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柳寶詒醫論醫案》~ 醫案 (4)

回本書目錄

醫案 (4)

1. 嘔門

病因痰飲內聚,胃氣不得舒降,木氣為濕土所郁,漸至化風生火。其嘔吐痰沫、大便溏閉不時、氣逆頭痛諸病,概由乎此。左脈弦細而數,右寸關浮搏而數,肺胃之氣,為木火所沖激,不特上逆為嘔,抑且掣及經絡。兼以陰虛之質,木火易燃,故有內熱口渴之證。溫中蠲飲,自屬正治。

但於陰虛肝熱者,恐有劫陰之弊。擬仿喻氏關格治例,肝胃兩調,寒熱互用,冀得通降為吉。

白話文:

疾病的根源是體內痰水過多,導致胃氣無法順利運化,因而肝氣受到濕氣阻礙,逐漸轉化為風火之氣。由此出現嘔吐痰液、大便時而通暢時而便祕、氣息逆亂、頭痛等病症。

左手的脈象弦細且頻率高,右手的寸關脈浮動有力且頻率高。這是因為肺氣和胃氣被肝火和心火衝擊,不僅引起嘔吐,而且牽引經絡,造成疼痛。再加上陰虛的體質,導致肝火和心火容易旺盛,於是出現內熱口渴的症狀。以溫暖中焦化解痰飲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

細川連(吳萸一分炒),乾薑,淡芩,桂枝,洋參,白芍,金鈴子,瓦楞子,半夏,枳實,茯苓,姜皮,竹茹

濁飲內蓄,嘔吐酸濁,甚則吐水黃色,飲久成癖,木鬱生火,當溫中疏木,通導濁積,俾得下行為順。

白話文:

細川連 (炒吳茱萸 1 分)

乾薑

淡黃芩

桂枝

西洋參

白芍藥

金鈴子

瓦楞子

半夏

枳實

茯苓

姜皮

竹茹

乾薑,半夏,廣皮,茯苓,苡仁,白芥子,枳實,桃仁,於術,秦艽,雞距子,生甘草

另:控涎丹每服一錢七分,開水送下。

白話文:

  • 乾燥的薑
  • 半夏
  • 陳皮
  • 茯苓
  • 薏苡仁
  • 白芥子
  • 枳殼
  • 桃仁
  • 烏藥
  • 秦艽
  • 雞矢藤
  • 生甘草

濁陰夾木火,鬱而上逆,在胃為嘔,在肺為咳。病歷年餘,痰黏內熱,濁蘊陰傷,不堪燥劑。姑與清肝泄濁,肅降肺金。

白話文:

濁陰之氣與肝火鬱積在體內,向上逆行:在胃部表現為噁心嘔吐,在肺部表現為咳嗽。病情已經超過一年,痰液黏稠、內熱,濁氣蘊積損傷陰氣,不能使用燥熱藥物治療。暫且使用清肝瀉濁,肅降肺金的藥物。

茵陳,苡仁,旋覆花,半夏,茯苓,黑山梔,川連,杏仁,冬瓜仁,海浮石,瓦楞子,枇杷葉

白話文:

車前草,薏仁,忍冬花,半夏,茯苓,梔子,川連,杏仁,冬瓜仁,浮石,瓦楞子,枇杷葉

脘塊撐痛,上嘔下瀉,糞色瘀黑,嘔吐痰涎,舌苔晦白,中氣虛寒,而煩躁絞疼,肝木鬱化為火,又非純用溫燥所宜,此病所以難治也。姑兩和之。

白話文:

胃部脹痛,向上嘔吐,向下腹瀉,大便顏色發黑,嘔吐出來的痰液黏稠,舌苔呈灰白色,脾胃虛弱,同時伴有煩躁絞痛,肝氣鬱結化火,但是單純使用溫燥藥物並不合適,這就是這個病難以治療的原因。所以暫時採用補益脾胃兼清肝降火的藥物。

細川連(乾薑三分,炒),半夏,金鈴子,川鬱金,小青皮,枳實,黑梔皮,烏梅炭,瓦楞子,白芍,桂枝,蘇葉,石菖蒲,竹二青

再診,絞嘔未止,木火挾痰濁蒙擾不降。仍宜苦辛疏化。

白話文:

乾薑(三分,炒過)、半夏、金鈴子、川鬱金、小青皮、枳實、黑梔皮、烏梅炭、瓦楞子、白芍、桂枝、蘇葉、石菖蒲、竹葉

細川連,淡乾薑,姜半夏,廣皮,茯苓,黑山梔,白芍,石決明,烏梅炭,金鈴子肉,延胡,丹參,竹二青

白話文:

細川連(貫眾)

淡乾薑

姜半夏

廣皮(陳皮)

茯苓

黑山梔

白芍

石決明

烏梅炭

金鈴子肉(金鈴子果肉)

延胡索

丹參

竹二青(竹葉)

2. 噯噦門

噯噦不止,起於病後,此肺胃之氣為痰濁所阻,升降不得自如。仿仲景噯氣例治之。

白話文:

打嗝不停,是在病後出現的,這是因為肺胃的氣被痰濁阻塞,導致氣機升降不順。應按照張仲景治療打嗝的方法來處理。

旋覆花,代赭石,黨參,炙草,半夏,白蔻仁,細川連(乾薑二分拌炒),杏仁,枳殼,竹二青

再診,噯噦減而未止,胃氣內虛,失靜鎮之常,不能勝風木之沖激。仍仿噫氣例,增入培土之意。

白話文:

旋覆花、代赭石、黨參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白蔻仁、細辛與乾薑(二分,炒)混合、杏仁、枳殼、竹葉青

黨參,炙草,茯苓,廣皮,半夏,蔻仁,沉香,旋覆花,代赭石,桂丁子(沖),枇杷葉

噯噦硬噎,納穀撐脹,右脈弦硬,肝胃氣鬱,逆而不降。

白話文:

黨參:補脾益氣

炙草:補脾益氣,止咳化痰

茯苓:利水滲濕,健脾

廣皮:理氣寬中,消食化積

半夏:辛開苦降,化痰止嘔

蔻仁:溫中行氣,化痰止嘔

沉香:理氣化瘀,溫中止嘔

旋覆花:散寒解表,止咳平喘

代赭石:收斂固澀,安神定驚

桂丁子(沖):理氣溫中,止嘔

枇杷葉:清肺化痰,止咳平喘

旋覆花,代赭石,鬱金,枳殼,半夏,廣皮,瓜蔞皮,前胡,蔻仁,蘇梗,枇杷葉

噦氣衝逆,喉間如炙臠,木氣鬱結,阻於肺部。當泄木降肺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旋覆花:消炎解毒,止咳化痰

代赭石:補血養肝,安神鎮靜

鬱金:疏肝解鬱,活血化瘀

枳殼:行氣消脹,疏通經絡

半夏:化痰止嘔,降逆止咳

廣皮:清熱利尿,消腫排膿

瓜蔞皮:清熱利濕,消腫止咳

前胡:疏肝理氣,化痰止咳

蔻仁:行氣止咳,溫中止痛

蘇梗:理氣解鬱,化痰止咳

枇杷葉:清熱潤肺,止咳平喘

旋覆花,代赭石,鬱金,丹參,川樸,枳殼,杏仁,川百合,瓜蔞皮,蘇梗,佛手,枇杷葉

木火較平,而氣阻不暢,脘復升逆,上窒於喉,病與梅核氣相似。用清火降氣法。

白話文:

**旋覆花:**可用於治療咳嗽、痰多、胸悶不適。

代赭石: 可用於治療胃酸過多、胃痛、消化不良。

鬱金: 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、腹痛、月經不調。

丹參: 可用於治療血瘀阻滯、胸痛、心悸、活血化瘀。

川樸: 可用於治療寒濕痺痛、胃寒嘔吐。

枳殼: 可用於治療食積停滯、便祕、胸悶不適。

杏仁: 可用於治療咳嗽、喘息、氣滯不暢。

川百合: 可用於治療陰虛咳嗽、乾咳無痰、口乾咽燥。

瓜蔞皮: 可用於治療水腫、小便不利。

蘇梗: 可用於治療咳嗽、氣管炎、氣喘。

佛手: 可用於治療胸悶、腹脹、積食,理氣健脾。

枇杷葉: 可用於治療咳嗽、氣管炎、扁桃體炎,清肺止咳。

旋覆花,鬱金,青皮,黑梔(薑汁炒),蘇梗,瓦楞子(鹽水煅),枳實,半夏,橘絡,杏仁,前胡,蔞皮,枇杷葉,竹茹

再診,核阻雖通,而氣未暢,近增寒熱,脘悶,時邪挾發於中焦。仍當疏氣和中為主。

白話文:

旋覆花、鬱金、青皮、黑梔子(用薑汁炒過)、蘇梗、瓦楞子(用鹽水煅製過)、枳實、半夏、橘絡、杏仁、前胡、蔞皮、枇杷葉、竹茹

豆豉卷,黑梔,蘇葉,淡芩,苓皮,枳殼,杏仁,鬱金,橘絡,通草,香櫞皮,竹二青。

白話文:

黑豆豉,黑梔子,蘇葉,淡竹葉,茯苓皮,枳殼,杏仁,鬱金,橘皮絡,通草,香櫞皮,竹青皮(二種)。

肝氣上逆,肺氣不降,胃氣被其搏激,失其通降之常。噯噦不已,納穀哽噎,脈形滑而神不爽,前醫謂痰氣相搏,信然。但治痰必先理氣。擬與通降肺胃,佐以疏肝化痰。

白話文:

由於肝氣上逆,導致肺氣不能下降。胃氣受到衝擊,失去正常通降的功能。所以不斷打嗝噯氣,進食時感到噎塞難咽。脈象滑動,且精神萎靡。之前的醫生認為是由痰氣相搏所致,這種說法有道理。但治療痰氣必定要先理順氣機。因此打算給予藥物疏通肺胃氣機,同時搭配藥物疏肝化痰。

旋覆花,薤白,鬱金,蔞皮,枳殼,法半夏,橘紅,象貝,前胡,川百合,竹茹,枇杷葉

另:桂丁香(三分),白蔻仁(三分),研末沖服

白話文:

旋覆花、薤白、鬱金、蔞皮、枳殼、半夏、橘紅、象貝、前胡、川百合、竹茹、枇杷葉