中並無提到"痰"這個字,即使在討論咳的篇章中也沒有提及嗽,即便在其他地方出現咳嗽二字一起使用的情形,也不多見。
到了《金匱要略》中詳細討論了咳嗽,其治療方法也是更注重飲而對痰的處理則較為簡略。直到宋、元時期後,才開始專門設立了治療痰的方法,由此可見,上古時代只有飲而無痰,漢朝時期飲仍多於痰,直到近世,痰作為疾病的原因才開始增多。
痰與飲源出同一,所謂的飲,就是積水。所謂的痰,就是積水經過熬煉形成的。上古的人們生活淡泊,內心沒有過多的慾望,因此不會產生痰。中古時期後,人們的慾望逐漸增多,情緒的熱度影響到肺部,飲食中的毒素在胃中蒸發,最開始會使飲轉化為痰,然後因為痰而產生熱量,可見咳嗽的病變有多種多樣。尤其嚴重的是,當腎臟的陰氣受損,水分減少無法控制火氣,火氣旺盛則會傷害肺部,肺部受傷則會引起乾咳,至此,咳嗽病症中有很多已經是無法治癒的了。這不是自古至今疾病源頭及治療方式的一大變化嗎?
而我還有進一步的看法,自元末以來,吸菸的人越來越多,煙霧隨著呼吸進入和排出,日積月累,灼燒肺部津液,轉化為痰。我們可以觀察到,長期吸菸的人,無不痰多咳嗽,這難道不是吸菸導致的嗎?近二百年來,鴉片吸食風行,其煙霧雖然溫和但毒性更強,它的特性不僅不會灼燒,還能聚集津液,長年吸食,煙癮深重的人,往往會聚積津液形成痰,痰越多咳嗽越嚴重,產生痰和導致咳嗽的原因,更是日益增多。
咳嗽的疾病,大多是由痰引起的,而產生痰的根源,從古到今已經有了如此大的變化,如果治療者仍然固守舊法不知變通,那怎麼可能呢?所以我曾經說過,治病應當根據古人的方式進行變通,其中咳嗽的治療尤其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